道德两难案例

案例1:

22岁的孕妇L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痰、伴咯血并发热10天,呼吸困难1周,端坐呼吸三天”,于11月20日到北京市济润中西医诊所就诊,接诊护士当时发现病人病情很重,立即劝其到大医院就诊。L于11月21日下午2时50分在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因其病情危重且经济状况不佳,医院决定欠费收入院治疗。其间因考虑挽救母子生命建议剖宫产手术,因L男友拒绝签字未能施行。当晚7时25分,L因病情危重而死亡。北京卫生局称医院做法并无过失,孕妇L死亡不可避免。

问题:

1、当病人L生命危急,不抢救必定死亡,而其男友由于某种原因不同意、不签字,这时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医生应该怎么办?

2、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医生认为既然其男友拒绝签字,那就不应该去抢救病人,这样做对还是不对?说对或说不对的理由是什么?

3、北京卫生局称医院做法并无过失,孕妇L死亡不可避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无商榷之处?

案例2:

《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29日报道,2008年1月11日下午3时,27岁的孕妇Z在浙江德清人民医院,准备接受剖腹产。两小时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症状。Z此前有流产经历,子宫受到过创伤,因此决定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否则极易导致孕妇死亡。但Z丈夫不肯签字。晚上7时Z流血不止。请示县卫生局,得到的明确指示是:“抢救病人,尽我们职责。”因Z丈夫仍然拒绝签字,常务副院长、抢救小组组长决定:“生命高于一切,家属不签字,主治医生联合签?”卫生局副局长W也赶到现场,对医生说:“全力抢救,我做你们的后盾。”晚8时,妇产科主治医生W、K在手术告知书上签字,并对Z进行手术。至12凌晨2时,Z的病情趋于稳定。主治医生签字救病人一事在卫生系统和社会上存在争论。有的医生认为,即使手术抢救了生命,也应该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否则就是“违规”。但更多的医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生命应当高于一切。”卫生局副局长W说,作为医生,对待生命只能负起责任,不能回避。更何况,我们所有的法律和条列,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德清人民医院医生敢于签字对生命负责,尽管行为有点非常,但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问题:

1、当病人生命危急,不抢救必定死亡,而家属由于某种原因不同意、不签字时医生应该怎么办?

2、德清人民医院的医生不顾家属反对,决定给病人做手术,这样做对还是不对?说对或说不对的理由是什么?

3、德清人民医院的医生这样做是否违反了有关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签字的条例?当程序(条例、规定)妨碍我们去抢救危急病人生命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法律不是为道德而设置的,正如道德的存在也并非承法律之优,人们提倡道德只是希望道德能为还不完善,甚至某些不近人情的法律条文补充点润滑剂然而却并不允许彼此的违背。究竟是道德还是法律

来做裁判,其实都不是,他们都是人为的,真正的决定在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如果说仅仅讨论道德和法律哪个更合理些,爱滋病药物永远也无法及时送到每个病人的手中。因为这本身就是个无法轻易解决的纠缠体。

道德的标准应该是许多年来由大部分的人制定出的符合绝大部分人利益的精神准则规范。丈夫为了私利用偷窃的方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已经是不道德了。如果能想到一个很说得过去的理由而做出任何有利于自己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我们都可以考虑一下说这是道德的,那道德也就不成道德了.

案例1:

22岁的孕妇L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痰、伴咯血并发热10天,呼吸困难1周,端坐呼吸三天”,于11月20日到北京市济润中西医诊所就诊,接诊护士当时发现病人病情很重,立即劝其到大医院就诊。L于11月21日下午2时50分在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心功能不全”。因其病情危重且经济状况不佳,医院决定欠费收入院治疗。其间因考虑挽救母子生命建议剖宫产手术,因L男友拒绝签字未能施行。当晚7时25分,L因病情危重而死亡。北京卫生局称医院做法并无过失,孕妇L死亡不可避免。

问题:

1、当病人L生命危急,不抢救必定死亡,而其男友由于某种原因不同意、不签字,这时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医生应该怎么办?

2、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医生认为既然其男友拒绝签字,那就不应该去抢救病人,这样做对还是不对?说对或说不对的理由是什么?

