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第一场雪

第一场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和雪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 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二、说教法:

《第一场雪》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讲读为主,凭借讲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因此,在讲读中,我准备采用“感情朗读法”来教学本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采用“变序教学法”,根据学生意愿文中描写最美的雪中、雪后两段来讲,使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如此,教学过程中,我还铺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我的教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先说一个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多媒体演示下雪的情景。问:“下雪情景美吗?”告诉学生这就是课文>中的景色,要想欣赏更多的景色我们来学课文.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所以,接下来一步我是这样设计的:课文同学已预习了,那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来分,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几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文中描写的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以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导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1、指名读了解内容;2、思:这一段写出了雪下得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这一

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下雪的?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的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教学雪中听到的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这场雪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应是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读出山村静夜这一特点?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首先,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那么我们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好不好?”1、指名读,“大家闭上眼听,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带入画中!”这一段要读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部分学生如读不太好,教师可范读。并反复读出(嗬!好大的雪啊)体会作者的感情。找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从哪些句子品味出雪景的美?对于“雪后人欢笑”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个问题: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来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

了表达喜悦之情。这样,老师讲述不多,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这样的方法教学“雪中”“雪后”,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联想,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情感易体会,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瑞雪兆丰年”,引导学生来理解“瑞雪”是什么意思?“兆”是什么意思?“丰年”是指什么?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有科学根据吗?

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揭示背景,总结升华,领会内涵。

总结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用揭示时代背景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我用问题引入: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接着讲述:本文作者峻青。文章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农业恢复发展。作者为此而高兴。所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强调“第一场”)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

第五步:活动。

知道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不是觉得雪景更美了?我们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吧。

以上是我的教学活动安排,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第一场雪说课稿

一、说教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因此,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读写项目体会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和雪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 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二、说教法:

《第一场雪》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讲读为主,凭借讲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因此,在讲读中,我准备采用“感情朗读法”来教学本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采用“变序教学法”,根据学生意愿文中描写最美的雪中、雪后两段来讲,使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如此,教学过程中,我还铺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我的教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先说一个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多媒体演示下雪的情景。问:“下雪情景美吗?”告诉学生这就是课文>中的景色,要想欣赏更多的景色我们来学课文.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所以,接下来一步我是这样设计的:课文同学已预习了,那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来分,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几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文中描写的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以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雪中和雪后的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雪是怎么下的?”我指导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1、指名读了解内容;2、思:这一段写出了雪下得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这一

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下雪的?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雪下大,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的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教学雪中听到的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这场雪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山村的夜晚应是什么特点?如何才能读出山村静夜这一特点?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首先,我用这样的导语引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那么我们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好不好?”1、指名读,“大家闭上眼听,看看能不能把大家带入画中!”这一段要读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部分学生如读不太好,教师可范读。并反复读出(嗬!好大的雪啊)体会作者的感情。找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从哪些句子品味出雪景的美?对于“雪后人欢笑”这一部分,我只抓住一个问题:孩子的笑真能把雪震下来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

了表达喜悦之情。这样,老师讲述不多,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这样的方法教学“雪中”“雪后”,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联想,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情感易体会,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瑞雪兆丰年”,引导学生来理解“瑞雪”是什么意思?“兆”是什么意思?“丰年”是指什么?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句话有科学根据吗?

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揭示背景,总结升华,领会内涵。

总结课文,我是这样设计的:用揭示时代背景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我用问题引入: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接着讲述:本文作者峻青。文章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农业恢复发展。作者为此而高兴。所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强调“第一场”)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

第五步:活动。

知道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不是觉得雪景更美了?我们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吧。

以上是我的教学活动安排,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相关内容

  • 七天课堂:小学语文说课稿:[搭石]
  • 小学语文说课稿:<搭石>? 小学语文说课稿:<搭石>说课稿范例 今天,我上的<搭石>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我的设计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 ...

  •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1]
  •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首先,我要向各位评委老师道一声: 一.说教材 <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 重点 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学重点.难点突破的设计)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

  • 教师教学小学语文说课稿:[爬山虎的脚]
  • 教师教学小学语文说课稿:<爬山虎的脚>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 ...

  • 小学语文说课稿[窃读记]
  • 小学语文说课稿<窃读记>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 ...

  • 小学语文说课稿:[七颗钻石]说课稿范文
  • 好学教育: 小学语文说课稿:<七颗钻石> 说课教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 ...

  • 小学语文说课稿_万能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____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评价反思)这样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的讲解我的这节课的安排. 一.是教材分析 根据教育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创设情境,激趣 ...

  •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天火之谜]
  •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天火之谜> 一.说教材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 ...

  • 小学语文说课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怎么上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不绕弯子) 1. 谈话,激趣 2. 读题 二.初读感知,检查字词 1. 带着问题读课文(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以后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走过场,读的时间要充分) 2. 检查朗读情况 (1)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先带 ...

  •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花的勇气]
  •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花的勇气> 一.说教材 本文节选自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 ...

  •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 <粗心的爸爸>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三年级二班的语文老师张怀文,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粗心的爸爸>.(板书: 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粗心的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