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绿]教学设计

绿

预习提示

1. 需掌握字的读音

惊诧(ch à) 踞在(j ù) 几绺(li ǔ) ...

揪着(ji ū) 鞠躬(j ū) 襟袖(j īn ) ...

挹取(y ì) .

2. 词语积累

惊诧:惊讶诧异。

薄阴:天气阴沉的样子。薄,迫近,靠近。

飞花碎玉:像飞散的花朵和细碎的玉一样到处洒散和溅落。

鞠躬:弯身行礼。文中指小心谨慎的样子。

抚摩: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也可以写作“抚摸”。

3. 作者背景介绍

4. 思考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5. 找出文中的动词,体会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6. 本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7. 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本文是一短小的记游散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它的重点不在于记述游和所见到的种种景物,而是抓住梅雨潭的绿来做文章,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

倏的(sh ū) . 皱撷(xi é) .尘滓(z ǐ) 明眸善睐(m óu lài ) ...

学习目标

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给下列生字注音。

踞(j ù) 薄(b ó)阴 绺(li ǔ) 棱(l éng )角

明眸(m óu ) 善睐(l ài ) 挹(y ì) 掬(j ū)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的动词,体会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

——“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

——“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

③明确:准确、精练。

(二)形象、生动。

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3.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4. 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

1、 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2、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3、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

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4、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第二课时

四、本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①博喻

梅雨亭 —— 展翅的苍鹰

梅雨瀑 —— 被扯散的布

水花 —— 白梅、杨花

碧绿的潭水—— 极大极大的荷叶(形色)

少妇的裙 (涟漪)

初恋少女的心 (荡漾)

涂了“明油” (波光)

软嫩的鸡蛋清 (软嫩)

温润的碧玉 (清澈)

(鲜润)

小姑娘 (可爱)

②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③比较映衬

梅雨潭的绿——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 (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太浓)

西湖的波 (太明)

秦淮河的波 (太暗)

④联想 裁带赠给舞女、挹眼赠给盲妹

五、班级交流,拓展思维

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

提问1:请问你从文中读出了朱自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呢?

文中充溢的是朱自清看到梅雨潭的绿后的惊喜之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提问2: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六、课堂练习:

1. 课文内容填空:

⑪ 着草, 着乱石,小心 下去,又 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

⑫她松松的皱缬着,像 :她轻轻地摆弄着,像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 。

2.“女儿绿”是什么 ?“绿”也有性别、年龄、身份之分吗?

3. 从水花形态谈到梅雨潭的命名的由来时,为什么加上“据说”?

七、推荐作业

认真观察秋天的景物,以《秋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300的习作。

板书设计

绿

朱自清

再到仙岩,惊诧于“绿” 开篇点题

潭上景色,瀑布奇异 突出潭绿 热爱生命 向往自然

柔美娇艳,倾吐情思

再到仙岩,不禁惊诧 描摩潭绿 照应开头

练习题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诧(ch à) .

B .皱撷(xi é) .

C .尘滓(z ǎi ) . 几绺(l ǔ) .蕴(y ùn )蓄 .揪(ji ū)着 .

襟(j īn )袖 . 倏(s ū)地 . 挹(y ì)取 .掬(j ú)起 .鞠(j ū)躬 .D .明眸(m ó)善睐(l ài ) ..

(二)解释下列词语

①惊诧:( ) ②蕴蓄:(

③明眸善睐:( ) )④飞花碎玉:( )

(三)根据描写景物的特点,在下列语句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 (撕 扯)成大小的几绺。

②这个亭 (踞 位于)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 (浮 飞翔 停滞)在天宇中一般。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 (招引 吸引)着我们。

(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下列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B .她松松的皱撷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C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D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②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③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④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⑤那醉人的绿呀!⑥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⑦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⑧——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⑨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⑩她松松的皱撷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

11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12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谈了。○“绿

13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14可爱的,15我怎么比拟得出呢?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16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

