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半抗原偶联载体的方案 人工抗原的合成是化学免疫的重要问题

关于半抗原偶联载体的方案 人工抗原的合成是化学免疫的重要问题,化学免疫研究的对象,除上面提及的药物、毒物、激素外,还有多糖类、神经递质、肽类、核酸及生物体内其它小分子活性物质,总起来说,它们大多都是无免疫原性的半抗原,在对其进行免疫学及其它相关研究时,一方面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即蛋白质连接技术,经与载体蛋白交联合成制备人工抗原,继而用其免疫动物制备相应的抗体或单克隆抗体,作为研究用的探针;另一方面还必须将此探针用各种标记物进行标记,如本文论及的酶标记,以便用作研究工具;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包括核酸或基因探针的研究及应用,多种类型探针的标记也都将涉及蛋白质连接技术。 半抗原分子量一般较小,其结构及化学功能团的性质多种多样,数量各不相同,在与酶蛋白或载体蛋白进行交联时,必须考虑交联双方的性质、交联剂、交联方法和载体. 2.混合酸酐法制备G6PDH(葡糖—6—磷酸脱氢酶) 标记利多卡因(Lidocaine.Li) 结合物[29] (1)Li—混合酸酐的制备 首先将Li 经化学修饰(琥珀酸酐法,略) ,在其分子中引入羟基(一COOH) ,制成Li —COOH(Li一琥珀酸半酯) ;然后,将此Li —COOHl0mg(0.0285mm0l) 溶于375ul 的DMF 中,用电磁搅拌混溶。在一10℃条件下,边搅动边滴入21ul 的三乙胺,再缓慢滴入 14ul 的卡必醇氯甲酸酯,于一10。C 继续搅拌反应

1.5小时,此全部过程应保持无水,即获得Li —混合酸酐(Li—MA) 。 3.(2)酶——底物溶液的制备 在冰浴中,将G6FDH(L.m)lmg 用50mmol /LpH8.1Tris —HCl 溶解,同时加入G6P —Na(葡糖—6一磷·酸钠盐)10mg 及NADH 3mg(底物一辅酶系统,用于保护酶活性) ,使其溶解,随后缓慢加入300ul 卡必醇,用2m0l /LNaOH 调pH 至9.0。 4.(3)G6PDH—Li 的交联 将酶—底物溶液置于冰浴中,在搅拌条件下,每隔10~15分钟向此酶液中缓慢加入一定量(25ul,50ul ,100ul ……) 的Li —MA 溶液,反应10~15分钟后,分别取出反应液5u1测定酶活性及Li 半抗原的抗体对标记酶活性的抑制率. 直至加入Li —MA 的量所引起酶活性的下降程度最低,而抗体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又最高 时,此标记过程即完成(表2—8)

5.表2—8 G6PDH —Lidocaine 交联反应中酶活性变化及抗体抑制率 3. 碳化二亚胺法(EDC)制备人工抗原 4. 最近几年,在对无免疫原性小分子物质的化学免疫研究中,采用碳化二亚胺作为交联剂制备合成人工抗原的工作愈来愈多,因为用这种试剂进行交联最为方便,除交联的一方作为载体的蛋白质,具有多个氨基或羧基外,不少小分于化合物也具有此反应基团,或通过化学修饰引入羧基。因此,EDC 交联法已被广泛应用,并为大家所熟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给相关研究带来不少困难,以下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 5. 使用EDC 试剂进行化学交联虽然非常方便,但它除具有同型双功能交联剂的缺点外,在合成人工抗原时,还会出现异常情况。 6. 如前所述,EDC 是一类非常活泼的化学交联剂,据文献报道,它可以交联含有多种类 型化学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包括羧酸、胺、磷酸、醇类、含巯基化合物等。交联过程至少可分为两步:如图2—l 中的反应①和反应②,假定含氨基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交联是通过酰胺键连接,如反应②;然而,EDC 也可以通过分子重排与蛋白的羧基结合,成一种稳定的N —取代脲,这一反应过程如图2—l 中的反应①和③,在此反应中,载体蛋白如是白蛋白,取代脲就结合到该蛋白的羧基上。 图2—1 碳二亚胺法制备人工抗原交联反应的可能机制 有人认为,在用EDC 合成人工抗原时,可能形成两种产物,一种是半抗原—蛋白复合物(即本合成的目的产物——人工抗原) ,另一种则是取代脲—蛋白复合物(图2—1) 。然而,这两种产物往往是被当作均一的人工抗原作为免疫原给动物免疫的,但是,实际上加到载体蛋白分子上的外源性抗原决定族就有两种,一种是半抗原的,一种是取代脲的,因而,也就可能产 生两种抗体。后一种抗体往往对半抗原的检测专一性和灵敏度有明显的干扰,使问题复杂。用第一种碳二亚胺合成半抗原一蛋白结合物,即用于免疫动物的人工抗原(免疫原) ;而用第二种碳二亚胺合成的结合物作为抗体的检测抗原,当然,两者也可调换使用。 可以选用的两种水溶性碳二亚胺是EDC 和CMC(图2-2), 其化学名称分别为1-ethyl —3一(3一dimethyl —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 〔1

