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治疗建议

禽流感治疗药物综述—大组合才有最佳疗效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袁澍

近十几年来,非典,禽(猪)流感(H1N1,H5N1,H7N9)等恶性呼吸道传染病层出不穷,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其致死率高,传染性强,这些疾病对大众心理造成的恐慌远比疾病本身严重。截止2013年5月2日,在中国东部发现H7N9感染病人127例,死亡24例,死亡率大约1/5。现在治疗禽流感的药物也层出不穷,但为什么还有这么高的致死率?我们不得不怀疑在禽流感的治疗上是否存在缺陷。该文就禽流感的治疗用药和分子机理做以综述,提醒大家注意一些目前的治疗方案可能忽略了的地方。总体上讲,传统疗法只用抗病毒药物,致死率在50-80%;新疗法结合了免疫调节剂,致死率降到10-50%,虽有显著下降,但仍然很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的疗法都不能百分之百抑制禽流感病毒引发的细胞凋亡通路(图1)。这篇综述的结尾处提出了一种组合用药,考虑到了所有可能的坏死(细胞死亡)通路,有望大幅度降低禽流感的致死率(如果能降到1%以内,则它就与普通流感致死率一样了,禽流感将不再令人谈虎色变)。

图1. 各种疗法、致死率和治疗机理的小结。

AIV ,禽流感病毒;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mt ,线粒体;ROS ,活性氧;CsA ,环孢素A 。

这次H7N9的症状是:上呼吸道感染程度不是很重,轻度咳嗽,大部分病人不重视。但是病情进展很快,病毒感染10天后,马上进入到肺,有嗜肺的情况存在,病情往往是两肺扩散,两肺渗出严重,肺的氧合作用受影响,这时候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人会在两三天内呼吸困难,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稍有拖延,就宣告不治[1]。其它类型的禽流感和非典的症状也与此类似。所以患者存活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抑制了病毒,而在于是否控制住了炎症反应。

根据2003年WHO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非典(SARS )死亡率统计分析结果:整体平均死亡率约15%,但免疫机能健全的青壮年组的死亡率远高于免疫力弱的未成年组[2]。而H5N1整体死亡率大约是56%。其中,10岁到19岁这一年龄段的死亡率最高,达到73%,而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死亡率仅为18%[3]。类似的,H1N1造成的死亡主要发生在中年组中,18-50岁人群出现危重病情的比例最高,这与季节性普通流感的死亡病例主要发现在老年人当中(65岁以上)是截然不同的[4]。对于H5N1,有学者认为禽流感传人后,引致病人出现并发症,造成多种器官衰竭,可能与人体对入侵病毒的免疫反应过激有关,在免疫期间造成反效果,破坏了身体重要器官的组织及运作,造成高致病性及死亡率。H5N1病毒掀起了一场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容易引起炎症的

化学物质,包括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干扰素β、趋化因子(如RANTES )和白介素-6等。细胞因子的大爆发很可能导致细胞死亡[5]。这项研究成果可能意味着,一旦H5N1型禽流感在人类中大流行,健康年轻人会成为重点攻击对象。换句话说就是免疫力越强,得了流感以后的炎症反应可能越重,越容易死亡。病毒并没有杀死我们,而我们是被自己弄死的!这次的H7N9虽然还没有大量统计数据或研究报道,但从其高致死率和快速的病程反应来看[1],它很可能同样诱导了细胞因子爆发,导致过度免疫应答(最近细胞因子爆发已在H7N9感染患者体内得到证实[6])。

抗氧化剂

炎症反应中首当其冲的是活性氧[7]。现在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在肺中聚集、激活、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和脂质代谢产物,从而导致肺微血管膜及肺泡上皮的损伤,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和肺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时,耗氧量急剧上升,比静息时增加数倍至数十倍。氧自由基损伤肺微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细胞的作用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使其脂质过氧化,从而损害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结构和功能;②作用于酶,使之失活;③作用于蛋白酶抑制物,使之失活,从而增强溶酶体释放的蛋白酶对组织的破坏作用;④作用于血浆成份,可形成一种很强的趋化物,引起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与激活,产生更多的氧自由基,由此形成阳性反馈,加重肺的损伤[7]。所以活性氧信号有正反馈自我放大功能。

活性氧的清除剂中抗坏血酸(维生素C ,还原型)是最佳选择,因为它高效无毒,易于吸收,比还原型的谷胱甘肽更稳定。它通过非酶促系统清除活性氧[8]。VC 在19世纪已被用来治疗肝炎,脑炎,流行性感冒和非典型性肺炎等病毒病[8]。197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莱纳斯. 鲍林出版Vitamin C and Common Cold一书,提出高剂量的维生素C 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9]。很多动物能够自身合成VC ,平均合成量是50 mg/kg每天,折合到人体是大约5克/天[10,11]。这样的量可以使这些动物防御很多疾病[8,9]。根据大量文献报道,VC 抑制病毒复制和缓解症状的有效浓度在5 mM以上(考虑到人体血液总量大约为5升,血浓度5 mM 的VC 折合质量大概为4.4克)[8-11]。而我们一般口服的维生素c 片用量是每日100-300毫克,远没达到浓度要求。考虑到口服存在吸收效率问题,而且口服大量VC (1g 以上)可能引起腹泻、恶心呕吐、胃痉挛等副作用[8-11]。所以对于禽流感患者,建议采用注射的方式,考虑到VC 代谢速率较快,建议每次注射2.5-5克,每日2次。此外,长期服用每日2-3g 以上的VC 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所以在治疗后期VC 的用量要逐步递减,不能马上停药[8-11]。

许多禽流感患者都是已发病多日,肺部出现症状,才去医院就医。此时肺泡细胞可能已有损伤,转为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加大。所以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患病初期(确诊以前)及时预治疗非常重要。在不能判断是否感染禽流感以前,建议重感冒患者自行服用中等量的VC 。建议每次600-1000 mg ,每日2次[8-11]。

大剂量VC 的副作用明显。我提出一个假说:虾青素注射液(不是口服胶囊,虽然它现在还没有这种剂型)或许可以代替VC 作为禽流感治疗中的抗氧化剂。这个假说我将另行发表。

线粒体膜通透性保护剂

但是人类单纯服用每日3-5克VC 并不能对多种疾病形成免疫。小鼠和禽类也能自身合成相当量的VC ,但它们仍然可以受到禽流感的致命攻击[10,11]。所以清除活性氧只是治疗的第一步。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避免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对于已发展到肺炎期的禽流感患者,要立刻防止正在损伤的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进一步增高。钙离子过载和氧化损伤(如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或氧化氢积累)诱导的细胞死亡需要经历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乃至线粒体膨胀和破裂,释放凋亡因子(如细胞色素c )[12]。但如果线粒体孔道复合物被抑制,细胞死亡就不会发生。亲环蛋白D 是线粒体孔道复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环孢素A 可以有效抑制亲环蛋白D ,所以它可以有效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如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12]。H1N1病毒感染后造成多种细胞过氧化氢酶失活,因此

