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2012年—— 2015 年)
研修内容:
以“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谈谈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研修案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情景——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发挥,形成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引入中,设计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将电源、电流表、定值电阻、开关,用导线连接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1)、改变电流电压.引导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更换定值电阻,引导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四、
我 的 校 本 研 修
内 容 与 案 例 (一) 质疑激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维。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 、大家猜测一下电流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引导学生猜测与假设 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合学生在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促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电流形成的原因,而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再综合上面的实验与观察,可以科学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
体中的电流越小。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l、科学探究的方法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如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
通过回忆复习实验“研究电阻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本节所研究的问题仍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当多个因素共同决定一个物理量时,为了探究在给定的条件下,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可保持若干个次要因素不变,以研究主要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如“研究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时,知道压力F 和受力面积s 共同影响压强P ,采用的方法:①保持压力F 不变,研究压强P 跟受力面积S 的关系;②保持受力面积S 不变,研究压强P 跟压力F 的关系。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
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保持不变呢? 但是从实验数据整体上来说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评估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师必要的点拨下,形成对评估的正确认识,并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七)、交流与合作
l、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从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3、除本节的探究电路图以外,你能否再设计一个电路图来研究今天的问题。 4、写出本节的实验报告。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创设“探究式" 问题情景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设计探究目标——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目标,并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和方法。
②创造探究条件——探究之前和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条件。如实验条件、知识条件、方法条件,对一些模拟探究还需精心设计好课件,预测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
③适当点拨引导——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方法和思维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来指导学生去分析、认识和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探究过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④师生共同评价——在探究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 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不少教师以为, 要体现课改理念, 教师就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而应该由学生自己经过“探究”来得到答案。其实, 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获取所有的知识。目前很多教师已经非常关注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但是, 有些活动设计只是关注了活动形式, 而没有明确的目标, 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 却没有深度。因此, 有关学生活动的设计, 应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 再考虑活动频度。
研修主题:
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再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由于教材的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了解或缺少兴趣,学生的能力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到底要不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
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修案例:
四、
我
的
校
本
研
修
内
容
与
案
例
(三) (一)学习资料,教师独立备课 研修主题确定后,我们组老师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们都意识到,设计《光的反射》这个教学案例时,把学生的实验探究融合进去,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资料后,让老师们独立进行备课。 (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 教师们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就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设置的问题不够具体,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模棱两可或抽象笼统的。那怎样才能把问题设置得科学、准确、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情
有的老师则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1、问题不够具体,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还就加入哪些生活场景哪些材料进行了讨论等,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课件很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
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环节多而仓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大部分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教学效果表现为:1、举手人次不高,参与率低。2、机械性训练不够扎实。3、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4、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集中、开始显现:1、问题设计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2、活动设计较繁复,加上学生原来的知识储存与老师活动讲解的不配套,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进入活动环节,造成训练不扎实。34、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随着讨论的深入,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趣,但考虑较多的还是如何去教,如何推进教学进程,却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和实际能力出发,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我们再次研究制定改进策略:1、每个问题的提出应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2、活动设计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为基准,注重精讲精炼,训练扎实。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4、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为他们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要求和练习。5、小组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前提,并给出明确要求,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四)及时总结,改进课堂
围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原则,进行再次备课,同时确立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四、
我
的
校
本
研
修
内
容
与
案
例
(四) 研修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初中物理教学。 研修案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细细品味物理知识、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把握好感情的基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争取物理及格率达90%以上。 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训练水平。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上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的水平。认真学习,创造机会,争取能够参加县级优质课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认真训练,抓好教学。 3、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 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最具综合功能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此外,教师要注意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学习的层次。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
不同的见解。要调动全员参与,要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尤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爱动手实验、不善于交往的同学。教学活动中,还要重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引导,对于学生明显的、不准确等错误要给予纠正。
5、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
积累是学生形成物理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培养、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6、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仔细地反思本规划,对于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对于不合当时情况的及时进行修订,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完善,做到有计划,同时有变化。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研修案例:
1 、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配合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每学期定好读书计划,写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分享,促进专业成长;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组活动,利用学校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机会,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训练水平,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最具综合功能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探究实验来陶冶学生情操,教学方式实验设计创新比赛、物理知识抢答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意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学习的层次,这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和练习的层次及作业的布置都应有充足的准备。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细细品味物理知识、探究实验,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把握好感情的基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课堂上概念的生成和问题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成就和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而不留盲点。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积累是学生形成物理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培养、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4、做好课后与同行的交流,写好教学反思。不是每一堂课都会是那么的完美,课后同组老师在一起就课题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包括情景创设、概念引入与生成、问题设置、实验设计、实验改进、重点的突破、难点的分解、生活中的物理等)写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实战经验。
总之,虽然我校老师虽然课业负担比较重,但每星期四下午我校的物理老师都聚在一起就教材中的每节内容讨论怎样才能与生活联系更紧密些,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上简单些,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中考的成绩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同时每一位老师都能在研修中专业得到成长。
四 、 我 的 校 本 研 修 内 容 与 案 例 (五)
个人专业成长计划( 2012年—— 2015 年)
研修内容:
以“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谈谈探究式教学的设计。
研修案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情景——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时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发挥,形成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引入中,设计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将电源、电流表、定值电阻、开关,用导线连接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1)、改变电流电压.引导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更换定值电阻,引导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四、
我 的 校 本 研 修
内 容 与 案 例 (一) 质疑激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维。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 、大家猜测一下电流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引导学生猜测与假设 采用谈话——讨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合学生在前面所学的知识,电压促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是电流形成的原因,而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阻碍电流的一种性质;再综合上面的实验与观察,可以科学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导
体中的电流越小。
(三)、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l、科学探究的方法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有关,如何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呢?