17——那醉人的绿呀!○18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19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20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21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22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23我送你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 这一段共23句话,按照感情的发展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13/○14——○23 A .①②③/④——○

13/14——○23 B .①②/③——○○

16/○17——○23 C .①②③④/⑤——○

13/○14——○23 D .①——⑨/⑩——○

2. 对第③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瀑布的水花溅到溅袖上,但我已不再想看瀑布了。

B .虽然瀑布离我很近,但我的心已完全被潭水的绿占据了。

C .虽然瀑布离我很近,但我已不再想看瀑布了。

D .虽然瀑布的水花溅到襟袖上,但我的心已完全被潭水的绿占据了。

3. 简要说明下列比喻所表现的景物的特点。

①“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描写出潭雨

②“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表现潭水 的状貌。

4.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三句话用的是□□□□修辞方法,赞美了梅雨潭的□□□□□□□□□□□□□。(答案不得超过方框所限定的字数)

5.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这两句话是作者运用□□的方法,来赞美梅雨潭的□□□。

6. ①文中用了一些形容词来描写绿及其给作者的感受,其中最能概括出“绿”的特点的一个形容词是□□。(只能两个字)

②文中用了一些动词来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挚爱之情,其中感情最强烈的一个动词是□□。(只能两个字)

7. “便是吻着她了”一句前后都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为什么这一句却用“她”?试作简要分析。

答:

(二)

尽管百花百色,绿才是春色。天公一支笔,在大地上涂抹,涂一次绿一分,直到初夏绿得透不过气来为止。中国的山水画不是清绿,就是赭,师法的是自然。树林越来越密,树阴越来越浓,树上的裘越厚,人身上的衣服越薄,树枝露出的地方越少,人身上露出的地方越多。早有人打赫膊了,走上高冈俯看,但见绿成一片,也分出几等深浅,有带黄的浅翠,有带黑的浓绿。附近的树上还有夹了深绛、浅紫、灰白等等的杂色,深浅相间,织成奇锦。

春天有味道,你可以闻到,不用说芬芳的群花了,就是青草也有朴实的香味,可以嗅可够。瞎子也知道春在哪里,春天可以接触到。脚下是软软的草。风吹在身上再也不刺痛肌肉,恰像温柔的手抚过,你只要出了门或者打开窗户,就知道季候了。寻春最容易,处处都是。 谁都知道春天的音乐最中听。天不亮枝头的鸟已经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烦了。这些小音乐家组成乐队,一齐和鸣。也有独自高歌的,旁若无人。这些免费娱人的歌手闷了一冬,现在要痛痛快快施展一下本领,给春送来降临的口信。你要早起,要到树林里,要细心听。城市中人不免错过了听鸟,也错过了赏春——城里只有雪才是最显著的季节变化,因为灰色的水泥掩盖了一切。

1. 朱自清的《绿》从不同侧面表现“绿”的可爱,本文则是从不同侧面来表现春的可爱。它是从哪些侧面表现春的可爱的?

答:从 、 、 这三个侧面表现。

2. 朱自清描写的是“定格”的绿,本文首节写的是“变化”的绿。这主要是因为本文的 。

3. 本文写“绿”观察点有变化,交代变化的语句是:

4. 文中已有一句表达“寻春最容易”的意思,这一句是:

5. “鸟已经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烦了”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 。(可用文中语句组织回答)

6. 本文写春天景色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不超过40个字)

答: 答案:一、B 三、①扯 突出了瀑布冲下来的力度②踞 浮突出梅雨亭的险峻之势,给人以凌空突起之感。“浮”比“飞翔”确切,两词都有“凌空”的意思,但“飞翔”应写快速移动之物;而“停滞”没有动感,不能写出亭子的气势。③招引 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绿色”写成动态,更能反衬“我”急于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而用“吸引”就显得一般化。 四、D 五、㈠1.B (全段描写,以感情为线索,按照追捉、陶醉、直呼而赞的感情发展阶段的顺序。)

