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空气

《看不见的空气》教学设计

广宁县南街镇第一小学 陈奕锦

“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但并没有真正研究过它。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依据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一个学习内容设计的。教学中通过空气在哪里?捕捉空气,移动空气,压缩空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空气的存在,占据空间会流动和能被压缩的性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知道空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探究空气的性质及其应用的过程,提高观察、实验、搜索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科学技术就在身边,科学技术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会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风车、扇子、砖头、塑料袋、橡皮。

教师准备:

2人一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乘2/3的水)1、杯子1、集气瓶1、注射器1。 演示材料:篮球、打气筒。

四、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在教师引领下经历了提问、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搜索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活动。学到了空气方面的有关知识。对教学过程中应围绕下述方面作出评价: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探究活动的足够资料。如:风车、扇子、小砖块、水

槽、水、集气瓶、杯子、注射器、橡皮等。

2. 教师就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3. 教师应给学生每一活动充足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亲历实验过程,思考、

讨论、交流都能充分进行。

4. 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活动中是积极、主动的,

而且是有效的。

5.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必须是亲身经历的、真实的。如:感受、体验空气

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会流动,压缩空气等。

6. 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就在身边; 了解空气占据空间、

会流动; 知道水和空气的异同,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具有

弹性,压缩后的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7.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意识到借助可见物质可发现不可见物质; 意识

到搜索、整理资料,也可以对问题加以认识; 意识到科学技术就在身边,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五、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看不见的空气(一)

一、引入。

1. 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变化多,到处走,动物没它

活不了。

2. 说一说自己知道有关空气的知识。

3. 交流、小结、评价。

二、认识空气的性质。

1. 活动一:空气在哪里?

(1) 谈话: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可是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样才能验 证空气的存在呢?

(2) 讨论、交流。

(3) 实验, 填表。

(4) 小结、评价。

2. 活动二:“捕捉”空气

(1) 用自己的方法把空气装起来。

(2) 用手摸一摸、压一压、拍一拍、抱一抱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3) 用手捏一捏,放松,有什么现象?

(4) 用手敲一敲,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5) 用铅笔把袋子刺穿,把手放在洞口,有什么感觉?

(6) 请部分同学回答、交流。

(7) 讨论:空气占据空间吗?

(8) 小结、评价。

3. 活动三:转移空气。

(1) 谈话:用什么方法把瓶子里的空气装到杯子里?

(2) 讨论、交流方法。

(3) 实验:把瓶子里的空气装到杯子里。

(4) 交流:我发现了什么?

(5) 小结、评价。

4. 课后作业: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有空气?

第二课时 看不见的空气(二)

一、 引入。

1. 上节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一些同学说说自己是

在哪些地方找到的?

2. 上节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那空气占据的空间能不能再进去一些

空气呢?

3. 讨论、交流、评价。

二、 活动:压缩空气。

1. 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观察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

2. 说一说篮球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3. 研究空气是否可以被压缩。

(1) 简述实验步骤。

步骤1:把空气抽进没有针头的注射器里,用橡皮堵住管口。

步骤2:用手指用力压注射器的活塞,可以压下去吗?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步骤3:放开压住活塞的手指,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 讨论、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感觉和结论。

(3) 小结、评价。

三、 压缩空气的应用。

1. 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2. 讨论、交流。

3. 小结、评价。

四、 比较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

1. 讨论,从哪些方面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2. 填表、交流、评价。

3. 把你了解的空气描述出来。

五、 课后作业:

搜集资料,了解水里有没有空气,并制作资料卡。

《看不见的空气》教学设计

广宁县南街镇第一小学 陈奕锦

“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但并没有真正研究过它。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依据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一个学习内容设计的。教学中通过空气在哪里?捕捉空气,移动空气,压缩空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空气的存在,占据空间会流动和能被压缩的性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知道空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探究空气的性质及其应用的过程,提高观察、实验、搜索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科学技术就在身边,科学技术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会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风车、扇子、砖头、塑料袋、橡皮。

教师准备:

2人一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乘2/3的水)1、杯子1、集气瓶1、注射器1。 演示材料:篮球、打气筒。

四、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在教师引领下经历了提问、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搜索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活动。学到了空气方面的有关知识。对教学过程中应围绕下述方面作出评价:

1. 教师和学生一起准备探究活动的足够资料。如:风车、扇子、小砖块、水

槽、水、集气瓶、杯子、注射器、橡皮等。

2. 教师就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3. 教师应给学生每一活动充足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亲历实验过程,思考、

