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11期
1
武汉市藏龙岛地区行道树绿化现状调查
( 1.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430200; 2. 武汉法雅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25;
3.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24条道路的绿化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 统计了行道树的品种、 高度、 胸径、 应用频度及长势等指标。 结果表明, 该地区道路的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与其他5种形式, 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有树池式、 树带式、 混合式及其他4种形式, 行道树树种有13种, 隶属于11科12属, 以香樟、 杜英、 法桐、 垂柳为主, 有4条道路的行道树长势较差, 有明显的病虫为害现象。
关键词: 行道树; 绿化; 道路; 武汉市藏龙岛地区中图分类号: S7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74X ( 2012) 11-
杨杰峰1, 杜丹2, 江晴3, 江建国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treet trees greening in
Cang-long Island Area, Wuhan City
(1.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Wuhan 430200, China ; 2. Wuhan Faya Landscape Group Co.,Ltd ,
Wuhan 430025, China ; 3. College of Science Life,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China )
Abstract: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ng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pecies, height, diameter, application frequency, growing and the green configuration pattern of urban roadside tree of 24roads in Cang-long Island Area of Wuhan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ngle carriage way with two green belts pattern, two carriageways with three green belts pattern, three carriage with four green belts pattern, four carriage with five green belts pattern and other patterns. There were tree pond type, tree belt type, mixed and other types of four forms of street trees planting design. There were 13species, 12genera, 11families in roadside trees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Cinnamomum camphora, Elaeocarpus sylvestris, Platanus orientalis, Salix babylonica . The street trees were growing poor in four roads, the phenomenon of pests and diseases were obvious.
Key words:street trees; greening; road; Cang-long Island Area of Wuhan
YANG Jie-feng 1, DU Dan 2, JIANG Qing 3, JIANG Jian-guo 1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各种道路两侧及分车带上的树木, 具有补充氧气、 净化空气、 减少噪音以及遮荫、 吸收和反射光线等生态功能。 行道树对城市景观和生态有着重要作用, 不仅是城市外在形象的直接体现, 而且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 行道树的种类选择和配植方式会随着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1]。 近年来, 武汉市藏龙岛管委会政府高度重视道路绿化建设, 坚持做到路未通车、 绿化先行的原则, 道路绿化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对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地区城市道路绿化行道树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以期为该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行道树的选择配置提供一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武汉市藏龙岛管委会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部, 紧邻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濒临汤逊湖和梁子湖, 由3个半岛组成, 总面积45.2km 2。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收稿日期: 2012-04-25
基金项目: 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鄂林( 2010) 132号]
