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具体的情境,安排了估算的环节,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这也为学生后续乘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的学习、交流、讨论来掌握三位数与二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

价值和情感: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难点:中间或末尾含有“0”的正确的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卫星”

生:“人造地球卫星”

师:“对,根据资料记载,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你能根据以上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相关的乘法问题吗?”(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生:“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长时间?”

师:“非常好!有没有同学能够帮老师解决这些问题?”

生:“114×2=228 114×5=570 114×10=1140”(板书)

师:“很好,又快又准!那么现在老师来提一个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二、探究新知

师:“请个同学来说一说,该如何列式?”

生:“114×21=”

师:“你们能不能把它的结果计算出来?”

生:“能”

师:“好,在计算它的结果之前,我们先来估算一下它大概有多大?想想你估算出来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呢”

甲:“把114看做100,把21看做20,100×20=2000”

乙:“把114看做110,把21看做20, 110×20=2200”

丙:“把114看做120,把21看做20, 120×20=2400”

师:“三个同学估算的结果都不一样,但是方法都是正确的,那通过估算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结果大概是2200到2400之间,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把它算出来。”

生:“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先算出20圈所用的时间,再算出1圈的时间,把两个加起来就是21圈所需要的时间。)”

师:“把21拆成20和1,先分别算出来再加起来,很棒的想法!”

生:“用竖式计算”

1 1 4

× 2 1

1 1 4

2 2 8

2 3 9 4

师:“非常好!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来具体说一说每一步代表什么,计算步骤又是怎样的?”

生:“21的个位1×114=114,21的十位20×114=2280,然后再加起来。” 师:谁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思考、交流。

师: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 生:竖式,因为竖式写起来简单。

师:“那么,你觉得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进位要细心”、、、、、、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说一说。

135×45 408×25 54×312 47×210

2、闯关游戏

第一关:争分夺秒

408×25= 47×210=

第二关:火眼金睛

121 304 × 14 × 28 ———— ———— 484 272 121 68 ———— ———— 605 952

第三关:聪明伶俐

学校一次运回274包练习本,每包18本。把这些练习本按平均每班120本发给41个班级,够吗?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

四、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分)

114 × 21 ———— 114 →114×1 228 →114×20 ———— 2394→114+2280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五、课后作业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5×32= 305×18= 236×26=

2、2011年7月,北京市开通114电话挂号业务,病人可以通过拨打114向指定的医院挂号。2011年8月,郭阿姨共上班23天,平均每天接电话144个。

(1)郭阿姨2011年8月要接多少个电话?估一估,算一算。

(2) 与同伴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具体的情境,安排了估算的环节,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这也为学生后续乘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有能力通过自主的学习、交流、讨论来掌握三位数与二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

价值和情感: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难点:中间或末尾含有“0”的正确的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卫星”

生:“人造地球卫星”

师:“对,根据资料记载,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你能根据以上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相关的乘法问题吗?”(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生:“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长时间?”

师:“非常好!有没有同学能够帮老师解决这些问题?”

生:“114×2=228 114×5=570 114×10=1140”(板书)

师:“很好,又快又准!那么现在老师来提一个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二、探究新知

师:“请个同学来说一说,该如何列式?”

生:“114×21=”

师:“你们能不能把它的结果计算出来?”

生:“能”

师:“好,在计算它的结果之前,我们先来估算一下它大概有多大?想想你估算出来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呢”

甲:“把114看做100,把21看做20,100×20=2000”

乙:“把114看做110,把21看做20, 110×20=2200”

丙:“把114看做120,把21看做20, 120×20=2400”

师:“三个同学估算的结果都不一样,但是方法都是正确的,那通过估算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结果大概是2200到2400之间,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把它算出来。”

生:“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先算出20圈所用的时间,再算出1圈的时间,把两个加起来就是21圈所需要的时间。)”

师:“把21拆成20和1,先分别算出来再加起来,很棒的想法!”

生:“用竖式计算”

1 1 4

× 2 1

1 1 4

2 2 8

2 3 9 4

师:“非常好!我们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那么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来具体说一说每一步代表什么,计算步骤又是怎样的?”

生:“21的个位1×114=114,21的十位20×114=2280,然后再加起来。” 师:谁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思考、交流。

师: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 生:竖式,因为竖式写起来简单。

师:“那么,你觉得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进位要细心”、、、、、、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说一说。

135×45 408×25 54×312 47×210

2、闯关游戏

第一关:争分夺秒

408×25= 47×210=

第二关:火眼金睛

121 304 × 14 × 28 ———— ———— 484 272 121 68 ———— ———— 605 952

第三关:聪明伶俐

学校一次运回274包练习本,每包18本。把这些练习本按平均每班120本发给41个班级,够吗?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哪里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能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吗?

四、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分)

114 × 21 ———— 114 →114×1 228 →114×20 ———— 2394→114+2280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

五、课后作业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5×32= 305×18= 236×26=

2、2011年7月,北京市开通114电话挂号业务,病人可以通过拨打114向指定的医院挂号。2011年8月,郭阿姨共上班23天,平均每天接电话144个。

(1)郭阿姨2011年8月要接多少个电话?估一估,算一算。

(2) 与同伴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相关内容

  •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跳绳]教案
  •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跳绳>教案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qu ...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捐书活动教案
  • 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国土面积
  • 国土面积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亿以内较大数数级的划分.读作和写作,这些学生都掌握的很好.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只要学生能把较大数的数级分清楚,基本上都能学会.应该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 ...

  • 新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 义务教育阶段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加与减) 班级 姓名 一.算一算(24分) 1.口算.(15分) 88-6= 37+9= 65-20= 35-6+30= 74+20-60= 2.列竖式计算.(9分) 55-30+15= 27+13-10= 88+12-54= 69-18+36= 2 ...

  • 新北师大_四年级数学_上册_[滴水实验]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 上册 滴水实验 教学目标: 1.设计滴水实验方案,经历观察.操作.记录.整理.描述和分享的过程,探索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1年约浪费多少水. 2.根据实验数据,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好玩.有用.培养学生 ...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中学语文 课题一 <短文两篇"贝壳>(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三 <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四 & ...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__详细版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快乐的家园 玩具 小猫钓鱼 文具 二.比较 动物乐园 高矮 较重 三.加减法(一) 有几枝铅笔 有几辆车 摘果子 小猫吃鱼 猜数游戏 跳绳 可爱的企鹅 分苹果 操场上 乘车 整理与复习(一) 大家来锻炼 迎新年 四.分类 整理房间 整理书包 ...

  •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王文利
  • 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页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 说课标 <课标>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