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的铮铮文胆

   孙犁自幼体弱多病,成年后也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一生行止谨小慎微,与人为善,从不愿给人增添麻烦,也不会与人为难。但这并不是说,在什么时候,面对任何情况,都会逆来顺受,任人宰割,他自有着文人应有的傲骨和气节。孙犁曾对人说,自己的那颗文胆,还没有被狗吃掉!    1946年,孙犁在冀中区参加土改工作。一次,在冀中军区司令和区党委组织部长都参加的区党委会上,一个分管戏剧的小头头突然大放厥词:“秦兆阳反对演京剧,和王实味一样!”孙犁那时刚从延安回来不久,对王实味“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很是清楚,尽管心有余悸,但一听到这话,他还是忍不住冲动,马上站了起来,往前走两步,双手扶着军区司令的椅背,大声驳斥:“怎么能说反对唱京戏,就是王实味呢,能这样联系吗?”孙犁突然的举动,激昂的语气,使在场的人都大感意外,连司令员也回头望了他半天。多亏组织部长和孙犁有过一面之交,替他打了几句圆场,才使他的“斗胆”之举有惊无险。此后不久,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孔厥夫妇,来冀中区下乡写作,体验生活,在一次土地会议上,三言两语还未说清楚罪名,就被组长宣布开除了党籍。孙犁当时就坐在同一条炕上,但没说一句话,因为几天之前,他已被“搬了石头”,剥夺了话语权。    1955年8月,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了十几次党组扩大会,批判丁玲和陈企霞,定性为“反党集团”。北京召开批判大会,天津作协也被要求派人前往参加,孙犁在内,场面可谓惊心动魄。小组会上确定大会发言人,有人提议推举孙犁,孙犁心想:你对他们更熟悉,更了解,为什么不上?便以有病坚辞,保持了良知的沉默。幸得时任中宣部负责人的林默涵说话:“他身体不好,就算了吧。”在当时的那种政治情势下,这无疑是需要很大的胆识和勇气的。    1959年大跃进时,天津作家杨润身因替农民说了几句话,便被打成“右倾主义分子”,经常遭受批斗。因受此迫害,他心口不服,怨气郁结,不久致使肝病复发。在内外交困、情绪低劣的情况下,一天,孙犁去家看望了杨润身。自遭到批判以后,文友们都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孙犁却不畏流言,雪中送炭,给了杨润身莫大的安慰和温暖,令他多年之后还一直感念不已。    “文革”中,以孙犁的名气和地位,自然无法逃脱挨批遭斗的厄运。在天津日报社,造反派内定了孙犁当“牛鬼蛇神”队伍的排头兵;每个批斗对象,配两个红卫兵,左右两边将胳膊挟持住,就像舞台上行刑一样,推搡着跑步进入会场。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头头气势汹汹地念了一段“最高指示”后,横眉怒目地吼道:“孙犁,你老实交代:你怎么利用小说反党!”孙犁拉长了脸,面露鄙夷不屑之色,逼视着对方,却是一言不发。那人一再催问,孙犁冷不丁抛出几句话:“××,你看过我的小说吗?你说说我哪篇小说反党?哪儿反党?”对方抓耳挠腮,无言以对。在场的其他造反派,也无人能回答孙犁的问题。在当时,很少有过这样的场面,孙犁如此理直气壮、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使得一位颇有良知的同事暗中称道:“好,鲁迅的骨气!”    作家从维熙,在1957年反右期间,因直言惹祸被打成右派分子,下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历经磨难,长达20年。有一次,劳改队放假,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返回京城,虽然长达200多华里的行程,但因牵挂孙犁,便绕个大弯拐到了天津。当到达孙犁住的楼下后,心里却又犯嘀咕,怕自己敏感的身份,会给老师招来无穷麻烦,于是徘徊许久,又不无忧伤地黯然离去。后来,当他将此事一五一十、原原本本说与老师时,孙犁哈哈大笑,不无风趣幽默地说,那时自己确实也正在挨整,从如果来,算是一对儿黑。别的不敢保证,请他喝粥吃烧饼,绝对做得到。虽然处境艰危,但自己的那颗文胆,还没有被狗吃掉!    俗话说的好: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在某种程度上,人品的优劣决定着文品的高下,什么样的人品,就会有着什么样的文品。老作家康濯曾发感慨:从解放区来的作家,只有孙犁独行其路,甘居清贫,远避世俗,在当代怕是难寻第二个了。从维熙也说:孙犁的文学成就,怕也难找能与之媲美的另一个!    【郭旺启荐自《中国散文》2015年8月8日】