作者简介: 杨杰峰( 1982-), 男, 硕士研究生, 工程师, E-mail:2001: 江建国( 1955-), 男, 副教授, E-mail:[email protected]
具有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在15.9~ 16.9℃, 年总降雨量为889.2~ 1862.6mm 、 集中在6~ 8月( 占全年降雨量40%左右)。 日照时数在1450~ 2050h 。 按地带性土壤划分, 藏龙岛地区土壤属于黄棕壤地带。 植物区划主要为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1.2调查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 在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管委会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 采取实地踏查和档案整理的调查方式, 对藏龙岛地区已建成并种植行道树的24条主、 次干道进行实地调查, 每条道路随机抽取行道树60株进行测量, 记录各行道树的种名、 树高、 胸径和生长情况。 利用Excel 录入数据, 处理、 分析图表, 采用恩格尔系统植物分类法[2]记录植物种类。
2结果与分析
2.1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24条道路的行道树、 断面形式、 道路名称等的调查结果( 表1) 表明, 该地区道路的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与其他5种形式[3-4]。
2.1.1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分割线上种植行道树, 也是藏龙岛
2
表1
道路名称杨桥湖大道南杨桥湖南路杨桥湖北路藏龙大道南谭湖一路富士康西路流芳一路康魅路藏龙东街九凤西路玉叶路九凤东路藏龙南街藏龙北街藏龙大道西杨桥湖大道北环岛路
高新六路西光谷一路南流芳大道九凤街
光谷大道南谭湖路湖东路
行道树种乐昌含笑
樟树/垂柳/杜英樟树/垂柳
棕榈/金枝垂柳杜英巨紫荆法桐
樟树/栾树法桐樟树樟树樟树栾树法桐杜英
大叶女贞/樟树/杜英银杏/樟树樟树
樟树/丛生紫薇樟树/法桐樟树/杜英
香樟/银杏/丛生桂花香樟/金枝垂柳
樟树/垂柳/杜英/桂花
武汉市藏龙岛地区道路行道树应用情况调查平均高度( m ) 9.0/8.5/3.59.5/8.02.5/6.03.53.54.54.5/6.04.04.54.04.06.010.011.02.5/4/45.0/4.54.54.5/1.84.5/3.55.0/4.54.2/5/2.55.0/5.6平均胸径( cm ) 18.0/28.0/10.018.0/25.013.0/20.010.012.015.09.6/10.013.09.08.015.018.025.05.05.6/10.0/8.08.5/10.010.015.0/150.07.8.0/10.020.0/15.022.0/12.0/250.0
12.0
形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其他其他
长势一般一般良好一般一般良好较差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良好一般较差较差良好良好较差一般良好良好良好
种植形式树带式其他其他树带式树池式树带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混合式树带式混合式树带式树带式混合式混合式树带式其他其他
注: 标“ *: 表示树的蓬径。
地区道路绿化最普遍的类型。 包括杨桥湖大道南、 康魅路、 富士康西路等的主要城市干道及生活型道路, 共14条,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58.3%。
2.1.2二板三带式在分割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 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 在本调查中, 仅藏龙大道西段采用这种形式, 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而采用的, 约占调查道路总数的4.2%。
2.1.3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 中间为机动车道, 两侧为非机动车道, 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 此法虽然占地面积大, 但其绿化量大、 夏季庇荫效果好、 组织交通方便、 安全可靠, 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相互干扰的矛盾。 本调查的道路中有高新六路西、 光谷一路南、 环岛路等6条城市主次干道采用此种形式,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25%。
2.1.4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4条、 绿化带5条, 以便各种车辆上行、 下行互不干扰, 利用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 目前, 只有光谷大道南端采用此种形式, 约占调查道路总数的4.2%。
2.1.5其他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 环境条件等特点, 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 如山坡、 水道的绿化设计, 本调查中此种形式共有湖东路和谭湖路2条,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8.3%。
2.2行道树种植方式及配置
道路绿化中, 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主要有树池式、 树带式[5]、 混合式及其他形式4种( 表1)。
2.2.1树池式在交通流量较大、 行人较多而人行道较