通过回忆复习实验“研究电阻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本节所研究的问题仍采用“控制变量法”,即当多个因素共同决定一个物理量时,为了探究在给定的条件下,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可保持若干个次要因素不变,以研究主要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如“研究压强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时,知道压力F 和受力面积s 共同影响压强P ,采用的方法:①保持压力F 不变,研究压强P 跟受力面积S 的关系;②保持受力面积S 不变,研究压强P 跟压力F 的关系。
2、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此让学生明确“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不变"
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保持不变呢? 但是从实验数据整体上来说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评估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教师必要的点拨下,形成对评估的正确认识,并使学生从这些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七)、交流与合作
l、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从本节课探究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收获?
3、除本节的探究电路图以外,你能否再设计一个电路图来研究今天的问题。 4、写出本节的实验报告。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创设“探究式" 问题情景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设计探究目标——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目标,并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和方法。
②创造探究条件——探究之前和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条件。如实验条件、知识条件、方法条件,对一些模拟探究还需精心设计好课件,预测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
③适当点拨引导——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方法和思维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来指导学生去分析、认识和解决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探究过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④师生共同评价——在探究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适时引导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 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不少教师以为, 要体现课改理念, 教师就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 而应该由学生自己经过“探究”来得到答案。其实, 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获取所有的知识。目前很多教师已经非常关注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但是, 有些活动设计只是关注了活动形式, 而没有明确的目标, 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 却没有深度。因此, 有关学生活动的设计, 应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 再考虑活动频度。
研修主题:
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再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由于教材的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了解或缺少兴趣,学生的能力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到底要不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
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修案例:
四、
我
的
校
本
研
修
内
容
与
案
例
(三) (一)学习资料,教师独立备课 研修主题确定后,我们组老师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们都意识到,设计《光的反射》这个教学案例时,把学生的实验探究融合进去,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资料后,让老师们独立进行备课。 (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 教师们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就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设置的问题不够具体,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模棱两可或抽象笼统的。那怎样才能把问题设置得科学、准确、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情
有的老师则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1、问题不够具体,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们还就加入哪些生活场景哪些材料进行了讨论等,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课件很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
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环节多而仓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大部分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教学效果表现为:1、举手人次不高,参与率低。2、机械性训练不够扎实。3、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4、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集中、开始显现:1、问题设计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2、活动设计较繁复,加上学生原来的知识储存与老师活动讲解的不配套,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进入活动环节,造成训练不扎实。34、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随着讨论的深入,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趣,但考虑较多的还是如何去教,如何推进教学进程,却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和实际能力出发,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我们再次研究制定改进策略:1、每个问题的提出应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2、活动设计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为基准,注重精讲精炼,训练扎实。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4、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为他们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要求和练习。5、小组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前提,并给出明确要求,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四)及时总结,改进课堂
围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原则,进行再次备课,同时确立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四、
我
的
校
本
研
修
内
容
与
案
例
(四) 研修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初中物理教学。 研修案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细细品味物理知识、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把握好感情的基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争取物理及格率达90%以上。 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训练水平。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上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校级优秀的水平。认真学习,创造机会,争取能够参加县级优质课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认真训练,抓好教学。 3、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 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最具综合功能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此外,教师要注意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学习的层次。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
不同的见解。要调动全员参与,要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尤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爱动手实验、不善于交往的同学。教学活动中,还要重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引导,对于学生明显的、不准确等错误要给予纠正。
5、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
积累是学生形成物理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培养、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6、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乐观、积极地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仔细地反思本规划,对于不足的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对于不合当时情况的及时进行修订,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完善,做到有计划,同时有变化。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研修案例:
1 、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配合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每学期定好读书计划,写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分享,促进专业成长;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组活动,利用学校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机会,虚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训练水平,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乐学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最具综合功能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探究实验来陶冶学生情操,教学方式实验设计创新比赛、物理知识抢答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要注意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学习的层次,这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和练习的层次及作业的布置都应有充足的准备。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指导学生细细品味物理知识、探究实验,相互交流帮助学生把握好感情的基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课堂上概念的生成和问题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学习的成就和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而不留盲点。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积累是学生形成物理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积累,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培养、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4、做好课后与同行的交流,写好教学反思。不是每一堂课都会是那么的完美,课后同组老师在一起就课题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包括情景创设、概念引入与生成、问题设置、实验设计、实验改进、重点的突破、难点的分解、生活中的物理等)写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实战经验。
总之,虽然我校老师虽然课业负担比较重,但每星期四下午我校的物理老师都聚在一起就教材中的每节内容讨论怎样才能与生活联系更紧密些,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上简单些,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中考的成绩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同时每一位老师都能在研修中专业得到成长。
四 、 我 的 校 本 研 修 内 容 与 案 例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