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小说式戏剧

老舍的小说式戏剧

窦悦怡[1**********]05

老舍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史上的伟大贡献,他独树一帜的小说式戏剧,充满着浓厚的北京情怀的风格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人。

由于老舍出生在满族的普通人家,父亲早逝,母亲靠给人洗衣服维持生计,幸好有个好心的师傅收养他教育他,就是这种普通的生活,给他日后的作品增添不少色彩,使他的作品更加贴近老百姓,有了“地气”,平易近人,生活气息很浓。所以他的文章就有了“以小见大”的特色。老舍先生起初是一个小说家,到后来开始从事戏剧创作。他的戏剧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结构模式和创作模式,用写小说的构思和方法来创作戏剧,尝试着不同的,新颖的创作,他的这种尝试,开创了这种文体的先河,“小说式戏剧”。

在现当代作家中 , 老舍的小说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之多是首屈一指的 , 这都源于他的小说中有戏剧性的元素 , 适合于改编。本文从情节的单纯与集中、故事的传奇色彩、通过冲突来刻划人物、善写人物对话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老舍小说中戏剧性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指出这种戏剧性元素对其小说和后来戏剧创作的价值 , 并进一步分析其成因。

(一)情节的单纯且集中

小说比较自由随意,没有空间的限制,因此容量很大,篇幅比较长而戏剧则要求情节单传并且集中、概括性很强,戏剧在广度上比史诗要窄一些,戏剧不适宜扩展,而戏剧只是突出生活冲动的一点场面。可是老舍的小说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能像戏剧那样讲究情节的单纯与集中。老舍对情节结构的控制和重视有一个发展过程。

以代表作《骆驼祥子》为例,他的情节结构设置是这样的:以祥子为中心 , 以祥子买车的 “三起三落 ”为发展线索 , 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 , 安排情节 , 显得不枝不蔓 , 紧凑集中 , 落笔谨严 , 布局妥贴。就是 《四世同堂 》这样长达 80余万言的长篇巨构也显得脉络清楚、集中统一。它以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代人为中心 , 呈幅射状展开。时间是抗战时期 , 地点是北京城南的小羊圈胡同 , 主要集中写的人物也是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冠家和钱家 , 整部长篇小说集聚性特点很鲜明。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老舍后来短篇小说的写作对他情节概括和集中的驾御能力影响至大 (老舍与其他作家不同 , 他一上手就是从长篇开始的 ) , 因为他的短篇小说多为长篇小说的材料压缩而成。作品大多显得紧凑集中 , 概括力强。老舍还多次讲到生活积累和写作提炼的关系 , 他说: “ 有了极丰富的资料, 深刻的认识 , 才能说到剪裁。我们知道十分 , 才能写出相当好的一分。小说是酒精 , 不是搀了水的酒。 ”

(二)故事的传奇色彩

老舍小说创作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 故事性。他在《怎样写小说 》一文中就曾指出: “ 大多数的小说里都有一个故事 , 所以我们想要写小说 , 似乎也该先找个故事。”个重心 , 而老舍由于受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影响 (康拉德在创作中善于把单调的海上日常生活与主人公的特异性格和传奇般的遭遇结合起来加以描写 , 具有一种赋予平凡的现实题材以传奇色彩的天才手腕 ) , 同时受到了《三侠五义》、《五女七贞》等旧派小说的影响与传承,使得老舍的小说非常注重故事的传奇性色彩。这种传奇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故事的 “ 非常 ”性质。短篇小说 《兔 》中的小陈就是个“ 兔子 ” , 即男妓 , 为了能从票友走上前

台 , 他不得不做黑脸大汉的玩偶 , 以寻求保护和支持。小说写了他奇特的悲剧人生。以《骆驼祥子》为例,通过洋车夫祥子追求“拉上自己的车”而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描绘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而祥子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小农意识极强、狭隘的目光,个人奋斗的思想。那么造成祥子悲剧人生是什么原因呢?客观原因是动荡的社会环境的逼迫和病态的城市文明的侵蚀;主观原因是祥子的性格弱点和个人奋斗理想的破灭。老舍的小说在选材方面具有旧小说的演义、通俗、奇异的特点 ,但与鸳鸯蝴蝶派等旧派小说家不同的是 , “ 老舍以现代社会的态度 , 采用世界文艺的高明手段 , 创造性地实现了传统诗学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二,故事的曲折多变。老舍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曲折紧张、富于变化。 即以短篇小说 《抱孙 》为例 , 篇幅短小却写得错落有致。王老太太受传宗接代的封建意识的影响 , 特别想抱孙 , 王少奶奶有了身孕 “ 大喜 ” 。百般侍侯 , 王少奶奶 “ 连嘴犄角都吃烂了 ”, 结果难产 , 请尼姑来念催生咒也无济于事 “ 大悲 ”。后来 , 好不容易送到医院 , 经剖腹产, 大人保住了 , 孙子诞生了 又“大喜”。但为了能为孙子“ 洗三 ” , 王老太太不顾医院的阻拦 , 把儿媳和孙子接回家 , 大摆酒席 , 宴请宾朋 , 结果孙子感冒发了烧 , 儿媳肚子裂了缝 , 两人都死了又“大悲”。情节忽悲忽喜、飘忽不定。

