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导轨上的实验二项

实验1.9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二项

在物理力学实验中,由于摩擦的存在,往往使测量误差很大,甚至使某些物理实验无法进行。气垫导轨就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力学实验仪器。它利用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的压缩气体,使导轨表而与滑块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垫”,将滑块浮起,这样,滑块在导轨表面的运动几乎可看成是无摩擦的,这就减少了力学实验中摩擦力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再配上先进、准确的光电计时装置,使实验值更接近理论值。近年来,气垫技术在交通运输、机械等工业部门得到了一些实际应用,如气垫船、空气轴承等。这些气垫装置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气垫导轨简介:

气垫导轨由导轨、滑块、光电门和气源组成, 如图(1.9—1)所示。

图1.9—1 气垫导轨

1. 导轨:由长1.5m~2 m的三角形中空铝型材制成的. 轨面上两侧各有两排直径为0.4~0.6 mm 的喷气孔。导轨一端装有进气嘴,当压缩空气进入管腔后,就从小孔喷出,在导轨和滑块之间形成0.05~0.20 mm 厚的空气层,即气垫,依靠这层气垫和大气的压差将滑块托起,使滑块在气轨上作近似无摩擦的运动。导轨两端有缓冲弹簧,一端安有滑轮。整个导轨安在钢梁上,其下有三个用以调节导轨水平的底脚螺丝。

2. 滑块:用三角铝材制成,其两侧内表面和导轨面精确吻合,滑块两端装有缓冲弹簧,其上面可安置挡光片或附加重物。 3. 光电门:由聚光灯泡和光电管组成,立在导轨的一侧。光电管与数字毫秒计相接。当有聚光灯泡的光线照到光电管上时, 光管电路导通;这时如挡住光路,光电管为断路,通过数字毫秒计门控电路,输出一脉冲使数字毫秒计开始或停止计时。滑块上的挡光片在光电门中通过一次,数字毫秒计将显示从开始计时到停止计时相应的时间t 。

如果相应的挡光片宽度为d ,则可得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v =

d t

中d 是挡光片第一前沿到第二前沿的距离,如图(1.9—2)所示。

4. 数字毫秒计:一种精密的电子计时仪器。计时过程是:当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缘刚挡光时开始计时,当挡光片再次挡光时停止计时。

气垫导轨使用注意事项

1. 气垫导轨的轨面不许敲、碰,如果有灰尘污物,可用棉球蘸酒精擦净。 2. 滑块内表面光洁度很高,严防划伤,更不容许掉在地上。 3. 在导轨未通气的情况下,禁止将滑块放在导轨上滑动。

4. 及时关闭气源,防止气源和导气管过热。实验完毕后,先从气轨上取下滑块,再关气源。以避免划伤气轨。

气垫导轨的调节

1. 粗调(静态法)。打开气源把滑块在气轨中央静止释放,观察滑块是否停在原处不动。若总往一处滑动,则气轨倾斜,调节单脚螺钉,直到滑块保持不动或稍有滑动,但无一定方向性,即可认为大致水平。

2. 细调(动态法)。接通毫秒计,中速推动滑块,使滑块在气轨上来回运动,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一般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略大于第一个。调节单脚螺钉,使滑块左、右运动时,∆t 2-∆t 1

实验一 速度加速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用气垫导轨测量滑块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

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测量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s 为v =,当∆t →0时,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即物体在该点的瞬时速度。

∆t

∆s ds lim =我们用v 来表示瞬时速度,即v =∆。实验中直接用上式测量某点的瞬t →0∆t dt

时速度是很困难的,一般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用极短的∆t 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2. 加速度的测量

把调平后的气垫导轨的一端重新垫高,此时滑块受一恒力,它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方程如下:

v =v 0+at ,s =v 0t +

122

at ,v t 2-v 0=2as 2

在斜面上物体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若测得物体在两个光电门位置

2v 2-v 12

处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s ,则加速度a =

2s

(1.9—1)

v -v

若测出滑块从第一光电门加速到第二光电门的时间∆t ,则a =21

∆t

(1.9—2)

