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和判断表示法

第13讲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 古汉语判断句常见格式

• 与古汉语判断句相关的几个词

• 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 两类:语义上的被动句/被动句式

• 语义上表示被动句子的考察、识别

• 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类型

一、古汉语判断句

(一)定义: 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

(二)古汉语判断句常见格式:

1.主语+谓语+也

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鄢》)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齐桓公伐楚》)

2.主语+者+谓语+也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追我者,谁也?(《孟子〃离娄下》)

3.主语+者+谓语

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二》)

4.主语+谓语

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本纪》) 贾生,洛阳之少年。(《贾谊论》)

5.主语+副+谓语(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6.主语+为+宾语

桀溺曰:“子为谁?”(《论语〃微子》)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颍考叔为(作)颖谷封人《郑伯克段于鄢》

(三)与古汉语判断句相关的几个词

1、乃、即、则:

如:①此乃张飞也。(三国演义)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

2、为:

如: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子路从而后)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非:

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4、“是”表判断的演变过程:

①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②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三)

③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④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 史记〃封禅书)

• ①谓语后“也”脱落;

②受副词修饰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表示类属关系。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②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2、表示等同关系。

①子之所慎:斋、战、疾。(《论语〃述而》)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3、表示比喻。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②曹公,豺虎也。(淝水之战)

4、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

②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5、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①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②子野之言君子哉!(左传〃昭公八年)

二、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一)被动句

1、主动句与被动句

2、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分两类:

(1)语义上的被动句。

如: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2)被动句式

如:郤克伤于矢。(《左传〃鞌之战》)

(二)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识别:

1.主语表事物,谓语动词表示人的动作行为。

鹿禽。 / 舜有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

2.谓语是及物动词,句末未出现宾语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2

十三年,晋侯弑。(《国语〃周语》)

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3.宾语表示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示事物自身的一部分

孙膑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三)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类型

1.受事主语+及物动词+于+名词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

王姚嬖于庄王。(《左传〃庄公十九年》)

(1)去掉“于+名词(施事者)”

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任智则君欺。(《韩非子〃八说》)

(2)表示主动者的名词性施事宾语的形式出现。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庄子〃逍遥游》)

纵有姊姁(xǔ) ,以医幸王太后。(《汉书〃义纵传》)

(3)“于”字句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4)介词“于”只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

(吾)围于陈蔡之间。(《庄子〃山木》)

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

(5)介词“于”引出主动者还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

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相刺》)

(6)“乎” 引出主动者

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志乎古,必遗乎今。(韩愈《答李翊书》)

2.受事主语+为[+名词]+及物动词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至今未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左传〃鞌之战》)

3.受事主语+见+及物动词+[于+名词]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人皆以见侮为辱。(《荀子〃正论》)

南北朝后“见” 用在主动句的动词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南史〃江淹传》)

4.受事主语+为[+名词]+所+及物动词

3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汉书〃张骞传》)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

官军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

5.受事主语+被[+名词]+及物动词

(1)先秦“被”是及物动词 “覆盖”、“遭受”、“蒙受”

光被四表。(《尚书〃尧典》)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剑。

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韩非子》)

(2)战国末期,“被”可以带动词宾语。

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己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3)东汉以后,“被” 可以介绍施事者,成了介词。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亮子被苏俊害。(《世说新语〃方正》)

(4)“被……所……”

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颜氏家训〃杂艺篇》

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隋书〃西域列传》)

(5)动词后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1按照句式特点填词语

(1)廉颇( ),赵之良将( )。

(2)梁父( )楚将项燕。

(3)如今,人方( )刀俎,我( )鱼肉。

(4)问今( )何世,乃不知有汉。

(5)吾长( )笑于大方之家。

(6)父母宗族皆( )戮没。

(7)嬴闻如姬父( )人( )杀。

(8)岂不谷( )为,先君之好( )继。

(9)率师以来,( )敌( )求。

(10)公之视廉将军( )( )秦王?

2.指出下列句中的“是”属于什么词类,起什么语法作用

(1)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2)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曹操集。孙子序》

(3)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孟子〃梁惠王上》

(4)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6)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史记〃封禅书》

• 3. 说明下列句中 “被”字的用法

(1)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4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

(3)操吴戈兮被犀甲。

(4)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韩非子〃五蠹》)

(5)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 4.说明下列句中“所”的用法

(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出师表》)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3)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4)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史记〃项羽本纪》)

5

第13讲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 古汉语判断句常见格式

• 与古汉语判断句相关的几个词

• 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 两类:语义上的被动句/被动句式

• 语义上表示被动句子的考察、识别

• 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类型

一、古汉语判断句

(一)定义: 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

(二)古汉语判断句常见格式:

1.主语+谓语+也

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鄢》)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齐桓公伐楚》)

2.主语+者+谓语+也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追我者,谁也?(《孟子〃离娄下》)

3.主语+者+谓语

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

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二》)

4.主语+谓语

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本纪》) 贾生,洛阳之少年。(《贾谊论》)

5.主语+副+谓语(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6.主语+为+宾语

桀溺曰:“子为谁?”(《论语〃微子》)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颍考叔为(作)颖谷封人《郑伯克段于鄢》

