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和福特制

泰罗和福特制

概述

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泰罗画像

1、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2、制定工作定额。3、选择最好的工人。

4、实施标准化管理。5、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6、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7、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8、实行职能工长制。

9、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由于泰罗制的实施,当时的工厂管理开始从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阶段。

泰罗泰罗认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在《科学管理》一书中说过:“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泰罗科学管理的特点是从每一个工人抓起,从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最适合的劳动工具。例如他在某钢铁公司进行的搬运生铁和铲铁试验中,就具体规定了工人所铲物资的轻重不同,所用的铲子大小也应该不同。为此,他专门设立了一个工具室,存有10种不同的铲子,供工人们在完成不同作业时使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系统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有人形容,在实行泰罗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

泰罗制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当时却遭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工会和社会工作者说泰罗制把工人变成了奴隶,让资本家最大限度地榨取血汗,而一些依靠经验不学无术的管理人员则抱怨科学管理取代了他们的作用,让他们面临失业。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但是泰罗制还是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在泰罗以后,科学管理理论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但是泰罗制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泰罗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科学管理学派研究的重点是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和纪律性,很少去考虑人的因素。

现代管理科学的起点

现代管理学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根本内容在于如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泰罗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科学指导。因此,必须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系统运用于管理实践,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并据此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日工作量,采用差别计件工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1898到1901年期间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将他的理论进行试验,并且大获成功。这引起了无数渴求科学知识的其他企业的向往,很多企业邀请他前去讲学和指导,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国陆军军械部、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等。在这些工厂中,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同样取得了成功,这导致了泰罗的后半生几乎就是专门以宣传科学管理为职业,也导致了世界第一个职业管理咨询师的产生。在泰罗及一大批同样杰出的追随者,如甘特、吉尔布雷斯等的推广下,科学管理运动兴盛一时。由于科学管理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宗旨,以泰罗为首的工程师也因此被称为效率工程师。由于科学管理运动,1906年泰罗本人担任了声誉很高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从 1909年起,泰罗每年冬天都被邀请到哈佛大学讲课。可以说,上个世纪初期美国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就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的,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东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急切希望提高生产

效率以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竞争。泰罗科学管理的神奇功效极大地鼓舞了列宁,他对泰罗制极为推崇。他说,泰罗制是资本主义的最新发明,同资本主义的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至今,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依然被认为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起点。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目前所谓现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说是绝大多数,至少有许多可以追溯到泰罗及其追随者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思想。德鲁克也在其经典著作《管理的实践》和《后资本主义社会》中说,泰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始对工作进行研究的人。在这之前,人们只有关于人的知识、关于工具的知识,但是对工作本身毫无了解。正由于泰罗对工作的科学研究,才使得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成倍提高,才导致了现代管理学的产生。 综述

费雷德里克·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

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今天,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笔者认为,泰罗之所以能够让“无条理”的事物变得条理明晰并成为一个体系,所借助的就是两个理念:效率与标准,亦即利益与理性。

与福特制比较

流水作业线

福特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代表了传统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工业化时代的主题,就是追求更多的产量,创造更大的市场。对此,泰罗进行了理论上的创建,而福特采取了实践上的行动。 亨利·福特美国人喜欢做梦,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脍炙人口,传遍世界。但人们似乎不记得,老福特也曾做过梦,他的梦想,就是每一个自食其力的美国人都有一辆福特车,同他的家人一起在上帝的广袤土地上共享快乐时光。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创立了流水作业线。

老福特一直不承认他与泰罗制之间的关系,甚至说,他的灵感来自于芝加哥的屠宰厂,屠宰厂是把一个个“部件”依次卸下来,他则是把一个个部件装上去。但在实际上,如果没有泰罗倡导的标准化,如果没有甘特设计的控制图表,老福特的梦想只不过是梦想而已。正是泰罗制的广泛推行,为流水作业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1913年,亨利·福特运用当时企业推广泰罗制的技术成果,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不仅设计出完善的装配线和统一精确的通用零部件,还创造出依靠非熟练工人在中心装配线上使用通用零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依照“只需按工序将工具和人排列起来,以便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零配件的装配”(《福特自传》)的装配线工作原理,进一步降低了对工人手工技能的依赖,工人无须动脑思维就可以完成单一而简单的工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了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

