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大作战》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翔机飞行原理,掌握滑翔机飞行必要条件。
2、了解伯奴利原理:在水流或者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力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力就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滑翔机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2、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滑翔机飞行原理及必要条件。
3、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滑翔机 掌握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制作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归纳,提高学习兴趣及探究的自信心。
3、培养与人合作、善于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伯奴利原理,知道滑翔机结构与飞行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滑翔机滑行的原理。
教学设计
通过展示滑翔机引起学生兴趣——观察滑翔机的特点——分析滑翔机的结构——改变滑翔机的结构进行对比——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更深地了解其飞行原理。
教学方法
展示、验证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小朋友们好,我是咱们小牛顿科学课的老师,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梁老师,见到这么多的小朋友来到我们的小牛顿科学课,老师非常非常的开心,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能共同努力,
共同学习,好吗?那老师自我介绍完了,咱们小朋友之间也相互认识一下吧,看哪个小朋友最勇敢,第一个来自我介绍。。。。。。
好,我们已经相互认识了,咱们再打次招呼,小朋友们好,梁老师好!
那上梁老师的课呢,梁老师有几点要求,梁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多动手、多动脑、勤观察、善思考、还要遵守我们的课堂纪律,小朋友们能做到吗?信心不足啊,能不能?好,小朋友们都很棒。
二.课堂导入
那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呢?其实,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渴望有一双翅膀,能在天空中翱翔,但人没有类似鸟的肌肉和骨骼,所以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后来人类在研究了风筝和鸟的飞行原理之后,制造出了第一架滑翔机。这样人类就能借助滑翔机在空中飞翔了。
师: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架自己制作的滑翔机,你们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请它出来。这个呢就是老师的滑翔机,你们猜猜它会不会飞呀?
生:会(不会)
师: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那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看它会不会飞。(展示滑翔机飞行),小朋友们来看它飞起来了没有?
生:飞起来了
三、引导质疑
师: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飞吗?
生:……..
四、探究验证
师:首先呢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滑翔机的结构,它都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呢?(课件出示教材第二页构造图,结合图形一一指给学生看。) 生:……
师:小朋友们来看这里,有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
生:……
师:它是不是跟我们家里的风扇的扇叶很像?
生:是
师:它是螺旋桨,小朋友们看跟螺旋桨连着的是什么?
生:橡皮筋
师:对,那再看这部分是什么?
生:……
师:这一部分是机身,那这两个像翅膀的东西是什么呢?
生:机翼
师:对,是机翼,这两个是滑翔机的主翼,后面这两个是尾翼。
师:现在小朋友们认识了滑翔机的结构,那你们知道它各个部分都有什么作用吗?我们先来找找滑翔机的动力装置是什么?
生:橡皮筋,螺旋桨
师:对,小朋友们真聪明,就是橡皮筋和螺旋桨。大家看我手里拿的这根橡皮筋,我拉一下它会怎样?它是不是变形了呢?
生:是
师:那小朋友们再来看,我现在松手,橡皮筋是不是又恢复了原来的形态?
生:是
师:那它为什么会恢复原状?橡皮筋在发生形变的时候就具有了能量,叫弹性势能。就是这种能量让它能够恢复原状。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我来转动螺旋桨,小朋友们来看一下,橡皮筋是不是变形了啊?
生:是
师:那橡皮筋是不是就已经具有了能量啊?
生:是
师:现在老师松手小朋友们来看一下,飞机是不是飞起来了啊?螺旋桨是不是也在转?
生:是
师:橡皮筋把自身所具有的的能量传递给了螺旋桨,所以螺旋桨就转起来了。螺旋桨转起来所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这个过程就是把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螺旋桨的动能。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现在老师逆时针来转动螺旋桨,小朋友们再来看一下飞机能不能飞起来,飞起来没有?
生:没有
师:是的,没有飞起来,那小朋友们来想一想,为什么它飞不起来呢?现在我请个小朋友上来感觉一下,我们先逆时针转动螺旋桨,然
后松手,看看产生的风是哪个方向的?好,现在你来告诉大家,刚才你感觉到的风是吹向哪个方向的?
