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

⏹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 三、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四、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 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一门新颖的科学。人们把她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萨缪尔森

⏹ 罗斯福新政 ⏹ C+I+G = C+S+T (二)―经济学‖的由来

⏹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vouos+oivos,家庭+规律、支配 ,亦即家庭管理,但不等于家务。

⏹ 1615年,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贤:―政治经济学‖。―政治‖,即―大众的、国民的、社会的‖,并非通常的阶级斗争。―政治经济学‖表明经济学研究的不是家庭经济,而是整个社会的、国家的经济。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采用了这一概念。

⏹ 现在―经济‖一词的含义,则泛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获取各种物质财富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切谋生活动。

⏹ 1. 多种多样的观点

⏹ 究竟什么是经济学?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学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与说明。有人从经济学研究和考察人们的经济活动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问题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面对稀缺性现实必须做出选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怎样进行选择的一门学科;

⏹ 有的人从经济主体为着既定目的去参与经济活动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有限经济资源的配置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有的人从经济社会的福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既定资源条件下怎样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经济学史上的种种观点 ⏹ 亚当·斯密 ⏹ 约翰·穆勒 ⏹ 萨伊 ⏹ 马歇尔 ⏹ 詹姆斯·穆勒 ⏹ 马克思 ⏹ 西尼尔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L ∙罗宾斯提出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L ∙罗宾斯提出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三)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满足欲望的方式是有限的 ⏹ 欲望的层次(马斯洛【美】)

⏹ A 资源有限 B 时间有限 C 其他人为你提供的服务有限

⏹ 稀缺性(Scarcity )即指生产的产品资源(经济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情况。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 西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 ⏹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原因

⏹ 人们只能以有选择的方式满足欲望

⏹ A 合理使用资源 B 合理支配时间 C 首先满足最迫切的欲望 ⏹ 因此,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最优选择和资源配置

⏹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稀缺性的普遍存在而引起选择的必要性,就必然产生经济学。 ⏹ 一切经济问题来源于稀缺性。

⏹ 面对稀缺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我们该如何选择?

⏹ 选择:为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怎样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 如何选择

⏹ 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 ⏹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 ⏹ 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

⏹ 如何分配有限物品来满足各种欲望,必要时甚至牺牲一种欲望来满足其他欲望。 ⏹ 解决以上问题的两种尺度: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程度、为了满足各种欲望所需付出的代价(周六)

⏹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分配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以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不同物品。有效地配置资源是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为了论述与说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使用了一个重要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

⏹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突出,表示机会成本增加;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以为一条直线,表示生产两种产品的技术能使两种产品

之间以不变的比率进行转换,机会成本不变。

⏹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基本特征(清单) ⏹ 边界以内的点、边界上的点和边界以外的点分别代表不同含义和社会状态 ⏹ 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大跃进以及文革时期处在边界以内[经济缺乏效率]、改革开放时期不断接近于边界上的点)。边界以外是始终达不到的状态。 (2)机会成本

⏹ 定义:作出一种选择而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损失。或,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 读书与工作//选课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稀缺的。

(3)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 经济体制的四种基本类型 ⏹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 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状态 ⏹ 不同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决策结构//据以作出决策的信息搜集传递和整理结构//人类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动力或动因结果)(分散决策//集中决策//二者结合)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资源有效率配置的一门科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谬尔森)。经济学是一门使你幸福的学问(萧伯纳)。

(四)几个重要的概念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1.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是从个量分析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是关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个别经济变量变动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中应有以下内容:

⏹ (1)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 (2)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 (3)要达到的目标是最大化。

⏹ (4)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5)核心是价格理论。

⏹ 2.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

⏹ 第一,理性经济人假设。 ⏹ 第三,市场出清假设。 ⏹ 第二,充分就业的假设。 ⏹ 第四,完全信息假设。

⏹ 3.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 (1)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调节供求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如何把既定收入分配于不同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上,以实现最大化的满足或效用。

⏹ (3)生产者行为理论。其中又包括了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收益理论和市场结构与厂商理论。

⏹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理论。

⏹ (6)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 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量分析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定义有以下几点:

⏹ (1)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 (2)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 (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 (4)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4)开放经济理论。 ⏹ (5)宏观经济政策。

⏹ 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2)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 (3)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 ⏹ ⏹ 的。

⏹ 为基础。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二者在分析中所假定的制度前提一致,都假定制度因素不变。 (3)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是相同(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分析总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 1. 实证分析:即说明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首先要提出对经济现象给予解释的理论,然后用事实来验证理论,并依据理论对未来作出预测。实证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同自然科学有类似方面。“经济学是不精确的科学”。实证表述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 2. 规范分析:即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规范经济政策措施和经济行为后果的是否可取性。

