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读写的关系上,他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惟有先读书,打好基础,才能搞好写作。”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个道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我把它总结出来,以就教于之家。

一.明确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具体要求是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累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在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目前看,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说话作文语言贫乏,语文水平普遍低下。因此说,开展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 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做为语文老师在班上要经常大力宣扬读书的好处,激情地讲述名人热爱读书的轶事,而且教室内的标语、黑板报的内容尽量书写有关催人奋进的读书名言,比如:“一个人不读书,命运惩罚他,一个民族不读书,历史惩罚她”、“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好像融入到了“书”海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发奋读书的欲望。

第二,书写友情的提示语言。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比较顽劣,往往会把读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抛之脑后而不顾,这就特别需要老师的温馨提醒,比如可以在黑板的上边写上这样的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今天你读书了吗?每天坚持读书,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成功就是在坚持之中诞生的! ”学生来到教室只要一睁眼、一抬头,就会看见这句友情的提示语,自然就不会忘了读书的事了。

第三,布臵具体的阅读任务。

有人说:“有了理想才有动力。”是啊!如果做什么事都浑浑噩噩,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那么自己又何来动力呢?阅读也是一样,假如教师只站在远处且不布臵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学,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再加上各种能力也有限,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去学习,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一连串的问题将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使他们挥之不去,要他们专心地去阅读根本不可能。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一定要布臵具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才会去努力呀!

第四,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更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想在班里甚至学校里小有名气,因为那可以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当然奖励机制的制订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制订时要权衡利弊,(既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又不能让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而肆无忌惮,不顾一切。)一定要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区分开来。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

古人说的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须,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由于学生手中的阅读资料很缺乏,而且又不统一,所以我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载体,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预习:预习时要朗读;要结合课后题理解课文;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二要学会思考,读而不思则惘。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谈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读书就是要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如果没有思考,不加辨别,“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相反,如果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三要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哲学家培根认为:“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面对上代传送下来的“珍贵的货物”,我们绝对不能草率地对待,而应积极地加以吸收。如果只求一目十行,不求学有所得,只是盲目地追求知识的数量,而不重视学习的质量,那些暂时掌握的东西,那些最有用的东西,往往很快就会忘掉。因此,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读书须动笔,无笔不读书”的理念,养成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划一划(划精彩处) 、摘一摘(摘精美句) 、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 的好习惯。

四要学会运用,死书读活长精神。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读死书,应该把书读活。所谓读活,就是要读而有记,读而有思,读而有疑,读而有悟,读而致用,让阅读成为知识的发酵剂,让书籍成为灵魂的营养液,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生命行走的能量,让人生变得更加轻灵、丰润、华美、高尚。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所读,所思,所疑,所悟,用自己的笔写下来这就是写作。

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读写的关系上,他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惟有先读书,打好基础,才能搞好写作。”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个道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我把它总结出来,以就教于之家。

一.明确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具体要求是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积累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在课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目前看,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不高,说话作文语言贫乏,语文水平普遍低下。因此说,开展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 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做为语文老师在班上要经常大力宣扬读书的好处,激情地讲述名人热爱读书的轶事,而且教室内的标语、黑板报的内容尽量书写有关催人奋进的读书名言,比如:“一个人不读书,命运惩罚他,一个民族不读书,历史惩罚她”、“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好像融入到了“书”海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发奋读书的欲望。

第二,书写友情的提示语言。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比较顽劣,往往会把读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抛之脑后而不顾,这就特别需要老师的温馨提醒,比如可以在黑板的上边写上这样的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今天你读书了吗?每天坚持读书,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收获,成功就是在坚持之中诞生的! ”学生来到教室只要一睁眼、一抬头,就会看见这句友情的提示语,自然就不会忘了读书的事了。

第三,布臵具体的阅读任务。

有人说:“有了理想才有动力。”是啊!如果做什么事都浑浑噩噩,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那么自己又何来动力呢?阅读也是一样,假如教师只站在远处且不布臵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学,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再加上各种能力也有限,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去学习,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一连串的问题将萦绕在他们的脑海里,使他们挥之不去,要他们专心地去阅读根本不可能。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一定要布臵具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了目标才会去努力呀!

第四,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小学生更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想在班里甚至学校里小有名气,因为那可以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当然奖励机制的制订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制订时要权衡利弊,(既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又不能让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而肆无忌惮,不顾一切。)一定要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区分开来。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三.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

古人说的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须,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由于学生手中的阅读资料很缺乏,而且又不统一,所以我将每一篇课文都当作一个载体,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预习:预习时要朗读;要结合课后题理解课文;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二要学会思考,读而不思则惘。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谈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读书就是要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如果没有思考,不加辨别,“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相反,如果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果”。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三要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哲学家培根认为:“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面对上代传送下来的“珍贵的货物”,我们绝对不能草率地对待,而应积极地加以吸收。如果只求一目十行,不求学有所得,只是盲目地追求知识的数量,而不重视学习的质量,那些暂时掌握的东西,那些最有用的东西,往往很快就会忘掉。因此,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读书须动笔,无笔不读书”的理念,养成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划一划(划精彩处) 、摘一摘(摘精美句) 、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 的好习惯。

四要学会运用,死书读活长精神。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读死书,应该把书读活。所谓读活,就是要读而有记,读而有思,读而有疑,读而有悟,读而致用,让阅读成为知识的发酵剂,让书籍成为灵魂的营养液,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生命行走的能量,让人生变得更加轻灵、丰润、华美、高尚。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所读,所思,所疑,所悟,用自己的笔写下来这就是写作。


相关内容

  • 如何指导中学生有效阅读
  • 摘 要:指导中学生有效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目前的实际状况是,不少学生的阅读却是处于无序状态,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便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有效阅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 ...

  • 中学教师成长指导: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 中学教师成长指导: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成为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语文学科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学科,尽管语文教师使尽了十八般武艺,效果却不尽人意.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有计划地指导中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

  • 职称论文范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职称论文格式/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把孩子领进色彩缤纷.生动有趣.广阔的语文天地,让祖国的语言丰富他们的思维,让祖国的文字净化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篇章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小学生用自己的笔墨来讴歌他们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 ...

  • 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
  • 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即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大体了解内容,挖掘读本的丰富内涵,品评文化价值.它是阅读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阅读指导课因学段不同而设置,低段重在启发兴趣,中段重在介绍故事内容,高段重在开发丰富文化宝藏.阅读指导课应有充分准备,教师要知其主要内容,备好补充资料和影视图片,以 ...

  • 如何上好中小学阅读指导课
  • 如何上好中小学阅读指导课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就是说,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的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叶圣陶先生也说,要 ...

  • 官窖中心小学关于开设阅读课和活动的方案
  • 官窖中心小学 关于开设阅读课和活动的方案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也是积淀底蕴.提升素养的根本途径.为了适应新时期丛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拓宽视野,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学校将阅读的根本目标定位于引导学 ...

  •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
  •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 ...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 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 高中英语问题式教学初探 ...

  •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 延伸诗歌赏析 夯实语文底蕴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课外诗歌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而我国是诗的国度,除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作品也璨若群星.从内容上 看,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抒情色彩:从形式上看,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形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而具有音乐性.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