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53-0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大量民工的产生,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建设新农村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也因为这些农民工的进入,发展的更加迅速。但是,随着这一事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的问题却更加突出。在这些父母外出后,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的现象。孩子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因此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留守综合症"。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沉迷于虚幻网络游戏中,其道德教育缺失更加令人担忧。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在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   1.1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   1.1.1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的现状。所谓临时监护,是指在第一监护人缺失的情况下,由代理监护人临时看管、监护的情况。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家庭子女大部分由祖辈照顾,即隔代抚养。这种隔代抚养和临时监护对于孩子的父母是有利的,他们可以比较"放心"地在外打工挣钱。但是,这样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1.1.2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所带来的问题。很大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只是被交给祖辈来抚养,但是,这种隔代教育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之处。如:我镇茶山村初二学生陈某,小学的时候父母就离异,父亲在外经商,所以一直和爷爷住在一起。由于家庭条件好,加上父亲经常寄钱给他零花,在同学眼里他就像一个阔少爷。渐渐地他成了一些不良少年拉拢的目标,带着他学抽烟、喝酒、学赌博,进网吧,甚至一起打群架。没多久,原来成绩还较好的陈某,就开始门门挂"红灯"了。   因此说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的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抚养方式极有可能导致儿童心理的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首先,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是造成孩子的心理老年化。第二,由于老年人大多喜爱安静而不喜爱运动和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变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襟,活泼、宽容的性格。第三,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爱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使孩子没有机会作自己的事。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   1.2留守儿童的情感现状:亲情的缺失   1.2.1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因父母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客观上产生了"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的现象。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每年回家的次数很少,长期的分离与缺乏联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与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身心变化。   1.2.2亲情的缺失导致的问题。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需要心灵的坷护,孩子在成长过程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父母的关心,学校的教育往往独木难支。而且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父母更能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且孩子也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当父母不在身边这些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2.改善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现状的策略和途径   2.1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用爱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在中小学阶段,父母和教师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引路人"。通常情况下,谁跟他关系密切,谁更使他信赖,谁的影响力也会更大。由于长期外出,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作用已经微乎其微甚至是不复存在,这无疑外在地加强了教师对孩子的的影响权威。很多留守儿童对教师的亲密程度较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与需求向教师转移的结果。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依赖与需求关系应尽量保持在一种"双向"的互动上,教师不仅应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留守儿童,更要从心理需求、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更细的爱护,从而使得他们的亲情饥渴等心理需求能够在教师身上得到缓解。在学校,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生活区,为了让他们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学校应对这部分群体施以特殊的关爱,如生活区建立"留守儿童生日卡"制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电脑管理系统详细记载班级中每个留守儿童的生日信息,每逢留守儿童生日,师生为他点烛祝贺,或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贺卡,表达大家真诚的祝福。这样的关爱工程可以让留守儿童心有所暖、学有所成。   2.2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为了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现状,一方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了解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同时与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绿色上网学习相关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经常与家长进行视频通话,加强留守儿童的亲情培养。另一方面,利用好学校相关信息技术资源,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大网络道德及相关网络完全知识的教育。例如,学校通过校园网站可设置"心语小屋"主页,鼓励孩子在网络空间里对自己信任的教师说出心理的困惑和烦恼,并在此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可以尝试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电子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已失去信心,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报废电脑,组建计算机组装实验室,培养学困留守儿童自信心。必须注意的是,学校和教师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网络知识问答,网络问卷调查或网络测试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知晓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从而有效地扬长避短;对于那些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更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加强自我评价的心理指导,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坦然面对成长带来的烦恼。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学校,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为留守儿童和师生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学习的平台,为留守儿童开拓一片广阔的空间。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53-0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大量民工的产生,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建设新农村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也因为这些农民工的进入,发展的更加迅速。但是,随着这一事业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子女的问题却更加突出。在这些父母外出后,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往往出现"家教抛荒"的现象。孩子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因此容易出现一系列的"留守综合症"。如厌学情绪增加,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沉迷于虚幻网络游戏中,其道德教育缺失更加令人担忧。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在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   1.1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   1.1.1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的现状。所谓临时监护,是指在第一监护人缺失的情况下,由代理监护人临时看管、监护的情况。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的家庭子女大部分由祖辈照顾,即隔代抚养。这种隔代抚养和临时监护对于孩子的父母是有利的,他们可以比较"放心"地在外打工挣钱。但是,这样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1.1.2隔代抚养与临时监护所带来的问题。很大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只是被交给祖辈来抚养,但是,这种隔代教育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之处。如:我镇茶山村初二学生陈某,小学的时候父母就离异,父亲在外经商,所以一直和爷爷住在一起。由于家庭条件好,加上父亲经常寄钱给他零花,在同学眼里他就像一个阔少爷。渐渐地他成了一些不良少年拉拢的目标,带着他学抽烟、喝酒、学赌博,进网吧,甚至一起打群架。没多久,原来成绩还较好的陈某,就开始门门挂"红灯"了。   因此说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的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抚养方式极有可能导致儿童心理的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首先,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是造成孩子的心理老年化。第二,由于老年人大多喜爱安静而不喜爱运动和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变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襟,活泼、宽容的性格。第三,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爱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使孩子没有机会作自己的事。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   1.2留守儿童的情感现状:亲情的缺失   1.2.1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因父母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儿童,客观上产生了"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的现象。这些外出务工的父母每年回家的次数很少,长期的分离与缺乏联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与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身心变化。   1.2.2亲情的缺失导致的问题。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需要心灵的坷护,孩子在成长过程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父母的关心,学校的教育往往独木难支。而且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父母更能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且孩子也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当父母不在身边这些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   2.改善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现状的策略和途径   2.1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用爱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在中小学阶段,父母和教师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引路人"。通常情况下,谁跟他关系密切,谁更使他信赖,谁的影响力也会更大。由于长期外出,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作用已经微乎其微甚至是不复存在,这无疑外在地加强了教师对孩子的的影响权威。很多留守儿童对教师的亲密程度较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与需求向教师转移的结果。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这种心理依赖与需求关系应尽量保持在一种"双向"的互动上,教师不仅应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留守儿童,更要从心理需求、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更细的爱护,从而使得他们的亲情饥渴等心理需求能够在教师身上得到缓解。在学校,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生活区,为了让他们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学校应对这部分群体施以特殊的关爱,如生活区建立"留守儿童生日卡"制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电脑管理系统详细记载班级中每个留守儿童的生日信息,每逢留守儿童生日,师生为他点烛祝贺,或通过电子邮件、电子贺卡,表达大家真诚的祝福。这样的关爱工程可以让留守儿童心有所暖、学有所成。   2.2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为了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现状,一方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了解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同时与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绿色上网学习相关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经常与家长进行视频通话,加强留守儿童的亲情培养。另一方面,利用好学校相关信息技术资源,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加大网络道德及相关网络完全知识的教育。例如,学校通过校园网站可设置"心语小屋"主页,鼓励孩子在网络空间里对自己信任的教师说出心理的困惑和烦恼,并在此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可以尝试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电子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部分留守儿童对学习已失去信心,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报废电脑,组建计算机组装实验室,培养学困留守儿童自信心。必须注意的是,学校和教师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通过网络知识问答,网络问卷调查或网络测试帮助他们从内心深处知晓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从而有效地扬长避短;对于那些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更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资源加强自我评价的心理指导,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坦然面对成长带来的烦恼。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学校,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贯穿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为留守儿童和师生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学习的平台,为留守儿童开拓一片广阔的空间。