一乙基一3一(3一二甲基氨丙基) 碳二亚胺盐酸盐,EDC 或Ethyl —CDl]和1—cyclohexyl —3—(2—morph0linyl —(4)—ethyl)carodiimide metho —p —t01uenesulfonate 〔1—环己基—3—(2—吗啉代乙基) —碳二亚胺对甲苯甲磺酸,CMC 或Morpho —CDl]。 以下简要介绍EDC 法制备人工抗原的操作步骤: 说明:在交联过程中,可不加H 标半抗原,结合比可用其它方法计算。 5.酮基与氮基的交联 O(羧甲基) 羟胺法:含酮基化合物与O(羧甲基) 羟胺反应,生成O —羧甲肟衍生物,此中间体的羧基与另一化合物的氨基结合,形成结合物。 (四) 酶与蛋白质的交联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酶对蛋白抗原、抗体的标记,实质上就是两种不同蛋白质之间的交联。酶与蛋白质之间的交联反应,主要受到蛋白质分子内所具有的适合于偶联的化学功能团类型和数量的限制,大部分交联反应是通过蛋白质分子中的a —和ε—氨基、亚氨基和琉基的亲核性质,常用的交联方法主要是利用a —氨基作为交联部位(表2—

4) 。 如前所述,由于交联双方具有多种不同的反应功能团,故可据此选用不同的交联方法和交联剂。交联剂有多种,如单功能、双功能和多功能试剂。双功能试剂又可分为同型和异型两类,其中多数都可用于酶与蛋白质的交联。戊二醛法和高碘酸钠法是最通用的方法,而又以后者为最佳;二马来酰亚胺、氟二硝基苯砜、苯醌等方法也可采用。

关于半抗原偶联载体的方案 人工抗原的合成是化学免疫的重要问题,化学免疫研究的对象,除上面提及的药物、毒物、激素外,还有多糖类、神经递质、肽类、核酸及生物体内其它小分子活性物质,总起来说,它们大多都是无免疫原性的半抗原,在对其进行免疫学及其它相关研究时,一方面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即蛋白质连接技术,经与载体蛋白交联合成制备人工抗原,继而用其免疫动物制备相应的抗体或单克隆抗体,作为研究用的探针;另一方面还必须将此探针用各种标记物进行标记,如本文论及的酶标记,以便用作研究工具;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包括核酸或基因探针的研究及应用,多种类型探针的标记也都将涉及蛋白质连接技术。 半抗原分子量一般较小,其结构及化学功能团的性质多种多样,数量各不相同,在与酶蛋白或载体蛋白进行交联时,必须考虑交联双方的性质、交联剂、交联方法和载体. 2.混合酸酐法制备G6PDH(葡糖—6—磷酸脱氢酶) 标记利多卡因(Lidocaine.Li) 结合物[29] (1)Li—混合酸酐的制备 首先将Li 经化学修饰(琥珀酸酐法,略) ,在其分子中引入羟基(一COOH) ,制成Li —COOH(Li一琥珀酸半酯) ;然后,将此Li —COOHl0mg(0.0285mm0l) 溶于375ul 的DMF 中,用电磁搅拌混溶。在一10℃条件下,边搅动边滴入21ul 的三乙胺,再缓慢滴入 14ul 的卡必醇氯甲酸酯,于一10。C 继续搅拌反应