2.B (“瀑布在襟袖之间”是说距离很近。)3. ①微波轻漾②清清一色4. 映衬(正衬、衬托、比较也可以)色彩浓淡适宜、波光明暗适度5. 联想 神奇美6. ①鲜润(这一层描写以后有“这才这般鲜润呀”一句作总括;“奇异”、“醉人”之类是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②抱住(“抚摩”不如“抱住”的感情强烈,“吻”是对“小姑娘”而言。)7. 为一句前后的“你”都是称代“绿”,句中的“她”指小姑娘。因为前句把你“你”比作“十二三岁的小姑娘”。㈡1. 春色、春味、春乐(音)(每一节的开头都有一句概括性的话。)2. 标题是“春至”,写春天来到过程。(其实各节都反应了春“至”的过程)3. 走上了高冈俯看4. 瞎子也知道春在哪里。(注意题干“已有”两字)5. 比喻、拟人 闷了一冬的鸟要尽情的和鸣。(对该句中“等得不耐烦”,后文实际有叙述。)6. 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赏春的愉悦心情,流露出对城市人不能赏春的遗憾。

绿

预习提示

1. 需掌握字的读音

惊诧(ch à) 踞在(j ù) 几绺(li ǔ) ...

揪着(ji ū) 鞠躬(j ū) 襟袖(j īn ) ...

挹取(y ì) .

2. 词语积累

惊诧:惊讶诧异。

薄阴:天气阴沉的样子。薄,迫近,靠近。

飞花碎玉:像飞散的花朵和细碎的玉一样到处洒散和溅落。

鞠躬:弯身行礼。文中指小心谨慎的样子。

抚摩: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也可以写作“抚摸”。

3. 作者背景介绍

4. 思考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5. 找出文中的动词,体会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6. 本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7. 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本文是一短小的记游散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它的重点不在于记述游和所见到的种种景物,而是抓住梅雨潭的绿来做文章,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

倏的(sh ū) . 皱撷(xi é) .尘滓(z ǐ) 明眸善睐(m óu lài ) ...

学习目标

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检测给下列生字注音。

踞(j ù) 薄(b ó)阴 绺(li ǔ) 棱(l éng )角

明眸(m óu ) 善睐(l ài ) 挹(y ì) 掬(j ū)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的动词,体会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

——“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追逐”则没有这层含义。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弯)下去,„„

——“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

③明确:准确、精练。

(二)形象、生动。

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第二自然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3.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对梅雨潭水绿的审美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

4. 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明确:

1、 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2、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3、 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点是梅雨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绿。

对绿的总感受:醉人、奇异、似近似远

4、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第二课时

四、本文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①博喻

梅雨亭 —— 展翅的苍鹰

梅雨瀑 —— 被扯散的布

水花 —— 白梅、杨花

碧绿的潭水—— 极大极大的荷叶(形色)

少妇的裙 (涟漪)

初恋少女的心 (荡漾)

涂了“明油” (波光)

软嫩的鸡蛋清 (软嫩)

温润的碧玉 (清澈)

(鲜润)

小姑娘 (可爱)

②拟人

踞、透、扯、送、钻、招引、摆弄

③比较映衬

梅雨潭的绿—— 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 (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太浓)

西湖的波 (太明)

秦淮河的波 (太暗)

④联想 裁带赠给舞女、挹眼赠给盲妹

五、班级交流,拓展思维

参照课文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把你认为最为精彩的语句用适当的符号标示出来。

提问1:请问你从文中读出了朱自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呢?

文中充溢的是朱自清看到梅雨潭的绿后的惊喜之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提问2: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文章从博喻到比较映衬到联想再到转换人称、直接呼告,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已。

六、课堂练习:

1. 课文内容填空:

⑪ 着草, 着乱石,小心 下去,又 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

⑫她松松的皱缬着,像 :她轻轻地摆弄着,像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 。

2.“女儿绿”是什么 ?“绿”也有性别、年龄、身份之分吗?