窄的路段, 设计正方形、 长方形或圆形空地, 种植花草树木, 形成池式绿地。 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 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 10cm , 避免行人践踏。 本调查中, 共有谭湖一路、 藏龙东街、 藏龙北街、 藏龙南街、 康魅路、 玉叶路等9条道路采用树池式种植、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37.5%, 采用此种植形式的道路往往是城市生活型道路, 人流量较大。 在树池中配植地被植物, 主要有麦冬( Ophitopogin japonicum )、 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 狗牙根﹝Cynodondactylon ( Linn. ) Pers ﹞、 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 天堂草( Cynodon dactylon )、 马蹄金( Dichondra repens ) 等。
2.2.2树带式交通、 人流量不大的路段,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 一般宽不小于1.5m , 种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 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 树下铺设草皮, 留出铺装过道, 以便人流或汽车通过。 此次调查道路中, 共有光谷大道南、 高新六路西、 杨桥湖大道、 富士康西路等7条道路采用此种形式,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29.2%。 此种方式适合交通道路较为宽敞的地方, 树带不仅能分离车流与行人, 还具有降噪除尘的作用。 树带中配植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有法国冬青( 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 )、 雀舌黄杨( Buxus harlandii )、 红檵木( Redrlowered Loropetalum )、 红叶石楠( Photinia serrulata )、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rana )、 十大功劳( Mahonia fortunei )、 丝兰( Yucca filamentosa )、 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 小叶女贞( Ligustrum quihoui )、 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 圆柏( Sabinachinensis )、 月
3
季( Rosa chinensis )、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 金边黄杨( Euonymus Japonicus cv. Aureo-ma )、 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 龟甲冬青( Ilex crenata cv. Convexa Makino )、 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Han.-Mazz. )、 红花醡浆草( Oxalis rubra )、 麦冬、 黑麦草、 狗牙根、 百三叶、 天堂草、 马蹄金等。 2.2.3混合式采用树池和树带两种混合形式, 兼有两种形式的特点, 多在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中使用, 即分车带采用树带式、 人行道路旁采用树池式, 此种方式往往是道路两旁有居民楼或商业区。 此次调查道路中有环岛路、 九凤街、 流芳大道、 藏龙大道西等4条道路采用此种形式,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16.7%。
2.2.4其他形式本调查中发现有既不属于树带式、 又不属于树池式的其他形式, 主要是由实际地形决定的。 其中, 湖东路、 谭湖路、 杨桥湖南路及杨桥湖北路4条道路采用此种形式, 主要是这些道路都靠近湖边, 因此不适宜采用以上几种方式。
2.3行道树数量特征
2.3.1树种类型武汉市藏龙岛地区行道树树种总共13
种, 其中常绿6种、 占46.2%, 落叶树种占53.8%。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6:7, 树种类型比例较为均衡。 但从应用的出现次数和频度指标来看, 常绿树种中的樟树和杜英出现次数较高, 本调查中分别有16条和6条道路种植了樟树和杜英, 应用频度分别为66.67%和25%。 落叶树种中应用最多的法桐也仅出现了4次, 应用频度为16.67%, 其他几种落叶树种出现次数则更低。 可见, 藏龙岛地区的行道树基本上以常绿树种为主、 落叶树种为辅。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不合理配置, 导致有些道路出现常年绿色的景观效果, 色彩单一, 缺乏季相变化, 由于常绿树种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较多, 容易使该地区的冬天过于阴蔽寒冷[6]。 2.3.2种类由表2可知, 武汉市藏龙岛地区种植的13种行道树隶属于11科12属。 其中, 杨柳科柳属最多、 有两种, 木犀科有女贞、 木犀两个属, 其他种基本上属于单科单属。 表2还显示, 藏龙岛地区的行道树中乡土树种有8种, 包括樟树、 桂花、 银杏、 栾树、 垂柳、 大叶女贞、 紫薇、 杜英, 占61.5%, 其余为外来树种; 观花树种3种( 紫薇、 桂花、 巨紫荆), 占23.1%; 观叶树种有2种( 金枝垂柳、 银杏)。
表2武汉市藏龙岛地区行道树树种调查
类型常绿常绿常绿常绿常绿常绿落叶落叶落叶落叶落叶落叶落叶
植物种名乐昌含笑樟树杜英棕榈
大叶女贞桂花垂柳
金枝垂柳巨紫荆法桐栾树银杏紫薇
科名木兰科樟科杜英科棕榈科木犀科木犀科杨柳科杨柳科豆科
悬铃木科无患子科银杏科千屈菜科
属名含笑属樟属杜英属棕榈属女贞属木犀属柳属柳属紫荆属悬铃木属栾属银杏属紫薇树
拉丁名
Cinnamomum camphora ( L . ) Presl Elaeocarpus sylvestris ( Lour. ) Trachycarpus fortunei Ligustrum lucidum Ait Osmanthus fragrans Salix babylonica L. Salix alba var. tristis Cercis gigantea Platanus orientalis K. paniculata Ginkgo biloba
Lagerstroemia indica
出现次数
[1**********]2应用频度( %)
66.6725.004.174.178.3312.508.334.1716.678.338.332.4行道树质量特征