由于福特制极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工业制成品被大量生产出来,尤其是花样百出的日用消费品,在流水线上变成了标准化商品,被大规模地制造出来时,规模经济诞生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原来买不起相关商品的人成为新的消费群体,市场被创造出来了。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福特制是对泰罗制改进和完善的生产组织方式。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在这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福特和泰罗不约而同地关注同一个问题。不过,泰罗是从工厂管理出发,福特则是从社会效应出发。用经济学的方法看,两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一在内部性上,一在外部性上。所以,泰罗在工时研究上努力探索,而福特在扩大市场上孜孜追求。在这一方面,两人具有逻辑上的衔接。如果没有泰罗的研究,福特的市场也开辟不出来。

泰罗为降低成本创立了路径,每当成本下降了,福特就以一种特别的热情来下调T型车的价格。1908年,福特生产了6000辆T型车,每辆售价850美元;到了1916年,他卖出6万辆,每辆售价为360美元;在T型车销售

的最后一年中,第1500万辆车走下生产线,售价仅为290美元。福特以其极具特色而简明扼要的方式说:“轿车价格每降低1美元,我就可以新增1000个购买者”。

分工协作

在生产组织方面,泰罗制明确提出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要做到科学管理,必须把计划(管理)和执行(作业)的职能分离,把“企业中巨大的、非常繁重的责任和负担”,包括定单分析、研究制定工时定额、分批制造成本、掌握原材料、库存品的动态情况等一切需管理协调的工作从车间分离出去,全部由企业管理层来承担,工段长和工人仅仅依照标准、按定额执行工作任务。同时,计划(管理)部门必须经常把工人执行的实际情况同制定的标准比较,以便有效的进行控制。

与泰罗制相对应的福特制,其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等级分明、层层服从、部门之间没有横向联系的、流水线式的线性生产组织形式。显然,在福特制中,彻底实现了泰罗制的“计划与执行分离”。老福特认为:“降低部分工人的思考的必要性和将工人的移动次数减至最低,因为工人移动一次只可能做一件事。”“我们希望工人只做那些要求必须做的事情。组织是高度分工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我们一刻也不能允许让工人按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工作,没有最严格的纪律,我们就会陷入极大的混乱。”这种思路,同泰罗毫无区别。在具体做法上,福特把T型车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84个步骤。如果说泰罗制着眼于个人生产动作的科学化,那么福特制则着眼于生产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方式。

在泰罗眼中,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基本要求,是先进管理思想实施的基础,更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依据。只有制定严格的规范,企业具体工作才会依章行事,主管人员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少数例外事件的处理上,工人的行动才能有章可循。否则,势必造成管理的随意和生产的混乱。

与泰罗类似,福特制的运行主要建立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绝对明确: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只需要完成简单动作;其次,利用泰罗制,将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保证每个工人都能够以最简单的方法完成工作;第三,寻找最佳的生产模式,无论在设计、生产、管理上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模式,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

1913年夏天,在福特工厂的所有车间,全部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为一个个的环节,工人之间的分工更为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度提高。川流不息的传送带,把整个工厂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泰罗制的更多成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话,那么福特制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于生产实践。这种生产线对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仅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1913—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再次实现了翻番,可是在此期间工人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4336人减少到了12880人。

人性化管理

泰罗和福特在对待员工的问题上都很积极,体恤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说,两人都是人性化管理的倡导者。

亨利·福特

泰罗特别重视人的作用,他在《车间管理》中强调:“任何一种制度都不能不需要真正的人。制度和诚实可靠的人都是需要的,而在实施最好的制度后,其成就将与管理的能力、言行一致性和管理中受人尊重的权威的高低相一致。”因而,泰罗制不仅注重对效率的追求,还在各个工厂首次建立了人事部门。在推行泰罗制的企业中,人事部门负责职业分析选择、培训和引导公司员工,定期接见员工,倾听员工的各种意见,照顾那些因发生事故或生病而不能工作的员工。这个部门在改善劳资关系,赢得工人的尊重和信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对工人的关怀,不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就没有泰罗制。

