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述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年01期
课堂教学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学习的状态怎样,如何总结教学经验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指导和管理教学,这些都必须靠深入到课堂教学第一线才能解决。校长参与并做好听课和评课,是检查教学工作,了解教学情况的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方法,是帮助、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校长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本文仅从如何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角度,谈谈怎样听课和进行评课。
听课有那些基本要求呢?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听课的目的不同,要求也就不相同。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为了解情况的随堂听课。这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情况作一般了解,多在开学初或新教师中进行。这种听课,可事前不打招呼,不多作准备,也可事后不交换意见。这种听课简便易行,着重面上了解,指导性差一些。另一种是为了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或考核教师的系统听课。这种听课要有预定计划和相应准备,并事先通知教师。可以几个领导一起去听,也可邀请教研组长或有关教师同去。听课后要在相应范围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确定取舍等。两种方式既可单独进行,也可交替使用,结合进行,视预定的目的而定。
(二)要有可行的计划
校长听课应有计划的进行,开学前、学期中、学期末都准备听什么课,重点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推动哪些方面的教改,都应当作出计划,然后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月、逐周作出具体安排,做到定听课时间,定听课内容,定听课对象,以免陷于自流状态,甚至被工作繁忙而挤掉。
(三)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首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所听课的教学内容有较深入、系统的了解。必要时可参加集体备课或调阅教案。其次,要了解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问题以及上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的反映等,如有可能,还可查阅和研究有关的教学法资料和外校先进经验。当然,准备的详略应有所不同。对业务不很熟悉的领导,更应有较为充分的准备,这对提高领导业务水平也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四)听课过程中及听课后的工作
听课,一般应在上课前进入教室,座位安排以有利于观察教师上课又不影响师生教学活动为原则,以侧位或后位为宜。听课时精神要集中,观察要全面、细致,记录要准确,并简要写上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听课人之间在听课过程中不要交换意见,不要作手势,避免干扰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影响教师上课情绪。听课后最好能通过查看学生作业、与学生交谈、提问有代表性的学生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还要及时整理归纳听课笔记,防止时间过长,印象淡忘,导致对课的评价出现大的误差。
那么,评课又怎样进行呢?
(一)掌握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力求做到“五看”
一看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是否做到把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不仅注意教法,更重视指导学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看在教学内容上是否重点突出,落实“双基”。一堂好的课,应该紧紧扣住教学目的和要求,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讲清概念,揭示规律,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在正确无误上把住关。
三看结构是否合理,教法是否得当。教师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少、精、活”等原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选择相应教法,努力使课堂呈现:(1)教学课程井然有序,严密紧凑,充分利用45分钟;(2)教具的使用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3)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得法,教得轻松;(4)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得愉快;(5)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效果优良。
四看板书是否规范,直观性强。好的板书好比一堂课的“眼睛”,它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凝聚了教材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直观性。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从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板书计划,使之成为“微型教案”。板书时做到工整无误,简明精当,条理分明,直观性强。
五看语言是否规范,有较强的吸引力。“讲”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语言,称为教学语言。教师应加强教学语言的修养,力求规范化,做到准确(言必有中)、简洁(言简意赅)、清晰(条理清楚)、晓畅(通俗明白),同时还要注意高、低、快、慢、轻、重、缓、急的变化和语态的和蔼自然。
(二)针对不同的目的和层次,评课各有侧重
1、对少数已初步形成自己教学特点的“尖子”教师,评课时应侧重对他们教学中的擅长之处,独到见解,作一些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练和提高,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对一些已胜任教学的教师,应侧重在改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上多作评议,特别注意在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教法,指导学生学法,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规律等方面,有意识地多发现,多指导,多帮其总结。
3、对一般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五看”,全面进行评议,力求让他们逐步达到这些要求,并针对他们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薄弱之处,有侧重地加以点拨、指导。
4、对任教有困难的教师,评课时的侧重点应放在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集中,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把握,讲解是否清楚、正确、有条理,讲练是否结合等一些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5、对新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达到上课的基本要求。在评课时首先抓好三条:一是目的要求明确,不含糊笼统。二是讲课有重点,讲解清楚,不讲错讲偏。三是注意课堂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校长的评课,必须以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作依据,不要声东击西,“由此及彼”地横生枝节;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防止就事论事简单化;肯定成绩,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不要随意拔高吹捧;指出问题,要客观公正,不以势压人,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特别在涉及教师工作态度和学术的评价上更要十分审慎,切忌草率从事。要允许教师保留自己的意见。
