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作业效能的内驱力

  编者按   数学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积累数学经验、渗透思想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从知识本身角度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已经有比较多的关注,但对如何基于学生学习心理来设计作业,从而激发其完成作业的内驱力这一角度的思考还比较少。对此,本刊特推出相关文章,供教师展开讨论。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巩固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中,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把做数学作业转化成一种自觉行动,从而获得一种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从根本上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一、“免单”争A:作业是自我展示的舞台   为了使学生积极地完成作业,笔者特地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把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等第分成了A、B、C、D四等,谁得的A最多,谁就可以免做一次数学家庭作业。学生得到了这张免做数学作业单,就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作业,不管是哪一天,都可以用这张单子来代替自己的作业。可是两个月后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在下降,因为能得到这样的单子也仅是几个学习优秀生,每次都是他们几个,对于一些后进生而言,要想得到这种“奖励”比较困难,因此没有了当初的热情,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疲于应付。   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对数学作业感兴趣,并让他们把完成数学作业当作一种乐事,笔者采取了让学生得A的多种形式。   1.作业中字写得认真的(作业整洁、字迹工整)可得一个A,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如果比上次的作业有进步,可得一个A,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努力,只要进步了,他们就会有很大的机会得到A。   3.作业全对的,得到一个A。   4.作业中有自己独特思考的,可得一个A。   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得A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二、巧用评价:作业是自我激励的源泉   (一)完善评价体系   对于得到A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并形成一个体系,将这些评价体系贯穿整个学期的每个方面。让小组长每周统计一次,评出周作业认真之星、周作业创意之星、周作业神算之星、周作业火箭进步之星;每月统计一次,评出月作业认真之星、月作业创意之星、月作业神算之星、月作业火箭进步之星;每学期统计一次,评出学期作业认真之星、学期作业创意之星、学期作业神算之星、学期作业火箭进步之星。并把学生的作业评比结果与期末评“全优生”等荣誉结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参考值,使评价成为一股鞭策与激励学生的持久动力。   (二)丰富评价方式   教师要善于用肯定、发展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尊重他们的思维劳动成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被珍视的幸福滋味,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作业。第一次作业批改时,对的打“√”,优秀的写上“优”,字迹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上“”,有进步的加上“☆”,想法独特且有创意的加上“☆☆”……对教师来说是多动动笔,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份暖暖的鼓励和肯定。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不直接打上“×”,用“○”圈出出现问题的地方,用“﹏﹏”画出出错的句子,粗心大意导致出错画个“!”,运算不合理写个“?”……用一个个与学生约定俗成的简单符号,对学生表达珍视和关注。师生共同把作业本当成一个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学生作业经过本人内化订正,教师进行二次批改后,基本都是鲜红的“√”,基本上都能做到全对,这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在标题处打上“100”,使学生感受到得100分并不难,得100分好开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有苦也有乐,从而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每位学生的学习劲头就会越来越高,充满自信心。   (三)用好情趣评语   很多教师在数学的作业批改中,往往就只有两种评判的方式,打上“√”或“×”,这种评判太过单一,教师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用语。笔者认为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应如语文作文批改那样富有情趣,除了客观地评判对错之外,还要寻找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励其做作业的积极性。如学生计算:8.42+8.46+8.54+8.58,有的学生先写成:8×4+(0.42+0.58)+(0.46+0.54),教师除了给一个对以外,还可以写上:你的计算方法与众不同,再接再厉。在分步计算时教师应一步一步地批阅,若单是计算出错的,可以写上“方法对,计算错”之类的提示语。   因此,在学生的数学作业中,教师要去发现他们每一处细小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与肯定,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相信他们对做数学作业的热情一定会高涨。   三、活化形式:作业是自我参与的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对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适切性与层次性,以作业的内在逻辑规律来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作业中来,让学生体验到解数学题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做数学作业的自觉性。   (一)作业层次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对全班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一样的,这样的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过于重基础、简单,优等生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机械的操练;如果作业布置得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顺利完成,久而久之就会对作业缺失兴趣。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做作业的动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满足的心理体验。如在学习了“植树问题”的第一课时两头栽和两头不栽的内容后,笔者布置了这样4道题目:   1.在一条长200米的公路一边植树,每5米种一棵(两头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学校打算在长100米的体育馆和图书馆之间的小路两边植树,每4米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   3.在笔直的公路一边植树,每5米种一棵,种了84棵。第一棵到最后一棵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4.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41面小旗,它们的间隔是2米。现在要改为只插21面小旗,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题目。优等生可能选3、4两题,因为这两题对他们来说有挑战性,而1、2两题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既然会了,又何须去做呢!而对于后进生,他们会选择1、2两题,实际上,他们把1、2两题巩固了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如果一定要让他们解决3、4两题,反而浪费时间,平添烦恼!这样分层地去布置,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张扬个性,何乐而不为呢!   (二)作业生活化   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千万不能局限于课本的练习中,让学生不停地去做,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应多布置来自于生活实际数学作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这种作业形式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如在学了折线统计图以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你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制成一张折线统计图,上交后挑出优秀的作业在班里展出。当笔者刚布置完作业,学生热情高涨,“我调查我家交水费的情况”“我调查妈妈衣服店的销售情况”……这样的作业无需督促,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去完成呢!又如:在教学小数之前,让学生去超市收集一些数据,并跟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收集了哪些数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以上这样的作业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真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了完成数学作业的自觉性,增进了学习的内驱力。   (三)作业互动化   数学作业不能千篇一律地布置成让学生独立去埋头苦做,有的作业适合于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作业互动化这一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主互助,学生不但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体验到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地完成数学作业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合作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型,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试验。又如学习了“面积计算”后,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拖地、擦窗户,计算一下妈妈每次拖地的面积、擦每一扇窗户的面积,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学生要与妈妈合作才能测量出地面的长、宽及窗户的长与宽,从而算出它们的面积。这样的作业,不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巩固知识,而且在这种亲情的环境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学会了交流,使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升华。布置互动化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都能主动参与到作业中来,作业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对作业充满了期待!   总之,教师要用心去挖掘数学作业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和运用学生主体的心智科学规律,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保持其主动完成数学作业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作业带来的乐趣,轻轻松松地学好数学!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前山小学 317203 )

