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组织学](上)自学任务书

《铁路运输组织学》(上)自学任务书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属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也是该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铁路车站、分局(路局)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最有效地综合运用铁路技术设备及能力、完成营销任务、满足市场需求的方法,为从事铁路系统的实际运营管理工作、进行运输组织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铁路运输设备》、《运筹学》

二、课程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绪 论(自学时数:2: 第1周完成)

主要内容:

通过对铁路运输特点和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的理解,对本课程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课程结构有较清晰的了解。

基本要求:

理解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和《铁路运输组织学》的研究范围。 重点:货物运输生产过程

第一篇 铁路客流组织与货流组织

第一章 铁路客流组织(自学时数:2: 第2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客流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路的介绍,引出铁路旅客运输的意义和特点、客流及其构成、客流调查的原理和方法、旅客运输计划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客流组织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第一节 铁路旅客运输的意义和特点

1.了解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特点;

2.理解旅客运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客流和旅客列车的分类

1.了解客流的概念,其要素有哪些;

2.了解我国铁路客流的分类;

3.了解旅客列车分类的原则和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分类;

第三节 铁路旅客运输的组织机构

1.简要了解我国铁路目前旅客运输的组织机构和各级部门的主要职责;

第四节 客流调查与旅客运输计划

1.理解客流调查的的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

2.简要了解客流调查的主要形式及其方法;

3.理解客运量变化的几种趋势;

4.了解旅客运输计划的分类与主要内容;

5.了解编制旅客运输计划的主要依据;

6.掌握客流区段的概念及其区段客流密度的确定方法;

7.简要了解利用客流斜表和客流图的编制旅客运输计划的原理。

重点:客流及其构成、铁路旅客运输计划编制原理。

复习思考题:1、2、4、5、6、11、12。

第二章 铁路货源与货流组织(自学时数:2: 第3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路的介绍,引出铁路货物运输的意义和发展特点、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货源调查的概念,货运量预测的原理和方法、旅客铁路货运组织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第一节 铁路货物运输的意义和发展特点

1.了解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特点;

2.了解国外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

1.掌握铁路运输中按货物性质的和按运输范围的货物分类;

2.掌握多式联运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的概念;

3.了解我国铁路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办理条件;

4.铁路货运中“一批”货物的界定原则;

5.了解货物运到期限的确定方法;

6.理解铁路货运组织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货源调查与货运量预测

1. 掌握货源与货流的概念;

2. 了解货流调查的意义和方法;

3.了解货运量预测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第四节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

1.理解负责运输、计划运输、均衡运输、合理运输、直达运输、集中化运输的含义。

重点:货流及其构成、货物运输基本条件。

复习思考题: 3、4、5、7、9、12。

第二篇 车站工作组织

第一章 概述(自学时数:2: 第4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车站的作用和生产过程的分析,明确了分界点的分类、车站的作用与分类、车站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过程与车站类型的关系、技术站办理的列车、货车种类及货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和作业地点(站内运行径路)、行车工作主要规章、车站在完成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过程中的要求、车站行车日常运输生产实行的单一指挥制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车站的作用和作业,并掌握用图解方式说明不同种类列车在站内走行径路的能力。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车站作业及其分类

1. 理解分解点和车站的异同;

2. 了解车站按业务性质、技术作业性质、按客货运量、按车场相互位置配列的分类;

3.理解车站作用;

第二节 车站的生产活动及技术作业过程

1.理解中间站生产活动的内容及其作业过程;

2.了解技术站办理的列车和货车的种类;

3. 掌握无调中转车、有调中转车、本站作业车在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

4. 掌握各种类货车在站内的走行径路和作业地点的绘制方法;

5. 理解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的要求;

6. 了解一次货物作业车和双重货物作业车的含义;

第三节 车站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 简单了解车站的组织管理系统;

2. 了解车站调车、接发列车、客货运工作的指挥人员;

3. 简单了解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内容。

重点:车站作用及其分类、车站技术活动及站内列车、货车的作业过程。 难点:各种性质货车在站内走行径路。

复习思考题:1、2。

第二章 调车工作(自学时数:6: 第8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车站调车工作的分析,介绍调车基本概念、分类、基本要求、单一指挥制、理解调车钩、调车程含义、决定调车程所需时间的主要因素、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种类、含义、用途、驼峰调车与牵出线调车比较具有的特点、驼峰作业方案与设备条件、机车台数的关系及其采用条件和优缺点、理解调车作业计划含义、编制依据、一般列车和摘挂列车的解体、编组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车站解编作业的基本方法和指挥体系,并掌握编制普通列车解编调车作业计划。

基本要求:

第一节 概 述

1.掌握调车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调车钩与调车程的含义;

