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控制变量法实验题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教学设计方案

控制变量法实验题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例题.(16分) 甲、乙组同学分别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甲组探究Cl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请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 、 。

溶液

②Cl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证明洗气瓶中的Na 2SO 3已被氧化 。 (2)乙组探究乙酸乙酯(沸点77.1℃)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NaOH 溶液中的水解速率。 取四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在试管外壁贴上体积刻度纸,按下表进行对照实验。在两种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加热相同时间后,记录酯层的体积来确定水解反应的速率。

④请完成上表,其中V 2 V 4 V 5 。

⑤实验中,可用饱和食盐水替代蒸馏水,其优点是 ;但不能用饱和Na 2CO 3

溶液替代蒸馏水,其原因是 。

⑥实验中,试管Ⅳ比试管Ⅱ中的酯层减少更快,其原因有:温度高速率快,还可能有 。

1、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 和Fe 2 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 2O 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 ,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 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 或313K (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2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 和CO 转变成CO 2和N 2,其反应为:2NO +2CO

2CO 2+N 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

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3、(福建卷—12题)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反应速率v(Br2) 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 ... A. 增大c(CH3COCH 3) ,v(Br2) 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v(Br2) 相等 C. 增大c(HCl),v(Br2) 增大 D. 增大c(Br2) ,v(Br2) 增大 4、(全国卷Ⅱ—27题)某温度时,在2L 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 和Y 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 ,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

(5)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 随时间变化

CH 3COCH 3+Br 3COCH 2Br +HBr

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_____,②______,③ 。 5、室温下,在0.2 mol ·L -1Al 2(SO4) 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 ·L -1NaOH 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 随NaOH 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 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 3++3OH -Al(OH)3

B .a→b 段,溶液的PH 增大,Al 3+浓度不变

C .b →c 段,加入的OH -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 .d 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6、(14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图1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t 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 腐蚀,请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的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图2 图3

(3)该小组对图2中的0 ~t 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气体; 假设二: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请你再设计一种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7、(15分)NaHSO 4可被过量KIO 3氧化,当NaHSO 3。完全消耗时即有I 2析出。某课题组用淀粉作指示剂,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写出NaHSO 3溶液与过量KIO 3溶液反应生成I 2的离子方程式: 。

(2)调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进行对比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3)改变反应温度,重复实验③,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 。

①在30℃下,若溶液变蓝时,I 2的物质的量为nmol ,则从反应开始至溶液变蓝,IO 3-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 ·L -1·s -1(写出表达式即可,不要化简) 。

②根据图像,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4)将NaHSO 3溶液与KIO 3溶液混合(预先加入可溶性淀粉为指示剂) ,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

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课题组对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反应生成的SO 4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SO 4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假设二:

; 假设三: ;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反应速率可用测速仪测

8、(14分)

2-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 2Cr 2O 7。光照下,草酸(H 2C 2O 4) 能将其中的Cr 2O 7

转化为Cr 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 2Fe(SO4) 4. 24H 2O 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C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2-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 2O 7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 (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 ;实验①中o ~t 1时间段反应速率 (Cr 3+)-1.min -1 (用代数式表示) 。

(4)该课题组队铁明矾Al 2Fe(SO4) 4. 24H 2O 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Fe 2+起催化作用;假设一:;;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K 2SO 4、FeSO 4、

2-K 2SO 4.Al 2(SO4) 3.24H 2O 、Al 2(SO4) 3有等。溶液中Cr 2O 7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9、(13分)地下水中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 粉和KNO 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1mol ·L -1H 2SO 4洗涤Fe 粉,其目的是_________,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 3溶液的pH 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 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 3溶液中通入_________(写化学式)。

(2)右图表示足量Fe 粉还原上述KNO 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 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t 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 4+的浓度在增大,Fe 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溶液的pH ;

假设二: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已知:溶液中的NO 3 -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10、(2014·马鞍山三模) 已知: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O 2氧化。某小组欲探究不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1)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用表(硫酸、KI 溶液体积均为5 mL, 淀粉溶液用量相同), 请你完成下表: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 应该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 ;

为此, 该实验中三种溶液混合的顺序不合理的是 。 a. 先将KI 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 然后再加入硫酸溶液

b. 先将KI 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 然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c. 先将硫酸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 然后再加入KI 溶液

(4)该小组实验过程中发现,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KI 溶液渐呈黄色, 加入淀粉溶液后呈蓝色, 他们查阅资料知, 其反应方程式为O 2+4KI+2H2O

2I 2+4KOH。他们对

此反应方程式有疑问:单质碘为何与KOH 共存? 经过仔细思考后, 他们根据温度、溶液酸碱性和敞口放置等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 请你完成假设三: 假设一:常温下, 碘与KOH 溶液不反应; 假设二:溶液碱性较弱, 碘不与KOH 溶液反应;

