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泉州经济发展情况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市GDP从1979年的不足10亿元,到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6年全市实现GDP1901.42亿元,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福建九地市中列第一。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中,非公有制企业所占比重高达92%以上。泉州已形成了包括石狮、晋江的纺织鞋服业、南安的建筑建材业、德化的工艺陶瓷制品业、安溪、永春的食品饮料业及泉州市的机械制造业这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并崛起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三大新兴主导产业。
泉州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由于国内市场石油、煤炭、电力、水等基础能源的供求矛盾越发显现出来,随着燃油价格上涨,企业利润被挤占。同时,泉州市制鞋、纺织、玩具等几大产业的原材料价格涨幅均在20%以上。近年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新企业所得税法确立内外资统一税率等,也对泉州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泉州经济在继续保持发展的同时,解决煤、电、油、运以及用工难等“瓶颈”问题呢?如何使泉州企业在新形势下保持竞争优势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当时,而企业信息化无疑是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二、分析泉州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形成原因
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买硬件,搭网络,开发软件,最重要的是实现IT对业务运营的变革。企业信息化由内而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首先是企业部门级的系统开发应用,其次是增强企业内部产、供、销协作能力的集成化管理并在企业内部设置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最后是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构成业务协同的电子商务全程供应链。
目前泉州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搭建ICT(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和企业部门级系统开发应用的信息化初级阶段,真正实现集成化管理的企业甚少。分析原因,一是企业家对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认识不足;二是过去一些知名品牌IT厂商和咨询机构的销售服务据点过去主要设在福州和厦门,对满足泉州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缺乏有力的支撑;三政府部门推动企业信息化宣传和示范引导的工作有待加强。
三、泉州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四点建议
1.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讲实效
从最能解决实际困难,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着手,逐渐增加信心,滚动发展。泉州服装纺织企业生产制造与产业配套能力较强,通过实施分销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整合渠道资源、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通过协同软件,可以有效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和知识
,为总裁决策提供充足有力的依据。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企业内部管理和供应链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营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项回报率非常高的信息化投资。泉州电子商务中心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推动“网上市场”建设、举办“网络博览会”和“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增强了企业开拓市场和投融资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泉州企业的品牌形象。
2.企业是管理信息化的主体
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失败风险包括:
(1)、企业总裁重视不够;
(2)、没有认识到成熟的软件和优秀的咨询顾问参与项目实施的价值;
(3)、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信息化要求;
(4)、没有清晰、明确地定义企业信息化需求并引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方法;
(5)、对实施过程中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转变缺乏事前的规划与培训准备等。
企业信息化市场是由政府、企业用户、IT厂商、咨询中介、人才和教育机构共同构成。目前,国内知名的IT厂商和咨询公司也希望与泉州企业一起实现信息化的成功,正在加大对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投入力度。如果企业总裁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支撑企业发展战略执行并控制运营风险,而只是把信息化应用局限在购买计算机硬件、网络和视频会议系统方面,恐怕信息化失败的风险始终会存在。
3.企业信息化需要CIO(首席信息主管)
闽南人相信“爱拼才会赢”,对认准的事,敢于投钱、出人、冒风险。当年泉州的“安踏鞋业”以电视广告加品牌代言人的方式开拓市场而大获成功,其它企业纷纷效仿,一时间,央视五套成了“晋江频道”、明星的笑脸似乎成为泉州商品的另一个“商标”。然而,在泉州通过信息化而成功的企业还很少,企业信息化也不是投了钱就能马上见效,要保证信息化的成功,总裁(CEO)需要一个企业信息化的第一责任人首席信息主管(CIO)来推动工作,而CIO在推动工作。
特步(中国)公司总裁丁水波是泉州三兴集团的新一代管理者,董事长丁金朝只说了一句话“现在都放心交给他去做了”。不过,丁总好象还不放心,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参加了厦门大学EMBA学习,他的同学还有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伟、安踏(中国)公司总裁丁世忠、利郎(中国)公司总裁王良星等闽南企业老总。在厦门大学EMBA课程中“公司信息化战略与管理”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Andrew McAfee讲授,这一课程给丁水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当
时还在AMT咨询的吴联银博士就公司的IT规划与实施到特步公司给他上过一课后,他似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挥教育启蒙和策划引导作用的CIO。
4、CIO需要明确自身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的定位与作用
作为泉州市第一位在企业中担任CIO的博士,吴联银副总裁谈了自己来特步的原因:一是把看上去有逻辑的IT战略规划实施下去;二是觉得丁总身上有一股闯劲、为人诚信;三是找到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对于如何发挥CIO的价值,吴联银提出三点定位:一是有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标准、人员素质等;二是有业内的人际关系,通过CIO同行交流以及专家的点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就容易解决;三是要有稳健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通过建立IT战略蓝图、明确IT实施策略、建设IT组织团队,使得企业3-5年的发展战略与IT项目实施紧密衔接。
最后,吴联银提出CIO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与高层保持密切沟通,使企业战略与IT战略相匹配;二是与业务部门沟通,了解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并适度超前;三是与外部的IT厂商沟通,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寻找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四是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为企业推动信息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谢磊,福建省信息协会信息主管(CIO)分会秘书长