同样,亨利·福特也对员工问题极为关注。为了宣传福特公司要求的勤劳、节俭等优良品质,同时也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调查监视,福特汽车公司于1914年成立了专门的“福特社会学部”,主要负责将福特公司员工们的个人生活“标准化”。起初,这个部门有30名调查员,专门负责到员工的家访工作,看员工们空闲时间是否都用在了有益的事情上,家庭是否干净卫生,员工是否酗酒等,回来后向公司汇报哪些人合格,哪些人不合格,哪些人进厂时撒了谎等等。这种方法由于实行难度太大也太麻烦,后来福特才把这种家访改为对工人进行生活指导和教育培训。到了1919年,这个部门已经膨胀为150人,先后由福特称为“天才的人事干部”的约翰·李和福特家族的密友塞缪尔·马奎斯负责。

利润共享原则

后福特制研究泰罗制和福特制均强调劳资双方利润分配,利益共享的原则,劳资双方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协作、双赢的关系。德鲁克曾在《新现实》中称赞道:泰罗表明:增加生产的真正潜力在于“更聪明”地工作。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产量,而且在增加工人工资的同时使降低产品价格和增加对产品的要求成为可能(事实上,泰罗要求工厂主必须大幅度提高工资,有时甚至高达3倍,否则,他拒绝提供帮助)。由于有了泰罗,就业的蓝领工

人的人数越多,相应的在收入和生活水准上“中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人数也就越多。德鲁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泰罗制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泰罗的指导思想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工资和利润都得到增长,使劳资双方的利益在经济发展中统一起来。以高工资和低成本作为最良好的管理基础,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那个时代,泰罗制对提高工效有着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同样的,亨利·福特也极为关注提高工人的工资,福特认为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对应着工资的增长。1914年1月5日,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郑重宣布:“本公司将实现5美元工作日!任何合格的福特汽车厂的工人不论年龄,不分工种,都能领到他自己的一份。”同时,公司废除了每天工作9小时的制度,而代之以每天8小时的三班倒制度。员工日薪高达5美元,这在当时是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1914~1916年,福特公司的税后纯利分别为3000万、2400万和6000万美元。仅以1914年为例,按照福特宣布的“利润共享原则”,这一年工人应当得到总共1120万美元的工资,而福特只支付了不到1000万美元。尽管在福特的身上资本家的色彩比慈善家浓厚,尽管老福特比工人赚得更多,但不能不承认,福特的5美元工资制确实给工人带来了实惠。

在5美元工作制实施后不久,福特就清醒地看到,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抵消或部分抵消了新工资制带给工人的好处。从1914~1918年底为止的4年间,根据当时美国劳工部的统计,在被调查的美国19座城市中,底特律城的通货膨胀率高居榜首。于是福特开始设法解决这一问题。从1919年起,他开始建立消费合作社这一福利组织,向工人低价销售一些生活用品。刚开始时,只是一些杂货和日用品,到后来则发展到供应粮食、衣服、鞋帽、燃料等一二十种商品。例如,面包是用公司的农场所生产的小麦制作的;牛奶也来自公司的农场;为了确保公司的能源供应,福特还收购了一些煤矿,负责向公司提供生产和工人生活所需的燃料和能源。供应工人的所有商品,价钱比市面上便宜25%左右,采用现金交易,据统计,一年的营业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

在亨利·福特的性格中也有奇怪的一面,例如对于那些生病或年老的工人,福特就不愿意采用发放救济金或养老金的形式,而是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帮这些不幸的家庭。按照福特公司的规定,每当工人生病,工人的妻子儿女有到福特工厂工作的优先权,而且照样给他们规定的工资。福特认为那些年老退休的工人应该由他的家庭或家族负担,工厂不应该支付养老金,还是和对待那些生病工人的家庭一样,给赡养退休老人的家庭或家族成员以在福特工厂工作的优先权。“只有工作才能得到他应有的报酬。”

亨利·福特改变了社会,而他改变社会的思想基础与泰罗高度一致。如果说泰罗是侧重于从理论上研究管理问题,那么福特制就是身体力行实践了泰罗的管理思想。在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中,泰罗制和福特制珠联璧合,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趣的是,泰罗作为思想家,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而福特作为实践家,具有专制主义的倾向。在管理方面,泰罗是虔诚的新教徒,而福特则是无神

