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杭州陆游纪念馆王其伟馆长的一次访问

  在杭州市孩儿巷一个普通的墙门洞里,居然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天地。那里藏有一栋清代古宅,藏有南宋陆游这样一位大诗人的过去。虽然孩儿巷98号这栋民居在老杭州人看来就是一栋非常普通的老房子,但是它白墙黑瓦,“飞檐走壁”,确实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据说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接近历史风貌的孩儿巷建筑。   整个展馆分上下两层,一层为陈列室,包括陆游展区和文史展区;二层为文化展馆,做学术研讨和资料保存用。作为住在附近的杭州男孩,我对这栋民居一直是充满好奇,不止一次地进出参观,所以对于今天的采访,我信心满满;但是要独立采访这位从来没接触过的王馆长,心中还是有些不安。   今天我和杨乐添同学兴致勃勃地跨进孩儿巷98号民居的墙门槛,迎面而来的依然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熟悉塑像,他微笑地欢迎着慕名而来的八方客人,矜持而有内涵。天井里绿意悠悠,似乎和墙外翩然满地的银杏叶生活在两个季节里,依然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故我情形。我俩踏着青石板台阶,仔细地再读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豪迈,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王其伟馆长的办公室在大门右侧的一个小房里,大约4平方米。房间里最大的特点是当门的质朴书柜,整齐地陈列着许多古版线装书籍;白墙上装裱着几首陆游的经典诗词,清净风雅。我们进门时王馆长正在研究古籍,这位戴眼镜的七旬老人,红光满面,很是和蔼;他一直以来对陆游颇有研究,他爱陆游,爱陆游的诗词,爱陆游的精神。   王馆长问明来意之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安抚了我们惴惴不安的心理。当我们询问到这栋民居的来历时,王馆长抬头望着高高的屋顶,又看看四周的墙壁,眼里流露出爱惜的目光。他说,这栋民居是一栋有150多年历史的真正的老房子,以前与陆游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陆游曾经多次在杭州孩儿巷居住,这是孩儿巷中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也最适合用来纪念陆游,纪念高尚的爱国情操,所以他现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注意消防问题,保护好这栋老民居,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王馆长以前和我妈妈一样,也是一名教师,他研究文史,精通国学,长期从事国学教育。他十分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认为陆游纪念馆的开放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他年轻时就喜欢陆游诗词,敬佩陆游的品格。现在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要整理陆游的资料,撰写研究成果,编辑文选。王馆长深情地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退休之后依然保持着满腔的热情来到这里工作,不计报酬,担任陆游纪念馆馆长职务,开展许多宣传陆游爱国情操的活动,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我们在谈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时,他激动起来,眼睛里放出光来,他认为学校应该开展多样活动,深入了解我们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当然今后他也准备多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引领周边居民和青少年投身于文保事业。   采访之余,王馆长教育我们学无止境,人生要有追求,正所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说今后要把纪念馆管理得更好,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访问结束,跟王馆长告别后,我们轻手轻脚地离开了98号民居,唯恐惊扰了陆游的英灵。回望这栋默默屹立在小巷边150年的民居,回想刚才王馆长语重心长的话语,不由得感觉到身上担子的沉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对她的钻研应该是永无止境,对她的传承是责无旁贷的。这次访问对我来说,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次特殊的体验。这次访问拓宽了我的学习视野,让我不只学习到陆游诗词以及蕴含在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也学到了各种历史方面的知识,获益匪浅,正如陆游曾作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老师评】]   这是小作者对一位并不熟悉的长者的一次采访活动,刚开始他并没有自信去完成这次活动,思忖再三,他邀请同学一同前往。事先他们查找资料,仔细研究,列好采访提纲,做到有备而往,心中有底,然后才自信满满地去和一位资深研究者对话。我们可以从采访记录的相关项目中一目了然。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访问前、访问中、访问后三个环节。当两位同学来到陆游纪念馆的时候,面对“飞檐走壁”的清代古宅,面对和蔼肃穆的陆游雕像,内心的赞叹敬仰虽未明说,却早已蕴含在对陆游诗词的引用当中,足见小作者的用心。   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除了对陆游的生平为人更加了解、对他的高风亮节更为崇敬之外,对馆长王其伟的精神品质也越来越了解,我们可以从小作者和王馆长的对话中充分地感觉到。王馆长和蔼的笑容、热情的态度、渊博的知识、执着的精神,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心,让小作者肃然起敬。我们从文章对王馆长的外貌、表情、眼神、情绪等的描写中,看到他对自己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从而更激发起了对他由衷的敬佩。   文章重点放在采访活动的进行过程,特别是对王馆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更为侧重,这对塑造人物很有帮助。而采访之后的感想则写得极为朴素,除了强调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更多的是第一次独立完成采访活动的欣慰与自豪,最后再用陆游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结束,全文前后呼应。