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

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就叫作规范经济学。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

⏹ 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前者从“量”的角度分析;后者从“质”的方面考察。同一问题可进行实证也可进行规范分析,例如 经济增长 节俭;―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 2.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以及边际增量分析 ⏹ 3. 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 (1)均衡与经济均衡 ⏹ 均衡:力学概念引入经济学 ⏹ 经济均衡: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

⏹ 变动的压力和力量的状态。 ⏹ (2)局部均衡 ⏹ 即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一种商品的均衡。

⏹ (3)一般均衡 ⏹ 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总均衡分析。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每种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 (4)过程分析 ⏹ 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续继起的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故过程分析又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 4.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1)静态分析 ⏹ 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化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静态分析时通常假定资本数量、技术水平、人口规模、生产组织和制度体制等因素固定不变。

⏹ (2)比较静态分析 ⏹ 比较静态分析只注意从一种均衡到另一个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和所包含的时间阻滞。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自变量和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

⏹ (3)动态分析 ⏹ 动态分析是对经济事物变化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动态分析的根本特征是引入了时间因素,从时间序列上对社会经济活动作时点分析和期间分析、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试图说明经济活动怎样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动态分析着重考察在静态分析中假定不变的因素在时间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将会怎样影响一个经济体系的运动。

⏹ 5. 经济模型

⏹ (1)模型与济经模型 ⏹ 模型与模型方法在整个科学领域,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着普遍而广泛的运用。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用来描述和研究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经济理论是实际经济事物与经验认识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经济模型就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达。

⏹ (2)分析与表达 ⏹ 经济模型的分析与表达,可以有几种方法:用普通文字,用算术式,用简单几何以及用代数式。这些简单的不同的语言可以相互译通。

⏹ (3)经济模型的构成 ⏹ 通常有四部分: ⏹ 定义、假设、假说、预测。

⏹ 6. 理性人假定

⏹ 斯密《国富论》中最先提出―经

济人‖,帕累托将这一概念引进西方经济学。

⏹ 理性人不等于经济人:(1)经济人主要指资本家,而理性人既可以包括资本家、消费者,也包括政府。尤其把政府人格化。(2)经济人一般来说是自私自利的,而理性人未必如此。当然,理性人仍然符合―基本动力是利益最大化,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最优化‖的原则。(3)理性人的三个行为特征:完整性、传递性和有理性地选择。

三、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四、经济学中的十大基本原理 1.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 爱情的机会成本 ⏹ 青海民谣:《在那遥远的地方》 ⏹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变一只小羊,跟在他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我愿抛弃了财产,跟他去放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这首民谣中的―男主角‖,为了追求这位活泼动人的姑娘,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决定―抛弃了财产‖,所得到的是―跟他去放羊‖以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并且乐意承受那―细细皮鞭的抽打‖。

3. 理 性人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汽车上的安全带、奖金、奖学金、奖教金、SARS 时期的口罩和板蓝根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付出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付出的少,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缝制。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知道,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任何物品。——亚当·斯密《国富论》(此书是贸易与经济上相互依存分析的里程碑)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 10. 社会面临通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

⏹ 说明通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种权衡取舍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关系会持续好几年。

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 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

⏹ 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 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

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

⏹ 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

⏹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 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

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

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 一、需求和需求规律 ☐ 1. 需求的定义

☐ 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和一定市场内,在每一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 2. 需求与需要

☐ 3. 需求曲线及其例外(低档商品、稀缺商品、黄金市场)

☐ 需求函数:商品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QD =F(P ) ☐ 4. 需求规律:在其它因素既定条件下,需求量与商品本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二、需求的影响因素和需求函数 1. 商品自身的价格影响需求量 5. 预期 2.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商品) 6. 社会时尚 3. 收入 7. 气 候、消 费 者 人 数 和 时 间 等 4. 偏好(偏好加上预算考虑即价格与所得决定完 整 的 需 求 函 数: 需求) D=F(P 、T 、I 、Pr 、Pe 、N )

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 需求量的变化: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价格水平下点的位置的移动;

☐ 需求的变化:同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 减少香烟需求量的方法(课税还是广告更有效果?其他可行的方法?) ☐ 前美国总统卡特在任内时的一次记者会中被问到:他所提议征收的汽油税是否会提高汽油的价格?总统当时的回答是:刚开始时课税会使价格上升;但较高的价格会使需求减少,稍后汽油价格就会回跌。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 一、供给与供给定律 ☐ 1. 供给概念

☐ 生产者在某一市场上、一定时期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

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

☐ 2. 供给函数

☐ 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的依存关系。 ☐ 公式: QS=F(P ) ☐ 3. 供给定律