做实验的小朋友甲:向前
师:是向前的是吧,好,接着我们再来顺时针转动螺旋桨,然后松手,你再来感觉一下,风是哪个方向的?现在你再来告诉大家,刚才你感觉到的风是吹向哪个方向的?
做实验的小朋友甲:向后
师:顺时针转动螺旋桨然后松手,风向后吹,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同时空气给滑翔机一个向前的力,所以飞机就可以向前飞。
师:你还知道在我们小牛顿课中有什么装置是通过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实现的?(新生不用,根据情况问)
生:……
师:那机翼又有什么作用呢?现在我们把机翼拿掉看它还能不能飞。(拿掉让学生观察)
生:不能了
师:对,把机翼拿掉就不能飞了。滑翔机要想飞,还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升力,来克服滑翔机自身的重力。小朋友们来看机翼的这种形态是流线形,它之所以做成流线形就是利用了伯努利原理。什么是伯努利原理呢?(结合画图讲解伯努利原理)伯努利原理是:在气体或者流体系统中,速度越慢,压力越大,速度越快,压力越小。做成流线形之后,机翼上方的空气在同一时间经过的路程比下方要长,也就是说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比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快,根据伯努利原理我们就可以知道,速度越快,压力就越小,因此机翼下方的压力就比机翼上方的压力要大,于是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来克服滑翔机自身的重力。这样滑翔机就可以飞了。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那小朋友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想自己做这个滑翔机啊?那我们就赶快开始我们的实验吧。
五、总结回顾
滑翔机为什么会飞?
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螺旋桨的动能,螺旋桨旋转产生向后的风,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同时空气给螺旋桨一个向前的力,所以滑翔机可以向前飞。
伯奴利原理:在流体或气体体系中,速度越大,压力越小,速度越小,压力越大。机翼下方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力大,上方速度快,压
力小,所以给机翼一个上升的力,所以滑翔机可以向上飞。
六、拓展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滑翔机的飞行原理,回家后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制作一个滑翔机。
《空中大作战》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翔机飞行原理,掌握滑翔机飞行必要条件。
2、了解伯奴利原理:在水流或者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力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力就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滑翔机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2、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滑翔机飞行原理及必要条件。
3、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滑翔机 掌握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制作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归纳,提高学习兴趣及探究的自信心。
3、培养与人合作、善于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伯奴利原理,知道滑翔机结构与飞行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滑翔机滑行的原理。
教学设计
通过展示滑翔机引起学生兴趣——观察滑翔机的特点——分析滑翔机的结构——改变滑翔机的结构进行对比——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更深地了解其飞行原理。
教学方法
展示、验证式、讨论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小朋友们好,我是咱们小牛顿科学课的老师,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梁老师,见到这么多的小朋友来到我们的小牛顿科学课,老师非常非常的开心,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能共同努力,
共同学习,好吗?那老师自我介绍完了,咱们小朋友之间也相互认识一下吧,看哪个小朋友最勇敢,第一个来自我介绍。。。。。。
好,我们已经相互认识了,咱们再打次招呼,小朋友们好,梁老师好!
那上梁老师的课呢,梁老师有几点要求,梁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多动手、多动脑、勤观察、善思考、还要遵守我们的课堂纪律,小朋友们能做到吗?信心不足啊,能不能?好,小朋友们都很棒。
二.课堂导入
那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小朋友们一个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呢?其实,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渴望有一双翅膀,能在天空中翱翔,但人没有类似鸟的肌肉和骨骼,所以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后来人类在研究了风筝和鸟的飞行原理之后,制造出了第一架滑翔机。这样人类就能借助滑翔机在空中飞翔了。
师: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架自己制作的滑翔机,你们想不想看啊? 生:想
师:那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请它出来。这个呢就是老师的滑翔机,你们猜猜它会不会飞呀?
生:会(不会)
师: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那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看它会不会飞。(展示滑翔机飞行),小朋友们来看它飞起来了没有?
生:飞起来了
三、引导质疑
师: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飞吗?
生:……..