  在杭州市孩儿巷一个普通的墙门洞里,居然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别样天地。那里藏有一栋清代古宅,藏有南宋陆游这样一位大诗人的过去。虽然孩儿巷98号这栋民居在老杭州人看来就是一栋非常普通的老房子,但是它白墙黑瓦,“飞檐走壁”,确实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据说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接近历史风貌的孩儿巷建筑。   整个展馆分上下两层,一层为陈列室,包括陆游展区和文史展区;二层为文化展馆,做学术研讨和资料保存用。作为住在附近的杭州男孩,我对这栋民居一直是充满好奇,不止一次地进出参观,所以对于今天的采访,我信心满满;但是要独立采访这位从来没接触过的王馆长,心中还是有些不安。   今天我和杨乐添同学兴致勃勃地跨进孩儿巷98号民居的墙门槛,迎面而来的依然是爱国诗人陆游的熟悉塑像,他微笑地欢迎着慕名而来的八方客人,矜持而有内涵。天井里绿意悠悠,似乎和墙外翩然满地的银杏叶生活在两个季节里,依然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故我情形。我俩踏着青石板台阶,仔细地再读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豪迈,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王其伟馆长的办公室在大门右侧的一个小房里,大约4平方米。房间里最大的特点是当门的质朴书柜,整齐地陈列着许多古版线装书籍;白墙上装裱着几首陆游的经典诗词,清净风雅。我们进门时王馆长正在研究古籍,这位戴眼镜的七旬老人,红光满面,很是和蔼;他一直以来对陆游颇有研究,他爱陆游,爱陆游的诗词,爱陆游的精神。   王馆长问明来意之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安抚了我们惴惴不安的心理。当我们询问到这栋民居的来历时,王馆长抬头望着高高的屋顶,又看看四周的墙壁,眼里流露出爱惜的目光。他说,这栋民居是一栋有150多年历史的真正的老房子,以前与陆游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陆游曾经多次在杭州孩儿巷居住,这是孩儿巷中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也最适合用来纪念陆游,纪念高尚的爱国情操,所以他现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注意消防问题,保护好这栋老民居,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王馆长以前和我妈妈一样,也是一名教师,他研究文史,精通国学,长期从事国学教育。他十分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认为陆游纪念馆的开放很有必要、很有意义。他年轻时就喜欢陆游诗词,敬佩陆游的品格。现在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要整理陆游的资料,撰写研究成果,编辑文选。王馆长深情地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退休之后依然保持着满腔的热情来到这里工作,不计报酬,担任陆游纪念馆馆长职务,开展许多宣传陆游爱国情操的活动,承担起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我们在谈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时,他激动起来,眼睛里放出光来,他认为学校应该开展多样活动,深入了解我们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当然今后他也准备多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引领周边居民和青少年投身于文保事业。   采访之余,王馆长教育我们学无止境,人生要有追求,正所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说今后要把纪念馆管理得更好,让更多的人来参观、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访问结束,跟王馆长告别后,我们轻手轻脚地离开了98号民居,唯恐惊扰了陆游的英灵。回望这栋默默屹立在小巷边150年的民居,回想刚才王馆长语重心长的话语,不由得感觉到身上担子的沉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对她的钻研应该是永无止境,对她的传承是责无旁贷的。这次访问对我来说,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次特殊的体验。这次访问拓宽了我的学习视野,让我不只学习到陆游诗词以及蕴含在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也学到了各种历史方面的知识,获益匪浅,正如陆游曾作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老师评】]   这是小作者对一位并不熟悉的长者的一次采访活动,刚开始他并没有自信去完成这次活动,思忖再三,他邀请同学一同前往。事先他们查找资料,仔细研究,列好采访提纲,做到有备而往,心中有底,然后才自信满满地去和一位资深研究者对话。我们可以从采访记录的相关项目中一目了然。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访问前、访问中、访问后三个环节。当两位同学来到陆游纪念馆的时候,面对“飞檐走壁”的清代古宅,面对和蔼肃穆的陆游雕像,内心的赞叹敬仰虽未明说,却早已蕴含在对陆游诗词的引用当中,足见小作者的用心。   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除了对陆游的生平为人更加了解、对他的高风亮节更为崇敬之外,对馆长王其伟的精神品质也越来越了解,我们可以从小作者和王馆长的对话中充分地感觉到。王馆长和蔼的笑容、热情的态度、渊博的知识、执着的精神,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心,让小作者肃然起敬。我们从文章对王馆长的外貌、表情、眼神、情绪等的描写中,看到他对自己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从而更激发起了对他由衷的敬佩。   文章重点放在采访活动的进行过程,特别是对王馆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更为侧重,这对塑造人物很有帮助。而采访之后的感想则写得极为朴素,除了强调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更多的是第一次独立完成采访活动的欣慰与自豪,最后再用陆游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结束,全文前后呼应。