3. 重力加速度g 的测量

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下滑时,a =g ⋅sin θ,θ为斜面倾角;设斜面的长与高分别为l ,h ,

g ⋅h a ⋅l

(1.9—3) 则有:a =g ⋅sin θ=;可得:g =

l h

实验步骤

1. 调平导轨:分别用动态法和静态法将气垫导轨调平。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1)将导轨的一端垫高,使导轨成一斜面。

(2)使滑块从距光电门x =20.0cm处自然下滑,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下滑块在两个光电门位置处的遮光时间t 1和t 2,重复三次。

(3)分别用游标卡尺和米尺测出当管片的宽度d 和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 。 (4)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求出滑块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5)改变光电门间的距离s ,重复上述步骤2—3次,将数据记录表格。

al

(6)测出垫块的高度h ,及斜面的长l ,根据g =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h

数据处理

挡光片宽度:d = mm 斜面高:h = mm 斜面长:l = cm

表(1.9—1) 速度加速度测量数据记录表

平均值:a =(a 1+a 2+a 3) /3=cm/s2 重力加速度:g =

al

=cm/s2 h

实验二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悉气垫导轨、通用电脑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3.用观察法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电脑计数器,气源,物理天平等。

实验原理

如果某一力学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本实验中利用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儿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在水平导轨上滑块儿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两个滑块儿在碰撞时除受到相互作用的内力外,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的作用,因而碰撞的动量守恒。如m 1和m 2分别表示两个滑块儿的质量,以v 1、v 2、v ' 10、v ' 20分别表示两个滑块儿碰撞前后的速度,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 2v 20' (1.9—4) m 1v 10+m 2v 20=m 1v 10

下面分别情况来进行讨论:

1. 完全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的特点是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 机械能也守恒。如果在两个滑块儿相碰撞的两端装上缓冲弹簧,在滑块儿相碰时,由于缓冲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后恢复原状,系统的机械能基本无损失,两个滑块儿碰撞前后的总功能不变,可用公式表示

111122

'2+m 2v 20'2 (1.9—5) m 1v 10+m 2v 20=m 1v 10

2222

由(1.9—4)式和(1.9—5)式联合求解可得

'=v 10

(m 1-m 2) v 10+2m 2v 20⎫

⎪m 1+m 2⎪

(m 2-m 1) v 20+2m 1v 10⎬

⎪'=v 20

⎪m 1+m 2⎭

在实验时,若令m 1=m 2,两个滑块儿的速度必交换。若不仅m 1=m 2 ,且

令v 20=0,则碰撞后m 1滑块儿变为静止,而m 2滑块儿却以m 1滑块儿原来的速度沿原方向运动起来。这与公式的推导一致。 若两个滑块儿质量m 1≠m 2, 仍令v 20=0,即

'=v 10

(m 1-m 2) v 10

m 1+m 2

2m 1v 10

'=v 20

m 1+m 2

实际上完全弹性碰撞只是理想的情况,一般碰撞时总有机械能损耗,所以碰撞前后仅是总动量保持守恒,当v 20=0时

'+m 2v 20' m 1v 10=m 1v 10

2. 完全非弹性碰撞

在两个滑块儿的两个碰撞端分别装上尼龙搭扣,碰撞后两个滑块儿粘在一起

'=v 20'=v , 由以同一速度运动就可成为完全非弹性碰撞。若m 1=m 2, v 20=0, v 10(1.9—4)式得v =

1

v 10 2

m 1

v 10

m 1+m 2

若两个滑块儿质量m 1≠m 2, 仍令v 20=0,则有v =

3. 恢复系数和动能比

碰撞的分类可以根据恢复系数的值来确定。所谓恢复系数就是指碰撞后的相对速度和碰撞前的相对速度之比,用e 来表示

'-v 10'v 20

e = (1.9—6)

v 10-v 20

'=v 10'是完全非'-v 10'是完全弹性碰撞;若e =0,即v 20若e =1,即v 10-v 20=v 20

弹性碰撞。此外,碰撞前后的动能比也是反映碰撞性质的物理量,在v 20=0,

m 1=m 2时,动能比为

1

(1+e 2) (1.9—6) 2

若物体做完全弹性碰撞时,e =1则R =1(无动能损失);若物体做非弹性碰

R =

撞时,0

实验内容

1. 用弹性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m 1=m 2时的弹性碰撞 1)连接和调试好仪器;

