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2)、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依据: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具体做法:

(1)、图示教学

通过图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主要历史事件,掌握基础知识。

(2)、问题探究教学法:

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问题,并将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实现重点、突破的难点。

(3)比较教学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对照,判断异同,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3、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包括教案,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2)、比较归纳法: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横向、纵向联系至关重要,让学生有联系意识,掌握联系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 进行导入, 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学习新课:

1. 爆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导致阶级矛盾. 。(根本原因)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展示史料(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2. 洪秀全的准备活动: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

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读史感悟: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 其目的是什么?(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

②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

3.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引导学生自学,概括)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太平天国运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2)、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确定依据:高一学生正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强,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1、教法选择: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师生互动为主,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依据: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可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落实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具体做法:

(1)、图示教学

通过图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主要历史事件,掌握基础知识。

(2)、问题探究教学法:

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若干问题,并将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实现重点、突破的难点。

(3)比较教学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对照,判断异同,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3、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2、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包括教案,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2)、比较归纳法: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横向、纵向联系至关重要,让学生有联系意识,掌握联系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 进行导入, 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学习新课:

1. 爆发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导致阶级矛盾. 。(根本原因)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展示史料(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2. 洪秀全的准备活动: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

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读史感悟:

①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 其目的是什么?(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

②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

3.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引导学生自学,概括)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相关内容

  • 晋中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 晋中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注:表中带▲的实证材料必须重点加以审核,并附在评价手册和评价结果报告书后,带★的为市或县(区.市)统一考试考查项目. 附件2: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说明 一.公民道德素养 注:各维度评价等级标准中各等级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说明: 1.主要实证材料: ①校级以上德 ...

  • 201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广东肇庆中学)
  • 201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广东肇庆中学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我校向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2015年,我校依托"格物致知,崇善尚美"的校训,秉承"传统养德,经典育人"的理念,以传统文化特色建设为载 ...

  • 专题讲座1
  • 专题讲座 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主要变化 第1讲 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与思路 朱汉国(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张汉林(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王小琼(北京市第四中学,中学高级) 内容纲目: 一.实验的历程 二.成就与问题 三.修订的思路 一.实验的历程 ...

  •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模1
  •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模板<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 更新时间:2011-07-25 好评度:540 -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 ...

  • 初中毕业典礼策划
  •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中学xx届初中毕业典礼,首先,我介绍参加毕业典礼的学校领导和老师. 参加本届初中毕业典礼的有: 下面,我宣布:中学xx届初中毕业典礼现在开始! 一.大会进行第一项:奏国歌.请全体起立! 请坐下. 二.大会进行第二项:由孟主任宣读中学xx届毕业生 ...

  • 初中青年节演讲稿--唱响一曲青春的歌
  •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80年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 ...

  • 各初级中学学校简介
  • 顺德区桂凤初级中学 顺德区桂凤初级中学是1988年由旅港乡彦韦应恒先生赠资兴建而成的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是佛山市一级学校和第一批佛山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 桂凤初级中学座落于顺德区乐从镇三乐路鹭洲村.办学以来,镇政府和韦应恒先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备,扩大学校规模.2008年,为适应现代化教育 ...

  • 国家课程计划
  • 国家课程计划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二十四 个学科教学大纲(试用)的通知 一.为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 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

  •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
  •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 年修订) 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为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教 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 为提高国民素质, 加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