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的处世之道

萧何的处世之道(秦老师原创)

一:官并非越当的大越好

这个世界进入现代以后,教育愈发普及,学习前人的经验愈发方便,于是许多人

同样狂妄的叫嚣还很多.比如,经商者总是嫌自己的

或许,老总真的就是人人可以当的,省长也是人人可以当的.奇怪的是

萧何是真正的官,而且是

萧何的明智在于自知之明,咱没有气魄,就不是

萧何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他知道,官并非当的越大越好,找到适合你的位置最重要

二:不能总是明哲保身

长期琢磨萧何这个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性格平和,为人端正,有理想有追求,颇能够作为中国文人的代表。萧何处世,颇能够体现”中庸”的特点。比如前文谈论过萧何是想”做官”的,尽管说做官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但是萧何依然是平和地对待做官的追求,一不是非当不可,例如他曾经拒绝过秦朝御史举荐他到咸阳

不过,后人多拿萧何助纣为虐,帮助吕雉实际上就是帮助刘邦杀害韩信来否定萧何的人格,很值得商榷.

诚然,”明哲保身”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信条之一,毕竟伴君太危险,文字狱太恐怖,天的儿子太无常,稍微弄不好不仅会丧失性命,甚至株连九族,把一切功劳完全否定,或许还要定性为什么”叛国分子”,在这一点上与刘邦自幼莫逆的卢绾的下场就是明证。所以,在某些时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还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萧何与刘邦只是”工作关系”,远远与不上卢绾的”私人感情”呢?

应该说,自从建立了大汉王朝,普天之下已经尽为刘家私产.刘邦的一切折腾,无论是得是失,都有自己”兜底”.汉兴之初,刘邦面临匈奴的威胁,他自己陷入”白登之围”,损失惨重,应该是身有体会。此时此刻,韩信作为”连百万之

师,战必胜,攻必取”的猛将,本来是朝廷干城,刘家守护神.如果不是担心成为心头祸患的话,刘邦无论如何是舍不得杀掉他的.换言之,刘邦即使杀错了,也是自毁长城.皇上老儿头脑发昏,硬要自己剁自己的手,你若劝他的话,他连你的手也一起剁,你还敢劝吗?因此,在”韩信谋反事件”上,萧何是尊口免开,是非常明智的,一来保全了自己,二来也避免使领袖干更绝情的事情,犯更严重的错误。

也许有朋友会问了,当年萧何追韩信的时候是何等果断决绝啊!我想,着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了。

当年的刘邦只是”汉王”,而且蜗居穷山恶水之中,正是”穷色思变”的时候,萧何不辞而别虽然令刘邦不快,但萧何毕竟请来了一位特大股东,一位能够开辟市场的区域经理.而萧何之”胆大妄为”,一方面是

所以说,萧何是比较”中庸”的,比较”会事儿”的。他所做的一切,固然不会伤害自己,但是也绝对不会损害他人。他所做的一切,时常会有利于自己,但是也尽量会有利于别人至少不会去坑害别人。

这种人是普通的人,很多,谈不上”伟大”,但心不黑.不要把他们想得太”龌龊”.因为”国情”决定他们的选择,只能这样做人.

三:只要红不要紫

自从发表一些关于萧何的文章以来,许多朋友都叹息,以刘邦之杀功臣的手段,萧何能够即奋发作为有不动声色,善始善终,难能可贵。着与他和刘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分不开的.但是,萧何之红,有一条原则,就是只要红而不要紫,绝不发展到”红得发紫”的地步.

在刘邦面前萧何是”红人”,刘邦的”亭长”是萧何保举的,刘邦的老婆是萧何牵线的,刘邦”出差”别人只送三百钱,萧何就送五百钱,这不是关系铁又是什么.再后来,刘邦干起了”事业”,又是萧何极力把刘邦推到”沛公”的宝座,收拾了秦朝户籍档案,制定了收巴蜀定三秦争天下的策略,聘请了韩信大元帅,这不是贡献大又是什么。再再后来,刘邦做了皇帝,萧何为刘邦制定<<九章汉律>>,治理天下从此秩序井然,萧何为刘邦修建了未央宫,把皇上的贡献通过建筑昭示天下.所有这些,刘邦心知肚明.

