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圆柱体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3)怎么求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引导学生得出: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的体积=瓶子容积。

【设计意图】课本中的例题呈现如下,

例题是直接呈现转化方法的,我是想先屏蔽相关数据信息和方法,通过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来想办法解决,才有了对数学情境的改编,以期通过转化、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倒置前后两部分立体图形之间的相同点,沟通两部分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分散了难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计算。

(矿泉水瓶内直径为6cm)

教师: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能否正确求出瓶子的容积就看你们的了!

(1)课件出示:

一个内直径是( )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 ),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2)四人小组合作:

A.组长安排好分工:

要量出所需数据,其他组员要监督好测量方法与结果是否正确,要按要求把题目填完整。

B.组内互相说一说:倒置前后哪两部分的体积不变?

矿泉水瓶的容积=( )+( )。

C.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利用所得数据独立计算,再组内校对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

4.交流反馈。

教师巡查,选择矿泉水瓶中原有水高度分别6、7、8、9厘米的同学板演。

瓶中水高度为6厘米的:

3.14×(6÷2)2×6+3.14×(6÷2)2×13

=3.14×9×(6+13)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7厘米的:

3.14×(6÷2)2×7+3.14×(6÷2)2×12

=3.14×9×(7+12)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8厘米的:

3.14×(6÷2)2×8+3.14×(6÷2)2×11

=3.14×9×(8+11)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9厘米的:

3.14×(6÷2)2×9+3.14×(6÷2)2×10

=3.14×9×(9+10)

≈537(毫升)。

教师:出示某品牌矿泉水瓶的标签,上面写着净含量为550毫升,基本符合。

5.解答正确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小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像这样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转化为规则的立体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本环节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碰到相似的问题也可同样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数学书P27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重点交流如何转化,倒置后哪两部分体积不变?

求小明喝了多少水实际上是求矿泉水瓶上面无水部分的体积,这部分为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将水瓶倒置后不规则容器转化成了圆柱:该圆柱体积=小明喝了的水。

3.14×(6÷2)2×10=282.6(毫升)。

2.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请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像中的数据。问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1)请学生计算,并反馈订正。

(2)反馈要点:

整个吊瓶容积=图像中空气部分的容积+还剩下液体的体积。

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在第12分钟吊瓶有80毫升是空的。

剩下液体的体积=100-2.5×12=70(毫升)。

即整个吊瓶容积=80+70=150(毫升)。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吊瓶问题引出,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图像提取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 ,既提升了所学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如下图,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的圆柱体,从中间斜着截去一段后,它的体积是多少?

(1)思考:这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要求它的体积,它不能像瓶子里的水一样可以流动变形转化,怎么办?

(2)讨论方法:

A.重叠:假设把两个大小一样的斜截体拼成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高为(4+6)厘米的圆柱,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新圆柱体积的一半。

B.切割:把这个立体图形分为两部分,下面是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柱体,上面是一个高为(6-4)厘米的圆柱斜截体,且体积是高为(6-4)厘米的圆柱体积的一半。

(3)用自己认可的方法计算,并进行反馈。

解法一:3.14×(9.42÷3.14÷2)2×10÷2=35.325(立方厘米)。

解法二: 3.14×(9.42÷3.14÷2)2×4+3.14×(9.42÷3.14÷2)2×2÷2=35.325(立方厘米)。

(4)反馈小结:可以有不同的转化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的转化,展示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求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将它转化成为规则的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将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为圆柱,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主要要弄清楚转化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归纳与提炼,让学生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0——11题 课前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容积),并能规范的解决圆柱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解决问题 ,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设计原则

尊重学生已有的起点,把可以自己先解决的问题放在预习中完成,给课堂留出交流的时间,留出练习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明标

1. 课件出示: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有哪些?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二、预习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预习单,独立整理,准备交流;

2、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形成初步共识。

活动目标:交流各自的预习情况,组内安排好汇报顺序。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预习导航进行交流

活动要求:(1)组长组织,有序完成各自的交流;

(2)并汇总各种情况,做好记录,准备汇报展示。

三、展示汇报,分析解答

1、小组上台带领学习例7;

课件出示例7

(1) 阅读与理解:

A、找出信息和问题

信息: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B、质疑、解疑。

这个瓶子是一个完整的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预设: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圆柱。

C、台上学生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饮料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2) 分析与解答。

A.怎样计算这个瓶子的容积?

