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一级学科建设规划
(2016-2020年)
学科名称: 牵头学院: 承建学院:
发展规划处 2015年 月 日
一、学科基本情况
(一)学科简介
介绍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基本情况和学科特色与优势、本学科的国家、社会、行业、地区需求分析等。
(二)学科方向
1、我校本学科的学科方向
逐一介绍我校本学科的学科方向,一般为4-6个学科方向,应与2014年遴选学科责任教授小组成员的学科方向一致。 2、本学科国际主流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概述 3、本学科国内主流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概述
(三)学科队伍
1、学科队伍总体情况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学科队伍总体情况一览表。如有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团队的请文字简要描述。 2、学科方向队伍情况
请逐一介绍每个学科方向的队伍情况,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学科方向队伍情况一览表和名单表,每个方向一张一览表和一张人员名单表。
备注:1、“合计”栏中的百分比指本类别人数与“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人数的比例,其他栏中的百分比指本栏人数与本类别人数的比例。
2、“高层次人才”指获得“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青
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称谓的人员,同一人员有多种称谓只计算一次人数。
3、年龄以至2015年12月31日计算,即出生年份为1980年及之后为35岁以下,1970-1979年为36至45岁,1960-1969年为
46至55岁,1955-1959为56-60岁,1954年及之前为61岁以上。
2
备注:1、“合计”栏中的百分比指本类别人数与“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人数的比例,其他栏中的百分比指本栏人数与本类别人数的
比例。
2、“高层次人才”指获得“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青
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称谓的人员,同一人员有多种称谓只计算一次人数。
3、年龄以至2015年12月31日计算,即出生年份为1980年及之后为35岁以下,1970-1979年为36至45岁,1960-1969年为
46至55岁,1955-1959为56-60岁,1954年及之前为61岁以上。
3
学科方向:(填写学科方向名称) 队伍人员名单表
备注:
1、每名人员限填1个一级学科,各一级学科间人员不重复
2、“高层次人才”指获得“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称谓的人员。
(四)科学研究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科学研究情况一览表。
科学研究情况一览表
(五)人才培养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人才培养情况一览表。
人才培养情况一览表
(六)国际交流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国际交流情况一览表。
国际交流情况一览表
(七)学科平台
1、学科科研教学平台情况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
重点描述为整个一级学科服务的科研、教学公共平台和设备等基础条件,包括各级各类实验室,现有大型设备的数量、用途、是否与其他设备组成大系统、对本学科科研、教学的支撑度、使用频率等。 2、学科方向科研教学平台情况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
按照学科方向分别描述,重点描述为本学科方向服务的科研、教
学平台和设备等基础条件,包括现有专用大中型设备的数量、用途、是否与其他设备组成大系统、对本学科方向科研、教学的支撑度、使用频率等。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
重点描述2012年学科评估中发现的与其他单位学科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2年来取得了哪些进步。
可参考2013年学位中心的《学科对比分析报告》和2013年学校组织各学科所做的《学科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二、建设目标及发展思路 (一)总体建设目标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总体建设目标一览表。
总体建设目标一览表
1、位次即绝对排名。
2、档次:位次位于前5%或第一名的为第一档次,位次位于前5%至10%或第二名的为第二档次,位次位于前10%至20%或第三名的为第三档次,位次位于前20%至30%或第四名的为第四档次,位次位于前30%至40%或第五名的为第五档次,位次位于40%后的为第六档次。
(二)具体建设目标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具体建设目标一览表。
(三) 发展思路
包括指导思想、原则等。
具体建设目标一览表
10
11
三、 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 学科方向
对比国内外主流、先进的方向,凝练本学科方向,应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方向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等均应按确定的方向进行)。
(二)学科队伍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详细列举出本学科急需引进、培养的人才(为什么需要、进入学科后的角色、以什么方式进人、瞄准哪些国内外高校、希望学校给予的政策和支持等),制定可行计划。
(三)科学研究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提出下一步科学研究方面(包括学术交流)的建设重点,针对建设弱项的措施。希望学校给予的政策和支持。
(四)人才培养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提出下一步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重点,针对建设弱项的措施。希望学校给予的政策和支持。
(五)国际交流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提出下一步国际交流方面的建设重点,针对建设弱项的措施。希望学校给予的政策和支
持。
需说明教师出国(境)访学以及招聘外籍教师的内容和措施。 需说明本学科在国际科研国际交流方面拟开展的工作,包括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科学联合攻关,参与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
需说明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学生、派出国(境)培养学生以及招收留学生等方面的内容和措施,。
(六)学科平台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详细分析本学科现有平台和设备等基础条件情况(包括现有大型设备的用途、是否与其他设备组成系统、对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使用情况等),列举出本学科急需购买的仪器和设备(购买的必要性、与现有设备的关系、对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度、购买数量和所需经费等),力争做到现有设备使用充分,新购设备论证充分,力争建设高规格的学科大平台。
(七)社会服务
根据本学科的传统与特色,结合建设目标,列出下一步科研成果转化、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等方面的建设重点。
(八)学科交叉
根据本学科现有方向和研究内容,列出本学科在哪些方面可与我校的其他学科产生交叉,通过多长时间的建设,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果,需要学校提供哪些支持。
四、 所需经费支持
根据前面的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论证为实现目标和完成主要建设内容,所需要的经费数,需详细列出测算依据。
五、 建议