当然,对于萧何的”忠诚”刘邦也给予厚重的回报.刘邦封萧何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允许萧何可以佩剑上殿,而且还可以免去脱鞋小跑等礼节,更重要的是刘邦封萧何家”一门三侯”,连老婆都封侯!不是红得发紫了又是什么? 平和中庸的萧何深知这样的危险。当初群臣们打着曹参的旗号挑战萧何的第一功臣位子就是遭嫉的明证.为了保全自己,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登峰造极”,因为”过尤不及”.于是他极力”淡化”自己的色彩。首先是把几乎全部家财充公,仅仅保留旧房宅和瘦田产,做有其名无其实的”侯爷”,让别人无从羡慕,无羡当然无妒;接着他又通过贪图小利的手段”损毁”自己的名望,霸占一家房子呀等等,从此不当什么”楷模”.这样,除了做个忙忙碌碌的”干宰相”以外,萧何是即无名又无利了.

到底萧何精明。即使如此,后来刘邦仍然会议萧何势力太大,权力太重,弄不好双脚一跺关中震动.于是就进行”先发制人”打击,把萧相国下狱了。幸亏萧何

早”淡出自我”,否则难以想象刘天子会下何等很手.幸亏萧何早”淡化红色”,否则难以想象同僚们回如何落井下石.

就这样,刘邦把萧何关了几天之后,自己便消了气,加之没有臣下附和,事情便不了了之,刘邦说了句”我是为了成全你清官大老爷美名”的气话,萧何官复原职务,继续干活了。

四:提携后生快成长

有一句著名的

萧何当然属于

别人都在考虑,自己

萧何得以

萧何提携的后生不仅是武人,也包括文士.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陆贾,一个是刘敬.萧何为陆贾的

也许有朋友以为,萧何干的这一切不就是安插羽翼,结党营私吗!这就大错特错了。

萧何之聪明,在于只做好事,不图回报.换言之,叫做只提携后进,而不把别人视为一己之

中国人讲究

这样,在以后刘邦忌讳萧何防范萧何而把他下狱治罪的时候,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附和!最后刘邦不得不把萧何释放,并且自我解嘲说,我是故意关你两天,好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你是体恤民情的好宰相,我是不顾百姓死活的坏皇帝! 萧何处世之谨慎可见一斑.果然是

萧何的处世之道(秦老师原创)

一:官并非越当的大越好

这个世界进入现代以后,教育愈发普及,学习前人的经验愈发方便,于是许多人

同样狂妄的叫嚣还很多.比如,经商者总是嫌自己的

或许,老总真的就是人人可以当的,省长也是人人可以当的.奇怪的是

萧何是真正的官,而且是

萧何的明智在于自知之明,咱没有气魄,就不是

萧何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他知道,官并非当的越大越好,找到适合你的位置最重要

二:不能总是明哲保身

长期琢磨萧何这个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性格平和,为人端正,有理想有追求,颇能够作为中国文人的代表。萧何处世,颇能够体现”中庸”的特点。比如前文谈论过萧何是想”做官”的,尽管说做官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但是萧何依然是平和地对待做官的追求,一不是非当不可,例如他曾经拒绝过秦朝御史举荐他到咸阳

不过,后人多拿萧何助纣为虐,帮助吕雉实际上就是帮助刘邦杀害韩信来否定萧何的人格,很值得商榷.

诚然,”明哲保身”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信条之一,毕竟伴君太危险,文字狱太恐怖,天的儿子太无常,稍微弄不好不仅会丧失性命,甚至株连九族,把一切功劳完全否定,或许还要定性为什么”叛国分子”,在这一点上与刘邦自幼莫逆的卢绾的下场就是明证。所以,在某些时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还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萧何与刘邦只是”工作关系”,远远与不上卢绾的”私人感情”呢?