行道树质量特征通过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 长势等指标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 表1) 显示, 无论是从树高、 胸径还是长势来看, 光谷大道南、 高新大道西、 光谷一路南、 湖东路、 杨桥湖路等8条道路的行道树质量较好,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33.3%; 而杨桥湖大道北、 环岛路、 流芳一路等4条道路的行道树质量比较差,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16.7%, 主要表现在有病虫害症状、 营养缺乏等现象。
3结论
行道树绿化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 服务于全体市民, 意义非同一般。 通过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行道树的调查与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藏龙岛地区是武汉市近几年来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区, 由于该区域湖泊较多的特殊地形环境, 以致于该区域的道路不会太宽敞和笔直。 该区域主要道路有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和其他5种形式。 其
中主要以一板二带式和三板四带式为主, 分别占调查道路总数的58.3%和25.0%。 ( 2) 该地区现有行道树13种, 隶属于11科12属, 主要以樟树、 杜英、 法桐、 垂柳为主, 另有少量桂花、 栾树、 银杏、 大叶女贞、 乐昌含笑等。 其中樟树、 杜英、 法桐的应用频度最高, 分别为66.67%、 25.00%、 16.67%。 从树种类型来看,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差不大, 但在数量和应用频度方面常绿树种比落叶树都要高出一截。 ( 3) 不论是从景观学角度还是树木生长的环境角度, 行道树采用树带种植的形式较好, 不仅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能起到很好的“ 线” 的作用, 还为城市景观生态起到良好的循环作用。 树池式种植, 由于树干周围有地面砖及行人踩踏, 都会影响植物根系的伸展、 生长以及对水分、 氧气的吸收, 限制植物生长的空间, 最终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树带式种植可以丰富植物的种类, 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 给行道树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 同时更好地起到人车分离、 各行其道的作用。
通过以上详实调查、 统计与分析,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
4
区行道树绿化方面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 加强行道树树种规划。 行道树的树种规划应把握好树种的选择, 既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 气候适宜性, 又要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更要考虑所选树种的生长速度。 加强外来树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采用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 增强树种的美化功能。 ( 2) 重视行道树树种选择工作。 行道树的选择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气候、 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 城市行道树的选择应该能代表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 选择能代表所在区域城市的典型树种。 多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资源, 既能保证树种的适应性及推动地方园林产业发展, 又能突出城市绿化的地域特色。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要合理搭配, 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 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更适合于行道树, 在藏龙岛地区靠近居民生活的次干道应当适当增加落叶树种的配置, 以增加光照、 提高气温。 ( 3) 提高现有行道树的养护管理水平。 行道树生长环境条件较差, 对树木生长不利。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 藏龙岛地区部分行道树长势较差, 迫切需要提高现有行道树的养护水平。 首先, 在设计时, 应根据不同树木设计规格
合理的树穴, 并就土壤本底条件增加土壤肥力; 其次, 确保行道树具有良好的立地条件, 做到合理规划, 不要和市政管道和周边建筑物相冲突; 第三, 加强树木病虫害防治,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行道树进行合理浇水、 施肥、 修剪、 防虫治病, 增强树势, 提高观赏价值, 增强景观生态效果[7]参考文献院。
[1][2][J].黄金陈有浙民江林业科技生, 林丽华, 陈策. ,2003,23(2):76-79.
, 等. 温州市区行道树现状调查及布局设想[3]
戢状小调查梅[J]., 园林树谭安庆徽, 陈木农法学业科学志[M]., 等北. ,2009,37(31):15524-15525,15536.
武汉市京:中国东林业湖高出新版社技术,1990.
开发区行道树现
[4]安式调查静, 张宗田[J].贵州, 杨农正业科学尧. 贵阳,2010,38(9):183-187.
市云岩区城市道路绿化行道树配置模[5]戴腾伟带植物, 科学黄碧丽,2010,39(4):57-61.
. 福建泉州城区道路主要行道树调查分析[J].亚热[6]于科学圣坤,2011(8):59-62.
