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对小麦赤霉病、全蚀病、条锈病、吸浆虫、蚜虫与红蜘蛛等众多病虫害进行探究,并对小麦中后期的生长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化学防治策略,希望小麦种植户可以将此当作参考依据,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38-02 当小麦生长到中后期时,就会受到多种病虫害所影响,进而使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农户会应用打药的方式对此种情况进行控制,可是大多数农户都没有科学的进行大药,从浪费掉大量的财力以及人力与物力,同时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小麦种植户掌握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和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1 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 1.1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1.1.1病害症状 小麦全蚀病这种病属于非常典型的一种根病,主要侵染小麦的茎基部第一节、第二节与麦根。一旦小麦染病就会出现苗期病株下部叶会变黄、植株特别矮小,地中茎与种子根会变黑,最为严重的时候整株麦苗都会枯死,或出现秕粒、穗不实、白穗等现象。而进入拔节时期的冬小麦病苗分蘖非常少且返青迟缓,病根部会大面积变黑、叶鞘内侧与茎基部会出现一些黑色菌丝[1]。这时将麦苗拔出来,应用清水将麦根冲洗干净,会发现麦苗地下茎以及种子根呈现黑褐色。 1.1.2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应用13.6%的唏唑醇26到38克溶液,然后兑32到47千克的清水,使之变成唏唑醇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2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1.2.1病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幼苗期一直到抽穗期都有可能会发生,致使穗腐、茎腐以及苗枯等现象出现,其中穗腐这种症状发生的最为严重和普遍。穗腐经常会在小麦开花阶段或开花后期发生,当病变刚刚出现时,会发现小穗颖片上有水浸形状的病斑,之后会慢慢扩大到整个小穗,最后发病小穗就会枯黄。而当田间气候比较潮湿的时候,病部就会出现粉红色的霉层,到了后期会有大量的黑色小颗粒,也就是子囊壳出现在穗部[2]。 1.2.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地可以选择75%的甲基托布津42到53克,或25.6%的多菌灵155到210克,兑34到48千克的清水,在小麦生长到齐穗期进行喷洒,通常每隔6到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3到4次即可。 1.3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1.3.1病害症状 条锈病会小麦叶片造成危害,当病情严重的时候还会对小麦穗部、茎秆、叶稍等造成危害。一旦发病夏孢子堆会以虚线状排列,由于孢子堆非常小并成椭圆形状,所以在孢子堆破碎之后就会散发出大量的粉末状孢子。一般叶锈会危害小麦叶片,很少危害小麦茎秆与叶鞘,夏孢子堆散生在叶片之上,大小不等,呈橘红色,夏孢子通常不会穿透叶片,且叶片背部的孢子堆也没有正面的多[3]。而秆锈会对穗部以及叶鞘与茎秆造成危害,夏孢子堆呈深褐色无规则排列,能够穿透叶片,会侵染叶片正面和反面,并且叶背面会出现较大的孢子堆。 1.3.2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当田间有0.6%到1.2%的叶片患病时,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每公顷田地可以应用16.5%的粉锈宁85到105克,或13.6%的禾果利32到38克,兑34到46千克清水进行喷施,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到5次。 1.4 小麦红蜘蛛的防治 1.4.1危害症状 小麦红蜘蛛会在春季和秋季对麦苗进行破害,一般幼虫以及成虫会附在叶面上靠吸食汁液生活,这时被破害的麦叶上就会出现大量的黄白色斑点,进而使小麦植株不能健康成长,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止,就会导致小麦干枯死掉。 1.4.2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方法 如果平均每个病斑出有200多头幼虫,且上部叶片近25%的面积都是白色的病斑,这时就应该应用药剂进行综合防治,通常选用齐螨素和虫螨克等阿维菌类农药,或将52%的马拉磷酸稀释成215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还可以把23.5%的哒螨灵稀释成1100到130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5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1.5.1危害病状 小麦吸浆虫通常在小麦灌浆时期发生,幼虫会在籽粒内部靠吸食小麦浆液生活,致使小麦出现空壳与秕粒的情况。 1.5.2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幼虫期进行防治。每公顷可以使用255毫升53%的辛硫磷乳油,或3.5到4.2千克2.5%的甲基异柳磷粉,或115毫升的敌敌畏,兑3千克清水配制成母液,然后同26到32千克的细沙均匀的搅拌到一起,洒在地表之上,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4]。 其次,在成虫期进行防治。