☐ 商品供给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供给曲线

☐ 供给曲线的例外

三、供给的变化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 1. 影响供给变动的其它因素 ☐ (1)生产的技术水平。 ☐ (2)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 ☐ (3)相关商品的价格。

☐ (4)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 (5)其它经济因素,如政府政策、创新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 完整的供给函数:

☐ QS=F(P ,M ,V ,Pr ,PT )

☐ 3. 供给水平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 均衡价格是指某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市场价格。如图: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

5. 供求定理

☐ 以上分析可得如下结论:

☐ (1)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 (2)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 因此,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 (3)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 (4)供给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 因此,供给的变动总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四、以公式说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 根据供求定律,设: ☐ QD=a–bP=200-2P ☐ QS=- P=-40+P ☐ 均衡条件QD = QS ☐ 解得:

☐ 200-2P= - 40+P ☐ P=80;Q=40

如果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则P 和Q 都会有新的均衡值。

第四节 市场均衡模型的应用

在现实经济中,货物税在多大程度上由消费者或生产者承担,这将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 需求弹性小,消费者承担 ☐ 的税收就多,反之就少 ☐ 的税收就多;反之就少 ☐ 供给弹性小,生产者承担

二、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 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 收入弹性

☐ 定义: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对商品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特点:

☐ 第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一个负数。因为根据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 第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一个无维量,即弹性大小与计量单位无关。 2. 点弹性与弧弹性

☐ (1)点弹性:即测量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 Ⅰ. 点弹性的确切公式是: ☐ 公式表明,点弹性是P/Q和

☐ dQ/dP的乘积,其值大小不能单凭需求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Ⅱ. 点弹性的几何图解:

Ⅲ. 点弹性比较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弹性比较:

不同需求曲线上点弹性比较

(2)弧弹性:测量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弧的弹性

Q -Q 1P 2-P 20-34-5174+51

E d =-2÷÷=-∙=6. 65 E d

=212120+31

2222

∆Q

+P Q 1+Q 2∆Q P

==∙12

∆P ∆P Q 1+Q 2

P 1+P 2

3. 价格弹性的类别

☐ 用斜率小的曲线说明弹性较大, 而以斜率大的曲线说明弹性较小。一是由于斜率较大

的需求曲线,其弹性较大的部分一般价格都很高,而在常见的价格范围内弹性都小于一。图1)二是由于斜率较小的需求曲线,其弹性较小的部分一般价格都很低,而在常见的价格范围内弹性都比较大。图2) 单一弹性 富于弹性 缺乏弹性

4.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 (1)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的大小。一般生活必需品弹性较小;而一些奢侈品弹

性较大。

☐ (2)该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该商品弹

性也越大。

☐ (3)该种商品的用途是否广泛。用途越广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 (4)该商品在购买者家庭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占的比重越小则弹性也越小;否

则弹性较大。

☐ (5)所观察的时间与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一般说来,观察时间越长,越容易找到

替代品,弹性也就越大;而短时间内价格变动时,不易立刻调整需求量,弹性也就较小。同样,使用时间较长的商品如耐用品的需求弹性较小,使用时间较短的如非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降低价格会减少总收益。 ☐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降低价格会增加总收益。

☐ 当需求具有单位弹性时,价格下跌和上升不会引起总收益的任何变动。 讨论题

☐ 农业上的技术进步对农民是不是一个好消息? ☐ 石油输出国组织能不能长期保持石油的高价格? ☐ 禁毒还是戒毒会减少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二、供给的价格弹性

☐ 1. 定义、公式与特点

☐ (1)定义: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商品供给量对本身价格的反应程度。 ☐ (2)公式: Q 2-Q 1∆Q

∆Q P Q 1Q E S ===∙

P -P ∆P ∆P Q 21

P P 1

☐ (3)特点:第一,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因供给定律表明,供给量与价格呈同

方向变动。

☐ 第二,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不同则供给的价格弹性大小也不同。

2.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和图解 同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与弧弹性,分别测量一条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微小变动和两点之间的弧的变动。

例如,当价格是2元,供给量为200单位,当价格上升到4元时,供给量增加到300单位,则供给弹性是:

300-200100 ==0. 5 E S =1002 E =÷22S

弧弹性: 200+3002+4

∆Q ∆P ∆Q P +P S E S =÷=∙121002+4Q 1+Q 2P +P =∙=0. 6∆P Q +Q 1212

2200+300 22

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图解:

∵AB

dQ TE Q

H :E =

TE ∙HE =TE S

HE OE OE

∵TE>OE ∴ES>1

3. 供给价格弹性的形式

HE =OE

影响因素

☐ (1)供给时间的长短。

☐ 时间与供给弹性存在正相关:瞬时供给不随价格变化,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供给曲