, 杨梅. 胶州市城区行道树绿化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农业[7]熊智强2012(2):87-89.. 宜昌市行道树品种选择和后期管理的思考[J].现代园艺,
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11期
1
武汉市藏龙岛地区行道树绿化现状调查
( 1.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430200; 2. 武汉法雅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25;
3.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24条道路的绿化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 统计了行道树的品种、 高度、 胸径、 应用频度及长势等指标。 结果表明, 该地区道路的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与其他5种形式, 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有树池式、 树带式、 混合式及其他4种形式, 行道树树种有13种, 隶属于11科12属, 以香樟、 杜英、 法桐、 垂柳为主, 有4条道路的行道树长势较差, 有明显的病虫为害现象。
关键词: 行道树; 绿化; 道路; 武汉市藏龙岛地区中图分类号: S7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74X ( 2012) 11-
杨杰峰1, 杜丹2, 江晴3, 江建国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treet trees greening in
Cang-long Island Area, Wuhan City
(1.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Wuhan 430200, China ; 2. Wuhan Faya Landscape Group Co.,Ltd ,
Wuhan 430025, China ; 3. College of Science Life,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56, China )
Abstract: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ng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species, height, diameter, application frequency, growing and the green configuration pattern of urban roadside tree of 24roads in Cang-long Island Area of Wuhan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ngle carriage way with two green belts pattern, two carriageways with three green belts pattern, three carriage with four green belts pattern, four carriage with five green belts pattern and other patterns. There were tree pond type, tree belt type, mixed and other types of four forms of street trees planting design. There were 13species, 12genera, 11families in roadside trees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Cinnamomum camphora, Elaeocarpus sylvestris, Platanus orientalis, Salix babylonica . The street trees were growing poor in four roads, the phenomenon of pests and diseases were obvious.
Key words:street trees; greening; road; Cang-long Island Area of Wuhan
YANG Jie-feng 1, DU Dan 2, JIANG Qing 3, JIANG Jian-guo 1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各种道路两侧及分车带上的树木, 具有补充氧气、 净化空气、 减少噪音以及遮荫、 吸收和反射光线等生态功能。 行道树对城市景观和生态有着重要作用, 不仅是城市外在形象的直接体现, 而且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在某种程度上, 行道树的种类选择和配植方式会随着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1]。 近年来, 武汉市藏龙岛管委会政府高度重视道路绿化建设, 坚持做到路未通车、 绿化先行的原则, 道路绿化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对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地区城市道路绿化行道树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以期为该地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和行道树的选择配置提供一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地概况
武汉市藏龙岛管委会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部, 紧邻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濒临汤逊湖和梁子湖, 由3个半岛组成, 总面积45.2km 2。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收稿日期: 2012-04-25
