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244—20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Reference method for platelet counting

2005-5-16发布 2005-12-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 布

WS/T 244-2005

前 言

为了保证血小板的计数结果具有溯源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2005年5月16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明婷、申子瑜、陆红、谷小林、杨振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WS/T 244—2005

Reference method for platelet count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立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的实验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 )-2001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3 定义

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一种可清楚和准确描述的用于特定检测的技术,该技术要有依据,可提供足够准确和精密的实验数据以评价其他实验方法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若有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的准确性必须与决定性方法进行比较。参考方法应溯源至一级计量标准并且须标示不准确度和不精密度。 4 总则

4.1 本标准采用间接法计数血小板(Platelet , PLT )。即用荧光标记PLT 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和PLT 的比值,同时用单通道阻抗原理的半自动细胞计数仪准确计数RBC ,用RBC 除以RBC 和PLT 的比值得出PLT 的计数值。

4. 2 为了保证参考方法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建立参考方法的实验室必须进行比对。

5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的原理

首先将EDTA 抗凝血标本用无菌缓冲液进行预稀释,再用特定的荧光抗体对PLT 进行染色。溶液中已染色的血小板被稀释成计数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和红细胞,根据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将阈值设在可从RBC 中区分PLT 的

位置,以检测出RBC 和PLT 的比值。用RBC 的计数值除以RBC/PLT的比值计算出PLT 计数值。 6 血标本

6.1 用合乎要求的塑料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系统采集健康人的静脉血标本。 6.2 标本的收集要求使用EDTA 二钾为抗凝剂,抗凝剂的浓度为3.7至5.4 umol/ml血 (1.5~2.2 mg/ml 血)。

6.3 盛有标本的试管应有足够的剩余空间以便于血标本的混匀操作。 6.4 标本中不能有肉眼可见的溶血或小凝块。

6.5 标本置于18℃~22℃ 室温条件下,取血后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 6.6 为了保证RBC 和PLT 分布的均一性,在预稀释和加标记抗体前动作轻柔地将采血管反复颠倒,充分混匀标本。勿使用混匀器对标本进行混匀。 7 容器和器皿

为避免血小板黏附于储存容器或稀释器皿上,在标本检测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使用聚丙烯或聚苯乙烯容器,不得使用玻璃容器和器皿。 8 仪器的性能

8.1 使用流式细胞仪,通过前向角散射光和荧光强度来检测PLT 和RBC 。仪器在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直径为2μm的球形颗粒时必须有足够的敏感度。 8.2 用半自动、单通道、阻抗原理的细胞计数仪检测RBC ,仪器小孔管的直径为80~100μm,小孔的长度为直径的70%至100%,计数过程中吸入稀释标本体积的准确度在1%以内(溯源至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 9 试剂

9.1 稀释液:用磷酸盐缓冲液(PBS )作为稀释液,浓度为0.01mol/L,pH 值7.2~7.4,含0.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 ),配制方法如下:

9.1.1 将1.15g 无水磷酸氢二钠(Na 2HPO 4;化学分析纯,;分子量为142.0)加到约750ml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并使之溶解。

9.1.2 向210mg 磷酸二氢钾 (KH2PO 4 ;化学分析纯,分子量为136.1) ,8.0g 氯化钠(NaCl ;化学分析纯,分子量为58.44),200mg 氯化钾(KCl ;化学分析纯,分子量为74.55)和1.0 g BSA 的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至1000ml 。保存于4℃~8℃条件下。

9.1.3 用低附着性的平均孔径在0.20~0.25μm之间的滤膜过滤。

9.2 染液: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D41和CD61抗体,这两种抗体可以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 复合物结合,用于检测血小板。

实验室应确认该批号抗体是否能得到足够的染上荧光的血小板。抗体应能得到足够高的血小板的荧光信号以便通过log FL1(528nm处的荧光强度) 对log FS (前向角散射光) 的图形分析,将血小板从噪声、碎片和RBC 中分辨出来。 10 检测过程

10.1 用加样器加5μl 充分混匀(至少轻柔颠倒标本管8次)的血标本于100μl 已过滤的PBS-BSA 稀释液中。

10.2 加5μl CD41抗体和5μl CD61抗体染液,在室温18℃~22℃、避光条件下放置15分钟。

10.3 15分钟后,加4.85ml PBS-BSA稀释液制备成1:1000的稀释标本,轻轻颠倒混匀以保证PLT 和RBC 充分混匀。

10.4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应至少检测5000个信号,其中PLT 应多于1000。流式细胞仪的设定必须保证每秒计数少于3000个信号。如果同时收集到RBC 散射光的信号和血小板的荧光信号应被视为RBC-PLT 重叠,计数结果将被分别计入RBC 和PLT 。