论者。泰罗反对工会,而股东反对福特。由于福特的利润共享,股东普遍认为福特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工人则认为福特是他们的朋友,能够为他们谋取最大福利。于是,福特公司拟议中的工会,被工人自发取消了,后来在福特的劝说下才重新成立。老福特在政治上主张排犹,支持法西斯,在公司管理中实行高度独裁。这一点,同泰罗推广科学管理时的循循善诱相映成趣。在一定意义上,对完美理想的追求,同实践中的极权操作,似乎是孪生兄弟。从泰罗到福特,我们似乎能看到一种若隐若现的逻辑线条。

泰罗和福特制

概述

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泰罗画像

1、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2、制定工作定额。3、选择最好的工人。

4、实施标准化管理。5、实施刺激性的付酬制度。6、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7、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8、实行职能工长制。

9、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由于泰罗制的实施,当时的工厂管理开始从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阶段。

泰罗泰罗认为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他在《科学管理》一书中说过:“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泰罗科学管理的特点是从每一个工人抓起,从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最适合的劳动工具。例如他在某钢铁公司进行的搬运生铁和铲铁试验中,就具体规定了工人所铲物资的轻重不同,所用的铲子大小也应该不同。为此,他专门设立了一个工具室,存有10种不同的铲子,供工人们在完成不同作业时使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系统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有人形容,在实行泰罗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

泰罗制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当时却遭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工会和社会工作者说泰罗制把工人变成了奴隶,让资本家最大限度地榨取血汗,而一些依靠经验不学无术的管理人员则抱怨科学管理取代了他们的作用,让他们面临失业。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但是泰罗制还是以不可遏制的势头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在泰罗以后,科学管理理论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但是泰罗制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泰罗理论的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是“经济人”,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效率的主要法宝。科学管理学派研究的重点是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和纪律性,很少去考虑人的因素。

现代管理科学的起点

现代管理学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根本内容在于如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泰罗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科学指导。因此,必须把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系统运用于管理实践,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科学地研究工人的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并据此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日工作量,采用差别计件工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1898到1901年期间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将他的理论进行试验,并且大获成功。这引起了无数渴求科学知识的其他企业的向往,很多企业邀请他前去讲学和指导,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国陆军军械部、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等。在这些工厂中,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同样取得了成功,这导致了泰罗的后半生几乎就是专门以宣传科学管理为职业,也导致了世界第一个职业管理咨询师的产生。在泰罗及一大批同样杰出的追随者,如甘特、吉尔布雷斯等的推广下,科学管理运动兴盛一时。由于科学管理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宗旨,以泰罗为首的工程师也因此被称为效率工程师。由于科学管理运动,1906年泰罗本人担任了声誉很高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席。从 1909年起,泰罗每年冬天都被邀请到哈佛大学讲课。可以说,上个世纪初期美国的大规模生产运动就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的,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东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急切希望提高生产

效率以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竞争。泰罗科学管理的神奇功效极大地鼓舞了列宁,他对泰罗制极为推崇。他说,泰罗制是资本主义的最新发明,同资本主义的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至今,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依然被认为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起点。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厄威克所说:目前所谓现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说是绝大多数,至少有许多可以追溯到泰罗及其追随者半个世纪以前提出的思想。德鲁克也在其经典著作《管理的实践》和《后资本主义社会》中说,泰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开始对工作进行研究的人。在这之前,人们只有关于人的知识、关于工具的知识,但是对工作本身毫无了解。正由于泰罗对工作的科学研究,才使得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成倍提高,才导致了现代管理学的产生。 综述

费雷德里克·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

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今天,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笔者认为,泰罗之所以能够让“无条理”的事物变得条理明晰并成为一个体系,所借助的就是两个理念:效率与标准,亦即利益与理性。