应该说,自从建立了大汉王朝,普天之下已经尽为刘家私产.刘邦的一切折腾,无论是得是失,都有自己”兜底”.汉兴之初,刘邦面临匈奴的威胁,他自己陷入”白登之围”,损失惨重,应该是身有体会。此时此刻,韩信作为”连百万之

师,战必胜,攻必取”的猛将,本来是朝廷干城,刘家守护神.如果不是担心成为心头祸患的话,刘邦无论如何是舍不得杀掉他的.换言之,刘邦即使杀错了,也是自毁长城.皇上老儿头脑发昏,硬要自己剁自己的手,你若劝他的话,他连你的手也一起剁,你还敢劝吗?因此,在”韩信谋反事件”上,萧何是尊口免开,是非常明智的,一来保全了自己,二来也避免使领袖干更绝情的事情,犯更严重的错误。

也许有朋友会问了,当年萧何追韩信的时候是何等果断决绝啊!我想,着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了。

当年的刘邦只是”汉王”,而且蜗居穷山恶水之中,正是”穷色思变”的时候,萧何不辞而别虽然令刘邦不快,但萧何毕竟请来了一位特大股东,一位能够开辟市场的区域经理.而萧何之”胆大妄为”,一方面是

所以说,萧何是比较”中庸”的,比较”会事儿”的。他所做的一切,固然不会伤害自己,但是也绝对不会损害他人。他所做的一切,时常会有利于自己,但是也尽量会有利于别人至少不会去坑害别人。

这种人是普通的人,很多,谈不上”伟大”,但心不黑.不要把他们想得太”龌龊”.因为”国情”决定他们的选择,只能这样做人.

三:只要红不要紫

自从发表一些关于萧何的文章以来,许多朋友都叹息,以刘邦之杀功臣的手段,萧何能够即奋发作为有不动声色,善始善终,难能可贵。着与他和刘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分不开的.但是,萧何之红,有一条原则,就是只要红而不要紫,绝不发展到”红得发紫”的地步.

在刘邦面前萧何是”红人”,刘邦的”亭长”是萧何保举的,刘邦的老婆是萧何牵线的,刘邦”出差”别人只送三百钱,萧何就送五百钱,这不是关系铁又是什么.再后来,刘邦干起了”事业”,又是萧何极力把刘邦推到”沛公”的宝座,收拾了秦朝户籍档案,制定了收巴蜀定三秦争天下的策略,聘请了韩信大元帅,这不是贡献大又是什么。再再后来,刘邦做了皇帝,萧何为刘邦制定<<九章汉律>>,治理天下从此秩序井然,萧何为刘邦修建了未央宫,把皇上的贡献通过建筑昭示天下.所有这些,刘邦心知肚明.

当然,对于萧何的”忠诚”刘邦也给予厚重的回报.刘邦封萧何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允许萧何可以佩剑上殿,而且还可以免去脱鞋小跑等礼节,更重要的是刘邦封萧何家”一门三侯”,连老婆都封侯!不是红得发紫了又是什么? 平和中庸的萧何深知这样的危险。当初群臣们打着曹参的旗号挑战萧何的第一功臣位子就是遭嫉的明证.为了保全自己,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登峰造极”,因为”过尤不及”.于是他极力”淡化”自己的色彩。首先是把几乎全部家财充公,仅仅保留旧房宅和瘦田产,做有其名无其实的”侯爷”,让别人无从羡慕,无羡当然无妒;接着他又通过贪图小利的手段”损毁”自己的名望,霸占一家房子呀等等,从此不当什么”楷模”.这样,除了做个忙忙碌碌的”干宰相”以外,萧何是即无名又无利了.