导致活性氧积累(主要是过氧化氢)[13],而H5N1可以诱导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14],发生低氧血症的病人的细胞中活性氧也是积累的,同时伴有钙离子内流和线粒体损伤[15],这两点正好与上述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因素一样。所以可以推测环孢素A 对禽流感造成的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这里提出一个重要假说:ARDS 的护理措施可能造成非通气肺泡细胞或低血流肺泡细胞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禽流感重症病人常发生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16],它是一个重要的自身调节机制,使低氧肺泡的血流减少而使较多血液转移到通气较好的肺,使通气和血流更好匹配,维持正常氧分压。但是HPV 发展下去可导致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发生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15]。这时候一般会采用机械通气、高浓度给氧、糖皮质激素或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但此时对于血流量低或通气差的肺泡细胞相当于又恢复供血和供氧了,这点与缺血的细胞恢复供血是类似的(图2)。(发生HPV 的塌陷的肺泡细胞在机械通气或高浓度给氧时恢复供氧,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生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流量低的高通气肺泡细胞在糖皮质激素或一氧化氮处理下恢复供血,也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即ARDS 护理措施采取后的细胞死亡情况可能比HPV 或低氧血症发生时更为严重。环孢素A 可以有效抑制这种损伤,它可能就是ARDS 重症护理措施采取以后病人能否存活的关键药品。

图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措施可能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a ) 正常肺泡通气/血流比例调节状态。 (b )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HPV)。 (c ) HPV时塌陷的肺泡细胞在机械通气或高浓度给氧时恢复供氧,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d ) 塌陷的肺泡细胞在糖皮质激素或一氧化氮处理下恢复供血,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e )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发生低氧血症。 (f ) 失调时塌陷的肺泡细胞在机械通气或高浓度给氧时恢复供氧,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g ) 失调时血流量低的高通气肺泡细胞在糖皮质激素或一氧化氮处理下恢复供血,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h ) 损伤最终导致护理措施失败,肺器官衰竭,病人死亡。

但是,环孢素A 对于Bax (Bcl-2 Assaciated X protein)或肿瘤坏死因子TNF α(Tumour-necrosis factor-α)诱导的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和细胞死亡没有保护作用[12]。H5N1和H1N1病毒在巨噬细胞中显著诱导TNF α因子[16-19]。但是TNF 同时介导一条细胞凋亡通路和一条细胞存活通路,活性氧积

累将决定信号向细胞凋亡传导[20]。Bax (诱导凋亡)和Bcl-2(诱导存活)之间的平衡也由细胞氧化还原状态所调控(超氧离子积累诱导存活通路,而过氧化氢则诱导凋亡通路)[21]。所以上面建议采用的大剂量VC 可以清除活性氧(主要是过氧化氢),从而阻止TNF α和Bax 诱导的细胞凋亡(图

3)。雷帕霉素虽然也可以调控Bcl-2和TNF α,但它会加强H5N1诱导的细胞自噬,从而可能加重细胞死亡[22],所以不适宜采用。

免疫调节剂

此外,环孢素A 还能抑制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 )[23]。而钙调磷酸酶是T 细胞活化作用中的一个关键酶,刺激依赖于NF-AT (T 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NF-IL-2A 的转录作用[24]。所以环孢素A 可以阻断T 细胞活化,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等的产生[24],正好削弱了前面提高的禽流感病毒诱导的细胞因子爆发[5]。在治疗当中,不建议用FK506[23]代替环孢素A ,因为环孢素A 不仅是免疫抑制剂,还对于维持线粒体膜的完整性、阻止细胞死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而FK506只是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 的副作用较大,现在正在研发它的替代小分子化合物,如Debio-025[25]和GW5[26],但目前都没有真正应用于临床。

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药联用可以显著降低小鼠感染H5N1的致死率[18]。该报道用的免疫调节剂为celecoxib (环氧化酶-2 COX-2的抑制剂,国产名“西乐葆”或“塞来昔布”)和mesalazine (5-氨基水杨酸,国产名“安洁莎”),它们的免疫抑制作用很弱,所以对机体的抗病毒的能力影响不大

[18]。H1N1和H5N1诱导的8类细胞因中有6类可以被Celecoxib 和Mesalazine 显著下调[19]。所以禽流感的治疗中可以一方面环孢素A 抑制细胞死亡,一方面用Celecoxib 和Mesalazine 进一步抑制细胞因子爆发。也许有人质疑环孢素A 是免疫抑制剂,会削弱机体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但禽流感造成的是过度的免疫应答,适当下调免疫应答水平不会阻止机体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实际上环孢素A 可以通过影响流感病毒M1蛋白和抑制病毒mRNA 核排出而抑制流感病毒复制[27]。

另外有研究表明化学药品或微生物病原体导致的急性肺损伤伴随有磷脂的氧化,可以激活Toll 样受体(TLR4)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28]。最新的研究表明TLR4的专一性抑制剂Eritoran 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鼠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病毒[29]。因此Eritoran 或可用作一种免疫调节剂治疗禽流感,作为以上几种免疫调节剂的补充用药(图3)。Eritoran 原本是作为败血症的治疗药物而被研发出来的,但它没有正式进入临床阶段。最新的报道显示它可以将感染PR8(鼠流感病毒)的小鼠存活率上升到90%[29],所以它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强于上述其它药物。TLR4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核心作用[30],可能暗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禽流感病毒介导的炎症反应有相似的分子机理。

溶酶体完整性保护剂

另外中性粒细胞中溶酶体含有多种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当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或破坏时,释出的这些酶可引起周围蛋白质的分解和组织结构的破坏,使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增高[31]。应该考虑再添加一种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如西维来司他(Sivelestat )[32]。但西维来司他较贵,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又称天普洛安)可以作为替代用药,它既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33],也可以抑制溶酶体的释放[34]。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NA)能够在细胞内降解溶酶体膜上的糖蛋白,影响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从而破坏溶酶体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35]。乌司他丁作为蛋白酶抑制剂应该对此过程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对防治ARDS 发生非常重要(图3)。