  编者按   数学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积累数学经验、渗透思想方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从知识本身角度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已经有比较多的关注,但对如何基于学生学习心理来设计作业,从而激发其完成作业的内驱力这一角度的思考还比较少。对此,本刊特推出相关文章,供教师展开讨论。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巩固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中,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完成数学作业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把做数学作业转化成一种自觉行动,从而获得一种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从根本上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一、“免单”争A:作业是自我展示的舞台   为了使学生积极地完成作业,笔者特地采取了这样一个措施:把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等第分成了A、B、C、D四等,谁得的A最多,谁就可以免做一次数学家庭作业。学生得到了这张免做数学作业单,就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作业,不管是哪一天,都可以用这张单子来代替自己的作业。可是两个月后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在下降,因为能得到这样的单子也仅是几个学习优秀生,每次都是他们几个,对于一些后进生而言,要想得到这种“奖励”比较困难,因此没有了当初的热情,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疲于应付。   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对数学作业感兴趣,并让他们把完成数学作业当作一种乐事,笔者采取了让学生得A的多种形式。   1.作业中字写得认真的(作业整洁、字迹工整)可得一个A,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如果比上次的作业有进步,可得一个A,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努力,只要进步了,他们就会有很大的机会得到A。   3.作业全对的,得到一个A。   4.作业中有自己独特思考的,可得一个A。   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得A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二、巧用评价:作业是自我激励的源泉   (一)完善评价体系   对于得到A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并形成一个体系,将这些评价体系贯穿整个学期的每个方面。让小组长每周统计一次,评出周作业认真之星、周作业创意之星、周作业神算之星、周作业火箭进步之星;每月统计一次,评出月作业认真之星、月作业创意之星、月作业神算之星、月作业火箭进步之星;每学期统计一次,评出学期作业认真之星、学期作业创意之星、学期作业神算之星、学期作业火箭进步之星。并把学生的作业评比结果与期末评“全优生”等荣誉结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参考值,使评价成为一股鞭策与激励学生的持久动力。   (二)丰富评价方式   教师要善于用肯定、发展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每一份作业,尊重他们的思维劳动成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被珍视的幸福滋味,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作业。第一次作业批改时,对的打“√”,优秀的写上“优”,字迹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上“”,有进步的加上“☆”,想法独特且有创意的加上“☆☆”……对教师来说是多动动笔,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份暖暖的鼓励和肯定。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不直接打上“×”,用“○”圈出出现问题的地方,用“﹏﹏”画出出错的句子,粗心大意导致出错画个“!”,运算不合理写个“?”……用一个个与学生约定俗成的简单符号,对学生表达珍视和关注。师生共同把作业本当成一个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学生作业经过本人内化订正,教师进行二次批改后,基本都是鲜红的“√”,基本上都能做到全对,这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在标题处打上“100”,使学生感受到得100分并不难,得100分好开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有苦也有乐,从而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样每位学生的学习劲头就会越来越高,充满自信心。   (三)用好情趣评语   很多教师在数学的作业批改中,往往就只有两种评判的方式,打上“√”或“×”,这种评判太过单一,教师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用语。笔者认为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应如语文作文批改那样富有情趣,除了客观地评判对错之外,还要寻找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励其做作业的积极性。如学生计算:8.42+8.46+8.54+8.58,有的学生先写成:8×4+(0.42+0.58)+(0.46+0.54),教师除了给一个对以外,还可以写上:你的计算方法与众不同,再接再厉。在分步计算时教师应一步一步地批阅,若单是计算出错的,可以写上“方法对,计算错”之类的提示语。   因此,在学生的数学作业中,教师要去发现他们每一处细小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与肯定,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相信他们对做数学作业的热情一定会高涨。   三、活化形式:作业是自我参与的需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对学生数学作业布置的适切性与层次性,以作业的内在逻辑规律来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作业中来,让学生体验到解数学题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做数学作业的自觉性。   (一)作业层次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对全班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一样的,这样的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过于重基础、简单,优等生很难发挥自己的水平,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机械的操练;如果作业布置得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顺利完成,久而久之就会对作业缺失兴趣。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做作业的动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满足的心理体验。如在学习了“植树问题”的第一课时两头栽和两头不栽的内容后,笔者布置了这样4道题目:   1.在一条长200米的公路一边植树,每5米种一棵(两头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学校打算在长100米的体育馆和图书馆之间的小路两边植树,每4米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   3.在笔直的公路一边植树,每5米种一棵,种了84棵。第一棵到最后一棵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4.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41面小旗,它们的间隔是2米。现在要改为只插21面小旗,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题目。优等生可能选3、4两题,因为这两题对他们来说有挑战性,而1、2两题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既然会了,又何须去做呢!而对于后进生,他们会选择1、2两题,实际上,他们把1、2两题巩固了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如果一定要让他们解决3、4两题,反而浪费时间,平添烦恼!这样分层地去布置,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张扬个性,何乐而不为呢!   (二)作业生活化   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千万不能局限于课本的练习中,让学生不停地去做,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应多布置来自于生活实际数学作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这种作业形式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如在学了折线统计图以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你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制成一张折线统计图,上交后挑出优秀的作业在班里展出。当笔者刚布置完作业,学生热情高涨,“我调查我家交水费的情况”“我调查妈妈衣服店的销售情况”……这样的作业无需督促,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家去完成呢!又如:在教学小数之前,让学生去超市收集一些数据,并跟爸爸妈妈说说自己收集了哪些数据,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以上这样的作业让教材内容“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真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了完成数学作业的自觉性,增进了学习的内驱力。   (三)作业互动化   数学作业不能千篇一律地布置成让学生独立去埋头苦做,有的作业适合于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作业互动化这一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主互助,学生不但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且可以体验到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地完成数学作业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布置作业让学生合作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型,并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试验。又如学习了“面积计算”后,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拖地、擦窗户,计算一下妈妈每次拖地的面积、擦每一扇窗户的面积,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学生要与妈妈合作才能测量出地面的长、宽及窗户的长与宽,从而算出它们的面积。这样的作业,不但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巩固知识,而且在这种亲情的环境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学会了交流,使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升华。布置互动化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都能主动参与到作业中来,作业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对作业充满了期待!   总之,教师要用心去挖掘数学作业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和运用学生主体的心智科学规律,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保持其主动完成数学作业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作业带来的乐趣,轻轻松松地学好数学!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前山小学 317203 )


