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土(Q 4del ):黄褐色, 松散, 山体表层残坡积物, 主要由碎石和粉土
组成, 碎石含量不均, 一般40%左右, 棱角状, 石英质, 粒径一般2-8cm, 混有植被根系
2、含碎石粉质粘土(Q 3al+pl):红褐色, 可塑, 韧性干强度中等, 其中混
有石英岩碎石, 含量20%~30%,粒径20~140mm,呈次棱角状, 局部含量较高
2、粉砂(Q 4al ):黄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粒度均等,粘粒
含量较高,饱和,松散,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
3、淤泥(Q 4m ):灰黑色,流塑状,局部软塑,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
速,微有腥臭味,砂含量较高,混有少量贝壳碎屑,钻进时有掉钻现象。
4、碎石(Q 4al+pl):灰黑色,饱和,稍密,碎石含量50%左右,次棱角
状,主要成份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cm,空隙由中粗砂及砾石充填
5、粉质粘土(Q 3al+pl):褐红色, 可塑, 局部硬塑,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
等, 无摇震反应, 局部混有20%左右的圆砾, 亚圆状, 主要成分为石英质, 粒径一般2-10mm 。
6、淤泥质粉质粘土(Q 4al+m):灰黑色~黄褐色, 软塑~可塑, 稍具腥臭味,
湿~饱和, 砂砾含量30%左右, 亚圆状为主, 粒径0.5~2mm,个别达到碎石级别,母岩成份主要为强风化石英岩, 混有贝壳碎片,局部可见黄褐色砂砾透镜体。
7、强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 ):灰白-黄褐色, 变晶结构, 层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 节理裂隙发育强烈, 结构面普遍染红, 板岩夹层厚度0.5-2cm, 岩芯呈碎块状, 锤击声哑, 无回弹, 较易击碎, 为软岩, 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8、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 ):灰白色, 变晶结构, 层状构造, 结构部
分破坏, 板岩夹层厚度0.5-2cm, 岩芯呈短柱状, 锤击较清脆, 不易击碎, 属于较硬岩, 较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9、强风化板岩夹石英岩(Q bq ):黄褐色、灰褐色,岩体呈散体~碎裂
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片状,给水钻进较快,为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0、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bq ):石英岩,灰白色,灰褐色,变晶结
构,块状构造;板岩,灰褐色,灰黄色,变余结构,板理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光滑平直,呈锈黄色,裂隙多为闭合,裂隙无充填,岩石为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给水钻进困难。
11、全风化辉绿岩:黄褐色,稍湿,结构构造不清晰,岩芯呈砂土状,干钻可以钻进。
12、强风化辉绿岩(β):黄褐色, 辉绿结构, 块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 岩芯呈碎块状, 锤击声哑, 有凹痕, 无回弹, 易击碎, 为软岩, 较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3、中风化辉绿岩:暗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柱长一般5~15cm,属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全风化板岩(Q nq ):黄褐色, 原岩结构基本破坏, 岩芯呈土柱状, 稍具可塑性,
干钻可钻进。
14、全风化板岩(Q nq ):黄褐色, 原岩结构基本破坏, 岩芯呈土柱状,
稍具可塑性, 干钻可钻进。
15、强风化板岩(Q nq ):黄褐色, 变余泥质结构, 板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
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多呈碎块状, 手折易断, 浸水易软化, 干钻不易钻进,属于极软岩, 破碎, 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级
16、中风化板岩(Qnq ):灰褐色, 变余泥质结构, 板状构造, 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呈薄饼状及短柱状, 锤击声不清脆, 较易击碎, 属于软岩,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级
17、强风化石英岩(Q nq ):黄褐~灰白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强烈,岩芯多呈碎块状,锤击声较清脆,无回弹,较难击碎,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8、中风化石英岩(Q nq ):灰白色, 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结构部分破坏,
岩芯成柱状, 柱长5~12cm ,锤击声较清脆, 有轻微回弹, 较难击碎, 有轻微吸水反应, 属于较硬岩, 较完整
19、强风化片麻岩(Ar )深绿色,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多呈块状及土状,手易掰碎,干钻不易钻进,遇水易软化,属极软岩,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级
20、中风化片麻岩(Ar ):墨绿色,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呈碎块状及短柱状,锤击不清脆,较易击碎,属软岩,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级
21、强风化石灰岩(Zy ):黄褐色, 隐晶质结构, 块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
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碎块状, 锤击声哑, 易击碎, 属于极软岩, 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22、中风化石灰岩(Zy ):灰白色, 隐晶质结构, 块状构造, 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呈柱状, 柱长一般7-20cm, 最长可达40cm ,锤击不清脆, 较易击碎, 属于较软岩, 较完整,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23、强风化页岩:黄褐色,变余砂质结构, 变余层理构造,岩芯呈土状及碎块状,手折易碎,为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为Ⅴ级
24、中风化页岩:灰褐色,变余砂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岩芯多呈片状及短柱状,为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为Ⅳ级
25、强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为主, 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岩石节理裂隙发肓, 岩芯多呈碎块状
26、中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为主, 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岩芯呈块状及柱状,属于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为Ⅳ级
27、全风化泥灰岩(∈):黄褐色,结构构造不清晰,岩芯成土柱状,手捏易碎,局部夹有碎块状的强风化泥灰岩。
28、强风化泥灰岩(∈):黄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强烈,岩芯多为片状或块状,片状手可折断,块状锤击声哑,易击碎, 属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29、中风化泥灰岩(∈):黄褐色~青灰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闭合无填充, 岩芯呈块状~短柱状,个别较长,可达15cm 左右,锤击声不清脆,较易击碎, 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1、填土(Q 4del ):黄褐色, 松散, 山体表层残坡积物, 主要由碎石和粉土