抗病毒药和其它治疗

当然对病毒复制或装配的抑制也必须同时进行[36]。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是抗流感病毒的首选药物,如达菲(或称奥司他韦Oseltamivir )和瑞乐沙(Relenza 或Zanamivir )[1,6,36]。另外M2离子通道抑制剂amantadine 和rimantadine 也是已经获批应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英文版中有详细叙述)。最近又有许多新的抗病毒药物被开发出来,如机制性共价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37]和格尔德霉素

[38],它们或可作为达菲抗性株的替代用药。对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机械通气、高浓度给氧、可吸入一氧化氮或糖皮质激素(虽然短时间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股骨头坏死)[39]等常规手段也必须立刻采用[31,40]。(英文版文章对此章节还有许多补充,总结了更多现行的流感病毒抑制剂。)

图3. 亚细胞水平禽流感治疗药物治疗机理小结。

禽流感病毒诱发的变化用红色标记;药物作用位点用绿色标记。AIV ,禽流感病毒;Bcl-2,B 细胞淋巴瘤因子-2;CAT ,过氧化氢酶;CsA ,环孢素A ;Cyt c,细胞色素c ;MBCNI ,机制性共价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mPT ,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ROS ,活性氧;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TNF α,肿瘤坏死因子α;VC ,维生素C 。

结论

总结起来:(1)抗氧化剂(大剂量VC );(2)线粒体通透性保护剂和免疫调节剂(环孢素A ,加或不加Celecoxib 、Mesalazine 和Eritoran );(3)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4)抗病毒药(达菲或瑞乐沙);(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保护措施。对于未出现肺部症状的初期感染者,建议采用大剂量VC 和达菲(或瑞乐),可以考虑附加Celecoxib 和Mesalazine ;对于已出现肺部症状的患者,无论是否发展到了ARDS ,都建议采用上述所有药品治疗除(除VC 大剂量以外。其它药物都使用普通剂量)。沙这种联合疗法可以称为“禽流感鸡尾酒疗法”(表1)。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很快,新的病毒不断产生(这次的人感染H7N9就是由禽类H9N2和其它禽流感病毒重新装配而来的新型病毒)[1,6],而疫苗的研发总是会迟一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人体的反应而不是病毒本身。只要控制住了过强的炎症反应,经历一段时间,禽流感应该也能像普通流感一样被人体免疫机制清除。

临床应用展望

方案中采用的药品均为常规低副作用药品,药源充足,有较长使用历史,相关临床数据丰富,从理论上讲不会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不大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而且有望降低死亡率。大剂量VC 很早以前就用在流感的治疗中[8-11],环孢素A 也可以用来治疗非器官移植相关的肺炎[41],Celecoxib 和Mesalazine 已经在小鼠感染H5N1模型上成功验证[18],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有良好疗效[33]。所以这个鸡尾酒疗法只是一种新的组合,并没有建议使用新药,也没有改变药品的治疗范围。当然在这个大组合真正进入禽流感的临床治疗以前,还需要检测药物间有没有相互作用。如果有互作,那某些药物的剂量还要做相应调整和摸索(比如,建议实时监测血液环孢素A 的浓度)。另外,这个大组合会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也值得探讨。但这里面用的大部分药物的副作用都要在连续用药一年以上才有明显表现。所以,可以预测这个大联单的副作用应该不大,应该在可承受的范围。

初步估算了一下:这是一个四联单,有4-6种药,治疗周期2周,单个病人用药的成本费是5200-5600元,折合约800美元。

这个“禽流感鸡尾酒疗法”可能对各种高致死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都有效,修改后也许可以推广到各类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器官移植后伴发病毒性肺炎等的治疗中。

中药的作用(未在英文版中发表)

板蓝根等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许可以减少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几率。但在确认感染以后就不建议再服用中药了。因为中药的作用大都为上调机体免疫力的,而禽流感重症病人可能就是死于过强的免疫反应,此时不建议再服用激活免疫系统的药物。另外,中药成分很复杂,可能会与这个西药鸡尾酒疗法发生复杂的药物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负面效果。如感冒清热冲剂可以显著提高血液环孢素浓度,很容易造成环孢素中毒[42]。建议在使用这个“禽流感鸡尾酒疗法”期间暂停服用一切中药。

表1. 禽流感鸡尾酒疗法的药物配伍和使用建议。(英文版的还列出了副作用)

药物名称

维生素C 注射液 类型 / 原理 抗氧化剂 适应症 禽流感全病程 用法用量 100 mg/kg/日,分两次静脉滴注。康复

期逐步减量

环孢素A 注射液 线粒体通透性保护

剂,免疫抑制剂 出现肺部症状以2.5-4 mg/kg/日,分两次静脉滴注,或后(呼吸窘迫治疗维持血药浓度100-400 ng/mL(个体差措施采取以后使异很大,应经常检测血药浓度) 用可能更加关键)

禽流感全病程

禽流感全病程

出现肺部症状以

禽流感全病程(早

期起更大作用) 200 mg/日,口服 2-2.4 g/日,口服 每次l00,000单位,静脉滴注,每日2-3次 按现行剂量和使用方法(如达菲:每次75 mg,每日2次,口服) 西乐葆(塞来昔布) 安洁莎 乌司他丁(天普洛安)注射液 达菲或瑞乐沙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 蛋白酶抑制剂,溶酶体完整性保护剂 抗病毒药

参考文献

1. Gao R, Cao B, Hu Y, et al. 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N Engl J Med 2013;368:1888-9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Update 49 - SARS case fatality ratio, incubation period. http://www.who.int/csr/sars/archive/2003_05_07a/en/.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Epidemiology of WHO-confirmed human cases of avian A (H5N1) infection, 30 June 2006.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WER) 2006;81:249–60. http://www.who.int/csr/don/2006_06_30/en/.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he A/2009 H1N1 influenza virus pandemic. http://www.who.int/vaccine_research/diseases/ari/en/index5.html.

5. Chan MCW, Cheung CY , Chui WH, et al.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s induced by influenza A (H5N1) viruses in primary human alveolar and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Respir Res 2005;6:135.

6. Chen Y, Liang W, Yang S, et al. Human infections with the emerging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from wet market poultry: clinical analy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viral genome. Lancet 2013; 381:1916-25

7. Tasaka S, Amaya F, Hashimoto S, Ishizaka A. Roles of oxidants and redox signal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08;10:739-53.

8. Bland JS. Vitamin C: The Future Is Now (Keats Good Health Guide). Columbus, OH: McGraw-Hill, 1998:1-48.

9. Pauling L. Vitamin C and the common cold. San Francisco, CA: Freeman, 1970.

10. Lewin S. Vitamin C: its molecular biology and medical potential. New York, NJ: Academic Press, 1976.

11. Ely JT. Ascorbic acid role in containment of the world avian flu pandemic. Exp Biol Med 2007;232:847-51.

12. Baines CP, Kaiser RA, Purcell NH, et al. Loss of cyclophilin D reveals a critical role for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in cell death. Nature 2005;434:658-62.