可列出对学校学科建设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一级学科建设规划
(2016-2020年)
学科名称: 牵头学院: 承建学院:
发展规划处 2015年 月 日
一、学科基本情况
(一)学科简介
介绍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基本情况和学科特色与优势、本学科的国家、社会、行业、地区需求分析等。
(二)学科方向
1、我校本学科的学科方向
逐一介绍我校本学科的学科方向,一般为4-6个学科方向,应与2014年遴选学科责任教授小组成员的学科方向一致。 2、本学科国际主流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概述 3、本学科国内主流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概述
(三)学科队伍
1、学科队伍总体情况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学科队伍总体情况一览表。如有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团队的请文字简要描述。 2、学科方向队伍情况
请逐一介绍每个学科方向的队伍情况,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学科方向队伍情况一览表和名单表,每个方向一张一览表和一张人员名单表。
备注:1、“合计”栏中的百分比指本类别人数与“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人数的比例,其他栏中的百分比指本栏人数与本类别人数的比例。
2、“高层次人才”指获得“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青
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称谓的人员,同一人员有多种称谓只计算一次人数。
3、年龄以至2015年12月31日计算,即出生年份为1980年及之后为35岁以下,1970-1979年为36至45岁,1960-1969年为
46至55岁,1955-1959为56-60岁,1954年及之前为61岁以上。
2
备注:1、“合计”栏中的百分比指本类别人数与“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人数的比例,其他栏中的百分比指本栏人数与本类别人数的
比例。
2、“高层次人才”指获得“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青
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称谓的人员,同一人员有多种称谓只计算一次人数。
3、年龄以至2015年12月31日计算,即出生年份为1980年及之后为35岁以下,1970-1979年为36至45岁,1960-1969年为
46至55岁,1955-1959为56-60岁,1954年及之前为61岁以上。
3
学科方向:(填写学科方向名称) 队伍人员名单表
备注:
1、每名人员限填1个一级学科,各一级学科间人员不重复
2、“高层次人才”指获得“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称谓的人员。
(四)科学研究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科学研究情况一览表。
科学研究情况一览表
(五)人才培养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人才培养情况一览表。
人才培养情况一览表
(六)国际交流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国际交流情况一览表。
国际交流情况一览表
(七)学科平台
1、学科科研教学平台情况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
重点描述为整个一级学科服务的科研、教学公共平台和设备等基础条件,包括各级各类实验室,现有大型设备的数量、用途、是否与其他设备组成大系统、对本学科科研、教学的支撑度、使用频率等。 2、学科方向科研教学平台情况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
按照学科方向分别描述,重点描述为本学科方向服务的科研、教
学平台和设备等基础条件,包括现有专用大中型设备的数量、用途、是否与其他设备组成大系统、对本学科方向科研、教学的支撑度、使用频率等。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
重点描述2012年学科评估中发现的与其他单位学科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2年来取得了哪些进步。
可参考2013年学位中心的《学科对比分析报告》和2013年学校组织各学科所做的《学科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二、建设目标及发展思路 (一)总体建设目标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总体建设目标一览表。
总体建设目标一览表
1、位次即绝对排名。
2、档次:位次位于前5%或第一名的为第一档次,位次位于前5%至10%或第二名的为第二档次,位次位于前10%至20%或第三名的为第三档次,位次位于前20%至30%或第四名的为第四档次,位次位于前30%至40%或第五名的为第五档次,位次位于40%后的为第六档次。
(二)具体建设目标
可用文字描述,可用图表描述,需填写下面的具体建设目标一览表。
(三) 发展思路
包括指导思想、原则等。
具体建设目标一览表
10
11
三、 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 学科方向
对比国内外主流、先进的方向,凝练本学科方向,应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方向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等均应按确定的方向进行)。
(二)学科队伍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详细列举出本学科急需引进、培养的人才(为什么需要、进入学科后的角色、以什么方式进人、瞄准哪些国内外高校、希望学校给予的政策和支持等),制定可行计划。
(三)科学研究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提出下一步科学研究方面(包括学术交流)的建设重点,针对建设弱项的措施。希望学校给予的政策和支持。
(四)人才培养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提出下一步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重点,针对建设弱项的措施。希望学校给予的政策和支持。
(五)国际交流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提出下一步国际交流方面的建设重点,针对建设弱项的措施。希望学校给予的政策和支
持。
需说明教师出国(境)访学以及招聘外籍教师的内容和措施。 需说明本学科在国际科研国际交流方面拟开展的工作,包括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科学联合攻关,参与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
需说明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学生、派出国(境)培养学生以及招收留学生等方面的内容和措施,。
(六)学科平台
根据前面分析的现状与差距,结合建设目标,详细分析本学科现有平台和设备等基础条件情况(包括现有大型设备的用途、是否与其他设备组成系统、对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使用情况等),列举出本学科急需购买的仪器和设备(购买的必要性、与现有设备的关系、对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度、购买数量和所需经费等),力争做到现有设备使用充分,新购设备论证充分,力争建设高规格的学科大平台。
(七)社会服务
根据本学科的传统与特色,结合建设目标,列出下一步科研成果转化、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等方面的建设重点。
(八)学科交叉
根据本学科现有方向和研究内容,列出本学科在哪些方面可与我校的其他学科产生交叉,通过多长时间的建设,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果,需要学校提供哪些支持。
四、 所需经费支持
根据前面的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论证为实现目标和完成主要建设内容,所需要的经费数,需详细列出测算依据。
五、 建议
可列出对学校学科建设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