   孙犁自幼体弱多病,成年后也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一生行止谨小慎微,与人为善,从不愿给人增添麻烦,也不会与人为难。但这并不是说,在什么时候,面对任何情况,都会逆来顺受,任人宰割,他自有着文人应有的傲骨和气节。孙犁曾对人说,自己的那颗文胆,还没有被狗吃掉!    1946年,孙犁在冀中区参加土改工作。一次,在冀中军区司令和区党委组织部长都参加的区党委会上,一个分管戏剧的小头头突然大放厥词:“秦兆阳反对演京剧,和王实味一样!”孙犁那时刚从延安回来不久,对王实味“问题”的性质和严重性很是清楚,尽管心有余悸,但一听到这话,他还是忍不住冲动,马上站了起来,往前走两步,双手扶着军区司令的椅背,大声驳斥:“怎么能说反对唱京戏,就是王实味呢,能这样联系吗?”孙犁突然的举动,激昂的语气,使在场的人都大感意外,连司令员也回头望了他半天。多亏组织部长和孙犁有过一面之交,替他打了几句圆场,才使他的“斗胆”之举有惊无险。此后不久,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孔厥夫妇,来冀中区下乡写作,体验生活,在一次土地会议上,三言两语还未说清楚罪名,就被组长宣布开除了党籍。孙犁当时就坐在同一条炕上,但没说一句话,因为几天之前,他已被“搬了石头”,剥夺了话语权。    1955年8月,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了十几次党组扩大会,批判丁玲和陈企霞,定性为“反党集团”。北京召开批判大会,天津作协也被要求派人前往参加,孙犁在内,场面可谓惊心动魄。小组会上确定大会发言人,有人提议推举孙犁,孙犁心想:你对他们更熟悉,更了解,为什么不上?便以有病坚辞,保持了良知的沉默。幸得时任中宣部负责人的林默涵说话:“他身体不好,就算了吧。”在当时的那种政治情势下,这无疑是需要很大的胆识和勇气的。    1959年大跃进时,天津作家杨润身因替农民说了几句话,便被打成“右倾主义分子”,经常遭受批斗。因受此迫害,他心口不服,怨气郁结,不久致使肝病复发。在内外交困、情绪低劣的情况下,一天,孙犁去家看望了杨润身。自遭到批判以后,文友们都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孙犁却不畏流言,雪中送炭,给了杨润身莫大的安慰和温暖,令他多年之后还一直感念不已。    “文革”中,以孙犁的名气和地位,自然无法逃脱挨批遭斗的厄运。在天津日报社,造反派内定了孙犁当“牛鬼蛇神”队伍的排头兵;每个批斗对象,配两个红卫兵,左右两边将胳膊挟持住,就像舞台上行刑一样,推搡着跑步进入会场。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头头气势汹汹地念了一段“最高指示”后,横眉怒目地吼道:“孙犁,你老实交代:你怎么利用小说反党!”孙犁拉长了脸,面露鄙夷不屑之色,逼视着对方,却是一言不发。那人一再催问,孙犁冷不丁抛出几句话:“××,你看过我的小说吗?你说说我哪篇小说反党?哪儿反党?”对方抓耳挠腮,无言以对。在场的其他造反派,也无人能回答孙犁的问题。在当时,很少有过这样的场面,孙犁如此理直气壮、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使得一位颇有良知的同事暗中称道:“好,鲁迅的骨气!”    作家从维熙,在1957年反右期间,因直言惹祸被打成右派分子,下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历经磨难,长达20年。有一次,劳改队放假,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返回京城,虽然长达200多华里的行程,但因牵挂孙犁,便绕个大弯拐到了天津。当到达孙犁住的楼下后,心里却又犯嘀咕,怕自己敏感的身份,会给老师招来无穷麻烦,于是徘徊许久,又不无忧伤地黯然离去。后来,当他将此事一五一十、原原本本说与老师时,孙犁哈哈大笑,不无风趣幽默地说,那时自己确实也正在挨整,从如果来,算是一对儿黑。别的不敢保证,请他喝粥吃烧饼,绝对做得到。虽然处境艰危,但自己的那颗文胆,还没有被狗吃掉!    俗话说的好: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在某种程度上,人品的优劣决定着文品的高下,什么样的人品,就会有着什么样的文品。老作家康濯曾发感慨:从解放区来的作家,只有孙犁独行其路,甘居清贫,远避世俗,在当代怕是难寻第二个了。从维熙也说:孙犁的文学成就,怕也难找能与之媲美的另一个!    【郭旺启荐自《中国散文》2015年8月8日】