找出数量关系式:瓶子的容积= (水的体积 )+( 空气的体积 )

B.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C、其它小组补充评价。

四、回顾反思,巩固应用

1、回顾反思 :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也可以像计算梨的体积那样用排水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教师总结:

这是一种转化的思想,属于等积变形(转化前后图形之间体积相等)。这种转化的方法在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常常会用到。

3.巩固应用:

过关题★:( 预习时让学生完成,课上直接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和解题思路。)

(1)数学书P27做一做。

(2)P29练习五第10题

易考题★★:(学生在预习导航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及时点拨。)

(1)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请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像中的数据。问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P29练习五第11题

拓展题★★★:(根据时间情况而定,请优生上台讲解思路)

如下图,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的圆柱体,从中间斜着截去一段后,它的体积是多少?

板 书设 计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阅读与理解:内直径是8CM ,水的高度是7CM ,倒放无水部分是 18CM。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瓶子的容积= 水的体积 + 空气的体积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回顾与反思 : 体积不变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小结: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利用水的流动性成功地将不规则的空气部分转化成了一个圆柱体,得到所需数据后能求出它的体积。这样一来,第3个问题还难得到你吗?

(3)怎么求这个矿泉水瓶的容积?引导学生得出:倒置前水的体积+倒置后空气的体积=瓶子容积。

【设计意图】课本中的例题呈现如下,

例题是直接呈现转化方法的,我是想先屏蔽相关数据信息和方法,通过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来想办法解决,才有了对数学情境的改编,以期通过转化、观察、对比,让学生发现倒置前后两部分立体图形之间的相同点,沟通两部分体积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地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分散了难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测量计算。

(矿泉水瓶内直径为6cm)

教师:方法找到了,接下来能否正确求出瓶子的容积就看你们的了!

(1)课件出示:

一个内直径是( )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 ),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2)四人小组合作:

A.组长安排好分工:

要量出所需数据,其他组员要监督好测量方法与结果是否正确,要按要求把题目填完整。

B.组内互相说一说:倒置前后哪两部分的体积不变?

矿泉水瓶的容积=( )+( )。

C.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利用所得数据独立计算,再组内校对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

4.交流反馈。

教师巡查,选择矿泉水瓶中原有水高度分别6、7、8、9厘米的同学板演。

瓶中水高度为6厘米的:

3.14×(6÷2)2×6+3.14×(6÷2)2×13

=3.14×9×(6+13)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7厘米的:

3.14×(6÷2)2×7+3.14×(6÷2)2×12

=3.14×9×(7+12)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8厘米的:

3.14×(6÷2)2×8+3.14×(6÷2)2×11

=3.14×9×(8+11)

≈537(毫升)。

瓶中水高度为9厘米的:

3.14×(6÷2)2×9+3.14×(6÷2)2×10

=3.14×9×(9+10)

≈537(毫升)。

教师:出示某品牌矿泉水瓶的标签,上面写着净含量为550毫升,基本符合。

5.解答正确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小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像这样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转化为规则的立体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把本环节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碰到相似的问题也可同样利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

(三)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数学书P27做一做。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重点交流如何转化,倒置后哪两部分体积不变?

求小明喝了多少水实际上是求矿泉水瓶上面无水部分的体积,这部分为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将水瓶倒置后不规则容器转化成了圆柱:该圆柱体积=小明喝了的水。

3.14×(6÷2)2×10=282.6(毫升)。

2.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请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像中的数据。问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1)请学生计算,并反馈订正。

(2)反馈要点:

整个吊瓶容积=图像中空气部分的容积+还剩下液体的体积。

根据图象,可以得出在第12分钟吊瓶有80毫升是空的。

剩下液体的体积=100-2.5×12=70(毫升)。

即整个吊瓶容积=80+70=150(毫升)。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吊瓶问题引出,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图像提取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 ,既提升了所学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如下图,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的圆柱体,从中间斜着截去一段后,它的体积是多少?