一、泉州经济发展情况与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市GDP从1979年的不足10亿元,到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6年全市实现GDP1901.42亿元,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福建九地市中列第一。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中,非公有制企业所占比重高达92%以上。泉州已形成了包括石狮、晋江的纺织鞋服业、南安的建筑建材业、德化的工艺陶瓷制品业、安溪、永春的食品饮料业及泉州市的机械制造业这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并崛起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三大新兴主导产业。
泉州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由于国内市场石油、煤炭、电力、水等基础能源的供求矛盾越发显现出来,随着燃油价格上涨,企业利润被挤占。同时,泉州市制鞋、纺织、玩具等几大产业的原材料价格涨幅均在20%以上。近年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新企业所得税法确立内外资统一税率等,也对泉州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泉州经济在继续保持发展的同时,解决煤、电、油、运以及用工难等“瓶颈”问题呢?如何使泉州企业在新形势下保持竞争优势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当时,而企业信息化无疑是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
二、分析泉州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形成原因
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买硬件,搭网络,开发软件,最重要的是实现IT对业务运营的变革。企业信息化由内而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首先是企业部门级的系统开发应用,其次是增强企业内部产、供、销协作能力的集成化管理并在企业内部设置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最后是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构成业务协同的电子商务全程供应链。
目前泉州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处在搭建ICT(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和企业部门级系统开发应用的信息化初级阶段,真正实现集成化管理的企业甚少。分析原因,一是企业家对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认识不足;二是过去一些知名品牌IT厂商和咨询机构的销售服务据点过去主要设在福州和厦门,对满足泉州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缺乏有力的支撑;三政府部门推动企业信息化宣传和示范引导的工作有待加强。
三、泉州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四点建议
1.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讲实效
从最能解决实际困难,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着手,逐渐增加信心,滚动发展。泉州服装纺织企业生产制造与产业配套能力较强,通过实施分销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整合渠道资源、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通过协同软件,可以有效管理企业内部各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的数据、信息和知识
,为总裁决策提供充足有力的依据。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企业内部管理和供应链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网络营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项回报率非常高的信息化投资。泉州电子商务中心利用自身优势,通过推动“网上市场”建设、举办“网络博览会”和“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增强了企业开拓市场和投融资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泉州企业的品牌形象。
2.企业是管理信息化的主体
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失败风险包括:
(1)、企业总裁重视不够;
(2)、没有认识到成熟的软件和优秀的咨询顾问参与项目实施的价值;
(3)、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信息化要求;
(4)、没有清晰、明确地定义企业信息化需求并引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方法;
(5)、对实施过程中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转变缺乏事前的规划与培训准备等。
企业信息化市场是由政府、企业用户、IT厂商、咨询中介、人才和教育机构共同构成。目前,国内知名的IT厂商和咨询公司也希望与泉州企业一起实现信息化的成功,正在加大对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投入力度。如果企业总裁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支撑企业发展战略执行并控制运营风险,而只是把信息化应用局限在购买计算机硬件、网络和视频会议系统方面,恐怕信息化失败的风险始终会存在。
3.企业信息化需要CIO(首席信息主管)
闽南人相信“爱拼才会赢”,对认准的事,敢于投钱、出人、冒风险。当年泉州的“安踏鞋业”以电视广告加品牌代言人的方式开拓市场而大获成功,其它企业纷纷效仿,一时间,央视五套成了“晋江频道”、明星的笑脸似乎成为泉州商品的另一个“商标”。然而,在泉州通过信息化而成功的企业还很少,企业信息化也不是投了钱就能马上见效,要保证信息化的成功,总裁(CEO)需要一个企业信息化的第一责任人首席信息主管(CIO)来推动工作,而CIO在推动工作。
特步(中国)公司总裁丁水波是泉州三兴集团的新一代管理者,董事长丁金朝只说了一句话“现在都放心交给他去做了”。不过,丁总好象还不放心,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参加了厦门大学EMBA学习,他的同学还有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伟、安踏(中国)公司总裁丁世忠、利郎(中国)公司总裁王良星等闽南企业老总。在厦门大学EMBA课程中“公司信息化战略与管理”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Andrew McAfee讲授,这一课程给丁水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当
时还在AMT咨询的吴联银博士就公司的IT规划与实施到特步公司给他上过一课后,他似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发挥教育启蒙和策划引导作用的CIO。
4、CIO需要明确自身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的定位与作用
作为泉州市第一位在企业中担任CIO的博士,吴联银副总裁谈了自己来特步的原因:一是把看上去有逻辑的IT战略规划实施下去;二是觉得丁总身上有一股闯劲、为人诚信;三是找到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对于如何发挥CIO的价值,吴联银提出三点定位:一是有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标准、人员素质等;二是有业内的人际关系,通过CIO同行交流以及专家的点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就容易解决;三是要有稳健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通过建立IT战略蓝图、明确IT实施策略、建设IT组织团队,使得企业3-5年的发展战略与IT项目实施紧密衔接。
最后,吴联银提出CIO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与高层保持密切沟通,使企业战略与IT战略相匹配;二是与业务部门沟通,了解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并适度超前;三是与外部的IT厂商沟通,为企业信息化发展寻找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四是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为企业推动信息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谢磊,福建省信息协会信息主管(CIO)分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