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记叙文结尾17法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下面介绍几种作文结尾方法:  1、祝愿法  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祝愿、愿望,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就是这样。  2、评议法  记叙文结尾,篇末往往有个简短的评议或评述。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扣题法  文章的结句与标题呼应相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样手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道具法  文章始终贯穿着某一件事物,并以这件事物作为故事的终结。例如江耀辉的《红军鞋》:  “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这个结尾就以贯穿文章始终的红军鞋作为故事的终结。  5、终结法  文章的结尾,把故事的终结交代给读者,以此来作为故事的结尾。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就是这样:  “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  6、直抒胸臆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就是这样结尾的: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这个结尾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  7、烘托法  结尾把环境气氛加以烘托,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如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就是这样结尾的:  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象整个宇宙充满了这高亢的呼声。  8、推测法  文章结尾时,对文中所写的人和物想作个交代,但又没有确凿根据,或者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悬念,于是就用了推测法。例如《孔乙己》的结尾: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  9、对比法  结尾时,把人物或事件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使之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的结尾: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诡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10、绘景法  以描写景物作为结尾。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1、时空法  结尾处点明时间或地点。如《海市》:那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庙岛群岛。  12、怀念法  文章结尾处表达出深厚的怀念之情,给人们留下不尽之思。如方纪的《挥手之间》就在结尾处表达了这种感情: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主席站在飞机舱口,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用宽大的手掌握住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举起,举起,然后用力一挥,停在空中在他面前,无数的战士正朝着他所指的方向奋勇前进。  13、意外法  文章结尾,使人感到出乎意料。如莫泊桑的《项链》: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4、总结法  文章结尾处把全文内容作个总结,有的还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如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四川抗洪救灾记事》的结尾:  四川的党政军民,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15、呼吁法  文章结尾,向读者发出呼吁。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16、照应法  文章结尾时,为了使前后呼应,中心明确,线索清楚,结构紧凑,常常要对前文加以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线索,照应主人公。如戈果理的《泼留希金》。结尾时就照应了主人公:  现在站在乞乞科夫面前的,就是这样的人!  《变色龙》的结尾就照应了开头: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7、特写法  在结尾处,把文中所写的人物用“特写镜头”描写出来。如《草地晚餐》的结尾:  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犹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下面介绍几种作文结尾方法:  1、祝愿法  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祝愿、愿望,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就是这样。  2、评议法  记叙文结尾,篇末往往有个简短的评议或评述。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扣题法  文章的结句与标题呼应相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样手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道具法  文章始终贯穿着某一件事物,并以这件事物作为故事的终结。例如江耀辉的《红军鞋》:  “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这个结尾就以贯穿文章始终的红军鞋作为故事的终结。  5、终结法  文章的结尾,把故事的终结交代给读者,以此来作为故事的结尾。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就是这样:  “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  6、直抒胸臆法  文章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就是这样结尾的: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这个结尾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  7、烘托法  结尾把环境气氛加以烘托,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如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就是这样结尾的:  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象整个宇宙充满了这高亢的呼声。  8、推测法  文章结尾时,对文中所写的人和物想作个交代,但又没有确凿根据,或者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悬念,于是就用了推测法。例如《孔乙己》的结尾: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  9、对比法  结尾时,把人物或事件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使之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的结尾: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诡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10、绘景法  以描写景物作为结尾。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1、时空法  结尾处点明时间或地点。如《海市》:那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庙岛群岛。  12、怀念法  文章结尾处表达出深厚的怀念之情,给人们留下不尽之思。如方纪的《挥手之间》就在结尾处表达了这种感情: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主席站在飞机舱口,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用宽大的手掌握住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举起,举起,然后用力一挥,停在空中在他面前,无数的战士正朝着他所指的方向奋勇前进。  13、意外法  文章结尾,使人感到出乎意料。如莫泊桑的《项链》: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4、总结法  文章结尾处把全文内容作个总结,有的还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如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四川抗洪救灾记事》的结尾:  四川的党政军民,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15、呼吁法  文章结尾,向读者发出呼吁。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16、照应法  文章结尾时,为了使前后呼应,中心明确,线索清楚,结构紧凑,常常要对前文加以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线索,照应主人公。如戈果理的《泼留希金》。结尾时就照应了主人公:  现在站在乞乞科夫面前的,就是这样的人!  《变色龙》的结尾就照应了开头: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7、特写法  在结尾处,把文中所写的人物用“特写镜头”描写出来。如《草地晚餐》的结尾:  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犹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相关内容

  • 2017届一轮复习 作文之开头结尾 训练(全国)
  • 2017届一轮复习 作文之开头结尾 训练(全国) 历年高考对考场记叙文给予很高的期望,但是考场记叙文的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有很多,写不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其中之一.开头和结尾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最重要的部分,要想写好开头和结尾,必须掌握好方法技巧.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 真题回放 (201 ...

  • 怎么写好高考作文,得高分
  • 怎么写好高考作文,得高分!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 ...

  • 高考记叙文写作
  • [训练目标]了解记叙文写作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及写作要求,掌握高考记 叙文写作的一般要领. [写作指导] 一.高考记叙文写作占有重要地位(8)假鸡蛋煮熟后嚼在嘴里有点像橡皮, 不仅没有蛋味,而且像花瓣一样有颜色分层. 我们看三个高考作文试题: 2009年湖南卷作文"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 ...

  • 高考语文作文十大技巧
  • 高考语文作文十大技巧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 ...

  • 高中作文视频分段
  • 第一讲 写好文章的重要性 0----11:28更好的突出主旨 写作训练基本方法 11:29----22:09 所以说读和写是非常紧密的 文章的三大要素(一) 22:10----28:50有些同学不是这样的 文章的三大要素(二) 28:51----34:56章法巧.语言妙的好文章 如何明确文章主旨(一 ...

  • 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 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在高考最后8天,作文想进一步提高,只有从作文的评分标准入手,无论怎么猜题.押题,但是只要掌握了作文高分技巧和万能"板块理论",那么只要备好一定的素材,好文章也能信手沾来,落笔就成高分作文. 一.高分技巧 高考作文时间短,阅卷迅速,有着许多特殊性,考生要注意特 ...

  • 记叙性散文写作技巧
  • 近年来,记叙性散文以其优美舒缓的文笔受到许多高考考生与阅卷教师的垂青.一份就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的调查显示,该省考生选择记叙性散文的占全省人数的27%,而平均成绩为43.1分,这要比选择其他文体得分率高了许多(如该省选择"传统"议论文的同学占全省人数的28%,但他们的平均成绩仅 ...

  • 怎样写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 第一,书写工整,字体美观,如果字体难看,书写不正,肯定吃亏,得分在45分以上可能性都不大.实行网上阅卷后对书写的要求更高.(你的字体不好,但是一定要写的清楚,切记潦草,如果有错别字,可以双线划去) 第二,认真审题,注意点题.阅卷老师批改你的作文,首先要判断你的作文符不符合要求,对不对题.而 ...

  • [高考语文]2016高考作文提分18个小技巧
  • 阅读原文 2016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已经开始,高考作文占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一直是同学们关注的重点,新东方在线高考网小编整理了<2016高考语文作文轻松提分的18个小技巧>,供同学们参考.更多2016高考语文作文写作素材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网. 2016高考语文作文轻松提分的18个小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