(三)通过冲突来刻画人物。

戏剧通过冲突来刻划人物已经成为戏剧家的共识。黑格尔在《美学 》中说:“ 因为冲突一般都需要解决,作为两对立面斗争的结果 , 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艺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完美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的。”相对地,小说刻划人物则要自由得多,他可以叙述,可以描写,叙述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也可以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或多重复合视角;描写则可以用语言动作描写,也可以用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并不一定要像戏剧那样通过冲突来写人。但老舍的小说却特别喜欢运用冲突来刻画人物。例如 《骆驼祥子 》第十四章写虎妞为和祥子结合而与她父亲刘四发生的冲突,一个由于门第观念不同意虎妞下嫁祥子,一个青春已逝抓住祥子不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众人围观、碍于情面,使二人都不甘下风,不愿服软,冲突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最后虎妞离家出走。

(四)擅写人物对话

话剧以“话”成剧,对话是表现冲突刻划人物、展开情节的基本手段,黑格尔在《美学》中就说过:“全面适用的戏剧形式是对话,只有通过对话,剧中人物才能达到自己的性格和目的。”

具体说来,老舍的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三个特点:性格化、行动性、舞台性。

老舍小说中的戏剧性无疑为他以后从事戏剧创作提供了帮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使老舍与其他由写小说出发而改写戏剧的作家相比,有了一份得天独厚的积淀和便利。经典巨作《茶馆》中是不难领会到他由来已久的传奇味以及对话的俏皮生动、人物的鲜明突出等。可以说,老舍能够成为戏剧大师与他小说创作的积累和支撑是分不开的,他先前的小说创作无疑为他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支援背景。同时,老舍小说中的戏剧性对小说本身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戏剧性使老舍的小说创作更加生动形象、故事精彩中的戏剧性对小说本身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戏剧性使老舍的小说创作更加生动形象、故事精彩、可读性强、很能“抓”住读者,且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一分别样的艺术

魅力,也使老舍成为现代文学大家中最具大众化和通俗化色彩的作家,彰显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注释:1.[德 ] 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 第 260页

2.老舍: 《我怎样写 〈骆驼祥子〉 》 , 《老舍全集》第十六卷, 第 205页

3.老舍:《老舍全集》(茶馆)

4.老舍:《老舍全集》(抱孙)

老舍的小说式戏剧

窦悦怡[1**********]05

老舍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史上的伟大贡献,他独树一帜的小说式戏剧,充满着浓厚的北京情怀的风格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人。

由于老舍出生在满族的普通人家,父亲早逝,母亲靠给人洗衣服维持生计,幸好有个好心的师傅收养他教育他,就是这种普通的生活,给他日后的作品增添不少色彩,使他的作品更加贴近老百姓,有了“地气”,平易近人,生活气息很浓。所以他的文章就有了“以小见大”的特色。老舍先生起初是一个小说家,到后来开始从事戏剧创作。他的戏剧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结构模式和创作模式,用写小说的构思和方法来创作戏剧,尝试着不同的,新颖的创作,他的这种尝试,开创了这种文体的先河,“小说式戏剧”。

在现当代作家中 , 老舍的小说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之多是首屈一指的 , 这都源于他的小说中有戏剧性的元素 , 适合于改编。本文从情节的单纯与集中、故事的传奇色彩、通过冲突来刻划人物、善写人物对话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老舍小说中戏剧性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指出这种戏剧性元素对其小说和后来戏剧创作的价值 , 并进一步分析其成因。

