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原因概述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论文开题报告

1、首先介绍通货膨胀的理论,包括通货膨胀的含义、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和凯恩斯通货膨胀理论。再介绍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

2、通过介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一些通货膨胀的前兆信息和可行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

3、参考文献:《通货膨胀概论》 《汇率与通货膨胀研究》 《通货膨胀与货币理论》 《直面通胀》 《货币经济学手册》

关键词:通货膨胀 凯恩斯 对策

通货膨胀原因及对策概述

一、通货膨胀理论

在早期,有很多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提出了一些理论。近期,马克思和凯恩斯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通货膨胀理论,对通货膨胀的本质及其过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

(一)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

马克思指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我们都知道,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量/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具体含义不再过多赘述,下面会用到。

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无论流通中的纸币量多少,它只代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当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了流通的需要时,每一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从而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通货膨胀本来是因为纸币发行的数量超过了流通的需要而引起了纸币的贬值,但它却表现在物价的上涨。

(二)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M=M1+M2=L1(Y)+L2(r)

式中L1(Y)代表Y相关的交易需求,Y是以货币计算的收入,它等同价格水平P同实际收入y的乘积,L一般随Y的增加而增加,呈正方向的变动。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r)代表r相关的投机需求,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例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L与r呈反方向的变动。

由于利息率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决定的,货币的供给量是由国家控制,所以,当人们的流动偏好性一定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就会使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人们就会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太多,于是买进有价证券。证券价格就会上升,利率就会下降;反之,中央银行减少货币的供应会使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人们就会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太少,于是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就会下降,利率就会上升。

2、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

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增加的货币会完全为产量的扩大所吸收,于是物价不变;当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设备、资源减少从而就业量逐渐增多时,投资的增加就会引起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下降,于是物价会随着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产量的增加而上涨。此种情况下,增加的货币只是部分的被产量的扩大所吸收。但是,此时物价上涨的速度将小于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当达到充分就业以后,供给毫无弹性,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无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就会随之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凯恩斯称之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一)共性原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在总供给既定的情况下,由总需求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它是指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供给价格人为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结构性通货膨胀。它是指由于经济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通胀。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因素也可引起通货膨胀,如石油涨价引起通货膨胀。

(二)关于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1、输入型通胀

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40%需要进口,世界油价大涨,国内出现有价倒挂,2007年曾出现加汽油、加柴油排队的清醒;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初级产品涨价,我国又是初级产品进口大国,涨价必然波及国内。所以,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国际、国内两大压力,国际上形成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和风险更大。

2、结构型上涨

在上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但是相伴而生的,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包括的8大类商品和服务中,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烟酒、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居住5大类商品上涨;衣着、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3大类商品下降。

首先,在2003-2006年间,是经济高速增长、低通胀时期。因此,人们长期生活在通货紧缩、物件较低的水平中。2007年物价上涨,就让大家感觉很明显。 其次,在2007年间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这是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会使大家感触颇深。如果是汽车、电视等产品涨价,大家的感觉可能就那么明显。

3、市场给农民涨工资

2007年的一大热点,是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大幅度上升,与商品价格上升密切关联。这几年,公务员涨工资、企业涨工资。当肉禽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是市场给农民涨工资。

三、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内在稳定器:通货膨胀效应

所谓内在稳定器,就是指除了政府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人为干预之外,在经济生活本身中还存在着一些自动调节并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因素,使通货膨胀实际上不会恶化到无限加剧的地步。

1、凯恩斯效应,也称利息率效应。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学说,通货膨胀发生后,假定货币供应量不变,那么货币的日常需求增加了,从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了。由于投机用的货币同利息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投机用的货币减少,利息率将上升,投资将减少,总需求也将减少,这样就阻碍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税收和转移支付效应。所谓“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部分都具有福利的性质。

(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①信贷政策。指中央银行为控制信用而采用的方针和各种 措施.具体又包括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②利率政策。指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市场利率的方针和各项措施。一方面控制和调节市场利率的一般水平,使市场利率高低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另一方面,调整和控制整个社会的利率结构,以便使社会资金在合理的资金价格体系指导下有效地分配③货币供给量的控制。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流通中的纸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其需要量。

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就要控制货币发行。

2、紧缩性财政政策。所谓财政政策即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①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②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③增税。④发 行公债,以弥补政府支出与税收之间的差额,减轻市场压力。⑤开征特别消费税。

3、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国家为了降低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在于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引起相应的失业上升。收入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工资管制;冻结物价。