讨论、交流都能充分进行。

4. 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活动中是积极、主动的,

而且是有效的。

5.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必须是亲身经历的、真实的。如:感受、体验空气

的存在,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会流动,压缩空气等。

6. 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就在身边; 了解空气占据空间、

会流动; 知道水和空气的异同,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具有

弹性,压缩后的空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7.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潜移默化意识到借助可见物质可发现不可见物质; 意识

到搜索、整理资料,也可以对问题加以认识; 意识到科学技术就在身边,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五、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看不见的空气(一)

一、引入。

1. 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摸不着,变化多,到处走,动物没它

活不了。

2. 说一说自己知道有关空气的知识。

3. 交流、小结、评价。

二、认识空气的性质。

1. 活动一:空气在哪里?

(1) 谈话: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可是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样才能验 证空气的存在呢?

(2) 讨论、交流。

(3) 实验, 填表。

(4) 小结、评价。

2. 活动二:“捕捉”空气

(1) 用自己的方法把空气装起来。

(2) 用手摸一摸、压一压、拍一拍、抱一抱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3) 用手捏一捏,放松,有什么现象?

(4) 用手敲一敲,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5) 用铅笔把袋子刺穿,把手放在洞口,有什么感觉?

(6) 请部分同学回答、交流。

(7) 讨论:空气占据空间吗?

(8) 小结、评价。

3. 活动三:转移空气。

(1) 谈话:用什么方法把瓶子里的空气装到杯子里?

(2) 讨论、交流方法。

(3) 实验:把瓶子里的空气装到杯子里。

(4) 交流:我发现了什么?

(5) 小结、评价。

4. 课后作业: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有空气?

第二课时 看不见的空气(二)

一、 引入。

1. 上节课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一些同学说说自己是

在哪些地方找到的?

2. 上节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那空气占据的空间能不能再进去一些

空气呢?

3. 讨论、交流、评价。

二、 活动:压缩空气。

1. 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观察打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

2. 说一说篮球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

3. 研究空气是否可以被压缩。

(1) 简述实验步骤。

步骤1:把空气抽进没有针头的注射器里,用橡皮堵住管口。

步骤2:用手指用力压注射器的活塞,可以压下去吗?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步骤3:放开压住活塞的手指,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 讨论、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感觉和结论。

(3) 小结、评价。

三、 压缩空气的应用。

1. 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2. 讨论、交流。

3. 小结、评价。

四、 比较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

1. 讨论,从哪些方面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2. 填表、交流、评价。

3. 把你了解的空气描述出来。

五、 课后作业:

搜集资料,了解水里有没有空气,并制作资料卡。


相关内容

  • 看不见空气教材分析
  • 教材分析: 本册在内容选择上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深浅合适,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内容组织编排上,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促进思考与探究,通过自己的经验 ...

  • 第6课看不见的空气
  • 气在哪里? ":通过"捕捉空气"和"转移空气"的过程,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再通过给篮球打气和挤压注射器里面的空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空气具有可被压缩这一性质,并能将其性质与用途联系起来:在"比较空气 ...

  • 2013.3.12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水和水蒸气>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单元第六课.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 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 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 ...

  • 大班科学好玩的空气
  • 大班科学<好玩的空气> 乌石中心幼儿园 章欢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杯子 ...

  • 人教版初二物理所有概念及知识点总结
  •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 擦的振 ...

  • 中考物理问题探究导学设计:如何区分六种物态变化?
  • 问题42. 如何区分六种物态变化? ◇学生提问 如图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老师,有些同学认为白气是气体,也有些同学 ◇问题探究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 ...

  •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某灯泡上标有"PZ22OV-25"字样分别表示:普通照明,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25W的灯泡.若知该灯"正常发光"可知:该灯额定电压为22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 (2)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1 分子和原子>2014年同步练习卷(广东 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三中) 一.选择题 1.(3分)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 A .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B .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C .小块糖放到水中一会不见了 D .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在一 ...

  • 关于雾霾大雾的搞笑段子笑话
  • 1.今天到目前为止我听到最喜感的一句话~"我一拉窗帘以为我瞎了呢--" 2.都别出门了!现在的哈尔滨随便给人个大嘴巴子,一回头人没了! 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4.北京一哥们说他们那雾大,站天安门边上都看不到毛主席相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