3.理解调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二节 牵出线调车

1.理解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的作业方式;

2.了解推送调车法和溜放调车法的用途;

第三节 驼峰调车作业

1.了解驼峰调车设备和分类;

2.了解驼峰调车与牵出线调车的异同;

3.理解驼峰解体车列作业过程;

4.了解驼峰作业方案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5.了解驼峰作业方案的评价指标;

第四节 调车作业计划

1.理解调车作业计划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一般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3.掌握摘挂列车按站顺编组的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理解下落、调整、暂合等过程。

重点:牵出线、驼峰调车原理,调车作业计划。

难点:普通列车的解编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

复习思考题:1、2、3、5、7、8、11。

作业题:

编制解体与编组调车作业计划,资料:

1) 方向示意图如下

上行

2)B站为横列式编组站,线路固定使用办法如下:1~5道为到发线,6~10道为调车线,其中6道集结空敞车,7道集结D及其以远(即D、DE、E、DF、F)车流,8道集结C及其以远(即C、CD、CG、G、GH、H)车流,9道集结BC车流,

10道集结到达的本站作业车和守车。第一牵出线在C方向一端,第二牵出线在A方向一端。

3)摘录B站上行方向列车编组计划如下:

D方向,编组内容为①D及其以远(在机车次位)②空敞车,列车种类为直通列车。

4)若由A方向到达的解体列车41002次接入到发场3道,其编组内容如下

5) 41002次解体前,调车场6道已有空敞车35辆,7道有重车6辆。其他股道为空线。

6)D方向列车编成辆数m=50车(不包括守车),要求挂守车。直通列车车次为22004次。

要求:

整列解体41002次后,紧接编组D方向22004次列车,试写出调机在一、二牵出线作业的解体和编组调车作业计划(22004次定于到发场4道发车)

第三章 接发列车与中间站工作组织(自学时数:3; 第9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车站中间站作业项目的分析,介绍了接发列车需办理的作业及单一指挥制、中间站工作组织的主要技术特点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车站接发列车的作业内容。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车站接发列车

1. 理解接发列车时需办理的作业项目;

2. 了解接发列车的办理过程及指挥人员;

第二节 中间站工作组织

1. 了解中间站工作组织内容;

2. 掌握摘挂列车在中间站作业方式;

3. 了解货物作业集中化的含义。

重点:车站接发列车作业内容;

复习思考题:1、2。

第四章 客运站工作(自学时数:3; 第10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客运站和整备所设备和作业项目的分析,介绍了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的主要技术设备、客运站流线的概念和流线管理工作、理解客运站旅客和行包运输工作的组织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客运站客运作业的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第一节 客运站主要技术设备

1.复习铁路运输设备中掌握的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的主要技术设备内容;

第二节 客运站工作组织

1. 线的概念和流线的分类;

2.了解旅客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的特点;

3.了解旅客和行包运输工作的主要内容;

重点:进出站、旅客与行包流线特点与流线组织。

复习思考题:5。

第五章 货运站工作组织(自学时数:4; 第11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货运站设备和作业项目的分析,介绍了货运站配置特别是货场设备配置方式及其运用特点、货运站办理整车、零担货运作业的过程、货场计划管理中发送运量安排、日常货源组织`到货调查和卸车工作组织的方法、货场作业方案的内容及其制定方法、货场设备管理主要是货位运用管理和装卸机械运用管理的方法、货车载重量合理利用的原理与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货运站货运作业的主要内容、作业程序和载重量利用的原理。 基本要求:

第一节 铁路货运站及其主要设备

1.理解货运站的主要作业,掌握其分类;

2.了解货场货场主要设备;

3.理解货场尽头式、通过式和混合式货场配置及运用特点;

第二节 货运站办理货运作业的过程

1.了解整车货物发送作业、途中车站作业、到达作业的作业过程;

2.了解零担车货物的作业过程与整车的异同;

第三节 车站货运作业组织

1. 了解货场管理的内容;

2. 货场计划管理有哪些主要内容;

3.了解货场作业方案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四节 货场设备管理

1.货场分区管理、货位管理的方式;

第五节 货车载重量利用

1. 了解货车载重量利用指标有哪些;

2. 掌握货车静载重、货车动载重、重车动载重、运用车动载重的含义;

3. 理解提高货车载重量利用的意义。

重点:车站货运作业组织原理、办理货物作业过程、货车载重量合理利用。 复习思考题:2、3、4。

第六章 技术站工作组织(自学时数:6; 第13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技术站设备和作业项目的分析,介绍了技术站主要设备及调车系统的分工、调车场线专门化的概念和确定线路使用方案的原则、列车到发技术作业过程及其关键作业环节、货车集结的概念及货车集结停留时间的计算原理与方法、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及其合理取送顺序和取送次序的确定方法、车站信息及票据传输过程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技术站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作业程序和货车集结时间的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第一节 技术站工作概述