13. Yamada Y , Limmon GV , Zheng D, et al. Major shifts i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ung antioxidant enzymes during influenza pneumonia. PLoS One 2012;7:e31494.

14. Ueda M, Daidoji T, Du A, et al. Highly pathogenic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duces extracellular Ca 2+ influx, leading to apoptosis in avian cells. J Virol 2010;84:3068-78.

15. Fuchs B, Sommer N, Dietrich A, et al. Redox signaling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Respir Physiol Neurobiol 2010;174:282-91.

16. Naeije R, Brimioulle S. Physiology in medicine: importance of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in maintaining arterial oxygenation during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rit Care 2001;5:67-71.

17. Cheung CY, Poon LLM, Lu AS, et al. In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human macrophages by influenza A (H5N1) viruses: a mechanism for the unusual severity of human disease? Lancet 2002;360:1831-7.

18. Zheng BJ, Chan KW, Lin YP, et al. Delayed antiviral plus immunomodulator treatment still reduces mortality in mice infected by high inoculum of influenza A/H5N1 viru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105:8091-6.

19. Woo PC, Tung ET, Chan KH, Lau CC, Lau SK, Yuen KY. Cytokine profiles induced by the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 viru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strategies. J Infect Dis 2010;201:346-53.

20. Han D, Ybanez MD, Ahmadi S, Yeh K, Kaplowitz N. Redox regul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signaling.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09;11:2245-63.

21. Low IC, Kang J, Pervaiz S. Bcl-2: a prime regulator of mitochondrial redox metabolism in cancer cells.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1;15:2975-87.

22. Sun Y , Li C, Shu Y , et al.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ameliorates acute lung injury caused by avian influenza A H5N1 infection. Sci Signal 2012;5:ra16.

23. Grigoriu S, Bond R, Cossio P, et 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ubstrate engagement and immunosuppressant inhibition of calcineurin. PLoS Biol 2013;11:e1001492.

24. Frantz B, Nordby EC, Bren G , et al. Calcineurin acts in synergy with PMA to inactivate I kappa

B/MAD3, an inhibitor of NF-kappa B. EMBO J 1994;13:861-70.

25. Millay DP, Sargent MA, Osinska H, et al. Genetic and pharmacologic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dependent necrosis attenuates muscular dystrophy. Nat Med 2008;14:442-7.

26. Guo HX, Wang F, Yu KQ, et al. Novel cyclophilin D inhibitors derived from quinoxaline exhibit highly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rat mitochondrial swelling and Ca 2+ uptake/ release. Acta Pharmacol Sin 2005;26:1201-11.

27. Liu X, Zhao Z, Li Z, et al. Cyclosporin A inhibits the influenza virus replication through cyclophilin A-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 PLoS One 2012;7:e37277.

28. Imai Y,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Toll-like receptor 4 signaling as a key pathway of acute lung injury. Cell 2008;133:235-49.

29. Shirey KA, et al. The TLR4 antagonist Eritoran protects mice from lethal influenza infection. Nature 2013;497:498-502.

30. Arumugam TV, Okun E, Tang SC, et al. Toll-like receptors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hock 2009;32: 4-16.

31. Demling RH. The modern version of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nu Rev Med 1995;46:193-202.

32. Iwata K, Doi A, Ohji G, et al. Effect of 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 (sivelestat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 Med 2010;49:2423-32.

33. Ito K, Mizutani A, Kira S, Mori M, Iwasaka H, Noguchi T. Effect of Ulinastatin, a human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on the oleic acid-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s via the inhibition of activated leukocytes. Injury 2005;36:387-94.

34. Yamasaki F, Ishibashi M, Nakakuki M, Watanabe M, Shinkawa T, Mizota M. Protective action of ulinastatin against cisplatin nephrotoxicity in mice and its effect on the lysosomal fragility. Nephron 1996;74:158-67.

35. 鞠湘武. H5N1型禽流感病毒损伤细胞溶酶体的机制研究和南极极端环境下科考队员的应激反应研究. 北京, 中国: 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12.

36. White NJ, Webster RG, Govorkova EA, Uyeki TM. What is the optim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5N1 influenza? PLoS Med 2009;6:e1000091.

37. Kim JH, et al. Mechanism-based covalent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with broad-spectrum influenza antiviral activity. Science 2013;340:71-5.

38. Liu PP, et al. Geldanamycin reduces proliferat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vivo . Chin Sci Bull 2013;58:1021-6.

39. Weinstein RS.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Endocrine 2012;41:183-90.

40. Matthay MA, Ware LB, Zimmerman GA.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Clin Invest 2012;122:2731-40.

41. Koinuma D, Miki M, Ebina M,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 case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 (BOOP) using cyclosporin A and corticosteroid. Intern Med 2002;41:26-9.

42. 陈建荣, 王守春, 贾攀峰, 等. 感冒清热冲剂对环孢素A 血药浓度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09;6(26):41-2.

禽流感治疗药物综述—大组合才有最佳疗效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袁澍

近十几年来,非典,禽(猪)流感(H1N1,H5N1,H7N9)等恶性呼吸道传染病层出不穷,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由于其致死率高,传染性强,这些疾病对大众心理造成的恐慌远比疾病本身严重。截止2013年5月2日,在中国东部发现H7N9感染病人127例,死亡24例,死亡率大约1/5。现在治疗禽流感的药物也层出不穷,但为什么还有这么高的致死率?我们不得不怀疑在禽流感的治疗上是否存在缺陷。该文就禽流感的治疗用药和分子机理做以综述,提醒大家注意一些目前的治疗方案可能忽略了的地方。总体上讲,传统疗法只用抗病毒药物,致死率在50-80%;新疗法结合了免疫调节剂,致死率降到10-50%,虽有显著下降,但仍然很高。究其原因,可能是目前的疗法都不能百分之百抑制禽流感病毒引发的细胞凋亡通路(图1)。这篇综述的结尾处提出了一种组合用药,考虑到了所有可能的坏死(细胞死亡)通路,有望大幅度降低禽流感的致死率(如果能降到1%以内,则它就与普通流感致死率一样了,禽流感将不再令人谈虎色变)。

图1. 各种疗法、致死率和治疗机理的小结。

AIV ,禽流感病毒;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mt ,线粒体;ROS ,活性氧;CsA ,环孢素A 。