(三)与古汉语判断句相关的几个词

1、乃、即、则:

如:①此乃张飞也。(三国演义)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1

2、为:

如: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子路从而后)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非:

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4、“是”表判断的演变过程:

①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②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三)

③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④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 史记〃封禅书)

• ①谓语后“也”脱落;

②受副词修饰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表示类属关系。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②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2、表示等同关系。

①子之所慎:斋、战、疾。(《论语〃述而》)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3、表示比喻。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②曹公,豺虎也。(淝水之战)

4、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

②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5、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①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②子野之言君子哉!(左传〃昭公八年)

二、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一)被动句

1、主动句与被动句

2、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分两类:

(1)语义上的被动句。

如: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2)被动句式

如:郤克伤于矢。(《左传〃鞌之战》)

(二)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识别:

1.主语表事物,谓语动词表示人的动作行为。

鹿禽。 / 舜有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

2.谓语是及物动词,句末未出现宾语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2

十三年,晋侯弑。(《国语〃周语》)

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3.宾语表示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示事物自身的一部分

孙膑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三)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类型

1.受事主语+及物动词+于+名词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

王姚嬖于庄王。(《左传〃庄公十九年》)

(1)去掉“于+名词(施事者)”

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任智则君欺。(《韩非子〃八说》)

(2)表示主动者的名词性施事宾语的形式出现。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庄子〃逍遥游》)

纵有姊姁(xǔ) ,以医幸王太后。(《汉书〃义纵传》)

(3)“于”字句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4)介词“于”只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

(吾)围于陈蔡之间。(《庄子〃山木》)

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

(5)介词“于”引出主动者还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处所

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相刺》)

(6)“乎” 引出主动者

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志乎古,必遗乎今。(韩愈《答李翊书》)

2.受事主语+为[+名词]+及物动词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刺客列传》)

至今未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左传〃鞌之战》)

3.受事主语+见+及物动词+[于+名词]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人皆以见侮为辱。(《荀子〃正论》)

南北朝后“见” 用在主动句的动词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南史〃江淹传》)

4.受事主语+为[+名词]+所+及物动词

3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汉书〃张骞传》)

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

官军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

5.受事主语+被[+名词]+及物动词

(1)先秦“被”是及物动词 “覆盖”、“遭受”、“蒙受”

光被四表。(《尚书〃尧典》)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剑。

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韩非子》)

(2)战国末期,“被”可以带动词宾语。

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己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3)东汉以后,“被” 可以介绍施事者,成了介词。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亮子被苏俊害。(《世说新语〃方正》)

(4)“被……所……”

常被元帝所使,每怀羞恨。《颜氏家训〃杂艺篇》

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隋书〃西域列传》)

(5)动词后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1按照句式特点填词语

(1)廉颇( ),赵之良将( )。

(2)梁父( )楚将项燕。

(3)如今,人方( )刀俎,我( )鱼肉。

(4)问今( )何世,乃不知有汉。

(5)吾长( )笑于大方之家。

(6)父母宗族皆( )戮没。

(7)嬴闻如姬父( )人( )杀。

(8)岂不谷( )为,先君之好( )继。

(9)率师以来,( )敌( )求。

(10)公之视廉将军( )( )秦王?

2.指出下列句中的“是”属于什么词类,起什么语法作用

(1)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2)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曹操集。孙子序》

(3)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孟子〃梁惠王上》

(4)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5)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6)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史记〃封禅书》

• 3. 说明下列句中 “被”字的用法

(1)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4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2)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贾谊《论积贮疏》)

(3)操吴戈兮被犀甲。

(4)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韩非子〃五蠹》)

(5)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

• 4.说明下列句中“所”的用法

(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出师表》)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3)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4)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史记〃项羽本纪》)

5


相关内容

  • 高中文言文句式
  • 一 前言 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二 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 2.1判断句 1."--者,--也" "--,--也 ...

  • 古代汉语 判断句 被动句Microsoft Word 文档
  • 语法~判断句 一.句子的分类 ⏹ 句子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 ⏹ 句子结构繁简:单句.复句. ⏹ 谓语性质: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按谓语的性质分类有两 ...

  • 古代汉语重点
  • 古代汉语 绪论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古代汉语常识 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P65) ①按音序排列②按部首和笔画排列③按号码排列(通行 ...

  • 16秋福建师范大学[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下列句子中," 稍" 用作副词表" 稍微" 之义的是: .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 项羽本纪) .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史记? 魏公子列传) .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 ...

  •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 第五章 古汉语的词序
  • 第五章  古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 [状语],(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但是在古代汉语中也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宾语前置.谓语后置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宾语在 ...

  •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古代汉语专题>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许慎,说文解字,14篇,30卷,540部首,9353单字,1163重文. 2. 尔雅,释诂,释言,释训. 3.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 4.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5. 部首,笔画. 6.读若(读如),直音, ...

  • 文言文基本知识点,很好很强大
  • 文言语法: 常见实词.常见虚词.文言句式 一.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 ...

  • 7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 附录9 7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一.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常见的形式有八种. 1.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g ...

  • 要先了解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类型
  • 要先了解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结合练习加以巩固.结合典型事例解说如下: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