与福特制比较

流水作业线

福特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代表了传统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工业化时代的主题,就是追求更多的产量,创造更大的市场。对此,泰罗进行了理论上的创建,而福特采取了实践上的行动。 亨利·福特美国人喜欢做梦,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脍炙人口,传遍世界。但人们似乎不记得,老福特也曾做过梦,他的梦想,就是每一个自食其力的美国人都有一辆福特车,同他的家人一起在上帝的广袤土地上共享快乐时光。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创立了流水作业线。

老福特一直不承认他与泰罗制之间的关系,甚至说,他的灵感来自于芝加哥的屠宰厂,屠宰厂是把一个个“部件”依次卸下来,他则是把一个个部件装上去。但在实际上,如果没有泰罗倡导的标准化,如果没有甘特设计的控制图表,老福特的梦想只不过是梦想而已。正是泰罗制的广泛推行,为流水作业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1913年,亨利·福特运用当时企业推广泰罗制的技术成果,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不仅设计出完善的装配线和统一精确的通用零部件,还创造出依靠非熟练工人在中心装配线上使用通用零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依照“只需按工序将工具和人排列起来,以便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零配件的装配”(《福特自传》)的装配线工作原理,进一步降低了对工人手工技能的依赖,工人无须动脑思维就可以完成单一而简单的工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了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

由于福特制极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工业制成品被大量生产出来,尤其是花样百出的日用消费品,在流水线上变成了标准化商品,被大规模地制造出来时,规模经济诞生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原来买不起相关商品的人成为新的消费群体,市场被创造出来了。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福特制是对泰罗制改进和完善的生产组织方式。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在这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福特和泰罗不约而同地关注同一个问题。不过,泰罗是从工厂管理出发,福特则是从社会效应出发。用经济学的方法看,两人看待问题的视角一在内部性上,一在外部性上。所以,泰罗在工时研究上努力探索,而福特在扩大市场上孜孜追求。在这一方面,两人具有逻辑上的衔接。如果没有泰罗的研究,福特的市场也开辟不出来。

泰罗为降低成本创立了路径,每当成本下降了,福特就以一种特别的热情来下调T型车的价格。1908年,福特生产了6000辆T型车,每辆售价850美元;到了1916年,他卖出6万辆,每辆售价为360美元;在T型车销售

的最后一年中,第1500万辆车走下生产线,售价仅为290美元。福特以其极具特色而简明扼要的方式说:“轿车价格每降低1美元,我就可以新增1000个购买者”。

分工协作

在生产组织方面,泰罗制明确提出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要做到科学管理,必须把计划(管理)和执行(作业)的职能分离,把“企业中巨大的、非常繁重的责任和负担”,包括定单分析、研究制定工时定额、分批制造成本、掌握原材料、库存品的动态情况等一切需管理协调的工作从车间分离出去,全部由企业管理层来承担,工段长和工人仅仅依照标准、按定额执行工作任务。同时,计划(管理)部门必须经常把工人执行的实际情况同制定的标准比较,以便有效的进行控制。

与泰罗制相对应的福特制,其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等级分明、层层服从、部门之间没有横向联系的、流水线式的线性生产组织形式。显然,在福特制中,彻底实现了泰罗制的“计划与执行分离”。老福特认为:“降低部分工人的思考的必要性和将工人的移动次数减至最低,因为工人移动一次只可能做一件事。”“我们希望工人只做那些要求必须做的事情。组织是高度分工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我们一刻也不能允许让工人按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工作,没有最严格的纪律,我们就会陷入极大的混乱。”这种思路,同泰罗毫无区别。在具体做法上,福特把T型车的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84个步骤。如果说泰罗制着眼于个人生产动作的科学化,那么福特制则着眼于生产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方式。

在泰罗眼中,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基本要求,是先进管理思想实施的基础,更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依据。只有制定严格的规范,企业具体工作才会依章行事,主管人员才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少数例外事件的处理上,工人的行动才能有章可循。否则,势必造成管理的随意和生产的混乱。

与泰罗类似,福特制的运行主要建立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绝对明确: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只需要完成简单动作;其次,利用泰罗制,将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保证每个工人都能够以最简单的方法完成工作;第三,寻找最佳的生产模式,无论在设计、生产、管理上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模式,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