假设三: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二, 完成下表中内容。

限选试剂:1 mol·L -1盐酸、1 mol·L -1KOH 溶液、碘水、淀粉溶液

答案:(1)0.1 298 (2)4H++4I-+O2

2I 2+2H2O

(3)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 b (4)KOH可能与空气中的CO 2发生了反应 (5)

11.(2014·皖北二模) 环保部门的技术人员常用草酸测定酸性工业废水中M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浓度。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的摩尔氏盐

FeSO 4·(NH4) 2SO 4·6H 2O 可加快溶液紫红色的褪去。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如下:

(1)请完成以下表格(表中不要留有空格):

(2)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假如实验中的试剂均一次性加入(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0 s末时实验①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3.36 mL, 请用H 2C 2O 4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 。

(4)某课题组对摩尔氏盐FeSO 4·(NH4) 2SO 4·6H 2O 中起加快溶液紫红色褪去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 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起还原作用或起催化剂作用。

假设二: 。 假设三: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是否成立, 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答案:(1)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0 mL (2)2 5 6 H + 2 8 10 (3)0.00 125 mol·L -1·s -1

(4)Fe2+起还原作用或Fe 2+起催化剂作用 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起催化剂作用

(5)然后通入适量的氨气, 观察 若样品颜色无变化, 说明假设一不正确; 反之, 正确(若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答案

2+-1

1、

22-1

2、

①Ⅱ:280 ;1.20×10-3 ;5.80×10-3 Ⅲ:1.20×10-3 ;5.80×10-3

(6)

3、D

4、由题目所给图象可知,在曲线①中,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在控

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条件为升高温度;在曲线②中,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在曲线③中,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大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说明在控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衡移动正向进行,且速率加快,所以为加压曲线。

5、C 【解析】A 、Al 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H2O

Al(OH)3+3H+,A 错误;B 、a→b

段,溶液的PH 增大,说明c (OH -) 增大,所以Al 3+会生成Al(OH)3,即Al 3+浓度降低,B 错误;C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 正确;D 、d 点溶液的PH 大于10,所以Al(OH)3已全部溶解,D 错误。 6、(1)

(2)吸氧 O 2+4e =2H2O )

(3)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4)

-

还原 2H 2O+O2+4e =4OH(或4H ++

-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①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①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导管) ②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

③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 2+等)。

7、(1)2IO 3+5HSO3=5SO4+I2+3H+H2O (2分) (2)15(1分) 30(1分) (3)①

2n 40⨯10⨯65

-3

2-

+

(2分)

②温度低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温度高于30℃时,温度越高,溶

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1分。本小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合理都给分) (4)反应生成的H 对反应起催化作用,H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生成的I 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I 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或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各2分。本小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合理都给分)

8、【答案】(1)20 20 (2)CO 2 (3)PH 越大,反应的速率越慢

+

+

c 0-c 1c -c 1

***(20) t 1t 1

(4)Al 3+起催化作用;Fe 2+和Al 3+起催化作用

(5)取PH=5的废水60ml ,加入10ml 草酸和30ml 蒸馏水,滴加几滴FeSO 4,测定反应所需时间****

预期现象与结论:与②对比,如果速率明显加快,故起催化作用的为Fe 2+ (5)

(各2分。本小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合理都给分) 9、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教学设计方案

控制变量法实验题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住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例题.(16分) 甲、乙组同学分别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甲组探究Cl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请指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 、 。

溶液

②Cl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证明洗气瓶中的Na 2SO 3已被氧化 。 (2)乙组探究乙酸乙酯(沸点77.1℃)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NaOH 溶液中的水解速率。 取四支大小相同的试管,在试管外壁贴上体积刻度纸,按下表进行对照实验。在两种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加热相同时间后,记录酯层的体积来确定水解反应的速率。

④请完成上表,其中V 2 V 4 V 5 。

⑤实验中,可用饱和食盐水替代蒸馏水,其优点是 ;但不能用饱和Na 2CO 3

溶液替代蒸馏水,其原因是 。

⑥实验中,试管Ⅳ比试管Ⅱ中的酯层减少更快,其原因有:温度高速率快,还可能有 。

1、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 和Fe 2 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 2O 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 ,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 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 或313K (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2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 和CO 转变成CO 2和N 2,其反应为:2NO +2CO

2CO 2+N 2。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

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①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3、(福建卷—12题)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反应速率v(Br2) 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 ... A. 增大c(CH3COCH 3) ,v(Br2) 增大 B. 实验②和③的v(Br2) 相等 C. 增大c(HCl),v(Br2) 增大 D. 增大c(Br2) ,v(Br2) 增大 4、(全国卷Ⅱ—27题)某温度时,在2L 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 和Y 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 ,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

(5) 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 随时间变化

CH 3COCH 3+Br 3COCH 2Br +HBr

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

①_____,②______,③ 。 5、室温下,在0.2 mol ·L -1Al 2(SO4) 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 ·L -1NaOH 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 随NaOH 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 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 3++3OH -Al(OH)3

B .a→b 段,溶液的PH 增大,Al 3+浓度不变

C .b →c 段,加入的OH -主要用于生成Al(OH)3沉淀 D .d 点时,Al(OH)3沉淀开始溶解 6、(14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

图1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2)编号①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t 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 腐蚀,请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的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图2 图3

(3)该小组对图2中的0 ~t 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发生析氢腐蚀产生气体; 假设二: ......