4、收人指数化政策。一般被当作一种适应性反通货膨胀政策。所谓收入指数化就是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的措施。其内容包括:①工资指数化,指工资按一定 的指数伴随物价涨幅而增加;②工资与物价挂钩,即把工资的增长与物价的增长联系起来;③债券收益指数化。

5、外汇政策。指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外汇行市及汇率,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 流动、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及各种措施。其主要内容有:①控制和 调节外汇行市以稳定汇率;②实行外汇管制以稳定货币汇率并控 制资本的出入;③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以维持国际清偿能力;④控制外汇市场交易以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

6、人力政策。就是通过改进劳工市场运行,消除劳工市场的不完全性;促进人力资源的适当开发,以便作为减低失业率的一种手段。

7、物价管制。就是政府当局规定物价上涨的上限。

8、增加有效供给的政策。这是一种长期的反通货膨胀措施。

9、其他反通货膨胀措施。主要有:①反托拉斯和垄断行为;②强制性的行政干预;③实行币制改革。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论文开题报告

1、首先介绍通货膨胀的理论,包括通货膨胀的含义、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和凯恩斯通货膨胀理论。再介绍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

2、通过介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一些通货膨胀的前兆信息和可行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方法。

3、参考文献:《通货膨胀概论》 《汇率与通货膨胀研究》 《通货膨胀与货币理论》 《直面通胀》 《货币经济学手册》

关键词:通货膨胀 凯恩斯 对策

通货膨胀原因及对策概述

一、通货膨胀理论

在早期,有很多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提出了一些理论。近期,马克思和凯恩斯也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通货膨胀理论,对通货膨胀的本质及其过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

(一)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

马克思指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我们都知道,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商品价格总量/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具体含义不再过多赘述,下面会用到。

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无论流通中的纸币量多少,它只代表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当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了流通的需要时,每一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相应的减少,从而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现象。通货膨胀本来是因为纸币发行的数量超过了流通的需要而引起了纸币的贬值,但它却表现在物价的上涨。

(二)凯恩斯的通货膨胀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M=M1+M2=L1(Y)+L2(r)

式中L1(Y)代表Y相关的交易需求,Y是以货币计算的收入,它等同价格水平P同实际收入y的乘积,L一般随Y的增加而增加,呈正方向的变动。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r)代表r相关的投机需求,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例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L与r呈反方向的变动。

由于利息率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决定的,货币的供给量是由国家控制,所以,当人们的流动偏好性一定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就会使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人们就会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太多,于是买进有价证券。证券价格就会上升,利率就会下降;反之,中央银行减少货币的供应会使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人们就会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太少,于是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就会下降,利率就会上升。

2、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

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增加的货币会完全为产量的扩大所吸收,于是物价不变;当未被充分利用的生产设备、资源减少从而就业量逐渐增多时,投资的增加就会引起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下降,于是物价会随着有效需求的增加从而产量的增加而上涨。此种情况下,增加的货币只是部分的被产量的扩大所吸收。但是,此时物价上涨的速度将小于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当达到充分就业以后,供给毫无弹性,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无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就会随之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凯恩斯称之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一)共性原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在总供给既定的情况下,由总需求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它是指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供给价格人为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结构性通货膨胀。它是指由于经济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通胀。 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因素也可引起通货膨胀,如石油涨价引起通货膨胀。

(二)关于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1、输入型通胀

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40%需要进口,世界油价大涨,国内出现有价倒挂,2007年曾出现加汽油、加柴油排队的清醒;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初级产品涨价,我国又是初级产品进口大国,涨价必然波及国内。所以,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国际、国内两大压力,国际上形成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和风险更大。

2、结构型上涨

在上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但是相伴而生的,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包括的8大类商品和服务中,五涨三降。其中,食品、烟酒、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居住5大类商品上涨;衣着、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3大类商品下降。

首先,在2003-2006年间,是经济高速增长、低通胀时期。因此,人们长期生活在通货紧缩、物件较低的水平中。2007年物价上涨,就让大家感觉很明显。 其次,在2007年间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这是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会使大家感触颇深。如果是汽车、电视等产品涨价,大家的感觉可能就那么明显。

3、市场给农民涨工资

2007年的一大热点,是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大幅度上升,与商品价格上升密切关联。这几年,公务员涨工资、企业涨工资。当肉禽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是市场给农民涨工资。