2)把滑块儿1(在左) 放在左光电门的外侧,滑块儿2放在两光电门之间靠近右面光电门的地方,让滑块儿2处于静止状态;

3)把滑块儿1反向推动,让它碰后反弹回来通过左面光电门后再和滑块儿2发生碰撞,碰撞前的速度v 10由左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t 1反映出来。碰撞后v ' 10=0,m 2以v 10的速度运动,即v ' 20=v 10,m 2的速度v ' 20由右面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t ' 20反映出来。所以实验中要记录下经过左面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 1和碰撞后经过右面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 ' 20即可验证在实验条件下的动量守恒;

4)用所测的碰撞前后的速度计算恢复系数和动能比; 5)改变碰撞时的速度v 10重复以上内容。

(2)m 1≠m 2时的弹性碰撞

1)将一个滑块加上配重质量块,分别称其质量为m 1和m 2;

2)在左光电门外侧放大滑块儿1,较小的滑块儿2放在两光电门之间。使v 20

=0,推动m 1使之与m 2相碰,测量较大的滑块儿在碰撞前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及碰撞以后m 1、由此计算出v 0、m 2先后经过右面光电门的时间∆t ' 20、∆t 10,∆t ' 10,

'+m 2v 20'; v ' 1、v ' 2,便可验证在此实验条件下的动量守恒,即m 1v 10=m 1v 10

3)改变碰撞时的速度v 10重复以上内容。 2. 用完全非弹性碰撞验证动量守恒 (1)较大的滑块儿1和较小的滑块儿2的两个碰撞端,分别装上尼龙搭扣,用天平称m 1和m 2,使m 1=m 2;

(2)在左光电门以外的地方放一个滑块儿1,在两光电门之间靠近右光电门的地方放一个滑块儿2,并使v 20=0,推动m 1使之与m 2相碰撞。碰撞后两个滑

'=v 20'=v ;块儿粘在一起以同一速度运动就可成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速度v 10

(3)记下滑块儿经过左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 10及经过右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 在此实验条件上可验',由此可以计算出碰撞前的速度v 10及碰撞后的速度v 10∆t 10

'=1/2v 10; 证v 10

(4)改变弹性碰撞的速度v 10,重复多次测量; (5)用碰撞前后的速度算一下恢复系数和动能比。

数据处理

表(1.9—2) m 1=m 2时的弹性碰撞数据记录

其他数据记录表格请同学自拟。

对上述两种碰撞情况下所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碰撞前和碰撞后的总动量,并通过比较得出动量守恒的结论。

思考题

1. 在弹性碰撞情况下,当m 1≠m 2,v 20=0时,两个滑块儿碰撞前后的动能是否相等?如果不完全相等,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应如何保证实验条件减少测量误差?

实验1.9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二项

在物理力学实验中,由于摩擦的存在,往往使测量误差很大,甚至使某些物理实验无法进行。气垫导轨就是为消除摩擦而设计的力学实验仪器。它利用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的压缩气体,使导轨表而与滑块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垫”,将滑块浮起,这样,滑块在导轨表面的运动几乎可看成是无摩擦的,这就减少了力学实验中摩擦力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再配上先进、准确的光电计时装置,使实验值更接近理论值。近年来,气垫技术在交通运输、机械等工业部门得到了一些实际应用,如气垫船、空气轴承等。这些气垫装置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气垫导轨简介:

气垫导轨由导轨、滑块、光电门和气源组成, 如图(1.9—1)所示。

图1.9—1 气垫导轨

1. 导轨:由长1.5m~2 m的三角形中空铝型材制成的. 轨面上两侧各有两排直径为0.4~0.6 mm 的喷气孔。导轨一端装有进气嘴,当压缩空气进入管腔后,就从小孔喷出,在导轨和滑块之间形成0.05~0.20 mm 厚的空气层,即气垫,依靠这层气垫和大气的压差将滑块托起,使滑块在气轨上作近似无摩擦的运动。导轨两端有缓冲弹簧,一端安有滑轮。整个导轨安在钢梁上,其下有三个用以调节导轨水平的底脚螺丝。