(一)情节的单纯且集中

小说比较自由随意,没有空间的限制,因此容量很大,篇幅比较长而戏剧则要求情节单传并且集中、概括性很强,戏剧在广度上比史诗要窄一些,戏剧不适宜扩展,而戏剧只是突出生活冲动的一点场面。可是老舍的小说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能像戏剧那样讲究情节的单纯与集中。老舍对情节结构的控制和重视有一个发展过程。

以代表作《骆驼祥子》为例,他的情节结构设置是这样的:以祥子为中心 , 以祥子买车的 “三起三落 ”为发展线索 , 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 , 安排情节 , 显得不枝不蔓 , 紧凑集中 , 落笔谨严 , 布局妥贴。就是 《四世同堂 》这样长达 80余万言的长篇巨构也显得脉络清楚、集中统一。它以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代人为中心 , 呈幅射状展开。时间是抗战时期 , 地点是北京城南的小羊圈胡同 , 主要集中写的人物也是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冠家和钱家 , 整部长篇小说集聚性特点很鲜明。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老舍后来短篇小说的写作对他情节概括和集中的驾御能力影响至大 (老舍与其他作家不同 , 他一上手就是从长篇开始的 ) , 因为他的短篇小说多为长篇小说的材料压缩而成。作品大多显得紧凑集中 , 概括力强。老舍还多次讲到生活积累和写作提炼的关系 , 他说: “ 有了极丰富的资料, 深刻的认识 , 才能说到剪裁。我们知道十分 , 才能写出相当好的一分。小说是酒精 , 不是搀了水的酒。 ”

(二)故事的传奇色彩

老舍小说创作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 故事性。他在《怎样写小说 》一文中就曾指出: “ 大多数的小说里都有一个故事 , 所以我们想要写小说 , 似乎也该先找个故事。”个重心 , 而老舍由于受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影响 (康拉德在创作中善于把单调的海上日常生活与主人公的特异性格和传奇般的遭遇结合起来加以描写 , 具有一种赋予平凡的现实题材以传奇色彩的天才手腕 ) , 同时受到了《三侠五义》、《五女七贞》等旧派小说的影响与传承,使得老舍的小说非常注重故事的传奇性色彩。这种传奇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故事的 “ 非常 ”性质。短篇小说 《兔 》中的小陈就是个“ 兔子 ” , 即男妓 , 为了能从票友走上前

台 , 他不得不做黑脸大汉的玩偶 , 以寻求保护和支持。小说写了他奇特的悲剧人生。以《骆驼祥子》为例,通过洋车夫祥子追求“拉上自己的车”而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描绘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而祥子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小农意识极强、狭隘的目光,个人奋斗的思想。那么造成祥子悲剧人生是什么原因呢?客观原因是动荡的社会环境的逼迫和病态的城市文明的侵蚀;主观原因是祥子的性格弱点和个人奋斗理想的破灭。老舍的小说在选材方面具有旧小说的演义、通俗、奇异的特点 ,但与鸳鸯蝴蝶派等旧派小说家不同的是 , “ 老舍以现代社会的态度 , 采用世界文艺的高明手段 , 创造性地实现了传统诗学文化的现代转型 ”。第二,故事的曲折多变。老舍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大多曲折紧张、富于变化。 即以短篇小说 《抱孙 》为例 , 篇幅短小却写得错落有致。王老太太受传宗接代的封建意识的影响 , 特别想抱孙 , 王少奶奶有了身孕 “ 大喜 ” 。百般侍侯 , 王少奶奶 “ 连嘴犄角都吃烂了 ”, 结果难产 , 请尼姑来念催生咒也无济于事 “ 大悲 ”。后来 , 好不容易送到医院 , 经剖腹产, 大人保住了 , 孙子诞生了 又“大喜”。但为了能为孙子“ 洗三 ” , 王老太太不顾医院的阻拦 , 把儿媳和孙子接回家 , 大摆酒席 , 宴请宾朋 , 结果孙子感冒发了烧 , 儿媳肚子裂了缝 , 两人都死了又“大悲”。情节忽悲忽喜、飘忽不定。