3. 从水花形态谈到梅雨潭的命名的由来时,为什么加上“据说”?

七、推荐作业

认真观察秋天的景物,以《秋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300的习作。

板书设计

绿

朱自清

再到仙岩,惊诧于“绿” 开篇点题

潭上景色,瀑布奇异 突出潭绿 热爱生命 向往自然

柔美娇艳,倾吐情思

再到仙岩,不禁惊诧 描摩潭绿 照应开头

练习题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诧(ch à) .

B .皱撷(xi é) .

C .尘滓(z ǎi ) . 几绺(l ǔ) .蕴(y ùn )蓄 .揪(ji ū)着 .

襟(j īn )袖 . 倏(s ū)地 . 挹(y ì)取 .掬(j ú)起 .鞠(j ū)躬 .D .明眸(m ó)善睐(l ài ) ..

(二)解释下列词语

①惊诧:( ) ②蕴蓄:(

③明眸善睐:( ) )④飞花碎玉:( )

(三)根据描写景物的特点,在下列语句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 (撕 扯)成大小的几绺。

②这个亭 (踞 位于)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 (浮 飞翔 停滞)在天宇中一般。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 (招引 吸引)着我们。

(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下列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B .她松松的皱撷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C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D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五)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②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③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④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⑤那醉人的绿呀!⑥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⑦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⑧——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⑨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⑩她松松的皱撷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

11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12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谈了。○“绿

13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14可爱的,15我怎么比拟得出呢?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16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

17——那醉人的绿呀!○18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19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20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21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22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23我送你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 这一段共23句话,按照感情的发展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13/○14——○23 A .①②③/④——○

13/14——○23 B .①②/③——○○

16/○17——○23 C .①②③④/⑤——○

13/○14——○23 D .①——⑨/⑩——○

2. 对第③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瀑布的水花溅到溅袖上,但我已不再想看瀑布了。

B .虽然瀑布离我很近,但我的心已完全被潭水的绿占据了。

C .虽然瀑布离我很近,但我已不再想看瀑布了。

D .虽然瀑布的水花溅到襟袖上,但我的心已完全被潭水的绿占据了。

3. 简要说明下列比喻所表现的景物的特点。

①“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描写出潭雨

②“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表现潭水 的状貌。

4.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三句话用的是□□□□修辞方法,赞美了梅雨潭的□□□□□□□□□□□□□。(答案不得超过方框所限定的字数)

5.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这两句话是作者运用□□的方法,来赞美梅雨潭的□□□。

6. ①文中用了一些形容词来描写绿及其给作者的感受,其中最能概括出“绿”的特点的一个形容词是□□。(只能两个字)

②文中用了一些动词来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挚爱之情,其中感情最强烈的一个动词是□□。(只能两个字)

7. “便是吻着她了”一句前后都用第二人称代词“你”,为什么这一句却用“她”?试作简要分析。

答:

(二)

尽管百花百色,绿才是春色。天公一支笔,在大地上涂抹,涂一次绿一分,直到初夏绿得透不过气来为止。中国的山水画不是清绿,就是赭,师法的是自然。树林越来越密,树阴越来越浓,树上的裘越厚,人身上的衣服越薄,树枝露出的地方越少,人身上露出的地方越多。早有人打赫膊了,走上高冈俯看,但见绿成一片,也分出几等深浅,有带黄的浅翠,有带黑的浓绿。附近的树上还有夹了深绛、浅紫、灰白等等的杂色,深浅相间,织成奇锦。

春天有味道,你可以闻到,不用说芬芳的群花了,就是青草也有朴实的香味,可以嗅可够。瞎子也知道春在哪里,春天可以接触到。脚下是软软的草。风吹在身上再也不刺痛肌肉,恰像温柔的手抚过,你只要出了门或者打开窗户,就知道季候了。寻春最容易,处处都是。 谁都知道春天的音乐最中听。天不亮枝头的鸟已经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烦了。这些小音乐家组成乐队,一齐和鸣。也有独自高歌的,旁若无人。这些免费娱人的歌手闷了一冬,现在要痛痛快快施展一下本领,给春送来降临的口信。你要早起,要到树林里,要细心听。城市中人不免错过了听鸟,也错过了赏春——城里只有雪才是最显著的季节变化,因为灰色的水泥掩盖了一切。

1. 朱自清的《绿》从不同侧面表现“绿”的可爱,本文则是从不同侧面来表现春的可爱。它是从哪些侧面表现春的可爱的?

