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转)

作者:佚名|文章出处:网络|更新时间:2012-05-31

NLP导读:家长们可有想过消极情绪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如果消极情绪表现过分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受到压抑,都会损害孩子人格的成长,引起身心机能的失调。

情绪是体验,也是反应;是冲动,也是行为。它包括人在生理和心理许多水平上的整合,与其他心理过程有着广泛的联系。孩子心理的紧张状态和平衡失调,往往是与其情绪状态、特别是消极的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消极情绪表现过分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受到压抑,都会损害孩子人格的成长,引起身心机能的失调。

孩子是情绪的“俘虏”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与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消极和积极情绪之分。大约1岁左右,孩子的情绪开始分化,2岁时出现各种基本情绪,即愤怒、惧怕、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能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消极的情绪则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响他的人格建构。

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于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会越多地取决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因为妈妈不给他一颗糖果而大哭,或者因为得到糖果而破涕为笑,这在成人眼里,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情绪不宜堵

对孩子来说,产生情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一个成人发脾气的时候,旁观者常会知趣地离去,或者以好言相劝。然而,当一个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受到的可能却是训斥,甚至会因此而挨打,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应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宣泄。情绪一旦产生,宜疏导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疏泄对维护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认为,讲出一切来,能减轻精神上的症状。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时,让他能不受压抑地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

哭是孩子情绪疏泄的一条重要渠道。几乎没有孩子没用过哭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很多情况下,哭使孩子在紧张状态中变得轻松了一点。有人说过,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不让孩子眼眶里的泪水往下淌。这句话并不哗众取宠,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孩子只能强行压抑自己,其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积压的能量只能伤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用这种方式疏泄情绪,往往不会引起周围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这样,成人就会运用压抑的方式加以堵截。

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些哭以外的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是很重要的。这些方法和技能是以既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又是社会行为规范所允许或倡导的。

倾诉,这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在遇到冲突或挫折时将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诉他人,以寻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人对孩子表现出的同情或宽慰会缓解甚至清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孩子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也要耐心地听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孩子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他细作理论。

转移也是合理宣泄情绪的良好途径。要让孩子学习遇到冲突和挫折时,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为了玩玩具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可让他到室外去踢一会儿球,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

不要消极应付情绪

有些孩子会自觉地借助一些消极的心理防备机制去应付压力。排泄消极的情绪,偶尔地运用一些较少歪曲现实的心理防备机制,能暂时缓解孩子的心理紧张和不安,但是,如果不适当地运用一些严重歪曲现实的心理防备机制,则会使孩子陷入更深的心理漩涡中去,造成他适应社会不良,从而影响他人格的健康成长。

例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个男孩,平时经常暗中欺负其他孩子,大家都惧怕他,对他敢怒而不敢言。一天,老师让大家集体创作《百猴图》,那个专门欺负别人的男孩画了一个孙悟空,十分得意地贴在了墙上。那些常受他欺负的孩子不约而同地都画了手拿金箍棒、大刀的孙悟空,个个怒目而视,杀气腾腾,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把所画的孙悟空剪贴在那个小男孩的图画周围。当大家看到这一场景时,都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借助孙悟空的手,“报复”了平时欺负自己的孩子,即使他们的“报复”所选择的是替代对象,但也会像报复原来的对象一样,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孩子们因平时所受的欺负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发泄或表现出来,当他们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对象“移置”到了一个合适的替代对象的时候,这种做法就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同样的心理防备机制,如果运用得不适当,或者过多地运用,往往会带来消极的结果。例如,一个受到家长严厉责骂的孩子,当着家长的面可能会“忍气吞声”,可是一离开家长,他就可能通过破坏玩具或欺负同伴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由于他“移置”的发泄对象不适当,尽管他的做法使他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是,他的态度和行为也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有可能使他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应付各种心理压力,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的。如果发现孩子经常运用压抑、投射作用,自我惩罚、幻想等方式去解脱情绪的困扰,就应及时纠正,教导他以积极的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动的、消极的方式。这样做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作者:佚名|文章出处:网络|更新时间:2012-05-31

NLP导读:家长们可有想过消极情绪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如果消极情绪表现过分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受到压抑,都会损害孩子人格的成长,引起身心机能的失调。

情绪是体验,也是反应;是冲动,也是行为。它包括人在生理和心理许多水平上的整合,与其他心理过程有着广泛的联系。孩子心理的紧张状态和平衡失调,往往是与其情绪状态、特别是消极的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消极情绪表现过分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受到压抑,都会损害孩子人格的成长,引起身心机能的失调。

孩子是情绪的“俘虏”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与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消极和积极情绪之分。大约1岁左右,孩子的情绪开始分化,2岁时出现各种基本情绪,即愤怒、惧怕、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能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消极的情绪则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响他的人格建构。

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于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会越多地取决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因为妈妈不给他一颗糖果而大哭,或者因为得到糖果而破涕为笑,这在成人眼里,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情绪不宜堵

对孩子来说,产生情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一个成人发脾气的时候,旁观者常会知趣地离去,或者以好言相劝。然而,当一个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受到的可能却是训斥,甚至会因此而挨打,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应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宣泄。情绪一旦产生,宜疏导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疏泄对维护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认为,讲出一切来,能减轻精神上的症状。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时,让他能不受压抑地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