相关内容

  • 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复习试卷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考试科目:教育心理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班级:115美术教育.115音乐教育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儿童发 ...

  • 关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报告
  • 关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报告 朱加梅 03090661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常常出现效果不理想的情形: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收,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听,等待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自己:在学生心灵深处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是为了老师.家长,学生学 ...

  • 教育学知识点2016完整版
  • 教育学知识点 1. 2. 3. 4. 5. 6. 7. 8. 9. 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 ...

  •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 浙江师范大学<教学系统设计B > 期末课程作业 题 目: <平均分>教学设计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班 级: 联系号码: 成 绩: 2012年6月10日 <教学设计之期末作业> 第一课时 平均分 一.教学设计: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原理,并结合2011年版的& ...

  • 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 教育心里学 第一章 概述 心里学是研究人的心里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里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里现象.个体心里可以分为心里动力,心里过程,心里状态和心里特征四个方面. 心里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里成分. 人的心里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

  • 2 教育心理学 单项选择题
  • 带*表示超出广西高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学科考试大纲 一.单项选择题 *1. 心理过程包括( ) A. 认识过程, 情绪过程与行为过程 B. 知觉过程, 情绪过程与行为过程 C. 感觉过程, 知觉过程与意志过程 D. 认识过程, 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 2. 是在人对现实稳定的 ...

  • 2012年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
  •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A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C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 3.( B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 ...

  • 新课程研究
  • 新课程研究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动自觉性较强,每次做值日都很主动,于是,我就在全班面前表扬她,她特别高兴,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我还抓住她喜欢模仿的特点,让她在班队课时为大家用哑语表述课文里的英雄故事,没想到,她表演得绘声绘色,居然获得了班级"故事大王" ...

  • 河南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一. 1.心理学(单)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个体心理(判)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多).心理动力(多)包括动机(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需要(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是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