1.了解技术站主要技术设备;

2.理解调车系统间的作业分工及协调的主要原则;

第二节 列车到发技术作业过程

1. 了解列车到发技术作业有哪些

第三节 货车集结过程及集结停留时间

1. 掌握货车集结过程基本概念;

2. 掌握货车集结时间、车列的集结过程、车列集结时间、车列的货车集结车小时、按调车场和按车流集结过程等概念;

3. 掌握T集=cm 计算原理的证明方法及货车集结时间与车流量的关系;

4. 了解压缩货车集结时间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货物作业车的技术作业

1. 掌握货物作业车取送过程;

2. 掌握合理取送车顺序的基本原则;

3. 掌握非直达车流取送车顺序的确定方法;

第五节 铁路车站与企业专用线统一技术作业过程

1.理解统一技术作业过程的含义;

第六节 车站信息及票据传输过程

1. 理解车站信息及票据作业流水线图。

重点:非直达车流的取送顺序、货车集结过程、车站信息及票据作业流水线图。 难点:货车集结时间原理。

复习思考题:2、4、5、7、10、12、14、17、19。

作业题:由一台调车机车负责A、B、C三个货物作业地点的取送作业,现有上述

三个地点的待送车数分别为20车、12车和18车,取送时间各为20分、30分、44分,作业完后车辆尚未确定出发时间,试确定送车顺序。

第七章 车站工作的协调

不要求。

第八章 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自学时数:5; 第14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技术站指挥系统的分析,介绍了车站作业计划含义、作用及相互关系、编制负责人、班计划、阶段计划内容编制依据和方法、车站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本站车、中转车停留时间计算方法、号码制与非号码制货车停留时间统

计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车站工作分析种类和内容及车流分析的重点内容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技术站指挥方式与办法、并可以运用非号码制货车停留时间统计完成统计。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车站作业计划

1. 了解车站班计划的内容、依据和编制方法;

2. 了解阶段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3. 了解阶段计划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车站作业调度指挥

1. 了解调度在不同情况下的调度调整措施有哪些;

2.理解出发列车运行线临时运休造成车流积压时所采取的措施;

3.车流不足影响列车正点满轴发出时所采取的措施;

4.理解为提高调度指挥水平和作业计划编制质量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第三节 车站工作统计

1. 了解一车站统计工作主要内容;

2. 掌握了解车站中、停时的号码制、非号码制统计方法及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并可以采用非号码制进行指标计算;

3. 理解运用车与非运用车的区别,并可以正确区分二者;

4. 掌握中、停时的含义。

第四节 车站工作分析

1. 了解分析工作的种类和内容;

2. 了解车流分析的重点内容;

3. 掌握车站办理车数、车站有调车数、本站装卸车数的含义。

重点:日班计划、阶段计划内容,编制原理。

复习思考题:1、2、4、5、8。

作业题:

某站货场昨日18:00结存货物作业车4辆,于本日15:00发出,本日货物作业情况如下:

A车列1:00到达空车4辆,重车3辆,其中空车4辆和重车卸后1辆装车

后于15:00发出,余重车2辆卸后于18:00空发。

B车列6:00到达重车8辆,其中5辆卸后又装,于18:00发出。

要求:计算本日装卸车数和停时。

第三篇 车流组织

第一章 铁路车流组织概述(自学时数:3; 第15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车流组织思路和基础知识的分析,介绍了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含义、组成、作用、货物列车的分类及含义、正常径路、特定径路的概念和选择车流运行径路的主要因素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编组计划的含义和货物列车的分类方式。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意义和任务

1.理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含义;

2.了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组成;

3.理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作用;

第二节 货物列车的分类

1. 掌握货物列车按不同方式的分类方法;

2. 理解直达、直通、区段、摘挂、小运转的区别;

第三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原则

1. 简单了解编组计划的编制程序;

2. 了解始发直达、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原则;

第四节 车流径路的确定原则

1. 掌握车流径路(最短径路、特定径路和迂回径路)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影响车流径路的主要因素;

重点: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本质;货物列车分类。最短径路、特定径路的基本概

念。

复习思考题:1、2、4、7、8。

第二章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自学时数:3; 第16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装车地直达列车编制方法的分析,介绍了装车地直达列车含义、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优点和应具备的条件及其组织形式、固定列车运行线概念、循环直达列车概念考核装车地直达运输效益的主要指标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形式和条件。

基本要求:

第一节 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的意义、条件与评价准则

1. 掌握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2. 理解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意义;

