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走向全面小康教案

第三节 走向全面小康

第一教时 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当前贫富悬殊的现实这对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远。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不能因为有收入差别而共同富裕目标。 学生的需要:

本课时所提及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政策性教,如在讲授过程中强化政策性内容,学生兴趣不浓,也不易学生充分理解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应尽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P49页"查一查"这一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应好好地利用。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课前收集反映东西部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图片或材料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材料。

(二)导入

分两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材料。

提问:我国不是已实现小康目标了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差距?让学生带着疑问,教者呈现小康现状特点: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由此来探讨引入以下话题。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和同学这样来评价一个同学,"╳╳╳同学总体上是好的。" 对"总体"该怎样理解?

【教学话题2】我们现在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对这一"总体"我们又该怎样理解?由此说明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学话题3】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由此揭示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我们的追求。

【教学话题4】学生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事例

结合P49页"华西村"、"查一查"来拓宽对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解。

【教学话题5】阅读P49页李单同学的材料

发问:要不要解决?为什么?如何解决?

(三)小结

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让人民共同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追求与梦想,全国人民正在为此作不懈的奋斗。

(四)活动安排

通过阅读杂志上或上网查找,搜集表明我国现在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资料,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在P48页中写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P49页中写到"共同富裕也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两种说法好像有点冲突。

第二教时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艰巨性。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学生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在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对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认识也同样存在认识不尽深刻,尤其是家境比较好的学生认识不到全面小康实现的艰巨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生会感到一些困难,或许会产生一些疑问,如,哪些不是关键目标。

学生的需要:

学生热衷于探讨"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一般的人都有好奇心,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让学生查阅资料: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有哪些?

(二)导入:发问:"这人各方面都好"与"这人总体上是好的",哪一种评价更高,由此引入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然后与总体小康指标比较,结合P50页"说一说"提问:你认为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何区别?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何联系?

【教学话题2】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话题3】根据全面小康的目标,结合P50页对2020年的我国人民生活进行展往。

尽情勾画,用数据或图表与总体小康进行比较说明。

【教学话题4】你认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难度大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小结

由于我们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高涨的热情,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但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还面临着国内外的多种压力,有很多的事,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五)活动安排

运用具体数据对比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信息平台中的数据让学生来具体填写是不是合适,八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难作出一个宏观评价。

第三教时 建设全面小康 我有责(结合单元活动)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中学生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责任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由于当今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生的责任意识相对缺失,有同学会认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中学生的关系不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享受小康而不是建设小康。

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关注点可能比较多地放在对2020年的想像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应该肯定和提倡。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播放《二十年后再相会》歌曲,交待这首歌曲创作时间----二十世纪末。 在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歌曲中的描绘的二十年后,大约是什么时间?

②请学生相象一下歌曲中的描绘的二十年后,你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你的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叙述理由。

【教学话题2】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综合归纳。

【教学话题3】这种生活靠谁来创造?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转入下一个话题。

【教学话题4】有同学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政府的或成人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你的观点怎样?

组织讨论。

【教学话题5】20年后的你在那个时代准备履行什么样的角色?请根据你所担当的角色作一次演讲。

对"建设小康社会我有责"进行升华,今天的责任是为了明天能尽到更大的责任。

【教学话题6】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写一份集体宣言。

【教学话题7】学生集体朗读宣言。

(三)小结

(四)活动安排

根据你对小康生活的理解为《二十年后再相会》重新填词。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由于社会大气候的缘故,学生的价值观与教学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发挥教材的引导功能。

第三节 走向全面小康

第一教时 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当前贫富悬殊的现实这对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远。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不能因为有收入差别而共同富裕目标。 学生的需要:

本课时所提及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政策性教,如在讲授过程中强化政策性内容,学生兴趣不浓,也不易学生充分理解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应尽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

P49页"查一查"这一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应好好地利用。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课前收集反映东西部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图片或材料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材料。

(二)导入

分两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材料。

提问:我国不是已实现小康目标了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差距?让学生带着疑问,教者呈现小康现状特点: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由此来探讨引入以下话题。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和同学这样来评价一个同学,"╳╳╳同学总体上是好的。" 对"总体"该怎样理解?

