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教学体制改革的思考

在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教学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 要 最近几年基于警务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公安院校在公安专业课程训练中纷纷增加了模拟对抗演练,即通过模拟对抗演练提高警务人员处置公安实践工作的能力,提高警务人员的实战意识和能力。经过多年的摸索,模拟对抗演练的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警务教学水平。但是,受到经验、教学设施、组织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在模拟对抗演练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与学的组织模式限制了模拟对抗演练作用的发挥,在实际组织中缺乏对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模拟对抗演练与实战要求脱节,达不到模拟对抗演练的效果。警务战术的教学与培训如何贴近实战,已成为广大公安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教官队伍

一、《警务战术》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

1.“上海模式”的借鉴与取舍

“以实战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是英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沿用的警察训练模式,该模式和我国传统的教育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依据警务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事件或问题来设立训练课题、组织和展开教学训练的。在国内因上海警方最早尝试,又被称为“上海模式”。但是,该训练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上海模式”只适合与上海经济发展相当的地区,目前难以在广西自治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基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再加上社会形势的复杂性,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2.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匮乏及精品课程建设发展不均衡

虽然各级公安机关都很重视警察培训教材建设,但是警察培训教材依然不能满足培训的需求。全国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不均衡,有的公安院校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而有的公安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硕果累累。

3.模拟对抗演练中存在创造性不足

现在公安院校虽然在警务战术课里常常运用模拟对抗演练,但是在组织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教育培训环节,在模拟训练中教师往往会机械地要求学员掌握单个战术的基础动作,而不是实战当中因为情况变化的实战应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员对某个战术动作只能机械地掌握,而不能灵活地应用到实战当中。如在盘查课里学习搜身时,学员掌握了搜身的基本要领,但是一旦到了实战往往就不懂得如何利用环境、地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身,导致在实战当中一些关键的犯罪证据被遗弃,一些犯罪嫌疑人就可能因为证据不足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现在的模拟对抗演练还是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在模拟组织的过程中互动的机会和压力欠缺,模拟实战的效果大打折扣,模拟实战的创造性严重不足。

二、《警务战术》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1.注意课程设计中教学对象的调查研究

依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对培训对象的整体状况、个性特征等情况需要进行全面了解从而为目标设定和科目选择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必须紧贴公安实践,从公安→警种→警种岗位→岗位核心能力

着手,精选教学内容,围绕“执法,管理,服务”的警察职能,传授给学生最基本、最主要、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以实战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

2.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官队伍

专业教官要参加警务实践。按照公安部的要求专业教官每3年参加警务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并将基层实践经历和工作成效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评审的必备条件;其次,加强广西警察教育训练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专、兼职教官教育训练区域合作机制。

三、警务战术模拟对抗演练的对策建议

警务战术模拟对抗演练应该更贴近实战要求,模拟对抗组织过程中要更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战锻炼的目的。结合自己对模拟对抗演练的体会,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强敌”队伍增加实战的真实性

在模拟对抗演练当中需要一个或一支真实的“强敌”作为学员的对手,才能达到“对抗”的目的,否则模拟对抗演练也就是失去了意义。在这一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模拟对抗演练的组织要全。在模拟对抗演练的组织过程中,应该改变当前模拟对抗方式少、对抗压力不够的情况,力争达到层次全、内容全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在模拟对抗演练当中要根据模拟训练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实战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战术对手的基础上,要按照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等装备和行动特点,组建一支专业的“蓝军”,使之能够成为学员在模拟对抗

演练中的真正对手,为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战术训练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中防卫有对象、控制有靶子、训练有质量的目标。

(2)模拟对抗演练的组织要精。在组织模拟对抗演练中,“蓝军”应该尽量贴近实战要求,各种危险分子的特点、心理以及在各种环境中的变化要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在对抗组织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他们的犯罪心理、抗拒行为、作案特点进行,警务战术对抗当中不能假想案情,情况显示既可以是真人真事的客观记载,也可以是以教学为需要而对其进行加工后的情景再现。并在模拟对抗中突出对案件情报、信息、行动的真实性要求,使模拟对抗演练的“抗”的要求能够真正体现出来。要精心设计模拟对抗中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对抗演练需要。如在安全检查中,应该设计嫌疑人积极配合、心理抵触、语言抗拒、消极抵抗、暴力攻击等因素,周围环境的复杂程度,围观人群对警察造成心理压力等等。这些都要在安全检查对抗演练中体现出来,不能简单地一问一答、没有困难设置就完了,这样的模拟对抗演练一点意义都没有。

