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回顾中国经济体制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体制从最初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最后定格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总是在与时俱进,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也品尝了不少教训,吸取了大量经验,这些经验教训都是值得我们永久学习的。

那么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究竟有哪些经验教训呢。

第一,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合理制定经济模式。“一五”之后,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较简单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大统一小自由、大集中小分散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国民经济刚刚恢复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体制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做法是不一样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激起了大改革、大开放的热潮,紧接着,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规划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蓝图,旨在打破旧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新体制。在符合基本国情的条件下,令经济改革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经济焕发出巨大活力。文化大革命被说成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可在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存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方式是绝不可取的,这是我党未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深刻教训。

第二,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必要的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应该对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步骤、根本任务有个清醒的认识,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1958年至1960年持续三年的“大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推动下,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掀起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那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思想准备,产生了危害性极大的冒进思想。要使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增长,必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大跃进”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客观规律,盲目的以“赶英超美”为口号,以大炼钢铁为标志,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使国家和人民陷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样的决策不能再重演。

第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生产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大跃进”时期片面强调了经济建设,忽视人们生活的改善,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最终生产建设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平均主义泛滥,“干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供给制,吃饭不要钱,这严重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模式,是完全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自给自足的封闭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又一次失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1980年至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得到大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大突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工业的发展打足了基础。

第四,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明确区分又要做到相辅相成。政治体制是社会总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决定着其他组成部分的性质和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体制的因素和经济体制的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很难对它们作出严格区分。关于如何对待两者的关系,邓小平早有论断,他说:“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2个基本的构成要素,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间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新中国建立六十余年,经济上改革频繁,有许多辉煌的成就,也难免有一些探索的失误。历史能够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关于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还有许多,可惜在此无法详细阐述。只希望这些经验教训能够为己所用,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帮助我们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回顾中国经济体制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体制从最初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最后定格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总是在与时俱进,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也品尝了不少教训,吸取了大量经验,这些经验教训都是值得我们永久学习的。

那么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究竟有哪些经验教训呢。

第一,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合理制定经济模式。“一五”之后,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较简单的情况下,逐步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大统一小自由、大集中小分散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国民经济刚刚恢复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体制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做法是不一样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激起了大改革、大开放的热潮,紧接着,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规划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蓝图,旨在打破旧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新体制。在符合基本国情的条件下,令经济改革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社会主义经济焕发出巨大活力。文化大革命被说成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可在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存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方式是绝不可取的,这是我党未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深刻教训。

第二,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必要的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应该对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步骤、根本任务有个清醒的认识,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1958年至1960年持续三年的“大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推动下,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掀起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那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思想准备,产生了危害性极大的冒进思想。要使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增长,必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大跃进”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客观规律,盲目的以“赶英超美”为口号,以大炼钢铁为标志,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使国家和人民陷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这样的决策不能再重演。

第三,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生产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大跃进”时期片面强调了经济建设,忽视人们生活的改善,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最终生产建设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平均主义泛滥,“干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供给制,吃饭不要钱,这严重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模式,是完全排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自给自足的封闭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又一次失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1980年至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得到大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大突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工业的发展打足了基础。

第四,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明确区分又要做到相辅相成。政治体制是社会总机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决定着其他组成部分的性质和方向,在现实生活中,政治体制的因素和经济体制的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很难对它们作出严格区分。关于如何对待两者的关系,邓小平早有论断,他说:“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

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在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2个基本的构成要素,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间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新中国建立六十余年,经济上改革频繁,有许多辉煌的成就,也难免有一些探索的失误。历史能够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关于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还有许多,可惜在此无法详细阐述。只希望这些经验教训能够为己所用,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帮助我们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相关内容

  •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思考题整理
  •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思考题 目 录 第一讲 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学说 1.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P2 2.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 3.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党的建设史上的地位及意义是什么?P2 第二讲 列宁的建党学说 1.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主要内 ...

  • 扩大社保制度覆盖范围_国际经验与教训
  • [经济] 扩大社保制度覆盖范围: 国际经验与教训 ◎郑秉文 一.社保制度覆盖范围狭窄不利于转变生产方式和应对金融危机 在这场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中,欧美金融业受到重创,而中国金融业却一枝独秀,业绩斐然.相比之下,中国实体经济却受到较大冲击,劳动力市场面临十几年来最为严峻的一场考验.截至2 ...

  • 生动深刻揭示苏联解体教训的震撼之作
  • 刘瑞生 李燕 摘要:<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摄制组亲赴俄罗斯制作的电视教育片.2012年以来,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向各级纪委正式发文,要求在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范围内观看此片.目前,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等50多个部委和全国30余个省 ...

  • 日本管理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经验教训
  • 张明 发表于<东方早报之上海经济评论>,2014年12月9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上海经济评论>已经集中写过九篇关于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评论的专栏文章,但由于对此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并未结束,因此笔者仍将不定时地继续更新这一系列评论. 众所周知,日本在1990年代初遭遇股市与房 ...

  • 论文: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 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摘要: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发生对于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毫无疑问将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应用"以史为 ...

  •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的通知
  •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国资发规划[2005]92号 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精神,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中央企业提 ...

  •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1]
  •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 关键词:戊戌维新运动: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的民主运动.民主化是现代化主要内容,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民主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必须经 ...

  • 个人总结需要书写的内容
  • 1.主要内容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 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 ...

  • 秘书如何写好工作总结
  • 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需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对实践中经历过的事,加以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借以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提高认识,明确方向,进一步做好工作。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