1913年夏天,在福特工厂的所有车间,全部安装了自动生产流水线,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为一个个的环节,工人之间的分工更为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度提高。川流不息的传送带,把整个工厂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泰罗制的更多成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话,那么福特制从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于生产实践。这种生产线对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仅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1913—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再次实现了翻番,可是在此期间工人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14336人减少到了12880人。

人性化管理

泰罗和福特在对待员工的问题上都很积极,体恤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说,两人都是人性化管理的倡导者。

亨利·福特

泰罗特别重视人的作用,他在《车间管理》中强调:“任何一种制度都不能不需要真正的人。制度和诚实可靠的人都是需要的,而在实施最好的制度后,其成就将与管理的能力、言行一致性和管理中受人尊重的权威的高低相一致。”因而,泰罗制不仅注重对效率的追求,还在各个工厂首次建立了人事部门。在推行泰罗制的企业中,人事部门负责职业分析选择、培训和引导公司员工,定期接见员工,倾听员工的各种意见,照顾那些因发生事故或生病而不能工作的员工。这个部门在改善劳资关系,赢得工人的尊重和信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离开了对工人的关怀,不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就没有泰罗制。

同样,亨利·福特也对员工问题极为关注。为了宣传福特公司要求的勤劳、节俭等优良品质,同时也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调查监视,福特汽车公司于1914年成立了专门的“福特社会学部”,主要负责将福特公司员工们的个人生活“标准化”。起初,这个部门有30名调查员,专门负责到员工的家访工作,看员工们空闲时间是否都用在了有益的事情上,家庭是否干净卫生,员工是否酗酒等,回来后向公司汇报哪些人合格,哪些人不合格,哪些人进厂时撒了谎等等。这种方法由于实行难度太大也太麻烦,后来福特才把这种家访改为对工人进行生活指导和教育培训。到了1919年,这个部门已经膨胀为150人,先后由福特称为“天才的人事干部”的约翰·李和福特家族的密友塞缪尔·马奎斯负责。

利润共享原则

后福特制研究泰罗制和福特制均强调劳资双方利润分配,利益共享的原则,劳资双方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协作、双赢的关系。德鲁克曾在《新现实》中称赞道:泰罗表明:增加生产的真正潜力在于“更聪明”地工作。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产量,而且在增加工人工资的同时使降低产品价格和增加对产品的要求成为可能(事实上,泰罗要求工厂主必须大幅度提高工资,有时甚至高达3倍,否则,他拒绝提供帮助)。由于有了泰罗,就业的蓝领工

人的人数越多,相应的在收入和生活水准上“中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人数也就越多。德鲁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泰罗制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泰罗的指导思想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工资和利润都得到增长,使劳资双方的利益在经济发展中统一起来。以高工资和低成本作为最良好的管理基础,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那个时代,泰罗制对提高工效有着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同样的,亨利·福特也极为关注提高工人的工资,福特认为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对应着工资的增长。1914年1月5日,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郑重宣布:“本公司将实现5美元工作日!任何合格的福特汽车厂的工人不论年龄,不分工种,都能领到他自己的一份。”同时,公司废除了每天工作9小时的制度,而代之以每天8小时的三班倒制度。员工日薪高达5美元,这在当时是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1914~1916年,福特公司的税后纯利分别为3000万、2400万和6000万美元。仅以1914年为例,按照福特宣布的“利润共享原则”,这一年工人应当得到总共1120万美元的工资,而福特只支付了不到1000万美元。尽管在福特的身上资本家的色彩比慈善家浓厚,尽管老福特比工人赚得更多,但不能不承认,福特的5美元工资制确实给工人带来了实惠。

在5美元工作制实施后不久,福特就清醒地看到,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抵消或部分抵消了新工资制带给工人的好处。从1914~1918年底为止的4年间,根据当时美国劳工部的统计,在被调查的美国19座城市中,底特律城的通货膨胀率高居榜首。于是福特开始设法解决这一问题。从1919年起,他开始建立消费合作社这一福利组织,向工人低价销售一些生活用品。刚开始时,只是一些杂货和日用品,到后来则发展到供应粮食、衣服、鞋帽、燃料等一二十种商品。例如,面包是用公司的农场所生产的小麦制作的;牛奶也来自公司的农场;为了确保公司的能源供应,福特还收购了一些煤矿,负责向公司提供生产和工人生活所需的燃料和能源。供应工人的所有商品,价钱比市面上便宜25%左右,采用现金交易,据统计,一年的营业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