(三)通过冲突来刻画人物。

戏剧通过冲突来刻划人物已经成为戏剧家的共识。黑格尔在《美学 》中说:“ 因为冲突一般都需要解决,作为两对立面斗争的结果 , 所以充满冲突的情境特别适宜于用作剧艺的对象,剧艺本是可以把美的最完美最深刻的发展表现出来的。”相对地,小说刻划人物则要自由得多,他可以叙述,可以描写,叙述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也可以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或多重复合视角;描写则可以用语言动作描写,也可以用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并不一定要像戏剧那样通过冲突来写人。但老舍的小说却特别喜欢运用冲突来刻画人物。例如 《骆驼祥子 》第十四章写虎妞为和祥子结合而与她父亲刘四发生的冲突,一个由于门第观念不同意虎妞下嫁祥子,一个青春已逝抓住祥子不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众人围观、碍于情面,使二人都不甘下风,不愿服软,冲突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最后虎妞离家出走。

(四)擅写人物对话

话剧以“话”成剧,对话是表现冲突刻划人物、展开情节的基本手段,黑格尔在《美学》中就说过:“全面适用的戏剧形式是对话,只有通过对话,剧中人物才能达到自己的性格和目的。”

具体说来,老舍的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三个特点:性格化、行动性、舞台性。

老舍小说中的戏剧性无疑为他以后从事戏剧创作提供了帮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使老舍与其他由写小说出发而改写戏剧的作家相比,有了一份得天独厚的积淀和便利。经典巨作《茶馆》中是不难领会到他由来已久的传奇味以及对话的俏皮生动、人物的鲜明突出等。可以说,老舍能够成为戏剧大师与他小说创作的积累和支撑是分不开的,他先前的小说创作无疑为他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支援背景。同时,老舍小说中的戏剧性对小说本身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戏剧性使老舍的小说创作更加生动形象、故事精彩中的戏剧性对小说本身也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戏剧性使老舍的小说创作更加生动形象、故事精彩、可读性强、很能“抓”住读者,且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一分别样的艺术

魅力,也使老舍成为现代文学大家中最具大众化和通俗化色彩的作家,彰显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注释:1.[德 ] 黑格尔: 《美学》第一卷, 第 260页

2.老舍: 《我怎样写 〈骆驼祥子〉 》 , 《老舍全集》第十六卷, 第 205页

3.老舍:《老舍全集》(茶馆)

4.老舍:《老舍全集》(抱孙)


相关内容

  • 老舍作家简介
  •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 ...

  • 翻译史论文---老舍对翻译史的影响
  • 翻译史论文---老舍对翻译史的影响 摘要:说起中国现代剧作界,有三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这就是老舍. 曹禺和郭沫若.他们不但是剧作大师,也是颇有建树的翻译家.作为文学大师的老舍, 鲜有人提及他的翻译事业. 历史告诉我们, 老舍实际上" 已经获得" 了诺贝尔文学奖, 而这个奖是和他的 ...

  • 老舍所有的作品
  •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 ...

  • 简析老舍戏剧中的幽默
  • [摘 要]幽默是戏剧中的一种语言表现方式,老舍的戏剧创作中,大量的运用幽默的话语,营造了特色的戏剧语言. [关键词]老舍戏剧:幽默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34-01 与同时代的戏剧创作家相比,老舍的戏剧中,幽默成了他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

  •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朱栋霖版) 配合扬州大学中文系2013-2014年第二学期教学 上编(1917-1949) 第八章 30 年代小说(一) 1.30年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30 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30 年代小说的基本流派概况. 3.萧红.沙汀.艾芜.吴组缃.李佶人小说创作简况. 4 ...

  • 现代文学馆的雕像
  • 三位大师在一起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草木郁葱的庭院,错落有致地伫立着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雕像,其中一组雕像为老舍.叶圣陶和曹禺三位文学大师在一起,长椅促膝.交谈聆听的造型.组雕形象地再现出大师与大师彼此间艺术上的切磋磨砺,彼此间欣慨交心.诚笃的厚谊.组雕之中,老舍先生清癯睿智的神态:风骨凛然的气质,融于 ...

  • 2014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不可不知的中国现代文学常识
  • 2014年北京教师招聘考试不可不知的中国现代文 学常识 1.鲁迅(1881-1936).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代表篇目:<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 ...

  • 0812鲁迅小说专题研究笔记
  •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笔记 第一章 鲁迅 一.鲁迅的思想 鲁迅是在亲身经历的个人家庭的衰败和困顿.时代社会的腐败和无望从而产生的困惑.挫折和失败中,经过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和精神探索,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并走向文学道路的. 鲁迅的思想重心放在"立人.立心& ...

  • 大学语文作业4答案
  • 浙江大学<大学语文>B课程作业(四) 判断题(一) 1.<王贵与李香香>是艾青的代表作.(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2.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夏衍.(不正确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正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正确 3.曹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