【教学话题2】我们现在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对这一"总体"我们又该怎样理解?由此说明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学话题3】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由此揭示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我们的追求。

【教学话题4】学生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事例

结合P49页"华西村"、"查一查"来拓宽对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解。

【教学话题5】阅读P49页李单同学的材料

发问:要不要解决?为什么?如何解决?

(三)小结

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让人民共同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追求与梦想,全国人民正在为此作不懈的奋斗。

(四)活动安排

通过阅读杂志上或上网查找,搜集表明我国现在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资料,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在P48页中写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P49页中写到"共同富裕也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两种说法好像有点冲突。

第二教时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艰巨性。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学生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在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对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认识也同样存在认识不尽深刻,尤其是家境比较好的学生认识不到全面小康实现的艰巨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生会感到一些困难,或许会产生一些疑问,如,哪些不是关键目标。

学生的需要:

学生热衷于探讨"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一般的人都有好奇心,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让学生查阅资料: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有哪些?

(二)导入:发问:"这人各方面都好"与"这人总体上是好的",哪一种评价更高,由此引入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然后与总体小康指标比较,结合P50页"说一说"提问:你认为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何区别?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何联系?

【教学话题2】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话题3】根据全面小康的目标,结合P50页对2020年的我国人民生活进行展往。

尽情勾画,用数据或图表与总体小康进行比较说明。

【教学话题4】你认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难度大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小结

由于我们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高涨的热情,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但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还面临着国内外的多种压力,有很多的事,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五)活动安排

运用具体数据对比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信息平台中的数据让学生来具体填写是不是合适,八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难作出一个宏观评价。

第三教时 建设全面小康 我有责(结合单元活动)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中学生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责任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由于当今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生的责任意识相对缺失,有同学会认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中学生的关系不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享受小康而不是建设小康。

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关注点可能比较多地放在对2020年的想像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应该肯定和提倡。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播放《二十年后再相会》歌曲,交待这首歌曲创作时间----二十世纪末。 在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歌曲中的描绘的二十年后,大约是什么时间?

②请学生相象一下歌曲中的描绘的二十年后,你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你的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叙述理由。

【教学话题2】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综合归纳。

【教学话题3】这种生活靠谁来创造?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转入下一个话题。

【教学话题4】有同学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政府的或成人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你的观点怎样?

组织讨论。

【教学话题5】20年后的你在那个时代准备履行什么样的角色?请根据你所担当的角色作一次演讲。

对"建设小康社会我有责"进行升华,今天的责任是为了明天能尽到更大的责任。

【教学话题6】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写一份集体宣言。

【教学话题7】学生集体朗读宣言。

(三)小结

(四)活动安排

根据你对小康生活的理解为《二十年后再相会》重新填词。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由于社会大气候的缘故,学生的价值观与教学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发挥教材的引导功能。


相关内容

  • 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人教版思想品德
  • 案例背景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如何自主.互助.合作.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 知识-- ①共产主义最高理想:②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③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 结合我党的奋斗历程,弄清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认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看 ...

  •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简明教案1
  • m 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简明教案: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初步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知识要点 1.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

  • 浙教版六下[祖国属于我们]教案
  • <祖国属于我们>教案 教学目标: 1.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奋发向上的报国志向:尊重身边的平凡劳动者,愿意向他们学习. 2.了解"小康社会""四个现代化"等社会发展目标:知道自己是未来的建设者,了解作为一个主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合作 ...

  • 党课教案003
  • 学校党课教案: 为什么青年学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讲:郭学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产物,并且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展体现它的价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破坏一个旧世界,二是建设一个新世界.就破坏一个旧世界来讲,主要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人民共和国成立, ...

  • 普法进课堂教案
  • 江滨农场学校"六五"普法法制教育进课堂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 ...

  • 树立崇高理想教案
  • 树立崇高理想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理想伴我成长 2. 运用:艰苦奋斗,走向成功.世界因我而精彩 3. 情感态度: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 1.理想的含义?内容? 2.社会理想的重要性? 3.我国人民在现阶段 ...

  •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文
  • 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问 题及其对策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 [我心中的小康]作文指导课教案设计陈海成
  • <我心中的小康>作文指导课教案设计 滨海县獐沟中学 陈海成 [设计理念] 作文指导课,首先进行写作灵感的呼唤,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使表达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白写着的方向,学会写作. [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小康生活" ...

  •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正义. [提出问题]: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引出本课的课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活动二:事先调查:①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 ⑵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