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中考复习提纲七上

地理科中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易•系辞》中。

2. 地图分为鸟瞰和平面两种。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 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 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1. 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12. 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14. 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南极、北极、地轴。

1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16.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17.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18.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19.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20.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21.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22.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23.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24.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25. 人们通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海洋实际占71%,陆地实际占29%】。

26.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27. 全世界共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28.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9. 各个大洲的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30. 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

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 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

32. 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34.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35.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6.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37. 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8.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9.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40.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41.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42.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43.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44. 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45.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的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47.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

48.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49. 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50. 对流雨是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是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51. 世界降水的分布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52. 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

53.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有表格、坐标图、等值线。

5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55. 春分在3月21日前后;夏至在6月22日前后;秋分在9月23日前后;冬至在12月

22日前后。

56.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地球的运动与气

候: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呈66.5°的固定倾角。

57. 春分、秋分:太阳与赤道(0°)成垂直角;夏至:太阳与北回归线(23.5°N)成垂直角;冬至:太阳与南回归线(23.5°S)成垂直角。

58. 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则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

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9.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是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洲。

60.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61.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62. 地球上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3. 一般情况下,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64. 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65.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恶化,即全球气候变暖。

66.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67.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68. 热带季风气候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69.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70.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是指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71.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2.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73.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74. 温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75. 世界上除以上的气候类型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76.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地理科中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易•系辞》中。

2. 地图分为鸟瞰和平面两种。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 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 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1. 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12. 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 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14. 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南极、北极、地轴。

1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16.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17.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18.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19.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20.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21.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22.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23.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24.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25. 人们通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海洋实际占71%,陆地实际占29%】。

26.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27. 全世界共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28.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9. 各个大洲的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30. 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

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 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

32. 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33.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34.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35.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36.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37. 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38.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9.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40.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41.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42.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43.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44. 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45.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的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47.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

48.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49. 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50. 对流雨是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是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51. 世界降水的分布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52. 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

53.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有表格、坐标图、等值线。

54.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表的起伏等。

55. 春分在3月21日前后;夏至在6月22日前后;秋分在9月23日前后;冬至在12月

22日前后。

56.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地球的运动与气

候: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呈66.5°的固定倾角。

57. 春分、秋分:太阳与赤道(0°)成垂直角;夏至:太阳与北回归线(23.5°N)成垂直角;冬至:太阳与南回归线(23.5°S)成垂直角。

58. 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则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

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9.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是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洲。

60.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61.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62. 地球上的五带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3. 一般情况下,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64. 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65.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恶化,即全球气候变暖。

66.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面积最大)、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67.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68. 热带季风气候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69.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70.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是指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71.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2.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73.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74. 温带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75. 世界上除以上的气候类型外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76.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


相关内容

  • 中考前学习计划
  • 不同初一.初二时的时间轻松,因为自己今年的努力如何,明年的中考中将会全部见证.所以这个时期每个初三的学生都要为自己制定一套紧张的初三学习计划.以下有两篇个人学习工作计划范文可供您参考. 一:把初三的复习计划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初三第一学期 ...

  • 你怎么上初三的?初三计划帮你忙.
  • 到了初三,不只要学好当前的知识,还要复习-- 星期一:早晨英语1小时(课文) 中午数学题3道. 下午 物理1道题. 晚上 化学5题 星期二:同上(变动:晚上复习,下午化学) 星期三:同上(变动:晚上英语单词,下午物理) 星期四:同上(变动:早上语文,晚上复习,下午政治.历史) 星期五:同上(变动:早 ...

  • [初三各科]九年级七科学习方法指导
  • [前言]同学们,大家到初三复习时间越来越少,每科还要协调分配时间去学习,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节省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不妨试试.... 语文科: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 ...

  • 三好网暑假免费公开课全程课程回放
  • 新高三: 高三数学复习课 课程简介:函数作为高考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选择题.填空题,侧重于利用导数确定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解答题侧重于导数与函数.解析几何等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本期高考数学满分导师系统介绍有关函数的三要素.函数奇偶性的技巧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与导数的关联.让新高三一轮复习全面深 ...

  • 2014年初中毕业班工作方案
  • xx年初中毕业班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快速地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脚踏实地进行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强化毕业班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积极有效的开展备考复习迎中考工作,不断提高复习的效 ...

  • 浅谈中考前的作文复习
  • 浅谈中考前的作文复习 作者:嵇萍 来源:<学园>2013年第06期 [摘 要]面对中考试卷,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较为轻松地面对作文题目,不至于失分很多呢?笔者认为考前的作文复习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审题.重视提纲.巧妙点题. [关键词]审题 提纲 点题 作文复习 [中图分类 ...

  • 初三新生应该提早制订中考总目标
  • 初三新生应该提早制订中考总目标 更新时间:2009-8-20 9:39 [大?中?小]????还有十来天就开学了,新初三生即将开始备战中考,有关心理专家提醒,除了知识.身体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也非常重要,学生要制订合理目标并有计划地实施.????合理定位锁定目标????不少新初三生已经开始准备迎接 ...

  • 中考过程中注意事项
  • 中考考前心理辅导 辅导教师-----苗发伟 一.中考过程中注意事项 1.文具准备齐全 (1)长尺子.三角板.圆规. (2)透明胶布.橡皮. (3)铅笔.钢笔(中性笔)至少两支. (4)垫板.钟表. (5)用专门的袋子装好,与准考证放在一起 2.饮食方面 (1)多吃新鲜蔬菜.不要过多贪吃油腻等菜.饭菜 ...

  • 2012年教科室工作总结
  • 一学期以来,在全校老师的鼎力支持下,教科室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集中研究中高考备考策略,兼顾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第一部分 本学期工作回顾 1. 以"2012年中高考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展示课",提高初三.高三复习备考效益. 为推动两个毕业年级任课教师重视复习课,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