哭是孩子情绪疏泄的一条重要渠道。几乎没有孩子没用过哭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很多情况下,哭使孩子在紧张状态中变得轻松了一点。有人说过,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不让孩子眼眶里的泪水往下淌。这句话并不哗众取宠,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孩子只能强行压抑自己,其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积压的能量只能伤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用这种方式疏泄情绪,往往不会引起周围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这样,成人就会运用压抑的方式加以堵截。

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些哭以外的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是很重要的。这些方法和技能是以既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又是社会行为规范所允许或倡导的。

倾诉,这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在遇到冲突或挫折时将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诉他人,以寻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人对孩子表现出的同情或宽慰会缓解甚至清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孩子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也要耐心地听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孩子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他细作理论。

转移也是合理宣泄情绪的良好途径。要让孩子学习遇到冲突和挫折时,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为了玩玩具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可让他到室外去踢一会儿球,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

不要消极应付情绪

有些孩子会自觉地借助一些消极的心理防备机制去应付压力。排泄消极的情绪,偶尔地运用一些较少歪曲现实的心理防备机制,能暂时缓解孩子的心理紧张和不安,但是,如果不适当地运用一些严重歪曲现实的心理防备机制,则会使孩子陷入更深的心理漩涡中去,造成他适应社会不良,从而影响他人格的健康成长。

例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个男孩,平时经常暗中欺负其他孩子,大家都惧怕他,对他敢怒而不敢言。一天,老师让大家集体创作《百猴图》,那个专门欺负别人的男孩画了一个孙悟空,十分得意地贴在了墙上。那些常受他欺负的孩子不约而同地都画了手拿金箍棒、大刀的孙悟空,个个怒目而视,杀气腾腾,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把所画的孙悟空剪贴在那个小男孩的图画周围。当大家看到这一场景时,都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借助孙悟空的手,“报复”了平时欺负自己的孩子,即使他们的“报复”所选择的是替代对象,但也会像报复原来的对象一样,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孩子们因平时所受的欺负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发泄或表现出来,当他们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对象“移置”到了一个合适的替代对象的时候,这种做法就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同样的心理防备机制,如果运用得不适当,或者过多地运用,往往会带来消极的结果。例如,一个受到家长严厉责骂的孩子,当着家长的面可能会“忍气吞声”,可是一离开家长,他就可能通过破坏玩具或欺负同伴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由于他“移置”的发泄对象不适当,尽管他的做法使他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是,他的态度和行为也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有可能使他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应付各种心理压力,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的。如果发现孩子经常运用压抑、投射作用,自我惩罚、幻想等方式去解脱情绪的困扰,就应及时纠正,教导他以积极的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动的、消极的方式。这样做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关内容

  •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自动保存的)
  •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许昌市商委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灵对话 Part 1 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 世上的父母,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好.所以在生活中,也是惦念孩子先于家长自己,他们的生活总是围绕着孩子来安排.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就显得一筹莫展,很困惑迷茫. 果真是那样吗?家长的行为 ...

  • 认知疗法与设定计划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案例
  • [个案描述] 个案1 设定计划为主.认知疗法为辅的辅导案例 来访者李某,女,16岁,2000年11月来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李某称自己属于"议价生"(家长出赞助费进入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低,基础差,在入学时就有强烈的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学习的时候也手忙脚乱,费了很大的 ...

  •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 家庭教育论文由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六个部分组成.正文包括:引论或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除注释可有可无,其他一律不能少) 样文: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作者 *** ******** 摘要:随着我国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 ...

  • 论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 论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新生入园时,面对陌生的幼儿园.陌生的老师和同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焦虑情绪,一些异常行为.当然由于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个性以及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不同,幼儿的焦虑时间及情况也会表现不同.一般来说,平时由老师和保姆带的孩子焦虑程度较高,焦虑的时间也较长.对于幼儿入园时出现 ...

  • 写给新高一的家长--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 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教育.面对发展变化的形势,现在我们应该如何才够得上一个好家长的标准呢? 好家长需要合理科学地爱孩子:好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建立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好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好家长需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与要求:好家长需要了解 ...

  • 青少年素质教育
  • <青少年素质教育> 课程共分十三部分: (一).了解自己,强化自我意识: 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尝识自主的与同学交流,但由于心智正处于由模糊向清晰的意识转变,常常会产生自我矛盾的错误意识,会在迷茫.不自觉中对自己心灵进行伤害.一旦孩子有了正确的自我认识,就会自信,减少自我伤害,培养孩子良好 ...

  • 如何教育厌学的孩子
  • 如何教育厌学的孩子 挫折教育和情感支持的缺失,不切实际的学习要求及其他家庭因素都是孩子厌学情绪的催生因素. 家庭教育种下了青少年厌学的第一颗种子:应试教育制造了大量的" 失败者" ,使得部分青少年谈" 学" 色变,产生强烈的学习回避心理:社会生活的诱惑,如网络 ...

  •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各种竞争的压力.社会生活的延伸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化解,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 ...

  • 幼儿园育儿经
  • 上幼儿园宝贝情绪要"照顾" "我家宝宝很快就要上幼儿园了,但每当我们提起这件事,他都会表现得非常抗拒,有时候还会发脾气."王女士最近一直在为孩子上幼儿园而烦恼着.心理专家说,幼儿初入幼儿园时,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此时易出现焦虑的表现. 为何出现焦虑症 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