2. 滑块:用三角铝材制成,其两侧内表面和导轨面精确吻合,滑块两端装有缓冲弹簧,其上面可安置挡光片或附加重物。 3. 光电门:由聚光灯泡和光电管组成,立在导轨的一侧。光电管与数字毫秒计相接。当有聚光灯泡的光线照到光电管上时, 光管电路导通;这时如挡住光路,光电管为断路,通过数字毫秒计门控电路,输出一脉冲使数字毫秒计开始或停止计时。滑块上的挡光片在光电门中通过一次,数字毫秒计将显示从开始计时到停止计时相应的时间t 。

如果相应的挡光片宽度为d ,则可得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v =

d t

中d 是挡光片第一前沿到第二前沿的距离,如图(1.9—2)所示。

4. 数字毫秒计:一种精密的电子计时仪器。计时过程是:当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缘刚挡光时开始计时,当挡光片再次挡光时停止计时。

气垫导轨使用注意事项

1. 气垫导轨的轨面不许敲、碰,如果有灰尘污物,可用棉球蘸酒精擦净。 2. 滑块内表面光洁度很高,严防划伤,更不容许掉在地上。 3. 在导轨未通气的情况下,禁止将滑块放在导轨上滑动。

4. 及时关闭气源,防止气源和导气管过热。实验完毕后,先从气轨上取下滑块,再关气源。以避免划伤气轨。

气垫导轨的调节

1. 粗调(静态法)。打开气源把滑块在气轨中央静止释放,观察滑块是否停在原处不动。若总往一处滑动,则气轨倾斜,调节单脚螺钉,直到滑块保持不动或稍有滑动,但无一定方向性,即可认为大致水平。

2. 细调(动态法)。接通毫秒计,中速推动滑块,使滑块在气轨上来回运动,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一般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略大于第一个。调节单脚螺钉,使滑块左、右运动时,∆t 2-∆t 1

实验一 速度加速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了解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用气垫导轨测量滑块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

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测量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间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s 为v =,当∆t →0时,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即物体在该点的瞬时速度。

∆t

∆s ds lim =我们用v 来表示瞬时速度,即v =∆。实验中直接用上式测量某点的瞬t →0∆t dt

时速度是很困难的,一般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用极短的∆t 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2. 加速度的测量

把调平后的气垫导轨的一端重新垫高,此时滑块受一恒力,它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方程如下:

v =v 0+at ,s =v 0t +

122

at ,v t 2-v 0=2as 2

在斜面上物体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若测得物体在两个光电门位置

2v 2-v 12

处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s ,则加速度a =

2s

(1.9—1)

v -v

若测出滑块从第一光电门加速到第二光电门的时间∆t ,则a =21

∆t

(1.9—2)

3. 重力加速度g 的测量

物体在光滑的斜面上下滑时,a =g ⋅sin θ,θ为斜面倾角;设斜面的长与高分别为l ,h ,

g ⋅h a ⋅l

(1.9—3) 则有:a =g ⋅sin θ=;可得:g =

l h

实验步骤

1. 调平导轨:分别用动态法和静态法将气垫导轨调平。 2.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1)将导轨的一端垫高,使导轨成一斜面。

(2)使滑块从距光电门x =20.0cm处自然下滑,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下滑块在两个光电门位置处的遮光时间t 1和t 2,重复三次。

(3)分别用游标卡尺和米尺测出当管片的宽度d 和两光电门间的距离s 。 (4)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求出滑块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5)改变光电门间的距离s ,重复上述步骤2—3次,将数据记录表格。

al

(6)测出垫块的高度h ,及斜面的长l ,根据g =计算出重力加速度。

h

数据处理

挡光片宽度:d = mm 斜面高:h = mm 斜面长:l = cm

表(1.9—1) 速度加速度测量数据记录表

平均值:a =(a 1+a 2+a 3) /3=cm/s2 重力加速度:g =

al

=cm/s2 h

实验二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

1.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进一步熟悉气垫导轨、通用电脑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3.用观察法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实验仪器