线,ES=0

☐ 短期供给缺乏弹性;长期供给富有弹性。 ☐ (2)生产产品成本变化。

☐ 生产成本增加快,则供给弹性小,反之就大。

☐ (3)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通常企业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大,会对价格变化

反应较迟缓,供给弹性较小;反之,较大。如大中型国企和小型私营企业就是典型的对比。

☐ (4)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供给弹性与调整的难易程度反方向变动:产品容易调整

的,供给弹性大;反之弹性小。 ☐ (5)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

☐ 如果存在齐备的要素并且价格较低,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弹性较小。

三、其它弹性概念 1. 需求的收入弹性

Q 2-Q 1∆Q

∆Q I Q 1Q E ===∙I

∆I Q 21

I 1I

2. 需求的交叉弹性

Q X 2

-Q X 1∆Q X

∆Q X P Y Q X 1Q X

E ===∙ X , Y

P Y 2-P Y 1∆P Y ∆P Y Q X

P Y 1P Y

市场需求与总收入间的各种关系

四、弹性理论在决策和政策方面的运用

☐ 2. 政府制定价格政策的应用 ☐ 制定价格政策。

☐ 制定税收和津贴政策。 ☐ 税收负担与弹性 副食津贴 ☐ 制定外贸政策

☐ 1. 设:某种汽车价格稳定在3000美元,汽车销售量从9500辆下降为7000辆,而同

年的广告费从100000美元下降为50000美元,再假定人口、收入、信贷利用等其它影响汽车销量的因素不变。试计算这一区间汽车广告费与汽车销量之间的弧弹性。

∆Q P +P -2500100000+50000

E D =∙12=∙≈0. 45

∆P Q +Q -500009500+7000 12

2. 设:某种汽车需求函数对价格的偏导数∆Q/∆P=3000(是一个常数),当价格为3000美元时,汽车销量为950万辆;当价格升为3500美元时,汽车销量减为800万辆,试计算该种汽车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点弹性,以及在两种价格水平之间的弧弹性。 3000

E D 1=(-3000) ⨯E D 2E D H

=-0. 95

[1**********]

=(-3000) ⨯=-1. 3

8000000

3000+3500

=(-3000) ⨯=1. 114

9500000+8000000

⏹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 三、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四、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 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也是一门新颖的科学。人们把她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萨缪尔森

⏹ 罗斯福新政 ⏹ C+I+G = C+S+T (二)―经济学‖的由来

⏹ 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vouos+oivos,家庭+规律、支配 ,亦即家庭管理,但不等于家务。

⏹ 1615年,法国经济学家蒙克莱贤:―政治经济学‖。―政治‖,即―大众的、国民的、社会的‖,并非通常的阶级斗争。―政治经济学‖表明经济学研究的不是家庭经济,而是整个社会的、国家的经济。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采用了这一概念。

⏹ 现在―经济‖一词的含义,则泛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获取各种物质财富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切谋生活动。

⏹ 1. 多种多样的观点

⏹ 究竟什么是经济学?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经济学家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与说明。有人从经济学研究和考察人们的经济活动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问题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面对稀缺性现实必须做出选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怎样进行选择的一门学科;

⏹ 有的人从经济主体为着既定目的去参与经济活动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有的人从有限经济资源的配置的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有的人从经济社会的福利角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在既定资源条件下怎样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经济学史上的种种观点 ⏹ 亚当·斯密 ⏹ 约翰·穆勒 ⏹ 萨伊 ⏹ 马歇尔 ⏹ 詹姆斯·穆勒 ⏹ 马克思 ⏹ 西尼尔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L ∙罗宾斯提出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 从20世纪30年代起,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L ∙罗宾斯提出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用具有各种用途的稀缺资源来满足人们目的的人类行为科学。‖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三)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满足欲望的方式是有限的 ⏹ 欲望的层次(马斯洛【美】)

⏹ A 资源有限 B 时间有限 C 其他人为你提供的服务有限

⏹ 稀缺性(Scarcity )即指生产的产品资源(经济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的情况。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 西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 ⏹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原因

⏹ 人们只能以有选择的方式满足欲望

⏹ A 合理使用资源 B 合理支配时间 C 首先满足最迫切的欲望 ⏹ 因此,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最优选择和资源配置

⏹ 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稀缺性的普遍存在而引起选择的必要性,就必然产生经济学。 ⏹ 一切经济问题来源于稀缺性。

⏹ 面对稀缺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我们该如何选择?