可以使用42%的乐果乳油或52%的辛硫磷乳油,兑水稀释成溶液进行喷施,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不能应用那些毒性非常高的农药进行防治。 1.6 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 1.6.1危害病状 当小麦生长到拔节和抽穗以后,蚜虫就会集中在小麦的穗部以及叶部和茎不靠吸取汁液生存,病部会表现出浅黄色,如果未能得到合理治疗,整片叶子都会变黄或枯萎。当蚜虫危害小麦穗部时,小麦的籽粒就会干瘪、灌浆不也会重组,千粒重量也会下降等现象。除此之外,蚜虫还会传播大量的植物病毒,其中传播黄矮病最严重,并且危害性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进而提升小麦长势和质量 1.6.2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当每公顷地有500多只蚜虫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常每公顷田地可以把51.8%的抗蚜威兑水稀释成4250倍的溶液进行喷洒;或应用23到34毫升12%的氯氰菊酯乳油,兑45到53千克的清水进行喷施;还可以应用11到13克12%的吡虫啉,兑32到49千克的清水进行喷雾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生长到中后期,经常会受到红蜘蛛、吸浆虫、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全蚀病的侵害,一旦染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还会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所以,我们在进行小麦生产过程中应用应用上述方法对这些病虫害进行积极防治,进而在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赵晓峰,汤小民.立克秀6%FS与高巧60%FS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及增产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2013(16):51,54. [2]林红.试析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2):82-82. [3]王德刚.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2014(17):27-27. [4]河南省给出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表”/巩义市:亚行项目检查组验收我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市农委召开项目建设审核会[J].农家参谋・新村传媒,2014(3):18-18.
[摘 要] 文章对小麦赤霉病、全蚀病、条锈病、吸浆虫、蚜虫与红蜘蛛等众多病虫害进行探究,并对小麦中后期的生长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化学防治策略,希望小麦种植户可以将此当作参考依据,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38-02 当小麦生长到中后期时,就会受到多种病虫害所影响,进而使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农户会应用打药的方式对此种情况进行控制,可是大多数农户都没有科学的进行大药,从浪费掉大量的财力以及人力与物力,同时防治效果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小麦种植户掌握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和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而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1 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 1.1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1.1.1病害症状 小麦全蚀病这种病属于非常典型的一种根病,主要侵染小麦的茎基部第一节、第二节与麦根。一旦小麦染病就会出现苗期病株下部叶会变黄、植株特别矮小,地中茎与种子根会变黑,最为严重的时候整株麦苗都会枯死,或出现秕粒、穗不实、白穗等现象。而进入拔节时期的冬小麦病苗分蘖非常少且返青迟缓,病根部会大面积变黑、叶鞘内侧与茎基部会出现一些黑色菌丝[1]。这时将麦苗拔出来,应用清水将麦根冲洗干净,会发现麦苗地下茎以及种子根呈现黑褐色。 1.1.2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应用13.6%的唏唑醇26到38克溶液,然后兑32到47千克的清水,使之变成唏唑醇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2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1.2.1病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幼苗期一直到抽穗期都有可能会发生,致使穗腐、茎腐以及苗枯等现象出现,其中穗腐这种症状发生的最为严重和普遍。穗腐经常会在小麦开花阶段或开花后期发生,当病变刚刚出现时,会发现小穗颖片上有水浸形状的病斑,之后会慢慢扩大到整个小穗,最后发病小穗就会枯黄。而当田间气候比较潮湿的时候,病部就会出现粉红色的霉层,到了后期会有大量的黑色小颗粒,也就是子囊壳出现在穗部[2]。 1.2.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每公顷地可以选择75%的甲基托布津42到53克,或25.6%的多菌灵155到210克,兑34到48千克的清水,在小麦生长到齐穗期进行喷洒,通常每隔6到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3到4次即可。 