3、北京卫生局称医院做法并无过失,孕妇L死亡不可避免。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无商榷之处?

案例2:

《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29日报道,2008年1月11日下午3时,27岁的孕妇Z在浙江德清人民医院,准备接受剖腹产。两小时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出血症状。Z此前有流产经历,子宫受到过创伤,因此决定进行子宫切除手术,否则极易导致孕妇死亡。但Z丈夫不肯签字。晚上7时Z流血不止。请示县卫生局,得到的明确指示是:“抢救病人,尽我们职责。”因Z丈夫仍然拒绝签字,常务副院长、抢救小组组长决定:“生命高于一切,家属不签字,主治医生联合签?”卫生局副局长W也赶到现场,对医生说:“全力抢救,我做你们的后盾。”晚8时,妇产科主治医生W、K在手术告知书上签字,并对Z进行手术。至12凌晨2时,Z的病情趋于稳定。主治医生签字救病人一事在卫生系统和社会上存在争论。有的医生认为,即使手术抢救了生命,也应该征得家属签字同意,否则就是“违规”。但更多的医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生命应当高于一切。”卫生局副局长W说,作为医生,对待生命只能负起责任,不能回避。更何况,我们所有的法律和条列,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德清人民医院医生敢于签字对生命负责,尽管行为有点非常,但希望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问题:

1、当病人生命危急,不抢救必定死亡,而家属由于某种原因不同意、不签字时医生应该怎么办?

2、德清人民医院的医生不顾家属反对,决定给病人做手术,这样做对还是不对?说对或说不对的理由是什么?

3、德清人民医院的医生这样做是否违反了有关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特殊治疗时必须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签字的条例?当程序(条例、规定)妨碍我们去抢救危急病人生命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法律不是为道德而设置的,正如道德的存在也并非承法律之优,人们提倡道德只是希望道德能为还不完善,甚至某些不近人情的法律条文补充点润滑剂然而却并不允许彼此的违背。究竟是道德还是法律

来做裁判,其实都不是,他们都是人为的,真正的决定在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如果说仅仅讨论道德和法律哪个更合理些,爱滋病药物永远也无法及时送到每个病人的手中。因为这本身就是个无法轻易解决的纠缠体。

道德的标准应该是许多年来由大部分的人制定出的符合绝大部分人利益的精神准则规范。丈夫为了私利用偷窃的方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已经是不道德了。如果能想到一个很说得过去的理由而做出任何有利于自己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我们都可以考虑一下说这是道德的,那道德也就不成道德了.


相关内容

  •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一
  •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时,往往可能殃及其他学生而出现"两难"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 ...

  • 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 摘 要:2007年中国心理学会颁布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伦理准则>,但是在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原则远远不能解决咨询师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例如工作胜任能力的判断.双重关系.道德两难问题.对一个个案例所引发的心理咨询中的伦理困惑进行分析研究,也许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启 ...

  • 孟子·尽心上·道德两难怎么办?
  • 道德两难怎么办? [原文] 桃应①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q ...

  • 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浅析姚帅
  • 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浅析 姓名:姚帅 班级: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201615031 老师:高春兰 目录 目录 .......................................................................................... ...

  • [做诚信的人]说课稿
  • <做诚信的人>说课稿 重庆第106中学 刘元康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出处:<做诚信的人>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第二课时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学期的教材,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与人交往.本课内容就是前面内容的概括和延伸,是把交往 ...

  •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_9992
  •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 长治市特殊教育学校 孔晓东 一.请简述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与灵魂. 简述回答: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 ...

  • 幼儿园两难案例
  • 幼教实践中的伦理两难案例解析 学本1304班 华茜 12650105 [案例一]:该不该换成右手? 小远是小一班唯一一位左利手的小朋友,主班老师李老师刚发现的时候,并没有干涉,仍是让小远用着左手.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李老师陷入了一个困局.一日吃午饭,小远因为用左手在吃饭,不小心撞到了旁边的莉莉小朋友 ...

  •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一)
  •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D ) A<论语> B<大学> C<师说> D<学记> 2.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并提出 ...

  • 做诚信的人
  • <做诚信的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题内容,即<做诚信的人>.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 中" 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 了 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知道诚实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