这次H7N9的症状是:上呼吸道感染程度不是很重,轻度咳嗽,大部分病人不重视。但是病情进展很快,病毒感染10天后,马上进入到肺,有嗜肺的情况存在,病情往往是两肺扩散,两肺渗出严重,肺的氧合作用受影响,这时候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病人会在两三天内呼吸困难,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稍有拖延,就宣告不治[1]。其它类型的禽流感和非典的症状也与此类似。所以患者存活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抑制了病毒,而在于是否控制住了炎症反应。

根据2003年WHO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非典(SARS )死亡率统计分析结果:整体平均死亡率约15%,但免疫机能健全的青壮年组的死亡率远高于免疫力弱的未成年组[2]。而H5N1整体死亡率大约是56%。其中,10岁到19岁这一年龄段的死亡率最高,达到73%,而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死亡率仅为18%[3]。类似的,H1N1造成的死亡主要发生在中年组中,18-50岁人群出现危重病情的比例最高,这与季节性普通流感的死亡病例主要发现在老年人当中(65岁以上)是截然不同的[4]。对于H5N1,有学者认为禽流感传人后,引致病人出现并发症,造成多种器官衰竭,可能与人体对入侵病毒的免疫反应过激有关,在免疫期间造成反效果,破坏了身体重要器官的组织及运作,造成高致病性及死亡率。H5N1病毒掀起了一场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容易引起炎症的

化学物质,包括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干扰素β、趋化因子(如RANTES )和白介素-6等。细胞因子的大爆发很可能导致细胞死亡[5]。这项研究成果可能意味着,一旦H5N1型禽流感在人类中大流行,健康年轻人会成为重点攻击对象。换句话说就是免疫力越强,得了流感以后的炎症反应可能越重,越容易死亡。病毒并没有杀死我们,而我们是被自己弄死的!这次的H7N9虽然还没有大量统计数据或研究报道,但从其高致死率和快速的病程反应来看[1],它很可能同样诱导了细胞因子爆发,导致过度免疫应答(最近细胞因子爆发已在H7N9感染患者体内得到证实[6])。

抗氧化剂

炎症反应中首当其冲的是活性氧[7]。现在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在肺中聚集、激活、释放氧自由基、蛋白酶和脂质代谢产物,从而导致肺微血管膜及肺泡上皮的损伤,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和肺水肿的主要发病机制。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时,耗氧量急剧上升,比静息时增加数倍至数十倍。氧自由基损伤肺微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细胞的作用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作用于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使其脂质过氧化,从而损害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结构和功能;②作用于酶,使之失活;③作用于蛋白酶抑制物,使之失活,从而增强溶酶体释放的蛋白酶对组织的破坏作用;④作用于血浆成份,可形成一种很强的趋化物,引起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与激活,产生更多的氧自由基,由此形成阳性反馈,加重肺的损伤[7]。所以活性氧信号有正反馈自我放大功能。

活性氧的清除剂中抗坏血酸(维生素C ,还原型)是最佳选择,因为它高效无毒,易于吸收,比还原型的谷胱甘肽更稳定。它通过非酶促系统清除活性氧[8]。VC 在19世纪已被用来治疗肝炎,脑炎,流行性感冒和非典型性肺炎等病毒病[8]。197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莱纳斯. 鲍林出版Vitamin C and Common Cold一书,提出高剂量的维生素C 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9]。很多动物能够自身合成VC ,平均合成量是50 mg/kg每天,折合到人体是大约5克/天[10,11]。这样的量可以使这些动物防御很多疾病[8,9]。根据大量文献报道,VC 抑制病毒复制和缓解症状的有效浓度在5 mM以上(考虑到人体血液总量大约为5升,血浓度5 mM 的VC 折合质量大概为4.4克)[8-11]。而我们一般口服的维生素c 片用量是每日100-300毫克,远没达到浓度要求。考虑到口服存在吸收效率问题,而且口服大量VC (1g 以上)可能引起腹泻、恶心呕吐、胃痉挛等副作用[8-11]。所以对于禽流感患者,建议采用注射的方式,考虑到VC 代谢速率较快,建议每次注射2.5-5克,每日2次。此外,长期服用每日2-3g 以上的VC 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所以在治疗后期VC 的用量要逐步递减,不能马上停药[8-11]。

许多禽流感患者都是已发病多日,肺部出现症状,才去医院就医。此时肺泡细胞可能已有损伤,转为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加大。所以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患病初期(确诊以前)及时预治疗非常重要。在不能判断是否感染禽流感以前,建议重感冒患者自行服用中等量的VC 。建议每次600-1000 mg ,每日2次[8-11]。

大剂量VC 的副作用明显。我提出一个假说:虾青素注射液(不是口服胶囊,虽然它现在还没有这种剂型)或许可以代替VC 作为禽流感治疗中的抗氧化剂。这个假说我将另行发表。

线粒体膜通透性保护剂

但是人类单纯服用每日3-5克VC 并不能对多种疾病形成免疫。小鼠和禽类也能自身合成相当量的VC ,但它们仍然可以受到禽流感的致命攻击[10,11]。所以清除活性氧只是治疗的第一步。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避免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对于已发展到肺炎期的禽流感患者,要立刻防止正在损伤的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进一步增高。钙离子过载和氧化损伤(如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或氧化氢积累)诱导的细胞死亡需要经历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乃至线粒体膨胀和破裂,释放凋亡因子(如细胞色素c )[12]。但如果线粒体孔道复合物被抑制,细胞死亡就不会发生。亲环蛋白D 是线粒体孔道复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环孢素A 可以有效抑制亲环蛋白D ,所以它可以有效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如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12]。H1N1病毒感染后造成多种细胞过氧化氢酶失活,因此

导致活性氧积累(主要是过氧化氢)[13],而H5N1可以诱导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14],发生低氧血症的病人的细胞中活性氧也是积累的,同时伴有钙离子内流和线粒体损伤[15],这两点正好与上述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因素一样。所以可以推测环孢素A 对禽流感造成的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这里提出一个重要假说:ARDS 的护理措施可能造成非通气肺泡细胞或低血流肺泡细胞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禽流感重症病人常发生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16],它是一个重要的自身调节机制,使低氧肺泡的血流减少而使较多血液转移到通气较好的肺,使通气和血流更好匹配,维持正常氧分压。但是HPV 发展下去可导致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发生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15]。这时候一般会采用机械通气、高浓度给氧、糖皮质激素或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但此时对于血流量低或通气差的肺泡细胞相当于又恢复供血和供氧了,这点与缺血的细胞恢复供血是类似的(图2)。(发生HPV 的塌陷的肺泡细胞在机械通气或高浓度给氧时恢复供氧,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发生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时血流量低的高通气肺泡细胞在糖皮质激素或一氧化氮处理下恢复供血,也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即ARDS 护理措施采取后的细胞死亡情况可能比HPV 或低氧血症发生时更为严重。环孢素A 可以有效抑制这种损伤,它可能就是ARDS 重症护理措施采取以后病人能否存活的关键药品。