基金项目: 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鄂林( 2010) 132号]
作者简介: 杨杰峰( 1982-), 男, 硕士研究生, 工程师, E-mail:2001: 江建国( 1955-), 男, 副教授, E-mail:[email protected]
具有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在15.9~ 16.9℃, 年总降雨量为889.2~ 1862.6mm 、 集中在6~ 8月( 占全年降雨量40%左右)。 日照时数在1450~ 2050h 。 按地带性土壤划分, 藏龙岛地区土壤属于黄棕壤地带。 植物区划主要为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1.2调查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 在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管委会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 采取实地踏查和档案整理的调查方式, 对藏龙岛地区已建成并种植行道树的24条主、 次干道进行实地调查, 每条道路随机抽取行道树60株进行测量, 记录各行道树的种名、 树高、 胸径和生长情况。 利用Excel 录入数据, 处理、 分析图表, 采用恩格尔系统植物分类法[2]记录植物种类。
2结果与分析
2.1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24条道路的行道树、 断面形式、 道路名称等的调查结果( 表1) 表明, 该地区道路的绿化形式有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与其他5种形式[3-4]。
2.1.1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分割线上种植行道树, 也是藏龙岛
2
表1
道路名称杨桥湖大道南杨桥湖南路杨桥湖北路藏龙大道南谭湖一路富士康西路流芳一路康魅路藏龙东街九凤西路玉叶路九凤东路藏龙南街藏龙北街藏龙大道西杨桥湖大道北环岛路
高新六路西光谷一路南流芳大道九凤街
光谷大道南谭湖路湖东路
行道树种乐昌含笑
樟树/垂柳/杜英樟树/垂柳
棕榈/金枝垂柳杜英巨紫荆法桐
樟树/栾树法桐樟树樟树樟树栾树法桐杜英
大叶女贞/樟树/杜英银杏/樟树樟树
樟树/丛生紫薇樟树/法桐樟树/杜英
香樟/银杏/丛生桂花香樟/金枝垂柳
樟树/垂柳/杜英/桂花
武汉市藏龙岛地区道路行道树应用情况调查平均高度( m ) 9.0/8.5/3.59.5/8.02.5/6.03.53.54.54.5/6.04.04.54.04.06.010.011.02.5/4/45.0/4.54.54.5/1.84.5/3.55.0/4.54.2/5/2.55.0/5.6平均胸径( cm ) 18.0/28.0/10.018.0/25.013.0/20.010.012.015.09.6/10.013.09.08.015.018.025.05.05.6/10.0/8.08.5/10.010.015.0/150.07.8.0/10.020.0/15.022.0/12.0/250.0
12.0
形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其他其他
长势一般一般良好一般一般良好较差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良好一般较差较差良好良好较差一般良好良好良好
种植形式树带式其他其他树带式树池式树带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树池式混合式树带式混合式树带式树带式混合式混合式树带式其他其他
注: 标“ *: 表示树的蓬径。
地区道路绿化最普遍的类型。 包括杨桥湖大道南、 康魅路、 富士康西路等的主要城市干道及生活型道路, 共14条,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58.3%。
2.1.2二板三带式在分割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 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 在本调查中, 仅藏龙大道西段采用这种形式, 主要是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而采用的, 约占调查道路总数的4.2%。
2.1.3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 中间为机动车道, 两侧为非机动车道, 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 此法虽然占地面积大, 但其绿化量大、 夏季庇荫效果好、 组织交通方便、 安全可靠, 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相互干扰的矛盾。 本调查的道路中有高新六路西、 光谷一路南、 环岛路等6条城市主次干道采用此种形式,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25%。
2.1.4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4条、 绿化带5条, 以便各种车辆上行、 下行互不干扰, 利用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 目前, 只有光谷大道南端采用此种形式, 约占调查道路总数的4.2%。
2.1.5其他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 环境条件等特点, 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 如山坡、 水道的绿化设计, 本调查中此种形式共有湖东路和谭湖路2条,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8.3%。
2.2行道树种植方式及配置
道路绿化中, 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主要有树池式、 树带式[5]、 混合式及其他形式4种( 表1)。
2.2.1树池式在交通流量较大、 行人较多而人行道较