⏹ 选择:为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怎样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 如何选择

⏹ 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 ⏹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 ⏹ 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

⏹ 如何分配有限物品来满足各种欲望,必要时甚至牺牲一种欲望来满足其他欲望。 ⏹ 解决以上问题的两种尺度: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程度、为了满足各种欲望所需付出的代价(周六)

⏹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分配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以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不同物品。有效地配置资源是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为了论述与说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使用了一个重要概念:生产可能性曲线

⏹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突出,表示机会成本增加;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以为一条直线,表示生产两种产品的技术能使两种产品

之间以不变的比率进行转换,机会成本不变。

⏹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基本特征(清单) ⏹ 边界以内的点、边界上的点和边界以外的点分别代表不同含义和社会状态 ⏹ 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大跃进以及文革时期处在边界以内[经济缺乏效率]、改革开放时期不断接近于边界上的点)。边界以外是始终达不到的状态。 (2)机会成本

⏹ 定义:作出一种选择而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损失。或,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 读书与工作//选课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稀缺的。

(3)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

⏹ 经济体制的四种基本类型 ⏹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 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状态 ⏹ 不同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决策结构//据以作出决策的信息搜集传递和整理结构//人类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动力或动因结果)(分散决策//集中决策//二者结合)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资源有效率配置的一门科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谬尔森)。经济学是一门使你幸福的学问(萧伯纳)。

(四)几个重要的概念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1.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是从个量分析出发,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是关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个别经济变量变动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中应有以下内容:

⏹ (1)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 (2)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 (3)要达到的目标是最大化。

⏹ (4)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 (5)核心是价格理论。

⏹ 2.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

⏹ 第一,理性经济人假设。 ⏹ 第三,市场出清假设。 ⏹ 第二,充分就业的假设。 ⏹ 第四,完全信息假设。

⏹ 3.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 (1)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又调节供求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如何把既定收入分配于不同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上,以实现最大化的满足或效用。

⏹ (3)生产者行为理论。其中又包括了生产理论、成本理论、收益理论和市场结构与厂商理论。

⏹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与经济福利理论。

⏹ (6)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 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量分析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定义有以下几点:

⏹ (1)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 (2)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 (3)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 (4)中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4)开放经济理论。 ⏹ (5)宏观经济政策。

⏹ 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2)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 (3)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 ⏹ ⏹ 的。

⏹ 为基础。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二者在分析中所假定的制度前提一致,都假定制度因素不变。 (3)二者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是相同(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分析总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 1. 实证分析:即说明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首先要提出对经济现象给予解释的理论,然后用事实来验证理论,并依据理论对未来作出预测。实证经济学不涉及价值判断,同自然科学有类似方面。“经济学是不精确的科学”。实证表述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 2. 规范分析:即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或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规范经济政策措施和经济行为后果的是否可取性。

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

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就叫作规范经济学。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

⏹ 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前者从“量”的角度分析;后者从“质”的方面考察。同一问题可进行实证也可进行规范分析,例如 经济增长 节俭;―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 2.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以及边际增量分析 ⏹ 3. 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 (1)均衡与经济均衡 ⏹ 均衡:力学概念引入经济学 ⏹ 经济均衡: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联系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化的状态。或是经济体系内各有关变量的变动都恰好相互抵消,没有引起经济变量发生

⏹ 变动的压力和力量的状态。 ⏹ (2)局部均衡 ⏹ 即指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或供求所达到的均衡,是一个市场一种商品的均衡。

⏹ (3)一般均衡 ⏹ 一般均衡分析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也称总均衡分析。即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各种商品、每种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 (4)过程分析 ⏹ 这种分析方法通常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相续继起的各个期间的变化情况。故过程分析又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

⏹ 4.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1)静态分析 ⏹ 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完全抽象掉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化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静态分析时通常假定资本数量、技术水平、人口规模、生产组织和制度体制等因素固定不变。

⏹ (2)比较静态分析 ⏹ 比较静态分析只注意从一种均衡到另一个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不考虑经济变化过程和所包含的时间阻滞。实际上只是对两种既定自变量和各自相应的因变量的均衡值加以比较。

⏹ (3)动态分析 ⏹ 动态分析是对经济事物变化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动态分析的根本特征是引入了时间因素,从时间序列上对社会经济活动作时点分析和期间分析、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试图说明经济活动怎样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动态分析着重考察在静态分析中假定不变的因素在时间过程中发生变化时,将会怎样影响一个经济体系的运动。

⏹ 5. 经济模型

⏹ (1)模型与济经模型 ⏹ 模型与模型方法在整个科学领域,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着普遍而广泛的运用。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也是用来描述和研究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的依存关系的一种理论结构。经济理论是实际经济事物与经验认识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经济模型就是经济理论的简明表达。