相关内容

  • 留守儿童的调查
  • 一、课题名称: xx年10月,我校课题组以朱桂林、朱庆生两同志申报的课题《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已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立项。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关注,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涌 ...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 目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1 1.留守儿童面广量大. ............................................................................................ 1 2.. ...

  • 当代社会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名称:当代社会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研究 年级专业: 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学号: 曾义新 E01114214 彭怀累 E01114012 联系电话:合作团队: 情系留守, 爱暖童心 暑期实践小组 团队批阅教师: ...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论文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论文4篇( 5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面临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如何?其文化素质.心理健康情 ...

  •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促其健康成长
  • 摘 要: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照顾与关爱,有些留守儿童即使有父母其中一方陪伴,但是这些父母常常要忙于生计,而没有较多时间关爱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促其成长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关注 中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很多剩余的农村劳动力涌 ...

  • 留守儿童有关资料
  • 清浅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议事制度 1.配强议事成员,注重议事会议事能力.在兼顾广泛性.代表性的同时,严把议事会成员素质关,注重将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办事公正.热心儿童事业.并自愿无偿为广大留守儿童服务的老教师.老党员.部分优秀学生推荐为议事会成员,从源头上保证议事会的议事能力. 2.细化工作内容,提高议 ...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作者:谢鹏义 完成时间:2012∕10∕15 21:05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流动,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 ...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对策及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调查统计,宾阳县2007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37717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27259人,占全县在校学生数的 29.9%.在这些留守学生中,属 ...

  • 留守儿童之家三年规划
  • 织金县黑土乡中学留守儿童之家三年规划 (2012年--2015年)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已被列为年贵州省的民生工程,根据省教育厅.省妇联<关于切实做好2013年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通知>(黔教基发[2013]186号)提出的2013年的建设任务及颁发的建设标准.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