组成, 碎石含量不均, 一般40%左右, 棱角状, 石英质, 粒径一般2-8cm, 混有植被根系
2、含碎石粉质粘土(Q 3al+pl):红褐色, 可塑, 韧性干强度中等, 其中混
有石英岩碎石, 含量20%~30%,粒径20~140mm,呈次棱角状, 局部含量较高
2、粉砂(Q 4al ):黄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粒度均等,粘粒
含量较高,饱和,松散,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
3、淤泥(Q 4m ):灰黑色,流塑状,局部软塑,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
速,微有腥臭味,砂含量较高,混有少量贝壳碎屑,钻进时有掉钻现象。
4、碎石(Q 4al+pl):灰黑色,饱和,稍密,碎石含量50%左右,次棱角
状,主要成份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cm,空隙由中粗砂及砾石充填
5、粉质粘土(Q 3al+pl):褐红色, 可塑, 局部硬塑,干强度中等, 韧性中
等, 无摇震反应, 局部混有20%左右的圆砾, 亚圆状, 主要成分为石英质, 粒径一般2-10mm 。
6、淤泥质粉质粘土(Q 4al+m):灰黑色~黄褐色, 软塑~可塑, 稍具腥臭味,
湿~饱和, 砂砾含量30%左右, 亚圆状为主, 粒径0.5~2mm,个别达到碎石级别,母岩成份主要为强风化石英岩, 混有贝壳碎片,局部可见黄褐色砂砾透镜体。
7、强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 ):灰白-黄褐色, 变晶结构, 层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 节理裂隙发育强烈, 结构面普遍染红, 板岩夹层厚度0.5-2cm, 岩芯呈碎块状, 锤击声哑, 无回弹, 较易击碎, 为软岩, 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8、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 ):灰白色, 变晶结构, 层状构造, 结构部
分破坏, 板岩夹层厚度0.5-2cm, 岩芯呈短柱状, 锤击较清脆, 不易击碎, 属于较硬岩, 较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9、强风化板岩夹石英岩(Q bq ):黄褐色、灰褐色,岩体呈散体~碎裂
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片状,给水钻进较快,为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0、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bq ):石英岩,灰白色,灰褐色,变晶结
构,块状构造;板岩,灰褐色,灰黄色,变余结构,板理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光滑平直,呈锈黄色,裂隙多为闭合,裂隙无充填,岩石为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给水钻进困难。
11、全风化辉绿岩:黄褐色,稍湿,结构构造不清晰,岩芯呈砂土状,干钻可以钻进。
12、强风化辉绿岩(β):黄褐色, 辉绿结构, 块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 岩芯呈碎块状, 锤击声哑, 有凹痕, 无回弹, 易击碎, 为软岩, 较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3、中风化辉绿岩:暗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柱长一般5~15cm,属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全风化板岩(Q nq ):黄褐色, 原岩结构基本破坏, 岩芯呈土柱状, 稍具可塑性,
干钻可钻进。
14、全风化板岩(Q nq ):黄褐色, 原岩结构基本破坏, 岩芯呈土柱状,
稍具可塑性, 干钻可钻进。
15、强风化板岩(Q nq ):黄褐色, 变余泥质结构, 板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
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多呈碎块状, 手折易断, 浸水易软化, 干钻不易钻进,属于极软岩, 破碎, 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级
16、中风化板岩(Qnq ):灰褐色, 变余泥质结构, 板状构造, 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呈薄饼状及短柱状, 锤击声不清脆, 较易击碎, 属于软岩,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级
17、强风化石英岩(Q nq ):黄褐~灰白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强烈,岩芯多呈碎块状,锤击声较清脆,无回弹,较难击碎,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8、中风化石英岩(Q nq ):灰白色, 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结构部分破坏,
岩芯成柱状, 柱长5~12cm ,锤击声较清脆, 有轻微回弹, 较难击碎, 有轻微吸水反应, 属于较硬岩, 较完整
19、强风化片麻岩(Ar )深绿色,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多呈块状及土状,手易掰碎,干钻不易钻进,遇水易软化,属极软岩,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级
20、中风化片麻岩(Ar ):墨绿色,斑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呈碎块状及短柱状,锤击不清脆,较易击碎,属软岩,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级
21、强风化石灰岩(Zy ):黄褐色, 隐晶质结构, 块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
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碎块状, 锤击声哑, 易击碎, 属于极软岩, 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22、中风化石灰岩(Zy ):灰白色, 隐晶质结构, 块状构造, 结构部分破坏,岩芯呈柱状, 柱长一般7-20cm, 最长可达40cm ,锤击不清脆, 较易击碎, 属于较软岩, 较完整,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23、强风化页岩:黄褐色,变余砂质结构, 变余层理构造,岩芯呈土状及碎块状,手折易碎,为极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为Ⅴ级
24、中风化页岩:灰褐色,变余砂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岩芯多呈片状及短柱状,为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为Ⅳ级
25、强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为主, 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岩石节理裂隙发肓, 岩芯多呈碎块状
26、中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为主, 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岩芯呈块状及柱状,属于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为Ⅳ级
27、全风化泥灰岩(∈):黄褐色,结构构造不清晰,岩芯成土柱状,手捏易碎,局部夹有碎块状的强风化泥灰岩。
28、强风化泥灰岩(∈):黄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强烈,岩芯多为片状或块状,片状手可折断,块状锤击声哑,易击碎, 属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29、中风化泥灰岩(∈):黄褐色~青灰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闭合无填充, 岩芯呈块状~短柱状,个别较长,可达15cm 左右,锤击声不清脆,较易击碎, 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