1.5小时,此全部过程应保持无水,即获得Li —混合酸酐(Li—MA) 。 3.(2)酶——底物溶液的制备 在冰浴中,将G6FDH(L.m)lmg 用50mmol /LpH8.1Tris —HCl 溶解,同时加入G6P —Na(葡糖—6一磷·酸钠盐)10mg 及NADH 3mg(底物一辅酶系统,用于保护酶活性) ,使其溶解,随后缓慢加入300ul 卡必醇,用2m0l /LNaOH 调pH 至9.0。 4.(3)G6PDH—Li 的交联 将酶—底物溶液置于冰浴中,在搅拌条件下,每隔10~15分钟向此酶液中缓慢加入一定量(25ul,50ul ,100ul ……) 的Li —MA 溶液,反应10~15分钟后,分别取出反应液5u1测定酶活性及Li 半抗原的抗体对标记酶活性的抑制率. 直至加入Li —MA 的量所引起酶活性的下降程度最低,而抗体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又最高 时,此标记过程即完成(表2—8)

5.表2—8 G6PDH —Lidocaine 交联反应中酶活性变化及抗体抑制率 3. 碳化二亚胺法(EDC)制备人工抗原 4. 最近几年,在对无免疫原性小分子物质的化学免疫研究中,采用碳化二亚胺作为交联剂制备合成人工抗原的工作愈来愈多,因为用这种试剂进行交联最为方便,除交联的一方作为载体的蛋白质,具有多个氨基或羧基外,不少小分于化合物也具有此反应基团,或通过化学修饰引入羧基。因此,EDC 交联法已被广泛应用,并为大家所熟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给相关研究带来不少困难,以下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 5. 使用EDC 试剂进行化学交联虽然非常方便,但它除具有同型双功能交联剂的缺点外,在合成人工抗原时,还会出现异常情况。 6. 如前所述,EDC 是一类非常活泼的化学交联剂,据文献报道,它可以交联含有多种类 型化学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包括羧酸、胺、磷酸、醇类、含巯基化合物等。交联过程至少可分为两步:如图2—l 中的反应①和反应②,假定含氨基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交联是通过酰胺键连接,如反应②;然而,EDC 也可以通过分子重排与蛋白的羧基结合,成一种稳定的N —取代脲,这一反应过程如图2—l 中的反应①和③,在此反应中,载体蛋白如是白蛋白,取代脲就结合到该蛋白的羧基上。 图2—1 碳二亚胺法制备人工抗原交联反应的可能机制 有人认为,在用EDC 合成人工抗原时,可能形成两种产物,一种是半抗原—蛋白复合物(即本合成的目的产物——人工抗原) ,另一种则是取代脲—蛋白复合物(图2—1) 。然而,这两种产物往往是被当作均一的人工抗原作为免疫原给动物免疫的,但是,实际上加到载体蛋白分子上的外源性抗原决定族就有两种,一种是半抗原的,一种是取代脲的,因而,也就可能产 生两种抗体。后一种抗体往往对半抗原的检测专一性和灵敏度有明显的干扰,使问题复杂。用第一种碳二亚胺合成半抗原一蛋白结合物,即用于免疫动物的人工抗原(免疫原) ;而用第二种碳二亚胺合成的结合物作为抗体的检测抗原,当然,两者也可调换使用。 可以选用的两种水溶性碳二亚胺是EDC 和CMC(图2-2), 其化学名称分别为1-ethyl —3一(3一dimethyl —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 〔1

