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教案)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

一、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一)学习散文语言运用,掌握通感修辞方法。

(二)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高雅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第4、5自然段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荷香”喻作歌声意思,理解光影喻作名曲的意思

2.理解“斑驳的参差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理出了文章的两条线索。(一课时板书: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不宁静——淡淡喜悦——超脱——不宁静) 这节课将重点赏析文章第4第5自然段,跟随作者脚步领略月下荷塘美景。 板书:荷塘月色 朱自清

(二)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欣赏第四段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段落内容:描写荷塘的景色

2.讨论并交流感受:荷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学生讨论,交流,找关键语句欣赏)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与“叶子出水很高,像圆圆的炒菜锅盖”比较。

品析:动态的美。作者为什么要用裙比喻荷叶?(圆形)同样是圆形为什么不用锅盖做比喻?(荷叶与裙子一样舒展柔美、有飘逸动感美)

板书:荷叶——美人的裙

指导学生朗读荷叶的句子。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品析:情态的美。想象刚出浴的美人的姿态(娇羞、白皙)为什么用美人比喻荷花?(荷花白里透红,如同刚出浴的粉肌玉人)

板书:荷花——美人的脸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品析:感觉的美。远处高楼上的歌声可感却(断断续续、若有若无)就像荷香无形,无法捕捉。通感将无形的嗅觉变成可感的听觉,更显荷香清幽。这种修辞叫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板书:通感)

板书:荷香——美人的香

(4)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品析:温情的美。常用搭配——含情脉脉。流水无声、含蓄如美人的

眼神深情动人。

板书:流水——美人的眼

(归纳:四处景物分别代表了四种美,实为一种形象:美少女形象)

(启发学生:以上步骤完成了对散文语言的赏析,方法就是情景的再现,此过程想象一直伴随其中)

4.带着想象听老师范读。

5.体会作者的心情——愉悦的。学生最好脱稿朗诵体会。

6.小结:第四段通过散文化的语言把普通景物变成艺术美,描绘逼真,善用比喻、通感修辞表现了荷塘不同形态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 欣赏第五段

1.请学生用赏析散文的方法自己分析第五段。

2.第五段内容:描写月色

3.如何描写月色?(关键语句)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品析:突出宁静。(体会作者感情,引导背诵。)

板书:月光——宁静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品析:突出纯洁。(想象纯白色梦幻场景,背诵)

板书:叶子和花——纯洁

(3)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品析:突出朦胧。(想象座椅上对着月光小憩,背诵)

板书:云——朦胧

(4)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峭楞楞——寂然无声地直立着)

品析:突出寂静、美丽。(想象树影重叠、姿态各异,背诵)

板书:树影——美丽

(5)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品析:突出意境。梵婀玲(violin)小提琴。小提琴曲调悠扬、舒畅这种气氛正如月辉照耀下的景物优美宜人,通感将视觉感知的形象转换成听觉形象,表现出月色清幽。(理解背诵)

(归纳:月光、云、影共构成梦幻的月色,如临仙境)

4.体会作者心情——超脱的。

5.带着超脱的心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6.小结:第五段通过月光、云、树影的描写反映出夜晚荷塘朦胧、月光皎洁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沉醉于梦幻的月光中,完全从烦忧的心情中走出。 总结:课文第四、五段描写了荷塘、月光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散文的语言

(三)作业布置

选取一种自然景物进行描写,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300字)

五、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荷叶 —— 美人的裙

荷塘 荷花 —— 美人的脸 美少女形象 喜爱荷塘 荷香 —— 美人的香

流水 —— 美人的眼

月光 —— 宁静

月色 叶子和花——纯洁

云 —— 朦胧 梦幻的月色 沉醉月色 影 —— 美丽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

一、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一)学习散文语言运用,掌握通感修辞方法。

(二)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高雅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习文章第4、5自然段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荷香”喻作歌声意思,理解光影喻作名曲的意思

2.理解“斑驳的参差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理出了文章的两条线索。(一课时板书: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不宁静——淡淡喜悦——超脱——不宁静) 这节课将重点赏析文章第4第5自然段,跟随作者脚步领略月下荷塘美景。 板书:荷塘月色 朱自清

(二)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欣赏第四段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段落内容:描写荷塘的景色

2.讨论并交流感受:荷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学生讨论,交流,找关键语句欣赏)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与“叶子出水很高,像圆圆的炒菜锅盖”比较。