1.3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1.3.1病害症状 条锈病会小麦叶片造成危害,当病情严重的时候还会对小麦穗部、茎秆、叶稍等造成危害。一旦发病夏孢子堆会以虚线状排列,由于孢子堆非常小并成椭圆形状,所以在孢子堆破碎之后就会散发出大量的粉末状孢子。一般叶锈会危害小麦叶片,很少危害小麦茎秆与叶鞘,夏孢子堆散生在叶片之上,大小不等,呈橘红色,夏孢子通常不会穿透叶片,且叶片背部的孢子堆也没有正面的多[3]。而秆锈会对穗部以及叶鞘与茎秆造成危害,夏孢子堆呈深褐色无规则排列,能够穿透叶片,会侵染叶片正面和反面,并且叶背面会出现较大的孢子堆。 1.3.2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当田间有0.6%到1.2%的叶片患病时,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每公顷田地可以应用16.5%的粉锈宁85到105克,或13.6%的禾果利32到38克,兑34到46千克清水进行喷施,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到5次。 1.4 小麦红蜘蛛的防治 1.4.1危害症状 小麦红蜘蛛会在春季和秋季对麦苗进行破害,一般幼虫以及成虫会附在叶面上靠吸食汁液生活,这时被破害的麦叶上就会出现大量的黄白色斑点,进而使小麦植株不能健康成长,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止,就会导致小麦干枯死掉。 1.4.2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方法 如果平均每个病斑出有200多头幼虫,且上部叶片近25%的面积都是白色的病斑,这时就应该应用药剂进行综合防治,通常选用齐螨素和虫螨克等阿维菌类农药,或将52%的马拉磷酸稀释成215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还可以把23.5%的哒螨灵稀释成1100到130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1.5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1.5.1危害病状 小麦吸浆虫通常在小麦灌浆时期发生,幼虫会在籽粒内部靠吸食小麦浆液生活,致使小麦出现空壳与秕粒的情况。 1.5.2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幼虫期进行防治。每公顷可以使用255毫升53%的辛硫磷乳油,或3.5到4.2千克2.5%的甲基异柳磷粉,或115毫升的敌敌畏,兑3千克清水配制成母液,然后同26到32千克的细沙均匀的搅拌到一起,洒在地表之上,这样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4]。 其次,在成虫期进行防治。可以使用42%的乐果乳油或52%的辛硫磷乳油,兑水稀释成溶液进行喷施,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不能应用那些毒性非常高的农药进行防治。 1.6 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 1.6.1危害病状 当小麦生长到拔节和抽穗以后,蚜虫就会集中在小麦的穗部以及叶部和茎不靠吸取汁液生存,病部会表现出浅黄色,如果未能得到合理治疗,整片叶子都会变黄或枯萎。当蚜虫危害小麦穗部时,小麦的籽粒就会干瘪、灌浆不也会重组,千粒重量也会下降等现象。除此之外,蚜虫还会传播大量的植物病毒,其中传播黄矮病最严重,并且危害性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进而提升小麦长势和质量 1.6.2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当每公顷地有500多只蚜虫时,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常每公顷田地可以把51.8%的抗蚜威兑水稀释成4250倍的溶液进行喷洒;或应用23到34毫升12%的氯氰菊酯乳油,兑45到53千克的清水进行喷施;还可以应用11到13克12%的吡虫啉,兑32到49千克的清水进行喷雾防治。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生长到中后期,经常会受到红蜘蛛、吸浆虫、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全蚀病的侵害,一旦染病不但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还会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所以,我们在进行小麦生产过程中应用应用上述方法对这些病虫害进行积极防治,进而在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赵晓峰,汤小民.立克秀6%FS与高巧60%FS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及增产效果研究[J].河南农业,2013(16):51,54. [2]林红.试析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2):82-82. [3]王德刚.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2014(17):27-27. [4]河南省给出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表”/巩义市:亚行项目检查组验收我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市农委召开项目建设审核会[J].农家参谋・新村传媒,2014(3):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