图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措施可能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a ) 正常肺泡通气/血流比例调节状态。 (b )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HPV)。 (c ) HPV时塌陷的肺泡细胞在机械通气或高浓度给氧时恢复供氧,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d ) 塌陷的肺泡细胞在糖皮质激素或一氧化氮处理下恢复供血,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e )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而发生低氧血症。 (f ) 失调时塌陷的肺泡细胞在机械通气或高浓度给氧时恢复供氧,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g ) 失调时血流量低的高通气肺泡细胞在糖皮质激素或一氧化氮处理下恢复供血,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 (h ) 损伤最终导致护理措施失败,肺器官衰竭,病人死亡。

但是,环孢素A 对于Bax (Bcl-2 Assaciated X protein)或肿瘤坏死因子TNF α(Tumour-necrosis factor-α)诱导的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和细胞死亡没有保护作用[12]。H5N1和H1N1病毒在巨噬细胞中显著诱导TNF α因子[16-19]。但是TNF 同时介导一条细胞凋亡通路和一条细胞存活通路,活性氧积

累将决定信号向细胞凋亡传导[20]。Bax (诱导凋亡)和Bcl-2(诱导存活)之间的平衡也由细胞氧化还原状态所调控(超氧离子积累诱导存活通路,而过氧化氢则诱导凋亡通路)[21]。所以上面建议采用的大剂量VC 可以清除活性氧(主要是过氧化氢),从而阻止TNF α和Bax 诱导的细胞凋亡(图

3)。雷帕霉素虽然也可以调控Bcl-2和TNF α,但它会加强H5N1诱导的细胞自噬,从而可能加重细胞死亡[22],所以不适宜采用。

免疫调节剂

此外,环孢素A 还能抑制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 )[23]。而钙调磷酸酶是T 细胞活化作用中的一个关键酶,刺激依赖于NF-AT (T 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和NF-IL-2A 的转录作用[24]。所以环孢素A 可以阻断T 细胞活化,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等的产生[24],正好削弱了前面提高的禽流感病毒诱导的细胞因子爆发[5]。在治疗当中,不建议用FK506[23]代替环孢素A ,因为环孢素A 不仅是免疫抑制剂,还对于维持线粒体膜的完整性、阻止细胞死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2],而FK506只是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 的副作用较大,现在正在研发它的替代小分子化合物,如Debio-025[25]和GW5[26],但目前都没有真正应用于临床。

免疫调节剂和抗病毒药联用可以显著降低小鼠感染H5N1的致死率[18]。该报道用的免疫调节剂为celecoxib (环氧化酶-2 COX-2的抑制剂,国产名“西乐葆”或“塞来昔布”)和mesalazine (5-氨基水杨酸,国产名“安洁莎”),它们的免疫抑制作用很弱,所以对机体的抗病毒的能力影响不大

[18]。H1N1和H5N1诱导的8类细胞因中有6类可以被Celecoxib 和Mesalazine 显著下调[19]。所以禽流感的治疗中可以一方面环孢素A 抑制细胞死亡,一方面用Celecoxib 和Mesalazine 进一步抑制细胞因子爆发。也许有人质疑环孢素A 是免疫抑制剂,会削弱机体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但禽流感造成的是过度的免疫应答,适当下调免疫应答水平不会阻止机体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实际上环孢素A 可以通过影响流感病毒M1蛋白和抑制病毒mRNA 核排出而抑制流感病毒复制[27]。

另外有研究表明化学药品或微生物病原体导致的急性肺损伤伴随有磷脂的氧化,可以激活Toll 样受体(TLR4)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28]。最新的研究表明TLR4的专一性抑制剂Eritoran 可以有效地防治小鼠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病毒[29]。因此Eritoran 或可用作一种免疫调节剂治疗禽流感,作为以上几种免疫调节剂的补充用药(图3)。Eritoran 原本是作为败血症的治疗药物而被研发出来的,但它没有正式进入临床阶段。最新的报道显示它可以将感染PR8(鼠流感病毒)的小鼠存活率上升到90%[29],所以它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强于上述其它药物。TLR4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核心作用[30],可能暗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禽流感病毒介导的炎症反应有相似的分子机理。

溶酶体完整性保护剂

另外中性粒细胞中溶酶体含有多种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当中性粒细胞被激活或破坏时,释出的这些酶可引起周围蛋白质的分解和组织结构的破坏,使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增高[31]。应该考虑再添加一种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如西维来司他(Sivelestat )[32]。但西维来司他较贵,广谱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又称天普洛安)可以作为替代用药,它既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33],也可以抑制溶酶体的释放[34]。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NA)能够在细胞内降解溶酶体膜上的糖蛋白,影响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从而破坏溶酶体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35]。乌司他丁作为蛋白酶抑制剂应该对此过程有抑制作用,所以它对防治ARDS 发生非常重要(图3)。

抗病毒药和其它治疗

当然对病毒复制或装配的抑制也必须同时进行[36]。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是抗流感病毒的首选药物,如达菲(或称奥司他韦Oseltamivir )和瑞乐沙(Relenza 或Zanamivir )[1,6,36]。另外M2离子通道抑制剂amantadine 和rimantadine 也是已经获批应用于临床的抗病毒药物(英文版中有详细叙述)。最近又有许多新的抗病毒药物被开发出来,如机制性共价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37]和格尔德霉素

[38],它们或可作为达菲抗性株的替代用药。对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机械通气、高浓度给氧、可吸入一氧化氮或糖皮质激素(虽然短时间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容易引起股骨头坏死)[39]等常规手段也必须立刻采用[31,40]。(英文版文章对此章节还有许多补充,总结了更多现行的流感病毒抑制剂。)

图3. 亚细胞水平禽流感治疗药物治疗机理小结。

禽流感病毒诱发的变化用红色标记;药物作用位点用绿色标记。AIV ,禽流感病毒;Bcl-2,B 细胞淋巴瘤因子-2;CAT ,过氧化氢酶;CsA ,环孢素A ;Cyt c,细胞色素c ;MBCNI ,机制性共价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mPT ,线粒体膜通透性的改变;ROS ,活性氧;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TNF α,肿瘤坏死因子α;VC ,维生素C 。