(1)思考:这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要求它的体积,它不能像瓶子里的水一样可以流动变形转化,怎么办?

(2)讨论方法:

A.重叠:假设把两个大小一样的斜截体拼成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高为(4+6)厘米的圆柱,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是新圆柱体积的一半。

B.切割:把这个立体图形分为两部分,下面是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柱体,上面是一个高为(6-4)厘米的圆柱斜截体,且体积是高为(6-4)厘米的圆柱体积的一半。

(3)用自己认可的方法计算,并进行反馈。

解法一:3.14×(9.42÷3.14÷2)2×10÷2=35.325(立方厘米)。

解法二: 3.14×(9.42÷3.14÷2)2×4+3.14×(9.42÷3.14÷2)2×2÷2=35.325(立方厘米)。

(4)反馈小结:可以有不同的转化方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的转化,展示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求不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将它转化成为规则的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将不规则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为圆柱,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主要要弄清楚转化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自主地对回顾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归纳与提炼,让学生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0——11题 课前分析:

一、学生已有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容积),并能规范的解决圆柱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解决问题 ,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设计原则

尊重学生已有的起点,把可以自己先解决的问题放在预习中完成,给课堂留出交流的时间,留出练习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明标

1. 课件出示: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有哪些?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二、预习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预习单,独立整理,准备交流;

2、小组交流预习情况,形成初步共识。

活动目标:交流各自的预习情况,组内安排好汇报顺序。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预习导航进行交流

活动要求:(1)组长组织,有序完成各自的交流;

(2)并汇总各种情况,做好记录,准备汇报展示。

三、展示汇报,分析解答

1、小组上台带领学习例7;

课件出示例7

(1) 阅读与理解:

A、找出信息和问题

信息: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B、质疑、解疑。

这个瓶子是一个完整的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预设: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圆柱。

C、台上学生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饮料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2) 分析与解答。

A.怎样计算这个瓶子的容积?

找出数量关系式:瓶子的容积= (水的体积 )+( 空气的体积 )

B.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C、其它小组补充评价。

四、回顾反思,巩固应用

1、回顾反思 :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 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也可以像计算梨的体积那样用排水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教师总结:

这是一种转化的思想,属于等积变形(转化前后图形之间体积相等)。这种转化的方法在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常常会用到。

3.巩固应用:

过关题★:( 预习时让学生完成,课上直接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和解题思路。)

(1)数学书P27做一做。

(2)P29练习五第10题

易考题★★:(学生在预习导航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上台讲解,教师及时点拨。)

(1)输液100毫升,每分钟输2.5毫升,请观察第12分钟时吊瓶图像中的数据。问整个吊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P29练习五第11题

拓展题★★★:(根据时间情况而定,请优生上台讲解思路)

如下图,一个底面周长为9.42厘米的圆柱体,从中间斜着截去一段后,它的体积是多少?

板 书设 计

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阅读与理解:内直径是8CM ,水的高度是7CM ,倒放无水部分是 18CM。 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 瓶子的容积= 水的体积 + 空气的体积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回顾与反思 : 体积不变


相关内容

  • 我的教学课件
  •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圆柱与圆锥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 ...

  • 1圆柱的认识
  • 第二组 圆柱和圆锥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 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 ...

  • 圆柱体积说课
  •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二课时.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 ...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 ...

  •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 科:数学 教学内容: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柱的体积>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 ...

  • 圆柱体体积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有序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 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
  •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 曾明 奉节县荆竹小学 概述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第二单元中的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利用旧知识的迁移,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有效手段来进行教与学,培养学生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提高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推导的兴趣 ...

  •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导入阶段时,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直接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出示圆柱),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样的物体吗?你能举一些生活中像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一一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好的圆柱形物. 在教学圆柱的特征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 ...

  • 圆锥体体积教学设计
  •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合方小学 祝艳欣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2-43页内容 ,圆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