⏹ (2)分析与表达 ⏹ 经济模型的分析与表达,可以有几种方法:用普通文字,用算术式,用简单几何以及用代数式。这些简单的不同的语言可以相互译通。

⏹ (3)经济模型的构成 ⏹ 通常有四部分: ⏹ 定义、假设、假说、预测。

⏹ 6. 理性人假定

⏹ 斯密《国富论》中最先提出―经

济人‖,帕累托将这一概念引进西方经济学。

⏹ 理性人不等于经济人:(1)经济人主要指资本家,而理性人既可以包括资本家、消费者,也包括政府。尤其把政府人格化。(2)经济人一般来说是自私自利的,而理性人未必如此。当然,理性人仍然符合―基本动力是利益最大化,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最优化‖的原则。(3)理性人的三个行为特征:完整性、传递性和有理性地选择。

三、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四、经济学中的十大基本原理 1. 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 爱情的机会成本 ⏹ 青海民谣:《在那遥远的地方》 ⏹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变一只小羊,跟在他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我愿抛弃了财产,跟他去放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这首民谣中的―男主角‖,为了追求这位活泼动人的姑娘,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决定―抛弃了财产‖,所得到的是―跟他去放羊‖以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并且乐意承受那―细细皮鞭的抽打‖。

3. 理 性人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汽车上的安全带、奖金、奖学金、奖教金、SARS 时期的口罩和板蓝根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付出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付出的少,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缝制。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知道,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任何物品。——亚当·斯密《国富论》(此书是贸易与经济上相互依存分析的里程碑)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 10. 社会面临通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

⏹ 说明通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种权衡取舍只是暂时的,但这种关系会持续好几年。

菲利普斯曲线有三种表达方式,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 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A·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萨缪尔森

⏹ 萨缪尔森和索洛以物价上涨率代替了原菲利普斯曲线中的货币工资变化率。这一代替是通过一个假定实现的。这个假定是:产品价格的形成遵循―平均劳动成本固定加值法‖,即每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平均劳动成本加上一个固定比例的其他成本和利润形成的。这就是说,物价的变动只与货币工资的变动有关。 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与上述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相同,只不过纵轴改为物价上涨率。这条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亦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率下降。

在这一关系的研究中,经常不是直接采用经济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或是采用―现实产出水平对潜在产出水平的偏离‖。这一―偏离‖,表明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求的缺口和物价上涨的压力。现实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而潜在经济增长率则表明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所能提供的总供给的状况。

⏹ 潜在经济增长率可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正常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正常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另一种是指最大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长率。我们这里采用的是第一种含义。这种菲利普斯曲线的表现形式是:在以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为横轴、物价上涨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具有正斜率的一条曲线。

⏹ 第三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惯常使用的。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了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中的失业率。这一代替是通过―奥肯定律‖(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 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这样,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便呈现出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

这条曲线的走向与第一、二种菲利普斯曲线正好相反。这条曲线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二者呈同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正相关关系。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时,物价上涨率亦上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时,物价上涨率亦下降。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随着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随着需求的收缩,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物价上涨率随之下降

这样,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左下方向右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移动的

曲线环。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与物价上涨率为同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物价上涨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右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物价上涨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 一、需求和需求规律 ☐ 1. 需求的定义

☐ 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和一定市场内,在每一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 2. 需求与需要

☐ 3. 需求曲线及其例外(低档商品、稀缺商品、黄金市场)

☐ 需求函数:商品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QD =F(P ) ☐ 4. 需求规律:在其它因素既定条件下,需求量与商品本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二、需求的影响因素和需求函数 1. 商品自身的价格影响需求量 5. 预期 2. 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商品) 6. 社会时尚 3. 收入 7. 气 候、消 费 者 人 数 和 时 间 等 4. 偏好(偏好加上预算考虑即价格与所得决定完 整 的 需 求 函 数: 需求) D=F(P 、T 、I 、Pr 、Pe 、N )

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 需求量的变化: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价格水平下点的位置的移动;

☐ 需求的变化:同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 减少香烟需求量的方法(课税还是广告更有效果?其他可行的方法?) ☐ 前美国总统卡特在任内时的一次记者会中被问到:他所提议征收的汽油税是否会提高汽油的价格?总统当时的回答是:刚开始时课税会使价格上升;但较高的价格会使需求减少,稍后汽油价格就会回跌。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 一、供给与供给定律 ☐ 1. 供给概念

☐ 生产者在某一市场上、一定时期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

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

☐ 2. 供给函数

☐ 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的依存关系。 ☐ 公式: QS=F(P ) ☐ 3. 供给定律

☐ 商品供给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供给曲线

☐ 供给曲线的例外

三、供给的变化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 1. 影响供给变动的其它因素 ☐ (1)生产的技术水平。 ☐ (2)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 ☐ (3)相关商品的价格。

☐ (4)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 (5)其它经济因素,如政府政策、创新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 完整的供给函数:

☐ QS=F(P ,M ,V ,Pr ,PT )

☐ 3. 供给水平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

第三节 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 均衡价格是指某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一致时的市场价格。如图: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

5. 供求定理

☐ 以上分析可得如下结论:

☐ (1)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 (2)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 因此,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 ☐ (3)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 (4)供给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 因此,供给的变动总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四、以公式说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 根据供求定律,设: ☐ QD=a–bP=200-2P ☐ QS=- P=-40+P ☐ 均衡条件QD = QS ☐ 解得:

☐ 200-2P= - 40+P ☐ P=80;Q=40

如果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则P 和Q 都会有新的均衡值。

第四节 市场均衡模型的应用

在现实经济中,货物税在多大程度上由消费者或生产者承担,这将取决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 需求弹性小,消费者承担 ☐ 的税收就多,反之就少 ☐ 的税收就多;反之就少 ☐ 供给弹性小,生产者承担

二、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第五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 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 收入弹性

☐ 定义: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对商品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 特点:

☐ 第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一个负数。因为根据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 第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一个无维量,即弹性大小与计量单位无关。 2. 点弹性与弧弹性

☐ (1)点弹性:即测量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 Ⅰ. 点弹性的确切公式是: ☐ 公式表明,点弹性是P/Q和

☐ dQ/dP的乘积,其值大小不能单凭需求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Ⅱ. 点弹性的几何图解:

Ⅲ. 点弹性比较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弹性比较:

不同需求曲线上点弹性比较

(2)弧弹性:测量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弧的弹性

Q -Q 1P 2-P 20-34-5174+51

E d =-2÷÷=-∙=6. 65 E d

=212120+31

2222

∆Q

+P Q 1+Q 2∆Q P

==∙12

∆P ∆P Q 1+Q 2

P 1+P 2

3. 价格弹性的类别

☐ 用斜率小的曲线说明弹性较大, 而以斜率大的曲线说明弹性较小。一是由于斜率较大

的需求曲线,其弹性较大的部分一般价格都很高,而在常见的价格范围内弹性都小于一。图1)二是由于斜率较小的需求曲线,其弹性较小的部分一般价格都很低,而在常见的价格范围内弹性都比较大。图2) 单一弹性 富于弹性 缺乏弹性

4.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 (1)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的大小。一般生活必需品弹性较小;而一些奢侈品弹

性较大。

☐ (2)该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该商品弹

性也越大。

☐ (3)该种商品的用途是否广泛。用途越广弹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 (4)该商品在购买者家庭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占的比重越小则弹性也越小;否

则弹性较大。

☐ (5)所观察的时间与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一般说来,观察时间越长,越容易找到

替代品,弹性也就越大;而短时间内价格变动时,不易立刻调整需求量,弹性也就较小。同样,使用时间较长的商品如耐用品的需求弹性较小,使用时间较短的如非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降低价格会减少总收益。 ☐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降低价格会增加总收益。

☐ 当需求具有单位弹性时,价格下跌和上升不会引起总收益的任何变动。 讨论题

☐ 农业上的技术进步对农民是不是一个好消息? ☐ 石油输出国组织能不能长期保持石油的高价格? ☐ 禁毒还是戒毒会减少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二、供给的价格弹性

☐ 1. 定义、公式与特点

☐ (1)定义: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商品供给量对本身价格的反应程度。 ☐ (2)公式: Q 2-Q 1∆Q

∆Q P Q 1Q E S ===∙

P -P ∆P ∆P Q 21

P P 1

☐ (3)特点:第一,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因供给定律表明,供给量与价格呈同

方向变动。

☐ 第二,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不同则供给的价格弹性大小也不同。

2. 供给价格弹性的计算和图解 同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与弧弹性,分别测量一条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微小变动和两点之间的弧的变动。

例如,当价格是2元,供给量为200单位,当价格上升到4元时,供给量增加到300单位,则供给弹性是:

300-200100 ==0. 5 E S =1002 E =÷22S

弧弹性: 200+3002+4

∆Q ∆P ∆Q P +P S E S =÷=∙121002+4Q 1+Q 2P +P =∙=0. 6∆P Q +Q 1212

2200+300 22

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图解:

∵AB

dQ TE Q

H :E =

TE ∙HE =TE S

HE OE OE

∵TE>OE ∴ES>1

3. 供给价格弹性的形式

HE =OE

影响因素

☐ (1)供给时间的长短。

☐ 时间与供给弹性存在正相关:瞬时供给不随价格变化,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供给曲

线,ES=0

☐ 短期供给缺乏弹性;长期供给富有弹性。 ☐ (2)生产产品成本变化。

☐ 生产成本增加快,则供给弹性小,反之就大。

☐ (3)生产规模与生产周期。通常企业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规模大,会对价格变化