三、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内在稳定器:通货膨胀效应

所谓内在稳定器,就是指除了政府政策对通货膨胀的人为干预之外,在经济生活本身中还存在着一些自动调节并使经济趋向于稳定的因素,使通货膨胀实际上不会恶化到无限加剧的地步。

1、凯恩斯效应,也称利息率效应。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学说,通货膨胀发生后,假定货币供应量不变,那么货币的日常需求增加了,从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了。由于投机用的货币同利息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投机用的货币减少,利息率将上升,投资将减少,总需求也将减少,这样就阻碍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2、收入再分配效应。

3、税收和转移支付效应。所谓“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部分都具有福利的性质。

(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①信贷政策。指中央银行为控制信用而采用的方针和各种 措施.具体又包括贴现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②利率政策。指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市场利率的方针和各项措施。一方面控制和调节市场利率的一般水平,使市场利率高低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另一方面,调整和控制整个社会的利率结构,以便使社会资金在合理的资金价格体系指导下有效地分配③货币供给量的控制。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流通中的纸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其需要量。

因此,抑制通货膨胀就要控制货币发行。

2、紧缩性财政政策。所谓财政政策即指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①削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②降低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减少社会福利费用。③增税。④发 行公债,以弥补政府支出与税收之间的差额,减轻市场压力。⑤开征特别消费税。

3、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国家为了降低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在于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引起相应的失业上升。收入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工资管制;冻结物价。

4、收人指数化政策。一般被当作一种适应性反通货膨胀政策。所谓收入指数化就是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的措施。其内容包括:①工资指数化,指工资按一定 的指数伴随物价涨幅而增加;②工资与物价挂钩,即把工资的增长与物价的增长联系起来;③债券收益指数化。

5、外汇政策。指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外汇行市及汇率,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 流动、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及各种措施。其主要内容有:①控制和 调节外汇行市以稳定汇率;②实行外汇管制以稳定货币汇率并控 制资本的出入;③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以维持国际清偿能力;④控制外汇市场交易以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

6、人力政策。就是通过改进劳工市场运行,消除劳工市场的不完全性;促进人力资源的适当开发,以便作为减低失业率的一种手段。

7、物价管制。就是政府当局规定物价上涨的上限。

8、增加有效供给的政策。这是一种长期的反通货膨胀措施。

9、其他反通货膨胀措施。主要有:①反托拉斯和垄断行为;②强制性的行政干预;③实行币制改革。


相关内容

  • 高级财务会计2008版教材考纲word打印版
  • <高级财务会计>考试 大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导 论 通过对导论的学习,了解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以进一步认识会计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领会高级财务会计的概念.核算内容及其依据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会计发展的回顾和现代会计的形成 会计发展的三个 ...

  • [金融学]教学大纲
  •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金融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又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银行及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并掌握其运行的基本规律,为以 ...

  • 9月17日[经济运行--变化无常的波动与周克勤克俭有]
  • • 第三讲 经济运行:变化无常的波动与周期 上海交通大学 陈 宪 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2011.9.17 提 纲 前言.经济波动的典型化事实 1.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二.通货膨胀 三.经济波动与失业 四.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 前言.经济波 ...

  •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025059 总课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适应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预修要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以世界经济的形成 ...

  • 金融学课程标准(经济专业)
  •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总 学 时: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4.学 分:3学分 5.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

  • 欧债危机概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 欧债危机概述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从欧债危机这个热点问题入手,首先讨论了欧债危 机的进程及现状.接着,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列举了危机爆发缘由. 之后,本文讨论了危机对中国的一系列影响,这是继次贷危机后对 中国的又一次考验.最后,通过总结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笔者提 出了我国应进行解决失业问题,控制通货 ...

  •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目录
  • 第一编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 第一章 绪论 1.1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1.2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的地位 1.3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 1.4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第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 2.1 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2 国际金本位制 2.2.1 金本位制 2.2.2 金块及金汇兑本位制 2. ...

  • 金融专业基础知识要点
  • 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金融工具概述 1. 金融市场构成要素: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中介.市场价格 a . 市场主体:包括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上最活跃 的交易者).中央银行 b . 市场客体:即金融工具. ﹙1﹚ 按期限不同:分为 ...

  • 注会[财务成本管理]教材
  • 财务成本管理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本章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一般难度不大. 第一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相关表述的优缺点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股价)的因素 外部因素:法律环境.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 三.相关关系人目标协调 利益集团 目标 与股东冲突的表现 协调办法 经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