答:从 、 、 这三个侧面表现。

2. 朱自清描写的是“定格”的绿,本文首节写的是“变化”的绿。这主要是因为本文的 。

3. 本文写“绿”观察点有变化,交代变化的语句是:

4. 文中已有一句表达“寻春最容易”的意思,这一句是:

5. “鸟已经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烦了”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 。(可用文中语句组织回答)

6. 本文写春天景色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不超过40个字)

答: 答案:一、B 三、①扯 突出了瀑布冲下来的力度②踞 浮突出梅雨亭的险峻之势,给人以凌空突起之感。“浮”比“飞翔”确切,两词都有“凌空”的意思,但“飞翔”应写快速移动之物;而“停滞”没有动感,不能写出亭子的气势。③招引 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绿色”写成动态,更能反衬“我”急于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而用“吸引”就显得一般化。 四、D 五、㈠1.B (全段描写,以感情为线索,按照追捉、陶醉、直呼而赞的感情发展阶段的顺序。)

2.B (“瀑布在襟袖之间”是说距离很近。)3. ①微波轻漾②清清一色4. 映衬(正衬、衬托、比较也可以)色彩浓淡适宜、波光明暗适度5. 联想 神奇美6. ①鲜润(这一层描写以后有“这才这般鲜润呀”一句作总括;“奇异”、“醉人”之类是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②抱住(“抚摩”不如“抱住”的感情强烈,“吻”是对“小姑娘”而言。)7. 为一句前后的“你”都是称代“绿”,句中的“她”指小姑娘。因为前句把你“你”比作“十二三岁的小姑娘”。㈡1. 春色、春味、春乐(音)(每一节的开头都有一句概括性的话。)2. 标题是“春至”,写春天来到过程。(其实各节都反应了春“至”的过程)3. 走上了高冈俯看4. 瞎子也知道春在哪里。(注意题干“已有”两字)5. 比喻、拟人 闷了一冬的鸟要尽情的和鸣。(对该句中“等得不耐烦”,后文实际有叙述。)6. 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赏春的愉悦心情,流露出对城市人不能赏春的遗憾。


相关内容

  • 全国艺术设计类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和科研院所
  • 招生单位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名称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0 00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1 艺术学 清华大学 080 ...

  • 全国设计院名录
  • 全国的设计院名录即设计院大全 来源: 王红娜的日志 中央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中国民航机场 ...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模板
  • 学 号:06204134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姓 名 姓 名 职称 姓 名 职 ...

  •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www.hainnu.edu.cn/licb 学习论坛 返回主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李 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当前的教学设计将向三个方 ...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 ...

  • 教学设计的发展
  • 教学设计的发展 [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对教学设计发展轨迹的回溯和总结,可 ...

  • 德国教育法相关的资料
  • 域外 教育发展研究2009.4 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笮杜惠洁 摘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德国教学设计理论诸流派共同构建出一整套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明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性原则.恰切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与德国教育教学理论确性原则. 逻辑衔接完整,还为一线教师的 ...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 ...

  •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 附件二: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招 生 院 校及 专 业 省统考科目 科类计划数分数线 [0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方向)[02]影视动画(学制2年)[02]装饰艺术设计[03]广告设计与制作 [01]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02]人物形象设计(学制2年) [02]装饰艺 ...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课题研究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环节,习题教学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习题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与当今物理教育改革潮流不和谐的因素:习题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