3. 了解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方案及其效益分析

1. 了解循环直达列车的概念和组织原理;

2.了解基地直达列车的概念和组织原理;

第三节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简单了解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步骤;

2. 了解考核装车地直达运输效益的主要指标内容;

重点:装车地直达列车的组织方案及开行条件。

复习思考题:1、2、3。

第三章 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自学时数:6; 第18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编制方法的分析,介绍了技术站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因素及确定方法、铁路方向上列车编组计划统一编制的原理、支点站地点的选择、单组列车编组方案车小时消耗的计算方法、分析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绝对条件的含义及数学描述、直线方向五个技术站的表格计算法的计算、分组列车中基本车组、换挂车组、车组换挂站概念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编组方案车小时消耗计算原理,并可以运用其确定最终列车编组方案。

基本要求:

第一节 优化编制编组计划的因素及其计算

1. 了解编制技术站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因素;

2. 理解技术站间计划车流的车流梯形图的含义;

3. 基本理解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时间t节的确定方法;

第二节 编制技术站间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一般原理

1. 掌握货物列车编组方案的图形及按“方案特征”的表述方式;

2. 理解车流划为单独编组到达站的基本条件,即N远∑t节≥cm;

第三节 直线方向单组列车编组方案数

1. 理解列车编组计划按方向统一编制并选择支点站的计算方法;

2. 了解支点站的地点选择方式;

3. 理解方案的车小时消耗总额最小,即∑Kcm+∑N改编t节=最小值,或使

方案节省的车小时总额最大,即∑N直t节-∑Kcm=最大值的计算方法的基本思

想;

第四节 优化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传统方法

1. 理解分析计算法的理论基础;

2.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绝对条件的含义及数学描述;

3. 掌握方案车小时消耗的计算方法;

第五节 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1. 掌握分组列车中基本车组、换挂车组、车组换挂站概念;

2.理解不固定车组重量的分组列车和固定车组重量的分组列车的异同和应用条件;

第六节 空车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1. 掌握空车直达列车的概念和组织方法;

第七节 管内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1. 理解区段管内车流组织方法;

2. 了解区段管内列车编组计划方案的基本形式;

重点: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影响因素,车小时消耗的计算。

难点:用方案特征表示的编组方案车小时消耗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5、7、9。

作业题:

1.编制编组计划资料如下,利用表格计算法得到的以方案特征表述的方案1、2如下,请选择哪个相对较优,并绘制其方案图。

1 2 3 4 5

cm 600 550 540

t节 3 4 3

车流量

方案 1 方案2

2,3,4,5 2+3+4,5

3,4,5 3+4,5

4,5 4+5

5 5

第四章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确定与执行(自学时数:1; 第18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货物列车执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介绍了在最终确定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时,进行检查的内容、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确定后应计算的指标内容、违反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八种情况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最终确定

1.理解最终确定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时应进行的检查内容;

2.理解列车编组计划应计算的指标内容;

第二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执行

1. 了解违反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八种情况;

复习思考题:1、3。

三、课程考核的安排、评分标准、题量题型说明

成绩评定:以期末考试为主。考核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

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题型题量:包括填空、选择、辨别正误、名词解释和问答、证明或说明、计算。

每次考试选择其中4-5种题型。

评分标准:填空、选择、辨别正误为客观题;名词解释要求回答准确,按关键点给分;问答不要求非常准确,过程描述清楚即可,按表述内容酌情给分;证明与说明要求过程清楚,不清者酌情扣分;计算题按原理、方法、过程、结果四部分,按答题者的实际掌握程度给分。

四、需说明的问题

本课程分上下两学期,各64学时,其中授课16,自学48课时。一、二、三篇为第一学期;四、五、六、七篇为第二学期。

五、任课教师及其联系方式

纪嘉伦:电话51687135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邮编:100044

《铁路运输组织学》(上)自学任务书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属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也是该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铁路车站、分局(路局)运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最有效地综合运用铁路技术设备及能力、完成营销任务、满足市场需求的方法,为从事铁路系统的实际运营管理工作、进行运输组织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铁路运输设备》、《运筹学》

二、课程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绪 论(自学时数:2: 第1周完成)

主要内容:

通过对铁路运输特点和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的理解,对本课程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课程结构有较清晰的了解。

基本要求:

理解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和《铁路运输组织学》的研究范围。 重点:货物运输生产过程

第一篇 铁路客流组织与货流组织

第一章 铁路客流组织(自学时数:2: 第2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客流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路的介绍,引出铁路旅客运输的意义和特点、客流及其构成、客流调查的原理和方法、旅客运输计划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客流组织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第一节 铁路旅客运输的意义和特点

1.了解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特点;

2.理解旅客运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客流和旅客列车的分类

1.了解客流的概念,其要素有哪些;