作者:陈述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年01期
课堂教学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学习的状态怎样,如何总结教学经验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指导和管理教学,这些都必须靠深入到课堂教学第一线才能解决。校长参与并做好听课和评课,是检查教学工作,了解教学情况的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方法,是帮助、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校长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本文仅从如何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角度,谈谈怎样听课和进行评课。
听课有那些基本要求呢?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听课的目的不同,要求也就不相同。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为了解情况的随堂听课。这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情况作一般了解,多在开学初或新教师中进行。这种听课,可事前不打招呼,不多作准备,也可事后不交换意见。这种听课简便易行,着重面上了解,指导性差一些。另一种是为了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或考核教师的系统听课。这种听课要有预定计划和相应准备,并事先通知教师。可以几个领导一起去听,也可邀请教研组长或有关教师同去。听课后要在相应范围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确定取舍等。两种方式既可单独进行,也可交替使用,结合进行,视预定的目的而定。
(二)要有可行的计划
校长听课应有计划的进行,开学前、学期中、学期末都准备听什么课,重点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推动哪些方面的教改,都应当作出计划,然后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月、逐周作出具体安排,做到定听课时间,定听课内容,定听课对象,以免陷于自流状态,甚至被工作繁忙而挤掉。
(三)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首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所听课的教学内容有较深入、系统的了解。必要时可参加集体备课或调阅教案。其次,要了解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经验和问题以及上课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的反映等,如有可能,还可查阅和研究有关的教学法资料和外校先进经验。当然,准备的详略应有所不同。对业务不很熟悉的领导,更应有较为充分的准备,这对提高领导业务水平也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四)听课过程中及听课后的工作
听课,一般应在上课前进入教室,座位安排以有利于观察教师上课又不影响师生教学活动为原则,以侧位或后位为宜。听课时精神要集中,观察要全面、细致,记录要准确,并简要写上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听课人之间在听课过程中不要交换意见,不要作手势,避免干扰教学活动的进行和影响教师上课情绪。听课后最好能通过查看学生作业、与学生交谈、提问有代表性的学生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还要及时整理归纳听课笔记,防止时间过长,印象淡忘,导致对课的评价出现大的误差。
那么,评课又怎样进行呢?
(一)掌握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力求做到“五看”
一看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是否做到把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不仅注意教法,更重视指导学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看在教学内容上是否重点突出,落实“双基”。一堂好的课,应该紧紧扣住教学目的和要求,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讲清概念,揭示规律,有讲有练,讲练结合,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在正确无误上把住关。
三看结构是否合理,教法是否得当。教师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少、精、活”等原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选择相应教法,努力使课堂呈现:(1)教学课程井然有序,严密紧凑,充分利用45分钟;(2)教具的使用和演示实验恰到好处;(3)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得法,教得轻松;(4)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学得愉快;(5)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效果优良。
四看板书是否规范,直观性强。好的板书好比一堂课的“眼睛”,它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凝聚了教材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直观性。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从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板书计划,使之成为“微型教案”。板书时做到工整无误,简明精当,条理分明,直观性强。
五看语言是否规范,有较强的吸引力。“讲”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它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语言,称为教学语言。教师应加强教学语言的修养,力求规范化,做到准确(言必有中)、简洁(言简意赅)、清晰(条理清楚)、晓畅(通俗明白),同时还要注意高、低、快、慢、轻、重、缓、急的变化和语态的和蔼自然。
(二)针对不同的目的和层次,评课各有侧重
1、对少数已初步形成自己教学特点的“尖子”教师,评课时应侧重对他们教学中的擅长之处,独到见解,作一些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练和提高,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2、对一些已胜任教学的教师,应侧重在改革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上多作评议,特别注意在如何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教法,指导学生学法,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揭示规律等方面,有意识地多发现,多指导,多帮其总结。
3、对一般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五看”,全面进行评议,力求让他们逐步达到这些要求,并针对他们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薄弱之处,有侧重地加以点拨、指导。
4、对任教有困难的教师,评课时的侧重点应放在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集中,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把握,讲解是否清楚、正确、有条理,讲练是否结合等一些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5、对新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达到上课的基本要求。在评课时首先抓好三条:一是目的要求明确,不含糊笼统。二是讲课有重点,讲解清楚,不讲错讲偏。三是注意课堂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校长的评课,必须以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作依据,不要声东击西,“由此及彼”地横生枝节;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防止就事论事简单化;肯定成绩,要实事求是,恰到好处,不要随意拔高吹捧;指出问题,要客观公正,不以势压人,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特别在涉及教师工作态度和学术的评价上更要十分审慎,切忌草率从事。要允许教师保留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