一乙基一3一(3一二甲基氨丙基) 碳二亚胺盐酸盐,EDC 或Ethyl —CDl]和1—cyclohexyl —3—(2—morph0linyl —(4)—ethyl)carodiimide metho —p —t01uenesulfonate 〔1—环己基—3—(2—吗啉代乙基) —碳二亚胺对甲苯甲磺酸,CMC 或Morpho —CDl]。 以下简要介绍EDC 法制备人工抗原的操作步骤: 说明:在交联过程中,可不加H 标半抗原,结合比可用其它方法计算。 5.酮基与氮基的交联 O(羧甲基) 羟胺法:含酮基化合物与O(羧甲基) 羟胺反应,生成O —羧甲肟衍生物,此中间体的羧基与另一化合物的氨基结合,形成结合物。 (四) 酶与蛋白质的交联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酶对蛋白抗原、抗体的标记,实质上就是两种不同蛋白质之间的交联。酶与蛋白质之间的交联反应,主要受到蛋白质分子内所具有的适合于偶联的化学功能团类型和数量的限制,大部分交联反应是通过蛋白质分子中的a —和ε—氨基、亚氨基和琉基的亲核性质,常用的交联方法主要是利用a —氨基作为交联部位(表2—

4) 。 如前所述,由于交联双方具有多种不同的反应功能团,故可据此选用不同的交联方法和交联剂。交联剂有多种,如单功能、双功能和多功能试剂。双功能试剂又可分为同型和异型两类,其中多数都可用于酶与蛋白质的交联。戊二醛法和高碘酸钠法是最通用的方法,而又以后者为最佳;二马来酰亚胺、氟二硝基苯砜、苯醌等方法也可采用。


相关内容

  • 农药人工抗原合成方法的设计与优选_贲亚琍
  • 第47卷第1期2008年1月 农 药 AGROCHEMICALS Vol. 47, No. 1Jan. 2008 综述农药人工抗原合成方法的设计与优选 贲亚琍1,2,朱德锐1,刘德立1,3 (1.华中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2.江汉大学, 武汉 430016: 3.农药与化学生 ...

  • 半抗原的设计.修饰及人工抗原的制备
  • 第38卷 2010年8月 分析化学(FENX IHUAXUE) 评述与进展Ch i nese Journa l o f Ana l y ti ca l Chem istry 第8期1211~1218评述与进展 DO I :10. 3724/SP. J . 1096. 2010. 01211 半抗原的 ...

  •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总结
  • 生物技术制药 一, 绪论 生物技术制药(Biotechnological Pharmaceutics)是指运用生物技术,借助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进行药品研发与生产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其主要产品是以蛋白质.多肽.基因片段为结构基础的疫苗.抗体.细胞因子等治疗预防诊断用途的药品. 结构基础 药理基础 制 ...

  • 医学免疫学 (1)
  • 医学免疫学笔记 医学免疫学概念: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1)我国11世纪开始接种人痘苗,清<种痘心法>中有水苗法的记载. (2) ...

  •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
  •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有二: 一是免疫反应调节(免疫激动.免疫刺激和免疫修饰等) . 二是直接使用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至于免疫治疗范畴外的生物治疗,如内分泌(激素) 治疗.凋亡诱导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其理论基础是该类生物药物能够通过受体.配体.信号传导分子等发挥作用,对细胞的生长.分化.激活.凋亡 ...

  •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现状
  • 蛋白质药物的研究现状 郭世江 20123762 制药二班 摘要:蛋白质药物可分为多肽和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重组疫苗:本文主要着重讲解多肽和基因工程药物.与以往的小分子药物相比,蛋白质药物具有高活性.特异性强.低毒性.生物功能明确.有利于临床应用的特点.由于其成本低.成功率高.安全 ...

  • 输血技术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大纲
  • 输血技术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大纲 基础知识 单 元 一.生理学 细 目 1.血液 要 点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①血液的组成 ②血量 ③血液的理化特性 (2)血细胞生理 ①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②红细胞生理 ③白细胞生理 ④血小板生理 (3)生理性止血 ①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②血液 ...

  •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3章抗原
  • 第三章抗原 一.单项选择 1. 有关超抗原正确的是: A.可多克隆激活某些T 细胞B.需经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 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MHC 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 细胞克隆 2. 对人来说,下列哪种抗原是同种异体抗原: A. HLA B. 马血清C. 外漏的眼晶状体球蛋白D. 花粉 ...

  • 病毒学复习资料2013
  • 2013年病毒学期末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25 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病毒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