2.科学设计模拟对抗演练的环节和内容

在模拟对抗演练组织的过程中,各种案情设定是模拟对抗演练的基本依据,在这一方面双方应该根据训练课题,在勘察选择的基础上,由模拟对抗训练的组织者确定各种设定,并制定模拟对抗练习的详细计划。在这一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针锋相对中选定对抗内容。在模拟对抗演练组织的过程中应

该从体现对抗要求这个大前提出发,考虑不同行动时节、不同行动环境对组织的要求,组织设计要充分体现出实战对抗的本质要求。演练内容要紧扣对抗双方的特点、战术原则、关键的战斗行动,精心设计对抗矛盾,结合对抗场地的环境特点以及对抗演练的指导思想,使对抗演练的内容符合激烈对抗的实战需要。如训练战术思想时,可采取课堂案例情景教学,辅之以多媒体手段。训练楼道搜索等战术动作时,可采取分段式模拟场景教学;在进行射击训练时,可采取电子虚拟情景教学;在检验综合技能战术水平和整体配合时,可采取实景演练的形式等等。

(2)灵活设计演练双方优劣势。模拟对抗演练要想真正贴近实战要求,关键就在于组织过程中的一个“活”字,也就是说在对抗内容设计上不能光让警务一方占有优势,而是应该设计一些优劣势转化的环节,要尽可能地使对抗体现出实战情况的多样性、复杂性、多边性、特殊性、对抗性,演练的模式应该有僵局的出现,有矛盾的激发升级,其中还可以穿插突发情况显示。如模拟搜索 l型通道时,拐弯处突然冲出一名犯罪嫌疑人向搜索的学员开枪,当持枪切角时犯罪嫌疑人逃跑等等现场突发情况的处理,这些应该说是模拟对抗演练的一个基本要求。

(3)民主讨论,正误讲评。警务战术中模拟对抗演练运用是否成功,是由教学效果显现的,学员是否理解和掌握才是重中之重。因此通过对模拟对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评,并让学员对“焦点”问题或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回放”的方式再进行

推演,就事论理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警务战术教学中运用模拟对抗演练应该体现出模拟对抗演练的真实性要求,精心设计对抗演练中每一个环节,使对抗演练能够体现“真”、“抗”的要求,用对抗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用对抗来检验技战术使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忠.关于公安院校教育模式转型面临的几个难题[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2)

[2]时秋娜.转型期公安院校教学改革新思路初探[j].消费导刊,2008(21)

在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教学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 要 最近几年基于警务工作快速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公安院校在公安专业课程训练中纷纷增加了模拟对抗演练,即通过模拟对抗演练提高警务人员处置公安实践工作的能力,提高警务人员的实战意识和能力。经过多年的摸索,模拟对抗演练的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提高了警务教学水平。但是,受到经验、教学设施、组织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在模拟对抗演练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与学的组织模式限制了模拟对抗演练作用的发挥,在实际组织中缺乏对学员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模拟对抗演练与实战要求脱节,达不到模拟对抗演练的效果。警务战术的教学与培训如何贴近实战,已成为广大公安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教官队伍

一、《警务战术》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

1.“上海模式”的借鉴与取舍

“以实战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是英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沿用的警察训练模式,该模式和我国传统的教育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依据警务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事件或问题来设立训练课题、组织和展开教学训练的。在国内因上海警方最早尝试,又被称为“上海模式”。但是,该训练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上海模式”只适合与上海经济发展相当的地区,目前难以在广西自治区范围内全面推行。基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再加上社会形势的复杂性,各地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2.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匮乏及精品课程建设发展不均衡

虽然各级公安机关都很重视警察培训教材建设,但是警察培训教材依然不能满足培训的需求。全国公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发展不均衡,有的公安院校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而有的公安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硕果累累。