直方图或点图均可被采用,但推荐使用点图。检测过程中推荐使用正向置换移液器。

11 RBC 浓度的计数法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XXX-2003: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 12 血小板计数值的确定

使用流式细胞仪确定RBC/PLT的比值 R=RBC/PLT

用RBC 数除以R 值得到PLT 计数值 13 重叠

一旦设定了理想的检测条件,则不须再次进行重叠计数的校准。 14 不精密度

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不精密度(CV )要求≤3%。

编制说明

制定本标准的依据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 )颁布的文件《血小板

计数的参考方法》。

在制订本标准的过程中,以书面形式征求了专家意见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根据专家意见对本标准进行了修改。本标准的制订对于在我国直接建立血小板计数的国际标准,保证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的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汇总处理表

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 244—20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Reference method for platelet counting

2005-5-16发布 2005-12-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 布

WS/T 244-2005

前 言

为了保证血小板的计数结果具有溯源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2005年5月16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政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明婷、申子瑜、陆红、谷小林、杨振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WS/T 244—2005

Reference method for platelet count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立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的实验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 )-2001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 3 定义

参考方法(Reference method)

一种可清楚和准确描述的用于特定检测的技术,该技术要有依据,可提供足够准确和精密的实验数据以评价其他实验方法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若有决定性方法,参考方法的准确性必须与决定性方法进行比较。参考方法应溯源至一级计量标准并且须标示不准确度和不精密度。 4 总则

4.1 本标准采用间接法计数血小板(Platelet , PLT )。即用荧光标记PLT 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 )和PLT 的比值,同时用单通道阻抗原理的半自动细胞计数仪准确计数RBC ,用RBC 除以RBC 和PLT 的比值得出PLT 的计数值。

4. 2 为了保证参考方法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建立参考方法的实验室必须进行比对。

5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的原理

首先将EDTA 抗凝血标本用无菌缓冲液进行预稀释,再用特定的荧光抗体对PLT 进行染色。溶液中已染色的血小板被稀释成计数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和红细胞,根据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将阈值设在可从RBC 中区分PLT 的

位置,以检测出RBC 和PLT 的比值。用RBC 的计数值除以RBC/PLT的比值计算出PLT 计数值。 6 血标本

6.1 用合乎要求的塑料注射器或真空采血系统采集健康人的静脉血标本。 6.2 标本的收集要求使用EDTA 二钾为抗凝剂,抗凝剂的浓度为3.7至5.4 umol/ml血 (1.5~2.2 mg/ml 血)。

6.3 盛有标本的试管应有足够的剩余空间以便于血标本的混匀操作。 6.4 标本中不能有肉眼可见的溶血或小凝块。

6.5 标本置于18℃~22℃ 室温条件下,取血后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 6.6 为了保证RBC 和PLT 分布的均一性,在预稀释和加标记抗体前动作轻柔地将采血管反复颠倒,充分混匀标本。勿使用混匀器对标本进行混匀。 7 容器和器皿

为避免血小板黏附于储存容器或稀释器皿上,在标本检测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使用聚丙烯或聚苯乙烯容器,不得使用玻璃容器和器皿。 8 仪器的性能

8.1 使用流式细胞仪,通过前向角散射光和荧光强度来检测PLT 和RBC 。仪器在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直径为2μm的球形颗粒时必须有足够的敏感度。 8.2 用半自动、单通道、阻抗原理的细胞计数仪检测RBC ,仪器小孔管的直径为80~100μm,小孔的长度为直径的70%至100%,计数过程中吸入稀释标本体积的准确度在1%以内(溯源至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 9 试剂

9.1 稀释液:用磷酸盐缓冲液(PBS )作为稀释液,浓度为0.01mol/L,pH 值7.2~7.4,含0.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 ),配制方法如下:

9.1.1 将1.15g 无水磷酸氢二钠(Na 2HPO 4;化学分析纯,;分子量为142.0)加到约750ml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中并使之溶解。

9.1.2 向210mg 磷酸二氢钾 (KH2PO 4 ;化学分析纯,分子量为136.1) ,8.0g 氯化钠(NaCl ;化学分析纯,分子量为58.44),200mg 氯化钾(KCl ;化学分析纯,分子量为74.55)和1.0 g BSA 的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至1000ml 。保存于4℃~8℃条件下。