气垫导轨,电脑计数器,气源,物理天平等。

实验原理

如果某一力学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本实验中利用气垫导轨上两个滑块儿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在水平导轨上滑块儿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两个滑块儿在碰撞时除受到相互作用的内力外,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的作用,因而碰撞的动量守恒。如m 1和m 2分别表示两个滑块儿的质量,以v 1、v 2、v ' 10、v ' 20分别表示两个滑块儿碰撞前后的速度,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 2v 20' (1.9—4) m 1v 10+m 2v 20=m 1v 10

下面分别情况来进行讨论:

1. 完全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的特点是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 机械能也守恒。如果在两个滑块儿相碰撞的两端装上缓冲弹簧,在滑块儿相碰时,由于缓冲弹簧发生弹性形变

后恢复原状,系统的机械能基本无损失,两个滑块儿碰撞前后的总功能不变,可用公式表示

111122

'2+m 2v 20'2 (1.9—5) m 1v 10+m 2v 20=m 1v 10

2222

由(1.9—4)式和(1.9—5)式联合求解可得

'=v 10

(m 1-m 2) v 10+2m 2v 20⎫

⎪m 1+m 2⎪

(m 2-m 1) v 20+2m 1v 10⎬

⎪'=v 20

⎪m 1+m 2⎭

在实验时,若令m 1=m 2,两个滑块儿的速度必交换。若不仅m 1=m 2 ,且

令v 20=0,则碰撞后m 1滑块儿变为静止,而m 2滑块儿却以m 1滑块儿原来的速度沿原方向运动起来。这与公式的推导一致。 若两个滑块儿质量m 1≠m 2, 仍令v 20=0,即

'=v 10

(m 1-m 2) v 10

m 1+m 2

2m 1v 10

'=v 20

m 1+m 2

实际上完全弹性碰撞只是理想的情况,一般碰撞时总有机械能损耗,所以碰撞前后仅是总动量保持守恒,当v 20=0时

'+m 2v 20' m 1v 10=m 1v 10

2. 完全非弹性碰撞

在两个滑块儿的两个碰撞端分别装上尼龙搭扣,碰撞后两个滑块儿粘在一起

'=v 20'=v , 由以同一速度运动就可成为完全非弹性碰撞。若m 1=m 2, v 20=0, v 10(1.9—4)式得v =

1

v 10 2

m 1

v 10

m 1+m 2

若两个滑块儿质量m 1≠m 2, 仍令v 20=0,则有v =

3. 恢复系数和动能比

碰撞的分类可以根据恢复系数的值来确定。所谓恢复系数就是指碰撞后的相对速度和碰撞前的相对速度之比,用e 来表示

'-v 10'v 20

e = (1.9—6)

v 10-v 20

'=v 10'是完全非'-v 10'是完全弹性碰撞;若e =0,即v 20若e =1,即v 10-v 20=v 20

弹性碰撞。此外,碰撞前后的动能比也是反映碰撞性质的物理量,在v 20=0,

m 1=m 2时,动能比为

1

(1+e 2) (1.9—6) 2

若物体做完全弹性碰撞时,e =1则R =1(无动能损失);若物体做非弹性碰

R =

撞时,0

实验内容

1. 用弹性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m 1=m 2时的弹性碰撞 1)连接和调试好仪器;

2)把滑块儿1(在左) 放在左光电门的外侧,滑块儿2放在两光电门之间靠近右面光电门的地方,让滑块儿2处于静止状态;

3)把滑块儿1反向推动,让它碰后反弹回来通过左面光电门后再和滑块儿2发生碰撞,碰撞前的速度v 10由左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t 1反映出来。碰撞后v ' 10=0,m 2以v 10的速度运动,即v ' 20=v 10,m 2的速度v ' 20由右面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t ' 20反映出来。所以实验中要记录下经过左面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 1和碰撞后经过右面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 ' 20即可验证在实验条件下的动量守恒;