窄的路段, 设计正方形、 长方形或圆形空地, 种植花草树木, 形成池式绿地。 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 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 10cm , 避免行人践踏。 本调查中, 共有谭湖一路、 藏龙东街、 藏龙北街、 藏龙南街、 康魅路、 玉叶路等9条道路采用树池式种植、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37.5%, 采用此种植形式的道路往往是城市生活型道路, 人流量较大。 在树池中配植地被植物, 主要有麦冬( Ophitopogin japonicum )、 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 狗牙根﹝Cynodondactylon ( Linn. ) Pers ﹞、 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 天堂草( Cynodon dactylon )、 马蹄金( Dichondra repens ) 等。
2.2.2树带式交通、 人流量不大的路段,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 一般宽不小于1.5m , 种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 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 树下铺设草皮, 留出铺装过道, 以便人流或汽车通过。 此次调查道路中, 共有光谷大道南、 高新六路西、 杨桥湖大道、 富士康西路等7条道路采用此种形式,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29.2%。 此种方式适合交通道路较为宽敞的地方, 树带不仅能分离车流与行人, 还具有降噪除尘的作用。 树带中配植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有法国冬青( 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Gawl )、 雀舌黄杨( Buxus harlandii )、 红檵木( Redrlowered Loropetalum )、 红叶石楠( Photinia serrulata )、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rana )、 十大功劳( Mahonia fortunei )、 丝兰( Yucca filamentosa )、 海桐( Pittosporum tobira )、 小叶女贞( Ligustrum quihoui )、 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 圆柏( Sabinachinensis )、 月
3
季( Rosa chinensis )、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 )、 金边黄杨( Euonymus Japonicus cv. Aureo-ma )、 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 龟甲冬青( Ilex crenata cv. Convexa Makino )、 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Han.-Mazz. )、 红花醡浆草( Oxalis rubra )、 麦冬、 黑麦草、 狗牙根、 百三叶、 天堂草、 马蹄金等。 2.2.3混合式采用树池和树带两种混合形式, 兼有两种形式的特点, 多在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中使用, 即分车带采用树带式、 人行道路旁采用树池式, 此种方式往往是道路两旁有居民楼或商业区。 此次调查道路中有环岛路、 九凤街、 流芳大道、 藏龙大道西等4条道路采用此种形式,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16.7%。
2.2.4其他形式本调查中发现有既不属于树带式、 又不属于树池式的其他形式, 主要是由实际地形决定的。 其中, 湖东路、 谭湖路、 杨桥湖南路及杨桥湖北路4条道路采用此种形式, 主要是这些道路都靠近湖边, 因此不适宜采用以上几种方式。
2.3行道树数量特征
2.3.1树种类型武汉市藏龙岛地区行道树树种总共13
种, 其中常绿6种、 占46.2%, 落叶树种占53.8%。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6:7, 树种类型比例较为均衡。 但从应用的出现次数和频度指标来看, 常绿树种中的樟树和杜英出现次数较高, 本调查中分别有16条和6条道路种植了樟树和杜英, 应用频度分别为66.67%和25%。 落叶树种中应用最多的法桐也仅出现了4次, 应用频度为16.67%, 其他几种落叶树种出现次数则更低。 可见, 藏龙岛地区的行道树基本上以常绿树种为主、 落叶树种为辅。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不合理配置, 导致有些道路出现常年绿色的景观效果, 色彩单一, 缺乏季相变化, 由于常绿树种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较多, 容易使该地区的冬天过于阴蔽寒冷[6]。 2.3.2种类由表2可知, 武汉市藏龙岛地区种植的13种行道树隶属于11科12属。 其中, 杨柳科柳属最多、 有两种, 木犀科有女贞、 木犀两个属, 其他种基本上属于单科单属。 表2还显示, 藏龙岛地区的行道树中乡土树种有8种, 包括樟树、 桂花、 银杏、 栾树、 垂柳、 大叶女贞、 紫薇、 杜英, 占61.5%, 其余为外来树种; 观花树种3种( 紫薇、 桂花、 巨紫荆), 占23.1%; 观叶树种有2种( 金枝垂柳、 银杏)。
表2武汉市藏龙岛地区行道树树种调查
类型常绿常绿常绿常绿常绿常绿落叶落叶落叶落叶落叶落叶落叶
植物种名乐昌含笑樟树杜英棕榈
大叶女贞桂花垂柳
金枝垂柳巨紫荆法桐栾树银杏紫薇
科名木兰科樟科杜英科棕榈科木犀科木犀科杨柳科杨柳科豆科
悬铃木科无患子科银杏科千屈菜科
属名含笑属樟属杜英属棕榈属女贞属木犀属柳属柳属紫荆属悬铃木属栾属银杏属紫薇树
拉丁名
Cinnamomum camphora ( L . ) Presl Elaeocarpus sylvestris ( Lour. ) Trachycarpus fortunei Ligustrum lucidum Ait Osmanthus fragrans Salix babylonica L. Salix alba var. tristis Cercis gigantea Platanus orientalis K. paniculata Ginkgo biloba
Lagerstroemia indica