反应较迟缓,供给弹性较小;反之,较大。如大中型国企和小型私营企业就是典型的对比。

☐ (4)调整产品的难易程度。供给弹性与调整的难易程度反方向变动:产品容易调整

的,供给弹性大;反之弹性小。 ☐ (5)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

☐ 如果存在齐备的要素并且价格较低,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弹性较小。

三、其它弹性概念 1. 需求的收入弹性

Q 2-Q 1∆Q

∆Q I Q 1Q E ===∙I

∆I Q 21

I 1I

2. 需求的交叉弹性

Q X 2

-Q X 1∆Q X

∆Q X P Y Q X 1Q X

E ===∙ X , Y

P Y 2-P Y 1∆P Y ∆P Y Q X

P Y 1P Y

市场需求与总收入间的各种关系

四、弹性理论在决策和政策方面的运用

☐ 2. 政府制定价格政策的应用 ☐ 制定价格政策。

☐ 制定税收和津贴政策。 ☐ 税收负担与弹性 副食津贴 ☐ 制定外贸政策

☐ 1. 设:某种汽车价格稳定在3000美元,汽车销售量从9500辆下降为7000辆,而同

年的广告费从100000美元下降为50000美元,再假定人口、收入、信贷利用等其它影响汽车销量的因素不变。试计算这一区间汽车广告费与汽车销量之间的弧弹性。

∆Q P +P -2500100000+50000

E D =∙12=∙≈0. 45

∆P Q +Q -500009500+7000 12

2. 设:某种汽车需求函数对价格的偏导数∆Q/∆P=3000(是一个常数),当价格为3000美元时,汽车销量为950万辆;当价格升为3500美元时,汽车销量减为800万辆,试计算该种汽车在不同价格水平上的点弹性,以及在两种价格水平之间的弧弹性。 3000

E D 1=(-3000) ⨯E D 2E D H

=-0. 95

[1**********]

=(-3000) ⨯=-1. 3

8000000

3000+3500

=(-3000) ⨯=1. 114

9500000+8000000


相关内容

  • 观[货币的战争]有感
  • 观<货币的战争>有感 上次我们看了货币的战争,我主要有三点感想: 第一.研究西方近现代史就必须要研究西方的金融史.以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为己任的资本主义,金融处于其工业文明的最顶端,其力量渗透在工业革命后西方世界每一个重大事件中,透过对金融的研究,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

  • 王稼祥提倡的实事求是调研作风
  • 今年8月是中联部首任部长王稼祥同志百年诞辰纪念.1951年年初,党中央任命王稼祥为中联部部长.在任期间,王稼祥对政党外交进行了开创性工作,并参与了我国总体外交的重大决策.他十分重视对国际问题和我国外交战略与策略的调查研究.他对调研人员要求十分严格. 王稼祥倡导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调研方向,提倡 ...

  • 中国文化要义读书心得
  • <中国文化要义>读书总结 张士林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所著的关于中国文化特征的经典之作,有人称梁漱溟为"最后一位儒家",也有人称梁漱溟为"第一位当代新儒家",但他自己,却认为更恰当的评价是说"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 ...

  •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来龙去脉与理论遗产
  •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来龙去脉与理论遗产(上) --读韦普肖特的<凯恩斯大战哈耶克>及其补正 Ins and Outs and Theoretical Legacy of the Debate between Hayek and Keynes: A Review of Keynes Ha ...

  • 党课论文:深入学习六个为什么的重大意义
  • 深入学习六个"为什么"的重大意义 [摘 要]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热潮中,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国各方面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受到各方面势力的质疑.虽然中国不断地在改进,但质疑的声音还在继续,就在这危险的时刻,中央就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呼吁,适时地发表了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 浅谈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与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与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作者:方凯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7期 摘 要:"微观经济学"这个名称见之于西方经济学著作,只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然而,"微观经济学&qu ...

  • 多元折衷论:历史学面临的理论误区
  • 作者:庞卓恒 天津社会科学 1995年09期 多元折衷论(Pluralistic Eclecticism)是当代西方学术思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原则.在本体论上,它强调任何现象或既成结果都是多种因素随机地或偶然地组合在一起,相互影响或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同的因素组合,造成不同的结果,其中没 ...

  • 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答案 作业1(第一, 二章) (一) 填空题 1." 比较教育" 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 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马克·安托尼·朱利安提出来的. 2. 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 ...

  • 读[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一书有感 读后感
  • 选择与坚持 ---读<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一书有感 可能是好奇心使然,越不明白的,就越想一窥究竟.作为一个经济的门外汉,我把<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这一本书作为了我的阅读首选.全书分十二篇,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的完整框架.其中前六篇是微观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和特有思维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