2.了解我国铁路客流的分类;

3.了解旅客列车分类的原则和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分类;

第三节 铁路旅客运输的组织机构

1.简要了解我国铁路目前旅客运输的组织机构和各级部门的主要职责;

第四节 客流调查与旅客运输计划

1.理解客流调查的的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

2.简要了解客流调查的主要形式及其方法;

3.理解客运量变化的几种趋势;

4.了解旅客运输计划的分类与主要内容;

5.了解编制旅客运输计划的主要依据;

6.掌握客流区段的概念及其区段客流密度的确定方法;

7.简要了解利用客流斜表和客流图的编制旅客运输计划的原理。

重点:客流及其构成、铁路旅客运输计划编制原理。

复习思考题:1、2、4、5、6、11、12。

第二章 铁路货源与货流组织(自学时数:2: 第3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思路的介绍,引出铁路货物运输的意义和发展特点、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货源调查的概念,货运量预测的原理和方法、旅客铁路货运组织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

第一节 铁路货物运输的意义和发展特点

1.了解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特点;

2.了解国外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

1.掌握铁路运输中按货物性质的和按运输范围的货物分类;

2.掌握多式联运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的概念;

3.了解我国铁路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办理条件;

4.铁路货运中“一批”货物的界定原则;

5.了解货物运到期限的确定方法;

6.理解铁路货运组织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货源调查与货运量预测

1. 掌握货源与货流的概念;

2. 了解货流调查的意义和方法;

3.了解货运量预测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第四节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

1.理解负责运输、计划运输、均衡运输、合理运输、直达运输、集中化运输的含义。

重点:货流及其构成、货物运输基本条件。

复习思考题: 3、4、5、7、9、12。

第二篇 车站工作组织

第一章 概述(自学时数:2: 第4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车站的作用和生产过程的分析,明确了分界点的分类、车站的作用与分类、车站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过程与车站类型的关系、技术站办理的列车、货车种类及货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和作业地点(站内运行径路)、行车工作主要规章、车站在完成列车和车辆的技术作业过程中的要求、车站行车日常运输生产实行的单一指挥制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车站的作用和作业,并掌握用图解方式说明不同种类列车在站内走行径路的能力。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车站作业及其分类

1. 理解分解点和车站的异同;

2. 了解车站按业务性质、技术作业性质、按客货运量、按车场相互位置配列的分类;

3.理解车站作用;

第二节 车站的生产活动及技术作业过程

1.理解中间站生产活动的内容及其作业过程;

2.了解技术站办理的列车和货车的种类;

3. 掌握无调中转车、有调中转车、本站作业车在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

4. 掌握各种类货车在站内的走行径路和作业地点的绘制方法;

5. 理解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的要求;

6. 了解一次货物作业车和双重货物作业车的含义;

第三节 车站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 简单了解车站的组织管理系统;

2. 了解车站调车、接发列车、客货运工作的指挥人员;

3. 简单了解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内容。

重点:车站作用及其分类、车站技术活动及站内列车、货车的作业过程。 难点:各种性质货车在站内走行径路。

复习思考题:1、2。

第二章 调车工作(自学时数:6: 第8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车站调车工作的分析,介绍调车基本概念、分类、基本要求、单一指挥制、理解调车钩、调车程含义、决定调车程所需时间的主要因素、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种类、含义、用途、驼峰调车与牵出线调车比较具有的特点、驼峰作业方案与设备条件、机车台数的关系及其采用条件和优缺点、理解调车作业计划含义、编制依据、一般列车和摘挂列车的解体、编组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车站解编作业的基本方法和指挥体系,并掌握编制普通列车解编调车作业计划。

基本要求:

第一节 概 述

1.掌握调车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调车钩与调车程的含义;

3.理解调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二节 牵出线调车

1.理解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的作业方式;

2.了解推送调车法和溜放调车法的用途;

第三节 驼峰调车作业

1.了解驼峰调车设备和分类;

2.了解驼峰调车与牵出线调车的异同;

3.理解驼峰解体车列作业过程;

4.了解驼峰作业方案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5.了解驼峰作业方案的评价指标;

第四节 调车作业计划

1.理解调车作业计划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一般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

3.掌握摘挂列车按站顺编组的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理解下落、调整、暂合等过程。

重点:牵出线、驼峰调车原理,调车作业计划。

难点:普通列车的解编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

复习思考题:1、2、3、5、7、8、11。

作业题:

编制解体与编组调车作业计划,资料:

1) 方向示意图如下

上行

2)B站为横列式编组站,线路固定使用办法如下:1~5道为到发线,6~10道为调车线,其中6道集结空敞车,7道集结D及其以远(即D、DE、E、DF、F)车流,8道集结C及其以远(即C、CD、CG、G、GH、H)车流,9道集结BC车流,