3.模拟对抗演练中存在创造性不足

现在公安院校虽然在警务战术课里常常运用模拟对抗演练,但是在组织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教育培训环节,在模拟训练中教师往往会机械地要求学员掌握单个战术的基础动作,而不是实战当中因为情况变化的实战应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员对某个战术动作只能机械地掌握,而不能灵活地应用到实战当中。如在盘查课里学习搜身时,学员掌握了搜身的基本要领,但是一旦到了实战往往就不懂得如何利用环境、地形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身,导致在实战当中一些关键的犯罪证据被遗弃,一些犯罪嫌疑人就可能因为证据不足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现在的模拟对抗演练还是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在模拟组织的过程中互动的机会和压力欠缺,模拟实战的效果大打折扣,模拟实战的创造性严重不足。

二、《警务战术》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1.注意课程设计中教学对象的调查研究

依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对培训对象的整体状况、个性特征等情况需要进行全面了解从而为目标设定和科目选择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必须紧贴公安实践,从公安→警种→警种岗位→岗位核心能力

着手,精选教学内容,围绕“执法,管理,服务”的警察职能,传授给学生最基本、最主要、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以实战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

2.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官队伍

专业教官要参加警务实践。按照公安部的要求专业教官每3年参加警务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并将基层实践经历和工作成效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评审的必备条件;其次,加强广西警察教育训练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专、兼职教官教育训练区域合作机制。

三、警务战术模拟对抗演练的对策建议

警务战术模拟对抗演练应该更贴近实战要求,模拟对抗组织过程中要更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战锻炼的目的。结合自己对模拟对抗演练的体会,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强敌”队伍增加实战的真实性

在模拟对抗演练当中需要一个或一支真实的“强敌”作为学员的对手,才能达到“对抗”的目的,否则模拟对抗演练也就是失去了意义。在这一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模拟对抗演练的组织要全。在模拟对抗演练的组织过程中,应该改变当前模拟对抗方式少、对抗压力不够的情况,力争达到层次全、内容全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在模拟对抗演练当中要根据模拟训练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实战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战术对手的基础上,要按照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等装备和行动特点,组建一支专业的“蓝军”,使之能够成为学员在模拟对抗

演练中的真正对手,为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战术训练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中防卫有对象、控制有靶子、训练有质量的目标。

(2)模拟对抗演练的组织要精。在组织模拟对抗演练中,“蓝军”应该尽量贴近实战要求,各种危险分子的特点、心理以及在各种环境中的变化要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在对抗组织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他们的犯罪心理、抗拒行为、作案特点进行,警务战术对抗当中不能假想案情,情况显示既可以是真人真事的客观记载,也可以是以教学为需要而对其进行加工后的情景再现。并在模拟对抗中突出对案件情报、信息、行动的真实性要求,使模拟对抗演练的“抗”的要求能够真正体现出来。要精心设计模拟对抗中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对抗演练需要。如在安全检查中,应该设计嫌疑人积极配合、心理抵触、语言抗拒、消极抵抗、暴力攻击等因素,周围环境的复杂程度,围观人群对警察造成心理压力等等。这些都要在安全检查对抗演练中体现出来,不能简单地一问一答、没有困难设置就完了,这样的模拟对抗演练一点意义都没有。

2.科学设计模拟对抗演练的环节和内容

在模拟对抗演练组织的过程中,各种案情设定是模拟对抗演练的基本依据,在这一方面双方应该根据训练课题,在勘察选择的基础上,由模拟对抗训练的组织者确定各种设定,并制定模拟对抗练习的详细计划。在这一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针锋相对中选定对抗内容。在模拟对抗演练组织的过程中应

该从体现对抗要求这个大前提出发,考虑不同行动时节、不同行动环境对组织的要求,组织设计要充分体现出实战对抗的本质要求。演练内容要紧扣对抗双方的特点、战术原则、关键的战斗行动,精心设计对抗矛盾,结合对抗场地的环境特点以及对抗演练的指导思想,使对抗演练的内容符合激烈对抗的实战需要。如训练战术思想时,可采取课堂案例情景教学,辅之以多媒体手段。训练楼道搜索等战术动作时,可采取分段式模拟场景教学;在进行射击训练时,可采取电子虚拟情景教学;在检验综合技能战术水平和整体配合时,可采取实景演练的形式等等。

