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成人们:责任和一群人的孤独

80后的成人们:责任和一群人的孤独

我们时刻相处,承受共同的孤独;人群潮涌却如置身沙漠。

虽然烙印着“80后”的名义,但是你别徒劳地来辩析我;我也终将会放弃了解你的徒劳。 这是个无限远离的时代,我们绝对否弃假做沧桑而严肃面孔,否弃一切企图用任何新历史主义、结构主义或类似的原则来分析什么本质、规律和狗屎的分子构成式。我们相信沉默的力量,不是因为这种方式要比周什么伦酷得多,也不是因为一如继往地鄙视李敖式的雄辩滔滔。我们的忧伤不会轻易地转变成灭顶之灾,不会为无用的相思而病消瘦;但,百曲柔肠愈转愈深却可只为了生活中些微日少一日的酸楚诗意。况且孤独的硕果又在恶性循环般地摧促,夜复一夜地让我们展转难眠。

在时代的喧嚣背后,我看到一些惶惑的眼睛。尽管已经习惯了炒作式的惊奇,仍然会不信世界竟然可以如此!对现世的不满和对自己信心的怀疑时刻狂涛骇浪般地冲击着心灵的岸线。但,路仍在脚下。一刻都不可停下!

新生的共和国是一个先天有疾且营养不良的婴孩,到今天才真正长大成人。身处这和平国度的初成年期,二十多年生命的我们也同样备受各样各样的考验,诱惑式的波涛汹涌、歧路中的迷惘和忧伤式的悲欢恩怨都不可能最终为旧梦新境的嬗变作完满的注解。不可否认,这个年轻的社会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站在这个时代的基点上,我们的心灵也如同它一样反反复复地盈亏差变。在这个心灵逐渐饱满的过程中,良知、责任、理想国的希望更多地重压在我们前行的身上。我们无法逍遥自况,只因基督眼中所含的泪水冷于任何救赎的圣书和颠播不灭的真理,即使基督一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存在于“真理”之外。

霸权已经永久地被置定为这个时代的背景,它不再与我们毫不相干。摧枯拉朽的成熟使我们像空降兵一样被抛入战场,来时的路成了暗淡的天空。于是,有人为维持一份微薄的薪水而奔波劳累直至脸现病黄。他们为与这个世界协调而忧伤。与此同时,也有人仍是未断奶的小孩,写出一部部煸情小说,又被指斥为“厚颜颇类娼”式的抄袭者。

不想改变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来面对这个世界。当面对内心的沉浮挣扎和灵魂卖出那刻深入骨髓的痛楚时,大家都不过是可怜虫一条。心灵与责任两者,我真不知道哪个更为重要。或许两者俱是;那么也即是两者俱非。

死亡的脚步声在身后不断地响起,而一个个人生模型竖立在前行的道路上;只能重复的愤慨使孤独的行路者紧紧把住的枪支走火或自愿走火。于是,我们宁愿以即使粉身碎骨的勇气决裂地向被定义了的选择和意义发出响彻天地的声响。

但,我们继续传播着相同的谎言和所谓的思想,自以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并以此来把握所谓的全部事实。然后以人讹人,忽视责任和隐去的人格,再最终死于理想主义的哄哄闹闹中。

当我们与分数和校园远离,准备以最前卫的姿势被时尚所消费掉时,当枯燥无味的生活日复一日地使我们无法再次像小兽一样向压迫我们的社会呲牙露齿时,当身体无限接近而最终只能各自退回到自己的城堡时,请不要再憎恨任何人、任何事。也不要再企图拥抱!请各自守着自己的园地,像执行共同纲领的基地分子们盼望看见升腾起天空的火花一样留意同伴们斩获烟花般闪烁的荣誉,或可怜他们时常浮现出与理想渐行渐远的一点自负。

但是,为了不再让彼此失望,也为了原谅各自的脆弱,如果可以,请准备好背上责任的行囊,各自上路,并约好永不相见!

--姚梦痕2005年10月

80后的成人们:责任和一群人的孤独

我们时刻相处,承受共同的孤独;人群潮涌却如置身沙漠。

虽然烙印着“80后”的名义,但是你别徒劳地来辩析我;我也终将会放弃了解你的徒劳。 这是个无限远离的时代,我们绝对否弃假做沧桑而严肃面孔,否弃一切企图用任何新历史主义、结构主义或类似的原则来分析什么本质、规律和狗屎的分子构成式。我们相信沉默的力量,不是因为这种方式要比周什么伦酷得多,也不是因为一如继往地鄙视李敖式的雄辩滔滔。我们的忧伤不会轻易地转变成灭顶之灾,不会为无用的相思而病消瘦;但,百曲柔肠愈转愈深却可只为了生活中些微日少一日的酸楚诗意。况且孤独的硕果又在恶性循环般地摧促,夜复一夜地让我们展转难眠。

在时代的喧嚣背后,我看到一些惶惑的眼睛。尽管已经习惯了炒作式的惊奇,仍然会不信世界竟然可以如此!对现世的不满和对自己信心的怀疑时刻狂涛骇浪般地冲击着心灵的岸线。但,路仍在脚下。一刻都不可停下!