10道集结到达的本站作业车和守车。第一牵出线在C方向一端,第二牵出线在A方向一端。

3)摘录B站上行方向列车编组计划如下:

D方向,编组内容为①D及其以远(在机车次位)②空敞车,列车种类为直通列车。

4)若由A方向到达的解体列车41002次接入到发场3道,其编组内容如下

5) 41002次解体前,调车场6道已有空敞车35辆,7道有重车6辆。其他股道为空线。

6)D方向列车编成辆数m=50车(不包括守车),要求挂守车。直通列车车次为22004次。

要求:

整列解体41002次后,紧接编组D方向22004次列车,试写出调机在一、二牵出线作业的解体和编组调车作业计划(22004次定于到发场4道发车)

第三章 接发列车与中间站工作组织(自学时数:3; 第9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车站中间站作业项目的分析,介绍了接发列车需办理的作业及单一指挥制、中间站工作组织的主要技术特点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车站接发列车的作业内容。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车站接发列车

1. 理解接发列车时需办理的作业项目;

2. 了解接发列车的办理过程及指挥人员;

第二节 中间站工作组织

1. 了解中间站工作组织内容;

2. 掌握摘挂列车在中间站作业方式;

3. 了解货物作业集中化的含义。

重点:车站接发列车作业内容;

复习思考题:1、2。

第四章 客运站工作(自学时数:3; 第10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客运站和整备所设备和作业项目的分析,介绍了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的主要技术设备、客运站流线的概念和流线管理工作、理解客运站旅客和行包运输工作的组织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客运站客运作业的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第一节 客运站主要技术设备

1.复习铁路运输设备中掌握的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的主要技术设备内容;

第二节 客运站工作组织

1. 线的概念和流线的分类;

2.了解旅客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的特点;

3.了解旅客和行包运输工作的主要内容;

重点:进出站、旅客与行包流线特点与流线组织。

复习思考题:5。

第五章 货运站工作组织(自学时数:4; 第11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货运站设备和作业项目的分析,介绍了货运站配置特别是货场设备配置方式及其运用特点、货运站办理整车、零担货运作业的过程、货场计划管理中发送运量安排、日常货源组织`到货调查和卸车工作组织的方法、货场作业方案的内容及其制定方法、货场设备管理主要是货位运用管理和装卸机械运用管理的方法、货车载重量合理利用的原理与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货运站货运作业的主要内容、作业程序和载重量利用的原理。 基本要求:

第一节 铁路货运站及其主要设备

1.理解货运站的主要作业,掌握其分类;

2.了解货场货场主要设备;

3.理解货场尽头式、通过式和混合式货场配置及运用特点;

第二节 货运站办理货运作业的过程

1.了解整车货物发送作业、途中车站作业、到达作业的作业过程;

2.了解零担车货物的作业过程与整车的异同;

第三节 车站货运作业组织

1. 了解货场管理的内容;

2. 货场计划管理有哪些主要内容;

3.了解货场作业方案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四节 货场设备管理

1.货场分区管理、货位管理的方式;

第五节 货车载重量利用

1. 了解货车载重量利用指标有哪些;

2. 掌握货车静载重、货车动载重、重车动载重、运用车动载重的含义;

3. 理解提高货车载重量利用的意义。

重点:车站货运作业组织原理、办理货物作业过程、货车载重量合理利用。 复习思考题:2、3、4。

第六章 技术站工作组织(自学时数:6; 第13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技术站设备和作业项目的分析,介绍了技术站主要设备及调车系统的分工、调车场线专门化的概念和确定线路使用方案的原则、列车到发技术作业过程及其关键作业环节、货车集结的概念及货车集结停留时间的计算原理与方法、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及其合理取送顺序和取送次序的确定方法、车站信息及票据传输过程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技术站技术作业的主要内容、作业程序和货车集结时间的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第一节 技术站工作概述

1.了解技术站主要技术设备;

2.理解调车系统间的作业分工及协调的主要原则;

第二节 列车到发技术作业过程

1. 了解列车到发技术作业有哪些

第三节 货车集结过程及集结停留时间

1. 掌握货车集结过程基本概念;

2. 掌握货车集结时间、车列的集结过程、车列集结时间、车列的货车集结车小时、按调车场和按车流集结过程等概念;

3. 掌握T集=cm 计算原理的证明方法及货车集结时间与车流量的关系;

4. 了解压缩货车集结时间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货物作业车的技术作业

1. 掌握货物作业车取送过程;

2. 掌握合理取送车顺序的基本原则;

3. 掌握非直达车流取送车顺序的确定方法;