相关内容

  • 论孙犁的"病"
  • 作者:叶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03期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06(2008)05-0065-06 一 疾病对于孙犁而言,几乎是一种个性化的标识.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他恐怕是谈论自己的病最多的作家.直到晚年,孙犁在<〈善室纪年〉摘抄& ...

  • 躲在书后面的孙犁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选考) 躲在书后面的孙犁 舒乙 作家不必像演员,尤其不必像明星.作家的名字可以很响亮:但是读者不认识他们,没见过他们,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他们有名,是他们的作品频繁地在杂志上.报纸上.书上出现. 作家是躲在书后面的人.最典型的要数孙犁先生. 孙犁从不出席各种热 ...

  • 日记里的孙犁
  • 1 朋友白草从南京买了两本<孙犁书信>给我.内有多幅插图,或是孙犁的留影,或是孙犁的手迹或书法作品,和白草梦也吃饭的时候,我展开孙犁的书法给他们看,都说我的字有些像孙犁的,我也是这样的感觉.并为这样的相像感到高兴.孙犁的书,我历来阅读的兴趣很强的,于是就看了半晚上.很喜欢.中国作家里,这 ...

  • 说孙犁爱书
  • 读书之人多为爱书之人,爱书之人通常都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太愿意把书外借他人.河北的朋友韩大星,最近在整理其父作家韩映山的资料时,说到了一则 关于韩先生爱书.借书的逸事,为书林又添一个佳话.事情虽发生在多年以前,但至今听来,仍令人感慨唏嘘,不禁为之悄然动容. 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作家韩映山对书有着一份特 ...

  • 孙犁文集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即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 ...

  •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阅读答案
  •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quo ...

  • 11.论孙犁小说的女性形象
  • 论孙犁小说的女性形象 摘要: 善于描写女性是孙犁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孙犁笔下的女性既有纯情的少女,又有青年媳妇,有正面人物.中间人物,也有反面人物,甚至有另类人物,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以其自身的独特个性,展示了她们的美,令人们常读常新.同时在女性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赋予女性一定的时代 ...

  • 孙犁小说的语言特色一席谈
  • 摘要:孙犁最可贵的艺术品质就是对于美的崇尚和追求.读过孙犁作品,难免被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所打动,这不仅表现其描述上的诗情画意,构思上的精巧别致,更表现为语言上的简洁秀美.本文从语言这个切入口论述了孙犁小说的语言特色,从而完成本人电大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命题写作之工作. 关键词:语言 特色 乡土 自然 口语 ...

  •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 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有一次徐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的书."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