相关内容

  • 70位"大咖"给杭州写了超牛推荐信 杭州的人文历史.吃喝玩乐都说全了
  • <杭州人手册>修订版.<杭州印象>中/英文版昨天首发 余秋雨初识西湖,是在一把折扇上:王蒙最爱藕粉,曾在杭州喝龙井茶喝到失眠: 在麦家看来,纤巧的保俶塔是一座美人塔,而更雄壮的雷峰塔分明是来迎娶佳人的男人塔: 冯巩小时候,曾以为雷峰塔是为纪念雷锋叔叔而建造的: 濮存昕为了演好 ...

  • 二十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华人艺术家--赵无极
  • 赵无极为宋朝皇族后裔,14岁时师从潘天寿,潘天寿先生总要他临摹"清代四王"那些古画,他不喜欢临摹,因为他认为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剩抄袭和临摹.所以赵无极想方设法逃课,甚至有时从教室的窗子跳出去,还在潘天寿的考试上调皮地囫囵画个大墨团草草了事,气得老师要开除他 ...

  • 杭州旅游攻略
  • 飞来峰 -灵隐寺 -岳王庙 -曲院风荷 -孤山 -白堤 -断桥 -西湖音乐喷泉 长桥公园 -雷峰塔 -苏堤 -花港观鱼 -三潭印月 -柳浪闻莺 -吴山广场 -河坊街景区 西溪湿地 -九溪烟树 -六和塔 -钱塘江大桥 -虎跑梦泉 [孤山] 西湖边的孤山上也有将近五百株梅树,一边是西湖碧绿的湖水,一边是 ...

  • 邓超华人物画展 | | 半生戎马笔墨情,马上马下皆荣华
  •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马 上 马 下--邓超华人物画展>开幕,织梦岭南团队的亲友们前往观展,力撑本土精品艺创作.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 马 上 马 下 邓超华人物画展 [时 间] 2017年7月22日8月5日 (开幕时间:2017年7月22日下午16:00) [地 点 ...

  • 博物馆的职能与博物馆观众
  • 博物馆的职能与博物馆观众 摘要: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存在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为社会公众服务而体现的,所以 博物馆的许多活动都与公众有关.博物馆提倡以人为本,要更好地发挥面向现代社会的现代传 播教育功能,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 关键词:博物馆职能 ...

  • 近两年来中图学会组织策划学术活动述评
  • 30图书馆(Library) 2005年第2期(No.2.2005 ) ・今日观察・ 近两年来中图学会组织策划学术活动述评 刘 波 (湖南大学信息研究所 长沙 410082)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以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和责 任为主线展开,出现一系列成果.而策划这些活动的是中图 ...

  • 第二课堂地点
  • 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场馆名录 一.文博类 序号 单位名称 地 址 备 注 1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拱墅区运河广场1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 中国体育博物馆杭州分馆 体育场路210号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中国茶叶博物馆 龙井路88号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 ...

  • 论宗璞的散文
  • 作者:陈素琰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1995年02期 提要 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又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化"过的知识性女作家:其散文创作起始于游记,受到了郦道元.徐霞客等散文名家传统的影响:重视客观对象的精徽体察,描摹真切.语言简约:而其追悼散文,纯净沉郁,以质朴无华的 ...

  • 在线读书: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2008)
  • 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 作者:解维汉 出版日期:2008 页数:276 关键词:对联 作品集 中国 分类: 文学 >杂著 在线阅读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电子书超星阅读器 阅读1阅读2下载图书 阅读器阅读/下载图书须安装超星阅读器,立即下载 添加到学习计划 收藏推荐 分享到 内容提要 名人故居的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