第五节 铁路车站与企业专用线统一技术作业过程

1.理解统一技术作业过程的含义;

第六节 车站信息及票据传输过程

1. 理解车站信息及票据作业流水线图。

重点:非直达车流的取送顺序、货车集结过程、车站信息及票据作业流水线图。 难点:货车集结时间原理。

复习思考题:2、4、5、7、10、12、14、17、19。

作业题:由一台调车机车负责A、B、C三个货物作业地点的取送作业,现有上述

三个地点的待送车数分别为20车、12车和18车,取送时间各为20分、30分、44分,作业完后车辆尚未确定出发时间,试确定送车顺序。

第七章 车站工作的协调

不要求。

第八章 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自学时数:5; 第14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技术站指挥系统的分析,介绍了车站作业计划含义、作用及相互关系、编制负责人、班计划、阶段计划内容编制依据和方法、车站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本站车、中转车停留时间计算方法、号码制与非号码制货车停留时间统

计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车站工作分析种类和内容及车流分析的重点内容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技术站指挥方式与办法、并可以运用非号码制货车停留时间统计完成统计。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车站作业计划

1. 了解车站班计划的内容、依据和编制方法;

2. 了解阶段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3. 了解阶段计划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车站作业调度指挥

1. 了解调度在不同情况下的调度调整措施有哪些;

2.理解出发列车运行线临时运休造成车流积压时所采取的措施;

3.车流不足影响列车正点满轴发出时所采取的措施;

4.理解为提高调度指挥水平和作业计划编制质量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第三节 车站工作统计

1. 了解一车站统计工作主要内容;

2. 掌握了解车站中、停时的号码制、非号码制统计方法及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并可以采用非号码制进行指标计算;

3. 理解运用车与非运用车的区别,并可以正确区分二者;

4. 掌握中、停时的含义。

第四节 车站工作分析

1. 了解分析工作的种类和内容;

2. 了解车流分析的重点内容;

3. 掌握车站办理车数、车站有调车数、本站装卸车数的含义。

重点:日班计划、阶段计划内容,编制原理。

复习思考题:1、2、4、5、8。

作业题:

某站货场昨日18:00结存货物作业车4辆,于本日15:00发出,本日货物作业情况如下:

A车列1:00到达空车4辆,重车3辆,其中空车4辆和重车卸后1辆装车

后于15:00发出,余重车2辆卸后于18:00空发。

B车列6:00到达重车8辆,其中5辆卸后又装,于18:00发出。

要求:计算本日装卸车数和停时。

第三篇 车流组织

第一章 铁路车流组织概述(自学时数:3; 第15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铁路车流组织思路和基础知识的分析,介绍了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含义、组成、作用、货物列车的分类及含义、正常径路、特定径路的概念和选择车流运行径路的主要因素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编组计划的含义和货物列车的分类方式。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意义和任务

1.理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含义;

2.了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组成;

3.理解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作用;

第二节 货物列车的分类

1. 掌握货物列车按不同方式的分类方法;

2. 理解直达、直通、区段、摘挂、小运转的区别;

第三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原则

1. 简单了解编组计划的编制程序;

2. 了解始发直达、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原则;

第四节 车流径路的确定原则

1. 掌握车流径路(最短径路、特定径路和迂回径路)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影响车流径路的主要因素;

重点: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本质;货物列车分类。最短径路、特定径路的基本概

念。

复习思考题:1、2、4、7、8。

第二章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自学时数:3; 第16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装车地直达列车编制方法的分析,介绍了装车地直达列车含义、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优点和应具备的条件及其组织形式、固定列车运行线概念、循环直达列车概念考核装车地直达运输效益的主要指标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形式和条件。

基本要求:

第一节 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的意义、条件与评价准则

1. 掌握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定义及其组织形式;

2. 理解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意义;

3. 了解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方案及其效益分析

1. 了解循环直达列车的概念和组织原理;

2.了解基地直达列车的概念和组织原理;

第三节 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1.简单了解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步骤;

2. 了解考核装车地直达运输效益的主要指标内容;

重点:装车地直达列车的组织方案及开行条件。

复习思考题:1、2、3。

第三章 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自学时数:6; 第18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编制方法的分析,介绍了技术站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因素及确定方法、铁路方向上列车编组计划统一编制的原理、支点站地点的选择、单组列车编组方案车小时消耗的计算方法、分析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绝对条件的含义及数学描述、直线方向五个技术站的表格计算法的计算、分组列车中基本车组、换挂车组、车组换挂站概念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并领会编组方案车小时消耗计算原理,并可以运用其确定最终列车编组方案。

基本要求:

第一节 优化编制编组计划的因素及其计算

1. 了解编制技术站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因素;