结论

总结起来:(1)抗氧化剂(大剂量VC );(2)线粒体通透性保护剂和免疫调节剂(环孢素A ,加或不加Celecoxib 、Mesalazine 和Eritoran );(3)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4)抗病毒药(达菲或瑞乐沙);(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保护措施。对于未出现肺部症状的初期感染者,建议采用大剂量VC 和达菲(或瑞乐),可以考虑附加Celecoxib 和Mesalazine ;对于已出现肺部症状的患者,无论是否发展到了ARDS ,都建议采用上述所有药品治疗除(除VC 大剂量以外。其它药物都使用普通剂量)。沙这种联合疗法可以称为“禽流感鸡尾酒疗法”(表1)。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很快,新的病毒不断产生(这次的人感染H7N9就是由禽类H9N2和其它禽流感病毒重新装配而来的新型病毒)[1,6],而疫苗的研发总是会迟一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人体的反应而不是病毒本身。只要控制住了过强的炎症反应,经历一段时间,禽流感应该也能像普通流感一样被人体免疫机制清除。

临床应用展望

方案中采用的药品均为常规低副作用药品,药源充足,有较长使用历史,相关临床数据丰富,从理论上讲不会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不大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而且有望降低死亡率。大剂量VC 很早以前就用在流感的治疗中[8-11],环孢素A 也可以用来治疗非器官移植相关的肺炎[41],Celecoxib 和Mesalazine 已经在小鼠感染H5N1模型上成功验证[18],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有良好疗效[33]。所以这个鸡尾酒疗法只是一种新的组合,并没有建议使用新药,也没有改变药品的治疗范围。当然在这个大组合真正进入禽流感的临床治疗以前,还需要检测药物间有没有相互作用。如果有互作,那某些药物的剂量还要做相应调整和摸索(比如,建议实时监测血液环孢素A 的浓度)。另外,这个大组合会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也值得探讨。但这里面用的大部分药物的副作用都要在连续用药一年以上才有明显表现。所以,可以预测这个大联单的副作用应该不大,应该在可承受的范围。

初步估算了一下:这是一个四联单,有4-6种药,治疗周期2周,单个病人用药的成本费是5200-5600元,折合约800美元。

这个“禽流感鸡尾酒疗法”可能对各种高致死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都有效,修改后也许可以推广到各类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器官移植后伴发病毒性肺炎等的治疗中。

中药的作用(未在英文版中发表)

板蓝根等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许可以减少禽流感病毒的感染几率。但在确认感染以后就不建议再服用中药了。因为中药的作用大都为上调机体免疫力的,而禽流感重症病人可能就是死于过强的免疫反应,此时不建议再服用激活免疫系统的药物。另外,中药成分很复杂,可能会与这个西药鸡尾酒疗法发生复杂的药物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负面效果。如感冒清热冲剂可以显著提高血液环孢素浓度,很容易造成环孢素中毒[42]。建议在使用这个“禽流感鸡尾酒疗法”期间暂停服用一切中药。

表1. 禽流感鸡尾酒疗法的药物配伍和使用建议。(英文版的还列出了副作用)

药物名称

维生素C 注射液 类型 / 原理 抗氧化剂 适应症 禽流感全病程 用法用量 100 mg/kg/日,分两次静脉滴注。康复

期逐步减量

环孢素A 注射液 线粒体通透性保护

剂,免疫抑制剂 出现肺部症状以2.5-4 mg/kg/日,分两次静脉滴注,或后(呼吸窘迫治疗维持血药浓度100-400 ng/mL(个体差措施采取以后使异很大,应经常检测血药浓度) 用可能更加关键)

禽流感全病程

禽流感全病程

出现肺部症状以

禽流感全病程(早

期起更大作用) 200 mg/日,口服 2-2.4 g/日,口服 每次l00,000单位,静脉滴注,每日2-3次 按现行剂量和使用方法(如达菲:每次75 mg,每日2次,口服) 西乐葆(塞来昔布) 安洁莎 乌司他丁(天普洛安)注射液 达菲或瑞乐沙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 蛋白酶抑制剂,溶酶体完整性保护剂 抗病毒药

参考文献

1. Gao R, Cao B, Hu Y, et al. Human infection with a novel avian-origi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N Engl J Med 2013;368:1888-97.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Update 49 - SARS case fatality ratio, incubation period. http://www.who.int/csr/sars/archive/2003_05_07a/en/.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Epidemiology of WHO-confirmed human cases of avian A (H5N1) infection, 30 June 2006.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WER) 2006;81:249–60. http://www.who.int/csr/don/2006_06_30/en/.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he A/2009 H1N1 influenza virus pandemic. http://www.who.int/vaccine_research/diseases/ari/en/index5.html.

5. Chan MCW, Cheung CY , Chui WH, et al.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s induced by influenza A (H5N1) viruses in primary human alveolar and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Respir Res 2005;6:135.

6. Chen Y, Liang W, Yang S, et al. Human infections with the emerging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from wet market poultry: clinical analy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viral genome. Lancet 2013; 381:1916-25

7. Tasaka S, Amaya F, Hashimoto S, Ishizaka A. Roles of oxidants and redox signalin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08;10:739-53.

8. Bland JS. Vitamin C: The Future Is Now (Keats Good Health Guide). Columbus, OH: McGraw-Hill, 1998:1-48.

9. Pauling L. Vitamin C and the common cold. San Francisco, CA: Freeman, 1970.

10. Lewin S. Vitamin C: its molecular biology and medical potential. New York, NJ: Academic Press, 1976.

11. Ely JT. Ascorbic acid role in containment of the world avian flu pandemic. Exp Biol Med 2007;232:847-51.

12. Baines CP, Kaiser RA, Purcell NH, et al. Loss of cyclophilin D reveals a critical role for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in cell death. Nature 2005;434:658-62.

13. Yamada Y , Limmon GV , Zheng D, et al. Major shifts i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ung antioxidant enzymes during influenza pneumonia. PLoS One 2012;7:e31494.

14. Ueda M, Daidoji T, Du A, et al. Highly pathogenic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duces extracellular Ca 2+ influx, leading to apoptosis in avian cells. J Virol 2010;84:3068-78.

15. Fuchs B, Sommer N, Dietrich A, et al. Redox signaling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Respir Physiol Neurobiol 2010;174:282-91.

16. Naeije R, Brimioulle S. Physiology in medicine: importance of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in maintaining arterial oxygenation during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rit Care 2001;5:67-71.

17. Cheung CY, Poon LLM, Lu AS, et al. In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human macrophages by influenza A (H5N1) viruses: a mechanism for the unusual severity of human disease? Lancet 2002;360:1831-7.