出现次数
[1**********]2应用频度( %)
66.6725.004.174.178.3312.508.334.1716.678.338.332.4行道树质量特征
行道树质量特征通过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 长势等指标进行评价。 调查结果( 表1) 显示, 无论是从树高、 胸径还是长势来看, 光谷大道南、 高新大道西、 光谷一路南、 湖东路、 杨桥湖路等8条道路的行道树质量较好,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33.3%; 而杨桥湖大道北、 环岛路、 流芳一路等4条道路的行道树质量比较差, 占调查道路总数的16.7%, 主要表现在有病虫害症状、 营养缺乏等现象。
3结论
行道树绿化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 服务于全体市民, 意义非同一般。 通过对武汉市藏龙岛地区行道树的调查与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藏龙岛地区是武汉市近几年来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型城区, 由于该区域湖泊较多的特殊地形环境, 以致于该区域的道路不会太宽敞和笔直。 该区域主要道路有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和其他5种形式。 其
中主要以一板二带式和三板四带式为主, 分别占调查道路总数的58.3%和25.0%。 ( 2) 该地区现有行道树13种, 隶属于11科12属, 主要以樟树、 杜英、 法桐、 垂柳为主, 另有少量桂花、 栾树、 银杏、 大叶女贞、 乐昌含笑等。 其中樟树、 杜英、 法桐的应用频度最高, 分别为66.67%、 25.00%、 16.67%。 从树种类型来看,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差不大, 但在数量和应用频度方面常绿树种比落叶树都要高出一截。 ( 3) 不论是从景观学角度还是树木生长的环境角度, 行道树采用树带种植的形式较好, 不仅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能起到很好的“ 线” 的作用, 还为城市景观生态起到良好的循环作用。 树池式种植, 由于树干周围有地面砖及行人踩踏, 都会影响植物根系的伸展、 生长以及对水分、 氧气的吸收, 限制植物生长的空间, 最终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树带式种植可以丰富植物的种类, 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 给行道树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 同时更好地起到人车分离、 各行其道的作用。
通过以上详实调查、 统计与分析, 对武汉市藏龙岛地
4
区行道树绿化方面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 加强行道树树种规划。 行道树的树种规划应把握好树种的选择, 既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 气候适宜性, 又要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更要考虑所选树种的生长速度。 加强外来树种的引种驯化工作, 采用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 增强树种的美化功能。 ( 2) 重视行道树树种选择工作。 行道树的选择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气候、 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 城市行道树的选择应该能代表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 选择能代表所在区域城市的典型树种。 多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资源, 既能保证树种的适应性及推动地方园林产业发展, 又能突出城市绿化的地域特色。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要合理搭配, 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 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更适合于行道树, 在藏龙岛地区靠近居民生活的次干道应当适当增加落叶树种的配置, 以增加光照、 提高气温。 ( 3) 提高现有行道树的养护管理水平。 行道树生长环境条件较差, 对树木生长不利。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 藏龙岛地区部分行道树长势较差, 迫切需要提高现有行道树的养护水平。 首先, 在设计时, 应根据不同树木设计规格
合理的树穴, 并就土壤本底条件增加土壤肥力; 其次, 确保行道树具有良好的立地条件, 做到合理规划, 不要和市政管道和周边建筑物相冲突; 第三, 加强树木病虫害防治,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行道树进行合理浇水、 施肥、 修剪、 防虫治病, 增强树势, 提高观赏价值, 增强景观生态效果[7]参考文献院。
[1][2][J].黄金陈有浙民江林业科技生, 林丽华, 陈策. ,2003,23(2):76-79.
, 等. 温州市区行道树现状调查及布局设想[3]
戢状小调查梅[J]., 园林树谭安庆徽, 陈木农法学业科学志[M]., 等北. ,2009,37(31):15524-15525,15536.
武汉市京:中国东林业湖高出新版社技术,1990.
开发区行道树现
[4]安式调查静, 张宗田[J].贵州, 杨农正业科学尧. 贵阳,2010,38(9):183-187.
市云岩区城市道路绿化行道树配置模[5]戴腾伟带植物, 科学黄碧丽,2010,39(4):57-61.
. 福建泉州城区道路主要行道树调查分析[J].亚热[6]于科学圣坤,2011(8):59-62.
, 杨梅. 胶州市城区行道树绿化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农业[7]熊智强2012(2):87-89.. 宜昌市行道树品种选择和后期管理的思考[J].现代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