四、探究验证
师:首先呢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滑翔机的结构,它都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呢?(课件出示教材第二页构造图,结合图形一一指给学生看。) 生:……
师:小朋友们来看这里,有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
生:……
师:它是不是跟我们家里的风扇的扇叶很像?
生:是
师:它是螺旋桨,小朋友们看跟螺旋桨连着的是什么?
生:橡皮筋
师:对,那再看这部分是什么?
生:……
师:这一部分是机身,那这两个像翅膀的东西是什么呢?
生:机翼
师:对,是机翼,这两个是滑翔机的主翼,后面这两个是尾翼。
师:现在小朋友们认识了滑翔机的结构,那你们知道它各个部分都有什么作用吗?我们先来找找滑翔机的动力装置是什么?
生:橡皮筋,螺旋桨
师:对,小朋友们真聪明,就是橡皮筋和螺旋桨。大家看我手里拿的这根橡皮筋,我拉一下它会怎样?它是不是变形了呢?
生:是
师:那小朋友们再来看,我现在松手,橡皮筋是不是又恢复了原来的形态?
生:是
师:那它为什么会恢复原状?橡皮筋在发生形变的时候就具有了能量,叫弹性势能。就是这种能量让它能够恢复原状。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现在我来转动螺旋桨,小朋友们来看一下,橡皮筋是不是变形了啊?
生:是
师:那橡皮筋是不是就已经具有了能量啊?
生:是
师:现在老师松手小朋友们来看一下,飞机是不是飞起来了啊?螺旋桨是不是也在转?
生:是
师:橡皮筋把自身所具有的的能量传递给了螺旋桨,所以螺旋桨就转起来了。螺旋桨转起来所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这个过程就是把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螺旋桨的动能。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现在老师逆时针来转动螺旋桨,小朋友们再来看一下飞机能不能飞起来,飞起来没有?
生:没有
师:是的,没有飞起来,那小朋友们来想一想,为什么它飞不起来呢?现在我请个小朋友上来感觉一下,我们先逆时针转动螺旋桨,然
后松手,看看产生的风是哪个方向的?好,现在你来告诉大家,刚才你感觉到的风是吹向哪个方向的?
做实验的小朋友甲:向前
师:是向前的是吧,好,接着我们再来顺时针转动螺旋桨,然后松手,你再来感觉一下,风是哪个方向的?现在你再来告诉大家,刚才你感觉到的风是吹向哪个方向的?
做实验的小朋友甲:向后
师:顺时针转动螺旋桨然后松手,风向后吹,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同时空气给滑翔机一个向前的力,所以飞机就可以向前飞。
师:你还知道在我们小牛顿课中有什么装置是通过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实现的?(新生不用,根据情况问)
生:……
师:那机翼又有什么作用呢?现在我们把机翼拿掉看它还能不能飞。(拿掉让学生观察)
生:不能了
师:对,把机翼拿掉就不能飞了。滑翔机要想飞,还必须要有一个向上的升力,来克服滑翔机自身的重力。小朋友们来看机翼的这种形态是流线形,它之所以做成流线形就是利用了伯努利原理。什么是伯努利原理呢?(结合画图讲解伯努利原理)伯努利原理是:在气体或者流体系统中,速度越慢,压力越大,速度越快,压力越小。做成流线形之后,机翼上方的空气在同一时间经过的路程比下方要长,也就是说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比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快,根据伯努利原理我们就可以知道,速度越快,压力就越小,因此机翼下方的压力就比机翼上方的压力要大,于是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来克服滑翔机自身的重力。这样滑翔机就可以飞了。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那小朋友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想自己做这个滑翔机啊?那我们就赶快开始我们的实验吧。
五、总结回顾
滑翔机为什么会飞?
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螺旋桨的动能,螺旋桨旋转产生向后的风,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同时空气给螺旋桨一个向前的力,所以滑翔机可以向前飞。
伯奴利原理:在流体或气体体系中,速度越大,压力越小,速度越小,压力越大。机翼下方空气流动速度慢,压力大,上方速度快,压
力小,所以给机翼一个上升的力,所以滑翔机可以向上飞。
六、拓展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滑翔机的飞行原理,回家后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制作一个滑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