18. Zheng BJ, Chan KW, Lin YP, et al. Delayed antiviral plus immunomodulator treatment still reduces mortality in mice infected by high inoculum of influenza A/H5N1 viru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105:8091-6.

19. Woo PC, Tung ET, Chan KH, Lau CC, Lau SK, Yuen KY. Cytokine profiles induced by the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 virus: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strategies. J Infect Dis 2010;201:346-53.

20. Han D, Ybanez MD, Ahmadi S, Yeh K, Kaplowitz N. Redox regul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signaling.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09;11:2245-63.

21. Low IC, Kang J, Pervaiz S. Bcl-2: a prime regulator of mitochondrial redox metabolism in cancer cells. 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1;15:2975-87.

22. Sun Y , Li C, Shu Y , et al.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ameliorates acute lung injury caused by avian influenza A H5N1 infection. Sci Signal 2012;5:ra16.

23. Grigoriu S, Bond R, Cossio P, et 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ubstrate engagement and immunosuppressant inhibition of calcineurin. PLoS Biol 2013;11:e1001492.

24. Frantz B, Nordby EC, Bren G , et al. Calcineurin acts in synergy with PMA to inactivate I kappa

B/MAD3, an inhibitor of NF-kappa B. EMBO J 1994;13:861-70.

25. Millay DP, Sargent MA, Osinska H, et al. Genetic and pharmacologic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dependent necrosis attenuates muscular dystrophy. Nat Med 2008;14:442-7.

26. Guo HX, Wang F, Yu KQ, et al. Novel cyclophilin D inhibitors derived from quinoxaline exhibit highly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rat mitochondrial swelling and Ca 2+ uptake/ release. Acta Pharmacol Sin 2005;26:1201-11.

27. Liu X, Zhao Z, Li Z, et al. Cyclosporin A inhibits the influenza virus replication through cyclophilin A-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 PLoS One 2012;7:e37277.

28. Imai Y,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Toll-like receptor 4 signaling as a key pathway of acute lung injury. Cell 2008;133:235-49.

29. Shirey KA, et al. The TLR4 antagonist Eritoran protects mice from lethal influenza infection. Nature 2013;497:498-502.

30. Arumugam TV, Okun E, Tang SC, et al. Toll-like receptors i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hock 2009;32: 4-16.

31. Demling RH. The modern version of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nu Rev Med 1995;46:193-202.

32. Iwata K, Doi A, Ohji G, et al. Effect of neutrophil elastase inhibitor (sivelestat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lung injury (ALI)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 Med 2010;49:2423-32.

33. Ito K, Mizutani A, Kira S, Mori M, Iwasaka H, Noguchi T. Effect of Ulinastatin, a human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on the oleic acid-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rats via the inhibition of activated leukocytes. Injury 2005;36:387-94.

34. Yamasaki F, Ishibashi M, Nakakuki M, Watanabe M, Shinkawa T, Mizota M. Protective action of ulinastatin against cisplatin nephrotoxicity in mice and its effect on the lysosomal fragility. Nephron 1996;74:158-67.

35. 鞠湘武. H5N1型禽流感病毒损伤细胞溶酶体的机制研究和南极极端环境下科考队员的应激反应研究. 北京, 中国: 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12.

36. White NJ, Webster RG, Govorkova EA, Uyeki TM. What is the optim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5N1 influenza? PLoS Med 2009;6:e1000091.

37. Kim JH, et al. Mechanism-based covalent neuraminidase inhibitors with broad-spectrum influenza antiviral activity. Science 2013;340:71-5.

38. Liu PP, et al. Geldanamycin reduces proliferation of highly pathogenic H5N1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 vivo . Chin Sci Bull 2013;58:1021-6.

39. Weinstein RS.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Endocrine 2012;41:183-90.

40. Matthay MA, Ware LB, Zimmerman GA.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Clin Invest 2012;122:2731-40.

41. Koinuma D, Miki M, Ebina M,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 case with rapidly progressive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organizing pneumonia (BOOP) using cyclosporin A and corticosteroid. Intern Med 2002;41:26-9.

42. 陈建荣, 王守春, 贾攀峰, 等. 感冒清热冲剂对环孢素A 血药浓度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2009;6(26):41-2.


相关内容

  •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版)B
  •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简称"人禽流感")是人类在接触该病毒感染的病/死禽或暴露在被A(H5N1)污染的环境后发生的感染.在2003年下半年世界上多个国家爆发家禽和野生禽类的A(H5N1)病毒感染,其中有14个国家出现人禽流感病例.截止至200 ...

  • 关于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 关于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H7N9流感症状:发烧38度以上伴有咳嗽及呼吸困难 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专家建议38度以上高热伴有咳 ...

  • 关于冬季预防疾病的建议
  • 各位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讲课的主题是从冬季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来讲,现在冬天到了,气温有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经常从有空调的地方走出去,这种"内热外冷"的气温差往往容易引起一些呼吸道疾病的产生.和大家聊聊如何注意呼吸道感染的知识.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呼吸道感染疾病?它包括哪些?呼吸 ...

  • 医疗纠纷案例9
  • 医疗纠纷案例 2014年1月18日,杨某因发热1天就诊于某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血常规:白细胞6.1×109/L,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团片影,考虑感染性病变,建议治疗后复查:右肺下叶少量感染灶.杨某拒绝住院,某市人民医院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针及维生素C针等治疗.1月19日下午,杨某诉出汗较多,测体温37 ...

  • CSR非典禽流感登革热宣传培训
  • **********有限公司 非典禽流感登革热 非典即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原体是 变异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吸系统综合征"(简称 SARS ). 非典的症状在于发热.头痛.乏力.干咳.少痰.全身酸痛.部分病 人有呼吸困难症状和少数进展为 ...

  • 春季传染病预防宣传知识
  • 春季传染病预防宣传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且幼儿们的身体素质及抵抗能力都较弱,历来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高群体.为预防控制流感等春季传染病在幼儿园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各位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对流感等春季传染病有充分的认识,树立风险意识,做好防控工作. 一.流行性感冒的相 ...

  • H7N9诊疗方案
  •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7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 ...

  • 春季谨防流感和禽流感
  • 进入2014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了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同时,也收治了很多流感患者.有的患者发热后辗转好几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感冒"."支气管炎",用了很多退热药.抗生素.中药也不见效,就是没当"流感"诊治.有的出现了肺炎,病情加 ...

  • 2009医院工作亮点
  • 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工作亮点 一年来,在市卫生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狠抓医院各项工作,在业务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基本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