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这个故事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而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且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思维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同时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性和探索性。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用图片、做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品读感悟,体会双方各自的心理。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四、说课时

两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品读,体会双方各自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七、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篇课文,我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一)教法

1、图片激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走迷宫和爬山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二)学法

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巩固识字——听视频朗读,理解大意——品读课文 ,体会情感。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以“树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并拿出蓝色的树叶图,问她们见过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她们对本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

2、巩固识字

在教学中我力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在教学中我采用走迷宫和爬山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听视频朗读,理解大意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通过看视频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4、品读课文 ,体会情感

自由读2—4自然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她们有几次对话?分别是怎么说的?”

(1)为了让学生了解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我直接读第一自然段,让他们仔细听,并顺势提出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可以加深他们对李丽心情的感受,这样也能更好的读这一自然段。

(2)研读第一次对话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3)研读第二次对话

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回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探索李丽在等借;通过“怕”字再次明白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

(4)李丽表示用时小心一点儿,林园园才拿出铅笔,又提出许多要求,听说李丽要画小草,皱起了眉头;

(5)李丽看林园园不高兴的样子,想着她刚才说的那些话,明白了林园园并不想把铅笔借给她,所以没有接铅笔。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懂得林园园脸红了是因为感到羞愧,开始认识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从此以后,林园园会改正缺点,热心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说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借绿铅笔

李丽林园园 画 不想借 脸蓝红树 叶了

(应该相互帮助)

本课板书主要采用对比式,能使学生一目了然。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这个故事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而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且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思维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同时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性和探索性。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用图片、做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品读感悟,体会双方各自的心理。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四、说课时

两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品读,体会双方各自的心理。 教学难点: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七、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篇课文,我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一)教法

1、图片激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走迷宫和爬山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二)学法

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巩固识字——听视频朗读,理解大意——品读课文 ,体会情感。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以“树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并拿出蓝色的树叶图,问她们见过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她们对本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

2、巩固识字

在教学中我力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在教学中我采用走迷宫和爬山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3、听视频朗读,理解大意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通过看视频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4、品读课文 ,体会情感

自由读2—4自然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她们有几次对话?分别是怎么说的?”

(1)为了让学生了解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我直接读第一自然段,让他们仔细听,并顺势提出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可以加深他们对李丽心情的感受,这样也能更好的读这一自然段。

(2)研读第一次对话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3)研读第二次对话

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回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探索李丽在等借;通过“怕”字再次明白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

(4)李丽表示用时小心一点儿,林园园才拿出铅笔,又提出许多要求,听说李丽要画小草,皱起了眉头;

(5)李丽看林园园不高兴的样子,想着她刚才说的那些话,明白了林园园并不想把铅笔借给她,所以没有接铅笔。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懂得林园园脸红了是因为感到羞愧,开始认识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从此以后,林园园会改正缺点,热心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说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借绿铅笔

李丽林园园 画 不想借 脸蓝红树 叶了

(应该相互帮助)

本课板书主要采用对比式,能使学生一目了然。


相关内容

  • 19蓝色的树叶
  • 19 蓝色的树叶 教材分析: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 ...

  • 19蓝色的树叶(教案)
  • 19.蓝色的树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理解林园园脸红的原因.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图片,谈话引入 同学 ...

  • 19[蓝色的树叶]教案
  • 19<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金明秀 教学目标: 1. 会认"术""铅""惹""吐"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吐""注&q ...

  • 19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 <19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中心小学 段言果 [教材分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五组第二课.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虽然林园 ...

  • 树叶说课稿
  • < 树叶 >说课稿 一.内容分析 <树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句.小诗从"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 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当风筝"„„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 ...

  •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档
  •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 ...

  • [蓝色的树叶]评课稿
  • <蓝色的树叶>评课稿 <蓝色的树叶>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课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张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 ...

  •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19课[蓝色的树叶]教学案例分析
  •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19课 <蓝色的树叶>教学案例分析 在前不久我校举行的公开课上,我执教了小学语文二年级<蓝色的树叶>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我问学生: " 学完了本课,你觉得文中的林园园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高兴说: & ...

  • [彩点点]教学反思
  • 教育叙事(教学反思) <彩点点>教学反思 王佳 源于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印象派(也称点彩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修拉和西涅克.色彩是构成点彩画的重要因素,点彩派把印象派的设色方法进一步推向科学分析的道路,他们用三原色(及其中间色)加上白色作画,把各种单纯的色彩一点点地以小圆点形式排列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