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
(1)读一读写一写
好(hào)为 乐(yuè)毅 诣(yì) 屏(bǐnɡ)人 倾颓(tuí) 度(duï)德量力 存恤(xù) 胄(zhîu) 箪(dān)食壶浆 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挑选】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3)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4)一词多义
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来 c已经: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 b因此:遂用猖蹶】
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于是:因屏人曰】
为【a. 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 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 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 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将【a将领:则命一上将 b调动,率领:将荆州之军 c君谓计将安出】
(5)古今异义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古:常常; 今:每当】
此人可就见 【古:接近,趋向; 今:副词,表结果】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拜访; 今:照顾,回顾】
主上蒙尘 【蒙受风光,专指皇帝遭难出; 今:蒙上灰尘】 遂用猖獗 【古:失败; 今: 猖狂】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古:一天天; 今:太阳,天日】
(四)问答题
1.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1.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3.“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3.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4.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5.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
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 例 草船借剑 空城计
6、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天才。可以显示刘备的诚意。(“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7、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谨慎,迫切。因屏人,君谓计将安出。
8、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曹操最强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9、、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国家巩固,国险民附,有贤能之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0、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1、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因为益州战略地位重要。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12、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13、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4.内容整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报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分别是什么。并说说,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①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刘表、刘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诸戎、夷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最终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 ⑥战略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可与争锋;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③跨有荆、益;④西和诸戎,南抚夷越;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16、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 重要性?人谋
17、《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天下三分。
18.《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9.《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报先帝 忠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
20.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1.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
隆中对
(1)读一读写一写
好(hào)为 乐(yuè)毅 诣(yì) 屏(bǐnɡ)人 倾颓(tuí) 度(duï)德量力 存恤(xù) 胄(zhîu) 箪(dān)食壶浆 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检”,挑选】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3)词类活用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
(4)一词多义
已【a.停止:然志犹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来 c已经: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遂【a.就:由是先主遂诣亮 b因此:遂用猖蹶】
因【a.凭,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于是:因屏人曰】
为【a. 动词,吟诵:好为《梁父吟》 b判断词,是:谓为信然 c.表被动,被、替:贤能为之用 d.动词,作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于【a.连词,跟、和: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介词,在:欲信大义于天下 c.介词,向: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将【a将领:则命一上将 b调动,率领:将荆州之军 c君谓计将安出】
(5)古今异义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古:常常; 今:每当】
此人可就见 【古:接近,趋向; 今:副词,表结果】 将军宜枉驾顾之 【古:拜访; 今:照顾,回顾】
主上蒙尘 【蒙受风光,专指皇帝遭难出; 今:蒙上灰尘】 遂用猖獗 【古:失败; 今: 猖狂】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古:一天天; 今:太阳,天日】
(四)问答题
1.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1.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3.“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3.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4.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5.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
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 例 草船借剑 空城计
6、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是个天才。可以显示刘备的诚意。(“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7、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谨慎,迫切。因屏人,君谓计将安出。
8、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曹操最强大。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9、、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国家巩固,国险民附,有贤能之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0、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11、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因为益州战略地位重要。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12、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
13、人物分析:在诸葛亮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14.内容整理: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报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分别是什么。并说说,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①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对刘表、刘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诸戎、夷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最终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 ⑥战略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可与争锋;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③跨有荆、益;④西和诸戎,南抚夷越;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15、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1) (2) (3)
(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16、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 重要性?人谋
17、《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天下三分。
18.《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9.《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报先帝 忠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
20.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1.上文从哪些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请简要概括。
崔州平、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认可其才能;徐庶的赞语;“将军宜枉驾顾之”的建议;刘备总共去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