2. 理解技术站间计划车流的车流梯形图的含义;

3. 基本理解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时间t节的确定方法;

第二节 编制技术站间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一般原理

1. 掌握货物列车编组方案的图形及按“方案特征”的表述方式;

2. 理解车流划为单独编组到达站的基本条件,即N远∑t节≥cm;

第三节 直线方向单组列车编组方案数

1. 理解列车编组计划按方向统一编制并选择支点站的计算方法;

2. 了解支点站的地点选择方式;

3. 理解方案的车小时消耗总额最小,即∑Kcm+∑N改编t节=最小值,或使

方案节省的车小时总额最大,即∑N直t节-∑Kcm=最大值的计算方法的基本思

想;

第四节 优化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传统方法

1. 理解分析计算法的理论基础;

2.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绝对条件的含义及数学描述;

3. 掌握方案车小时消耗的计算方法;

第五节 分组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1. 掌握分组列车中基本车组、换挂车组、车组换挂站概念;

2.理解不固定车组重量的分组列车和固定车组重量的分组列车的异同和应用条件;

第六节 空车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1. 掌握空车直达列车的概念和组织方法;

第七节 管内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1. 理解区段管内车流组织方法;

2. 了解区段管内列车编组计划方案的基本形式;

重点: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影响因素,车小时消耗的计算。

难点:用方案特征表示的编组方案车小时消耗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5、7、9。

作业题:

1.编制编组计划资料如下,利用表格计算法得到的以方案特征表述的方案1、2如下,请选择哪个相对较优,并绘制其方案图。

1 2 3 4 5

cm 600 550 540

t节 3 4 3

车流量

方案 1 方案2

2,3,4,5 2+3+4,5

3,4,5 3+4,5

4,5 4+5

5 5

第四章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确定与执行(自学时数:1; 第18周完成) 主要内容:

本章通过对货物列车执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介绍了在最终确定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时,进行检查的内容、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确定后应计算的指标内容、违反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八种情况等内容。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

第一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最终确定

1.理解最终确定货物列车编组计划时应进行的检查内容;

2.理解列车编组计划应计算的指标内容;

第二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执行

1. 了解违反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八种情况;

复习思考题:1、3。

三、课程考核的安排、评分标准、题量题型说明

成绩评定:以期末考试为主。考核内容: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

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题型题量:包括填空、选择、辨别正误、名词解释和问答、证明或说明、计算。

每次考试选择其中4-5种题型。

评分标准:填空、选择、辨别正误为客观题;名词解释要求回答准确,按关键点给分;问答不要求非常准确,过程描述清楚即可,按表述内容酌情给分;证明与说明要求过程清楚,不清者酌情扣分;计算题按原理、方法、过程、结果四部分,按答题者的实际掌握程度给分。

四、需说明的问题

本课程分上下两学期,各64学时,其中授课16,自学48课时。一、二、三篇为第一学期;四、五、六、七篇为第二学期。

五、任课教师及其联系方式

纪嘉伦:电话51687135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邮编:100044


相关内容

  •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原
  • 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PlantPhysi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农学.植保.园艺.草业科学.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水产养殖等本科专业. 课程学时:48(理论)+16(实验) 课程学分:4 课程代码:0300B00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 ...

  • [国际货物运输]说课稿
  • <国际货物运输>说课稿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货物运输>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与完成国际货物位移相关理论和实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该课程关联多门学科,理论知识范围广.实际操作性强.其前程有<国际贸易实 ...

  • "两学一做"应知应会知识点
  • "两学一做"知识点 1."两学一做"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 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印发日期为2015年10月18日 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 ...

  • 詹天佑何李张
  • <詹天佑>第二课时 罗村小学 张志智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课文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 ...

  •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 总第1课时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学习目标:(明确任务) 1.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2.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 ...

  • 创建学习型班组心得
  • 我们汽车队维修班共有**名职工,主要担负着全队**台汽车设备的维修.维护和保养任务.近年来,全班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推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理念,积极响应我矿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班组. 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开展了自学.干中学.师带 ...

  • 2015"三严三实"第一专题学习研讨工作计划
  • 2015"三严三实"第一专题学习研讨工作计划 根据局党委<关于在市直交通系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和<中共XX市交通运输局委员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计划>,现就第一专题学习研讨,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

  • 物流定量分析方法大纲
  •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流管理定量分析方法>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是为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大专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能学会物流成本 ...

  • 集装箱公路运输实务
  • 第四章 集装箱公路运输实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集装箱公路运输的程序:了解公路运输车辆:懂得公路货源组织形式和货物分类:了解公路中转站的作用:学会国际公路货物运输公约和协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集装箱公路运输流程:公路运输车辆与公路中转站 教学难点:国际公路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