4)用所测的碰撞前后的速度计算恢复系数和动能比; 5)改变碰撞时的速度v 10重复以上内容。

(2)m 1≠m 2时的弹性碰撞

1)将一个滑块加上配重质量块,分别称其质量为m 1和m 2;

2)在左光电门外侧放大滑块儿1,较小的滑块儿2放在两光电门之间。使v 20

=0,推动m 1使之与m 2相碰,测量较大的滑块儿在碰撞前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及碰撞以后m 1、由此计算出v 0、m 2先后经过右面光电门的时间∆t ' 20、∆t 10,∆t ' 10,

'+m 2v 20'; v ' 1、v ' 2,便可验证在此实验条件下的动量守恒,即m 1v 10=m 1v 10

3)改变碰撞时的速度v 10重复以上内容。 2. 用完全非弹性碰撞验证动量守恒 (1)较大的滑块儿1和较小的滑块儿2的两个碰撞端,分别装上尼龙搭扣,用天平称m 1和m 2,使m 1=m 2;

(2)在左光电门以外的地方放一个滑块儿1,在两光电门之间靠近右光电门的地方放一个滑块儿2,并使v 20=0,推动m 1使之与m 2相碰撞。碰撞后两个滑

'=v 20'=v ;块儿粘在一起以同一速度运动就可成为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速度v 10

(3)记下滑块儿经过左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 10及经过右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 在此实验条件上可验',由此可以计算出碰撞前的速度v 10及碰撞后的速度v 10∆t 10

'=1/2v 10; 证v 10

(4)改变弹性碰撞的速度v 10,重复多次测量; (5)用碰撞前后的速度算一下恢复系数和动能比。

数据处理

表(1.9—2) m 1=m 2时的弹性碰撞数据记录

其他数据记录表格请同学自拟。

对上述两种碰撞情况下所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碰撞前和碰撞后的总动量,并通过比较得出动量守恒的结论。

思考题

1. 在弹性碰撞情况下,当m 1≠m 2,v 20=0时,两个滑块儿碰撞前后的动能是否相等?如果不完全相等,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应如何保证实验条件减少测量误差?


相关内容

  • 浅析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
  •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李泽轩 [摘要l气垫导轨是一种近似无阻力的力学实验装置,使用它做力学实验,可以观察和研究在近似无阻力情况下物体的各种运动规律: 对各种力学物理量进行定量测量:对力学规律进行验证.本文从实验装置及原理.实验步骤.结论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气垫导轨测量重 力加速度实验,实验效果很好. l关 ...

  • 气垫导轨实验探究牛二
  • 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目的] 1.利用气垫导轨测定速度和加速度. 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了解气垫导轨的构造,掌握它的调平方法. [仪器简介] 气垫导轨导轨表面小孔喷出的压缩空气,使导轨表面与滑行器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垫"将滑行器浮起,使运动时的接触摩擦阻力大为减小, ...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学案2014-05-13
  • 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物理学科学案设计 第二章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14-05-13 班级_____ __ 姓名__ ____ 〒〒实验原理〒〒 一.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 和 ,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

  • 气垫导轨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
  • 1引言 用气垫导轨上的两个滑块的正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原理如下:当两个滑块在水平的气垫导轨上沿直线作对心碰撞时,若略去滑块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和粘滞阻力,则滑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故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两滑块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设如图1所示,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

  • 16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教学设计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选修3-5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教学设计 班级 高二 备课人 备课时间 2012 年 4 月 9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 ...

  • 用气垫导轨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
  • 用气垫导轨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 沈 军 倡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江苏南通 226001) (收稿日期:20140220)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传统的实验都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来验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机械能守恒.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也有利用朗威DISLab传感器来验证摆球的机 ...

  • 碰撞过程中守恒定律的研究
  • 实 验 报 告 210系07级 任少卿 日期:08年5月24日 学号:PB07210413 实验题目:碰撞过程中守恒定律的研究 实验目的: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实验原理: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 ...

  • 验证动量守恒
  • 实验四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目的 1. 通过碰撞特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 学习实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的使用. 2.实验原理 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设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由于气垫的悬浮作用,滑块在水平方向上不受 ...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1.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 了的轻质弹簧,如图实-11-4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 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 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