9.1.3 用低附着性的平均孔径在0.20~0.25μm之间的滤膜过滤。

9.2 染液: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D41和CD61抗体,这两种抗体可以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 /Ⅲa 复合物结合,用于检测血小板。

实验室应确认该批号抗体是否能得到足够的染上荧光的血小板。抗体应能得到足够高的血小板的荧光信号以便通过log FL1(528nm处的荧光强度) 对log FS (前向角散射光) 的图形分析,将血小板从噪声、碎片和RBC 中分辨出来。 10 检测过程

10.1 用加样器加5μl 充分混匀(至少轻柔颠倒标本管8次)的血标本于100μl 已过滤的PBS-BSA 稀释液中。

10.2 加5μl CD41抗体和5μl CD61抗体染液,在室温18℃~22℃、避光条件下放置15分钟。

10.3 15分钟后,加4.85ml PBS-BSA稀释液制备成1:1000的稀释标本,轻轻颠倒混匀以保证PLT 和RBC 充分混匀。

10.4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应至少检测5000个信号,其中PLT 应多于1000。流式细胞仪的设定必须保证每秒计数少于3000个信号。如果同时收集到RBC 散射光的信号和血小板的荧光信号应被视为RBC-PLT 重叠,计数结果将被分别计入RBC 和PLT 。

直方图或点图均可被采用,但推荐使用点图。检测过程中推荐使用正向置换移液器。

11 RBC 浓度的计数法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XXX-2003: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 12 血小板计数值的确定

使用流式细胞仪确定RBC/PLT的比值 R=RBC/PLT

用RBC 数除以R 值得到PLT 计数值 13 重叠

一旦设定了理想的检测条件,则不须再次进行重叠计数的校准。 14 不精密度

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不精密度(CV )要求≤3%。

编制说明

制定本标准的依据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 )颁布的文件《血小板

计数的参考方法》。

在制订本标准的过程中,以书面形式征求了专家意见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根据专家意见对本标准进行了修改。本标准的制订对于在我国直接建立血小板计数的国际标准,保证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的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汇总处理表


相关内容

  • 不同监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
  • 不同监测方法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监测方法用于血小板(PLT )计数的准确性,通过评价其准确定为临床PLT 计数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我院血液科的120份血小板标本,将其随机分为4份,各30份,分别用显微镜计数法.光学法.荧光法和阻抗法计数其血 ...

  • 数字电路 实验
  • <数字逻辑技术>实验 参考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分析.调试.综合设计> 王传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做到思路清晰,实验任务明确. 2.实验时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按电路原理图正确连接实验导线,仔细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 3. ...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讲义(1)(1)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讲义 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电 目 录 第一部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概述 ......................... 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必要性与目的 .......................... 1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 ...

  • 十进制计数法(参考教案二)
  • [十进制计数法(参考教案二)] 教学目标(一) 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和"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二) 使学生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三 ...

  • 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分析
  •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象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7例小儿ITP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在治疗前均行骨髓象分析,全部患儿均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血小板上升仍不理想患儿加用免疫抑制剂.结果:小儿ITP骨髓巨核 ...

  • 输血问答题
  • 输血问答题(170) 1. 何为免疫性输血反应 参考答案:由于血型抗原抗体不合行输血导致的输血反应为免疫性输血反应. 2.何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参考答案: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的治疗方法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3.何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参考答案:指通 ...

  • 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试析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结果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诊断中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通过循证医学原理对诊断影响和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现有的800例血常规检验,将血细胞分析仪经过检验所得的参考值跟诊断标准进行对比.结果:800例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都发生程度不一的 ...

  • 加工中心参考点
  • 所谓加工中心参考点又名原点或零点,是机床的机械原点和电气原点相重合的点,是原点复归后机械上固定的点.每台机床可以有一个参考原点,也可以据需要设置多个参考原点,用于自动刀具交换(ATC )或自动拖盘交换(APC )等.参考点作为工件坐标系的原始参照系,机床参考点确定后,各工件坐标系随之建立.所谓机械原 ...

  • 电子测量技术作业答案3
  •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9道小题) 1. 直流单电桥的电桥灵敏度由线路灵敏度和( )确定. (A) 噪声灵敏度 (B) 桥臂灵敏度 (C) 指零仪灵敏度 (D) 电阻灵敏度 你选择的答案: 未选择 [错误]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在直流双电桥中,通常采用( )的铜导线来联接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