品析:动态的美。作者为什么要用裙比喻荷叶?(圆形)同样是圆形为什么不用锅盖做比喻?(荷叶与裙子一样舒展柔美、有飘逸动感美)

板书:荷叶——美人的裙

指导学生朗读荷叶的句子。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品析:情态的美。想象刚出浴的美人的姿态(娇羞、白皙)为什么用美人比喻荷花?(荷花白里透红,如同刚出浴的粉肌玉人)

板书:荷花——美人的脸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品析:感觉的美。远处高楼上的歌声可感却(断断续续、若有若无)就像荷香无形,无法捕捉。通感将无形的嗅觉变成可感的听觉,更显荷香清幽。这种修辞叫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板书:通感)

板书:荷香——美人的香

(4)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品析:温情的美。常用搭配——含情脉脉。流水无声、含蓄如美人的

眼神深情动人。

板书:流水——美人的眼

(归纳:四处景物分别代表了四种美,实为一种形象:美少女形象)

(启发学生:以上步骤完成了对散文语言的赏析,方法就是情景的再现,此过程想象一直伴随其中)

4.带着想象听老师范读。

5.体会作者的心情——愉悦的。学生最好脱稿朗诵体会。

6.小结:第四段通过散文化的语言把普通景物变成艺术美,描绘逼真,善用比喻、通感修辞表现了荷塘不同形态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 欣赏第五段

1.请学生用赏析散文的方法自己分析第五段。

2.第五段内容:描写月色

3.如何描写月色?(关键语句)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品析:突出宁静。(体会作者感情,引导背诵。)

板书:月光——宁静

(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品析:突出纯洁。(想象纯白色梦幻场景,背诵)

板书:叶子和花——纯洁

(3)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品析:突出朦胧。(想象座椅上对着月光小憩,背诵)

板书:云——朦胧

(4)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峭楞楞——寂然无声地直立着)

品析:突出寂静、美丽。(想象树影重叠、姿态各异,背诵)

板书:树影——美丽

(5)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品析:突出意境。梵婀玲(violin)小提琴。小提琴曲调悠扬、舒畅这种气氛正如月辉照耀下的景物优美宜人,通感将视觉感知的形象转换成听觉形象,表现出月色清幽。(理解背诵)

(归纳:月光、云、影共构成梦幻的月色,如临仙境)

4.体会作者心情——超脱的。

5.带着超脱的心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6.小结:第五段通过月光、云、树影的描写反映出夜晚荷塘朦胧、月光皎洁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沉醉于梦幻的月光中,完全从烦忧的心情中走出。 总结:课文第四、五段描写了荷塘、月光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散文的语言

(三)作业布置

选取一种自然景物进行描写,并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300字)

五、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荷叶 —— 美人的裙

荷塘 荷花 —— 美人的脸 美少女形象 喜爱荷塘 荷香 —— 美人的香

流水 —— 美人的眼

月光 —— 宁静

月色 叶子和花——纯洁

云 —— 朦胧 梦幻的月色 沉醉月色 影 —— 美丽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相关内容

  • [荷塘月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及教后反思
  • 2009年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 ...

  •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荷塘月色
  •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让课堂融洽,使师生和谐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焦作市第十二中学 王伟 我想我是幸运的.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 ...

  •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⒈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⒉通过对景物描写的赏析,把握作者在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之间辗转中力求超脱的努力,灵魂挣扎的凄苦与无奈. 教学方法与设想 ⒈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结合语境理解语句.揣摩语言 ...

  •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 [课题] <荷塘月色> 第1课时 [备课时间]2014年4月 [课型] 讲读课 [目标] 1.理清全文的结构,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语言的巧妙加工. [重点] 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难点] 体味作者的匠心. [教法] 朗读 ...

  •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 ...

  • 荷塘月色教案(附背景资料)
  • 荷塘月色&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2.过程与方法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理解作者" ...

  •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目标导航 1.领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基础夯实 (一)课内字词 1.生字正音    蓊蓊(wěng)郁郁   霎(shà)时   倩(qiàn)影   袅娜(niǎo nuó) 梵婀(f„n ē)玲     ...

  •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xfnl 1.<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之二(上) 荷塘月色·教案之二(下) 荷塘月色(课文精讲)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2.<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之二 故都的秋(课文精讲) <故都的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