新生的共和国是一个先天有疾且营养不良的婴孩,到今天才真正长大成人。身处这和平国度的初成年期,二十多年生命的我们也同样备受各样各样的考验,诱惑式的波涛汹涌、歧路中的迷惘和忧伤式的悲欢恩怨都不可能最终为旧梦新境的嬗变作完满的注解。不可否认,这个年轻的社会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站在这个时代的基点上,我们的心灵也如同它一样反反复复地盈亏差变。在这个心灵逐渐饱满的过程中,良知、责任、理想国的希望更多地重压在我们前行的身上。我们无法逍遥自况,只因基督眼中所含的泪水冷于任何救赎的圣书和颠播不灭的真理,即使基督一如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存在于“真理”之外。

霸权已经永久地被置定为这个时代的背景,它不再与我们毫不相干。摧枯拉朽的成熟使我们像空降兵一样被抛入战场,来时的路成了暗淡的天空。于是,有人为维持一份微薄的薪水而奔波劳累直至脸现病黄。他们为与这个世界协调而忧伤。与此同时,也有人仍是未断奶的小孩,写出一部部煸情小说,又被指斥为“厚颜颇类娼”式的抄袭者。

不想改变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来面对这个世界。当面对内心的沉浮挣扎和灵魂卖出那刻深入骨髓的痛楚时,大家都不过是可怜虫一条。心灵与责任两者,我真不知道哪个更为重要。或许两者俱是;那么也即是两者俱非。

死亡的脚步声在身后不断地响起,而一个个人生模型竖立在前行的道路上;只能重复的愤慨使孤独的行路者紧紧把住的枪支走火或自愿走火。于是,我们宁愿以即使粉身碎骨的勇气决裂地向被定义了的选择和意义发出响彻天地的声响。

但,我们继续传播着相同的谎言和所谓的思想,自以为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并以此来把握所谓的全部事实。然后以人讹人,忽视责任和隐去的人格,再最终死于理想主义的哄哄闹闹中。

当我们与分数和校园远离,准备以最前卫的姿势被时尚所消费掉时,当枯燥无味的生活日复一日地使我们无法再次像小兽一样向压迫我们的社会呲牙露齿时,当身体无限接近而最终只能各自退回到自己的城堡时,请不要再憎恨任何人、任何事。也不要再企图拥抱!请各自守着自己的园地,像执行共同纲领的基地分子们盼望看见升腾起天空的火花一样留意同伴们斩获烟花般闪烁的荣誉,或可怜他们时常浮现出与理想渐行渐远的一点自负。

但是,为了不再让彼此失望,也为了原谅各自的脆弱,如果可以,请准备好背上责任的行囊,各自上路,并约好永不相见!

--姚梦痕2005年10月


相关内容

  • 化蛹为蝶的疼痛与美丽
  • 摘 要: 本文通过<草房子>简要分析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主题,即运用诗情画意的笔触去回忆少年的成长过程,传达深厚的悲悯情怀,在一群孩子的成长背后捕捉更具深层意义的世界本质,以忧伤纯净的语言和对现代人多重精神维度的刻画实现古典诗情与现代生命的真实结合. 关键词: <草房子> 悲悯情 ...

  • 春节集体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吗?
  • 没有一个节日,可以像春节一样,凝聚13亿华夏儿女的心. 没有一个节日,可以像春节一样,让你放下一切,一心只想回家团圆. 没有一个节日,可以像春节一样,让你彻彻底底的吃睡玩. 很多离家外出工作的人们,一年到头,就图个过年. 所以城市里,每到春节大街小巷,商店饭店都关门大吉了,平时赚钱拼命,说啥春节也得 ...

  • 生而孤独|我们所缺失的到底是什么?
  • 孤独感 它是我们一生难以逃脱的枷锁.从生到死,有始无终.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需要彰显自己的个性,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同,需要爱与被爱.我们需要连续不断的社会连接感. 当社会连接感薄弱的时候,孤独感会浮现和增强.这时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社交行为去消除孤独感和增强社会连接感.如果有人在社会连接 ...

  • 西方古典音乐对大学生修养的影响
  • 题目:西方古典音乐对高校大学生的的影响 关键词:西方 古典音乐 大学生 影响 正文:古典音乐的发达普及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文明化程度的标志. 小学的音乐课本里,不仅有丰富的歌唱曲目,更有大量的欣赏曲目,音乐课堂也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唱歌课,而是更多的集合了视.听教学,在课本中,我们发现很多欣赏曲目都是 ...

  • 叶无道最全经典语录
  • 3若说无缘,三千大千世界,十万菩提众生,怎么单单与你想见?若说有缘,这灯花百结之后,只有灰烬,没有复燃.三尺深雪,一夜月光,至此无语! 4 我本仁慈,却屠戮苍生; 我本痴心,却钓美无数; 我本愚蠢,却玩转天下; 我本道德,却与恶起舞; 我本卑微,却君临天下! 5喝酒伤肝,抽烟伤肺,不喝酒不抽烟伤心。 ...

  • 为打工者立言
  • 打工诗歌为打工者立言 -- □ 袁 瑛 摘 要: 打工诗歌是打工者的心灵史.情感记和奋斗歌,打工诗歌为打工者立言.本文主要从写作和性质两个层面论述打工诗歌的精神内涵:打工诗歌是在生存中的现实性写作和具有群体性的底层写作,它孕育着一种精神,即苦难.坚韧.抗争.激情. 关键词: 打工诗歌 精神内涵 现实 ...

  • 历届感动中国颁奖词+p8
  • 历届感动中国颁奖词 200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1.郑培民:湖南省委原副书记 颁奖词: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

  • 网络小说经典语录
  • 1至人不相,达人不卜。我从来不信宗教这种东西,马克思说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历史上每次崇佛灭佛尊道贬道,无非都是统治者的驾奴手段,我们人埃面对生活,都想有存在感。所以便找了宗教作为寄托,这跟你身体感到寂寞就找个女人发泄是一样的道理 ...

  • 没有回应的爱:伟大的孤独者乌苏娜--重读[百年孤独]
  • 2007年9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Sep.2007 第23卷第3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3 No.3 没有回应的爱:伟大的孤独者乌苏娜 --重读<百年孤独> 郭一鹤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吉林 长春 130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