(2)灵活设计演练双方优劣势。模拟对抗演练要想真正贴近实战要求,关键就在于组织过程中的一个“活”字,也就是说在对抗内容设计上不能光让警务一方占有优势,而是应该设计一些优劣势转化的环节,要尽可能地使对抗体现出实战情况的多样性、复杂性、多边性、特殊性、对抗性,演练的模式应该有僵局的出现,有矛盾的激发升级,其中还可以穿插突发情况显示。如模拟搜索 l型通道时,拐弯处突然冲出一名犯罪嫌疑人向搜索的学员开枪,当持枪切角时犯罪嫌疑人逃跑等等现场突发情况的处理,这些应该说是模拟对抗演练的一个基本要求。

(3)民主讨论,正误讲评。警务战术中模拟对抗演练运用是否成功,是由教学效果显现的,学员是否理解和掌握才是重中之重。因此通过对模拟对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评,并让学员对“焦点”问题或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回放”的方式再进行

推演,就事论理达到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警务战术教学中运用模拟对抗演练应该体现出模拟对抗演练的真实性要求,精心设计对抗演练中每一个环节,使对抗演练能够体现“真”、“抗”的要求,用对抗来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用对抗来检验技战术使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忠.关于公安院校教育模式转型面临的几个难题[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2)

[2]时秋娜.转型期公安院校教学改革新思路初探[j].消费导刊,2008(21)


相关内容

  • 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公安法学教育改革
  • 2013年第2期(总第101期)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T-部学院学报 ndLawdministrativeCadreCJournalofHeilongjiangAollegeofPoliticsA NO.22013 (SumNo.101) 招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公安法学教育改革 薄振峰,连赛 ...

  • 对招录体制改革条件下的公安院校发展的思考
  • 摘要:自我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以来,公安教育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遇到很多问题.会按教育的改革不是单纯靠招录体制改革能完成的,只是改变招录对象.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等不能从根本上完成公安院校的转型,必须从体制上.从制度和师资队伍建设上.从实现教育信息化等方面解决问题. 关键词: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 ...

  • 论招录体制改革下的公安法学教育
  • 2010年12月第22卷 ��� 第6期 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alfHnanPblicSeciCllege Dec.2010 Vl.22N.6 论招录体制改革下的公安法学教育 徐跃飞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 ) 摘要: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出现的新情况,使原有公安法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改 ...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 制度改革的意见 为适应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培养和毕业生录用工作,提升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公安机关对公安专业人才的需求,现就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 ...

  • 论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 摘 要 当下公安法学教育在促进公安队伍建设,提升公安干警执法水平的同时,原有的教育体制.师资储备.教学模式等面对日渐发展的公安教育,逐渐显露出不足,无法适应"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要求,与构建现代公安教育存在一定差距.为实现公安法学教育的目标,改革与加强公安教育培训工作,铸造高 ...

  • 2015贵州省政法干警考试录用公告
  • 2015贵州省政法干警考试录用公告 2015年贵州省政法干警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http://www.dwz.cn/zEWNP 2015年贵州省政法干警考试报名预计在8月份报名,9月份考试. 根据中央政法委等12个部委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为 ...

  • 公务员考试面试的分类
  • 一.面试及其分类 1.面试 面试是测查和评价人员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是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到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试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 2.面试的分类 依据面试的用途 面试可以分为公务员录用面 ...

  • 2010年上半年招录人民警察考察政审方案
  • 潼 南 县 公 安 局 潼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年调剂补充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考察政审方案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和<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有关规定,为做好2010年调剂补充录用公务员(人民警察)考察政审工作,结合实 ...

  • 新形势下公安特警队伍建设的思考
  • 新形势下公安特警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3-07-22 09:32:48 来源:CPS装备网 作者:刘传佳 特警队伍是公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多,担子重,作用大,抓好特警队伍建设是履行职能.完成多样化任务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国内发生的恐怖活动和犯罪手段日趋信息.多样化,对特警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