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成效、主要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对策
中国的城镇企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改革中也存很多问题,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下面,对我国20年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效、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做一个简要分析。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1、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各地认真组织落实,基本上实现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统一和规范,实现了新老制度的衔接和平衡过渡。
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失时机地启动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确定了100个城市进行试点,分片召开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座谈会,并派出工作组进行督导,经过努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5、建立了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
6、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展顺利。
7、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工作成效显著。
其次,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现行政府养老金加企业年金制度方案尚处于制度建设期,配套制度尚不完备,甚至在试点地区也仅取得初步性进展。
2、现行方案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势必受到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的考验。
3、现行方案的覆盖面还不够宽,面向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尚未启动。
4、隐性债务的责任未能落实
5、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问题。
6、养老资金困难问题。
7、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8、养老保险的保障效果问题。
9、总体分析,目前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用的途径所限,基金的收益率偏低,这一方面使基金呈逐渐贬值的趋势,另一方面使得目标替代率无法实现,从而动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最后,简要谈一下应该如何解决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做实个人账户、调整“四金”和个人所得税。
国家在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时,应承担起转制成本的责任。但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措施在实践中并不具备可行性,因而应改为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以此消除用个人账户“空帐”现象、弥补“历史遗留”的恶性循环问题。同时,应将一部分国有股份变为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险基金。此外,还应调整“四金”及个人所得税缴费金额,减轻企业负担。
2、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能否保值增值,是确保养老金长期收支平衡的关键。国家可以利用宏观调控措施,先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一些稳定可靠、回报率较高的基础措施建设项目中去,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养老资金的市场化运作,从而推动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随着投资对象和渠道的多元化,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将拥有更多、更大的发展舞台。
3、减少城镇企业职工的负担
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空帐”问题,不仅为在职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支付带来隐患,也增加了在职职工目前的缴费负担。政府与企业、个人相比,应更多的承担转型成本责任,通过减持国有股、发行国债等方式,或者直接投入更多的财政,来妥善处理改革所带来的“遗留问题”;对于养老保险中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和住房公积金,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取消,以减轻企业职工的负担。
4、严格退休程序的审批制度
城镇企业在审批提前退休职工的退休程序时,应制定完善的审批模式,杜绝钻企业制度漏洞的现象发生;对于提取养老金所需的缴费年限,可适当提高。在下岗职工养老金问题上,可将其归入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失业保险制度中。
总之,制度改革所引发的隐形债务、养老金地区不平衡、资金难以保值、各企业间待遇不平等问题,都是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存在的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建立更加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金制度,不仅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也是职工个人的期望所归。
20年来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成效、主要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对策
中国的城镇企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改革中也存很多问题,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下面,对我国20年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效、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做一个简要分析。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1、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各地认真组织落实,基本上实现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统一和规范,实现了新老制度的衔接和平衡过渡。
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失时机地启动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确定了100个城市进行试点,分片召开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座谈会,并派出工作组进行督导,经过努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5、建立了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
6、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展顺利。
7、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工作成效显著。
其次,简要介绍一下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现行政府养老金加企业年金制度方案尚处于制度建设期,配套制度尚不完备,甚至在试点地区也仅取得初步性进展。
2、现行方案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势必受到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的考验。
3、现行方案的覆盖面还不够宽,面向农村人口的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尚未启动。
4、隐性债务的责任未能落实
5、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问题。
6、养老资金困难问题。
7、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安全问题。
8、养老保险的保障效果问题。
9、总体分析,目前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用的途径所限,基金的收益率偏低,这一方面使基金呈逐渐贬值的趋势,另一方面使得目标替代率无法实现,从而动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最后,简要谈一下应该如何解决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做实个人账户、调整“四金”和个人所得税。
国家在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时,应承担起转制成本的责任。但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措施在实践中并不具备可行性,因而应改为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以此消除用个人账户“空帐”现象、弥补“历史遗留”的恶性循环问题。同时,应将一部分国有股份变为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险基金。此外,还应调整“四金”及个人所得税缴费金额,减轻企业负担。
2、实现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能否保值增值,是确保养老金长期收支平衡的关键。国家可以利用宏观调控措施,先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一些稳定可靠、回报率较高的基础措施建设项目中去,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养老资金的市场化运作,从而推动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随着投资对象和渠道的多元化,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将拥有更多、更大的发展舞台。
3、减少城镇企业职工的负担
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空帐”问题,不仅为在职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支付带来隐患,也增加了在职职工目前的缴费负担。政府与企业、个人相比,应更多的承担转型成本责任,通过减持国有股、发行国债等方式,或者直接投入更多的财政,来妥善处理改革所带来的“遗留问题”;对于养老保险中强制性的个人账户和住房公积金,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取消,以减轻企业职工的负担。
4、严格退休程序的审批制度
城镇企业在审批提前退休职工的退休程序时,应制定完善的审批模式,杜绝钻企业制度漏洞的现象发生;对于提取养老金所需的缴费年限,可适当提高。在下岗职工养老金问题上,可将其归入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失业保险制度中。
总之,制度改革所引发的隐形债务、养老金地区不平衡、资金难以保值、各企业间待遇不平等问题,都是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存在的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建立更加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金制度,不仅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也是职工个人的期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