到底萧何精明。即使如此,后来刘邦仍然会议萧何势力太大,权力太重,弄不好双脚一跺关中震动.于是就进行”先发制人”打击,把萧相国下狱了。幸亏萧何

早”淡出自我”,否则难以想象刘天子会下何等很手.幸亏萧何早”淡化红色”,否则难以想象同僚们回如何落井下石.

就这样,刘邦把萧何关了几天之后,自己便消了气,加之没有臣下附和,事情便不了了之,刘邦说了句”我是为了成全你清官大老爷美名”的气话,萧何官复原职务,继续干活了。

四:提携后生快成长

有一句著名的

萧何当然属于

别人都在考虑,自己

萧何得以

萧何提携的后生不仅是武人,也包括文士.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陆贾,一个是刘敬.萧何为陆贾的

也许有朋友以为,萧何干的这一切不就是安插羽翼,结党营私吗!这就大错特错了。

萧何之聪明,在于只做好事,不图回报.换言之,叫做只提携后进,而不把别人视为一己之

中国人讲究

这样,在以后刘邦忌讳萧何防范萧何而把他下狱治罪的时候,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附和!最后刘邦不得不把萧何释放,并且自我解嘲说,我是故意关你两天,好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你是体恤民情的好宰相,我是不顾百姓死活的坏皇帝! 萧何处世之谨慎可见一斑.果然是


相关内容

  • 百家讲坛--第九讲_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
  • 第九讲 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看就那么五千言,但是含金量特别高,好像一座挖了几千年的金矿到现在还是那么富有,永不穷尽.在人际关系方面老子也有许多智慧是当代人可以借鉴的,这一讲先来总体上谈谈<老子>与人际关系的智慧,以后各讲再一一条分缕 ...

  • 智囊(全4卷)西安出版社
  • 智囊(全4卷)西安出版社 作 者:萧枫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开 本:16开 册 数:4卷 光盘数:0 定价:298元 优惠价:180元 详细介绍: 内容简介<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 ...

  • 四大名著中的60句铂金句
  • 四大名著中的60句铂金句 文章百里挑一,观点鲜明犀利,选文交给我们,时间节省给您.「思维风暴」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 四大名著,红楼写情,水浒写义,三国写争,西游写悟.下面这60句动人的话,出自不同的故事.人物和情境.抛开这些具体,它们所指向的,又何尝不是一种融会贯通的人生意蕴? 红楼梦 情 1.任凭 ...

  • 刘邦的六大用人之道
  • 文 化Culture 刘邦可以说是很懂得领导艺术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从而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优化组合,这样一来, 他夺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这是讲到领导艺术时,经常要说 ...

  • 人生路上应该见好就收
  • 见好就收并不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消极态度,它可以是见到利于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就接纳,也可以是一种以退为进,顺应客观规律,维持个人.社会.自然和谐的大智慧.辩题中的第一个"好"是指某个阶段既定目标的完成,第二个"好"是指平稳快乐的人生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

  • 诸葛亮为何自比管仲而不是萧何
  • 2014-05-15 闯社会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闯 社 会」关注. [老朋友]点击手机右上角图标「转发分享」内容. 诸葛亮没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乐毅,这一点,史书和小说说法基本是一致的.管仲萧何都是历史名相,两个人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却是各有千秋,都为时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有流言说萧何不是汉高祖的丞相.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出 处 &l ...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底是谁的经历
  • 根据史料可考,这个成语应该是指西汉大将军韩信的经历.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年少时只是一个混混,而他人生的转折点就是结识了萧何.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机缘巧合之下转投到了刘邦的麾下,但刘邦却只是封了他一个管粮草的小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韩信认识了时任刘邦军师的萧何.两人相谈甚 ...

  • 高考作文标题的9种拟题技巧
  • 高考作文标题的9种拟题技巧 近几年来,考场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给考生提供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自由发挥平台. 而作为一名考生,为自己的文章拟一个能体现智慧与匠心的标题,既可以酣畅淋漓的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文化修养,又可以给阅卷老师一份见面礼,让他们在倦怠有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