在亨利·福特的性格中也有奇怪的一面,例如对于那些生病或年老的工人,福特就不愿意采用发放救济金或养老金的形式,而是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帮这些不幸的家庭。按照福特公司的规定,每当工人生病,工人的妻子儿女有到福特工厂工作的优先权,而且照样给他们规定的工资。福特认为那些年老退休的工人应该由他的家庭或家族负担,工厂不应该支付养老金,还是和对待那些生病工人的家庭一样,给赡养退休老人的家庭或家族成员以在福特工厂工作的优先权。“只有工作才能得到他应有的报酬。”

亨利·福特改变了社会,而他改变社会的思想基础与泰罗高度一致。如果说泰罗是侧重于从理论上研究管理问题,那么福特制就是身体力行实践了泰罗的管理思想。在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中,泰罗制和福特制珠联璧合,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趣的是,泰罗作为思想家,具有完美主义的倾向,而福特作为实践家,具有专制主义的倾向。在管理方面,泰罗是虔诚的新教徒,而福特则是无神

论者。泰罗反对工会,而股东反对福特。由于福特的利润共享,股东普遍认为福特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工人则认为福特是他们的朋友,能够为他们谋取最大福利。于是,福特公司拟议中的工会,被工人自发取消了,后来在福特的劝说下才重新成立。老福特在政治上主张排犹,支持法西斯,在公司管理中实行高度独裁。这一点,同泰罗推广科学管理时的循循善诱相映成趣。在一定意义上,对完美理想的追求,同实践中的极权操作,似乎是孪生兄弟。从泰罗到福特,我们似乎能看到一种若隐若现的逻辑线条。


相关内容

  • 目标管理案例
  • 浅谈福特汽车公司管理理念与管理学 作为世界大型汽车生产厂商,福特汽车公司早在成立之初就积极的需找有效地管理方法,早在1912年秋天,在高地的福特汽车公司的办公室里,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就召集有关人员开了一个意义重大的会议,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后,福特 ...

  • 泰罗科学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分析
  • 泰罗科学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分析 罗凤 [摘要]泰罗将管理同哲学范畴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了一套前所未有的系统方法,其中最负盛名的有工时研究.工资刺激系统.职能工长制等,引起了管理学界的极大关注.也正是泰罗侧重于对效率研究的追求,科学管理遭到了人本主义者们的无情批判,甚至将其视为与人本管理相对立的极端.本文 ...

  • 新现代泰罗主义述评
  • 第27卷第4期 2005年4月外国经济与管理 Foreign Economies &Management Vol. 27No. 4 Apr. 2005 中图分类号:F270.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5) 0420015Ο07 新现代泰罗主义述评 罗 珉(西南 ...

  • 泰罗科学管理对当今企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 泰罗科学管理对当今企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人们认识到了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科学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今天,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 ...

  • 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借鉴意义
  • 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借鉴意义 郭红玲 内容提要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协调性.规范性.效率性等显著特点,列宁曾对其给予科学评价.以列宁的评价为指导,深入研究泰罗的 ...

  • 浅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浅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内容摘要 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弗雷德里克·维斯洛·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本文介绍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进一步浅论该理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泰罗 科学管理 借鉴意义 弗雷德里克·维斯洛·泰罗(Frederick Wi ...

  •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 试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联系现代企业的管理实际分析科学管理理论的现代价值 最佳答案 费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 ...

  • 重新解读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 2005年第10期(总第177期) 学术论坛 ACADEM IC FORUM NO . 10, 2005 (Cumulatively NO . 177) 重新解读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马俊峰, 邓俊英, 陈志良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 北京102617) [摘 要]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提倡用精确的科学管理 ...

  • 泰罗科学管理的三个实验
  • 泰勒(1856)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19岁时考上了哈佛大学,但因眼睛不好而被迫辍学.于是就进入了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被提升为工长.总技师,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泰罗迷恋科学调查研究和实验,强烈希望遵照事实改进和改革事物. 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