(4)为验证假设一,某同学设计了检验收集的气体中是否含有H2的方案。请你再设计一种方案验证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7、(15分)NaHSO 4可被过量KIO 3氧化,当NaHSO 3。完全消耗时即有I 2析出。某课题组用淀粉作指示剂,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写出NaHSO 3溶液与过量KIO 3溶液反应生成I 2的离子方程式: 。

(2)调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进行对比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3)改变反应温度,重复实验③,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 。

①在30℃下,若溶液变蓝时,I 2的物质的量为nmol ,则从反应开始至溶液变蓝,IO 3-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 ·L -1·s -1(写出表达式即可,不要化简) 。

②根据图像,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4)将NaHSO 3溶液与KIO 3溶液混合(预先加入可溶性淀粉为指示剂) ,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

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课题组对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反应生成的SO 4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SO 4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假设二:

; 假设三: ;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反应速率可用测速仪测

8、(14分)

2-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 2Cr 2O 7。光照下,草酸(H 2C 2O 4) 能将其中的Cr 2O 7

转化为Cr 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 2Fe(SO4) 4. 24H 2O 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C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2-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 2O 7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 (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 ;实验①中o ~t 1时间段反应速率 (Cr 3+)-1.min -1 (用代数式表示) 。

(4)该课题组队铁明矾Al 2Fe(SO4) 4. 24H 2O 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Fe 2+起催化作用;假设一:;;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K 2SO 4、FeSO 4、

2-K 2SO 4.Al 2(SO4) 3.24H 2O 、Al 2(SO4) 3有等。溶液中Cr 2O 7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9、(13分)地下水中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 粉和KNO 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1mol ·L -1H 2SO 4洗涤Fe 粉,其目的是_________,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 3溶液的pH 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 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 3溶液中通入_________(写化学式)。

(2)右图表示足量Fe 粉还原上述KNO 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 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t 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 4+的浓度在增大,Fe 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溶液的pH ;

假设二: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已知:溶液中的NO 3 -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10、(2014·马鞍山三模) 已知: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O 2氧化。某小组欲探究不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1)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用表(硫酸、KI 溶液体积均为5 mL, 淀粉溶液用量相同), 请你完成下表: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 应该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 ;

为此, 该实验中三种溶液混合的顺序不合理的是 。 a. 先将KI 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 然后再加入硫酸溶液

b. 先将KI 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 然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c. 先将硫酸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 然后再加入KI 溶液

(4)该小组实验过程中发现,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KI 溶液渐呈黄色, 加入淀粉溶液后呈蓝色, 他们查阅资料知, 其反应方程式为O 2+4KI+2H2O

2I 2+4KOH。他们对

此反应方程式有疑问:单质碘为何与KOH 共存? 经过仔细思考后, 他们根据温度、溶液酸碱性和敞口放置等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 请你完成假设三: 假设一:常温下, 碘与KOH 溶液不反应; 假设二:溶液碱性较弱, 碘不与KOH 溶液反应;

假设三: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二, 完成下表中内容。

限选试剂:1 mol·L -1盐酸、1 mol·L -1KOH 溶液、碘水、淀粉溶液

答案:(1)0.1 298 (2)4H++4I-+O2

2I 2+2H2O

(3)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 b (4)KOH可能与空气中的CO 2发生了反应 (5)

11.(2014·皖北二模) 环保部门的技术人员常用草酸测定酸性工业废水中Mn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浓度。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的摩尔氏盐

FeSO 4·(NH4) 2SO 4·6H 2O 可加快溶液紫红色的褪去。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如下:

(1)请完成以下表格(表中不要留有空格):

(2)请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假如实验中的试剂均一次性加入(体积变化忽略不计),10 s末时实验①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3.36 mL, 请用H 2C 2O 4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反应速率:v= 。

(4)某课题组对摩尔氏盐FeSO 4·(NH4) 2SO 4·6H 2O 中起加快溶液紫红色褪去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 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起还原作用或起催化剂作用。

假设二: 。 假设三: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是否成立, 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答案:(1)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0 mL (2)2 5 6 H + 2 8 10 (3)0.00 125 mol·L -1·s -1

(4)Fe2+起还原作用或Fe 2+起催化剂作用 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起催化剂作用

(5)然后通入适量的氨气, 观察 若样品颜色无变化, 说明假设一不正确; 反之, 正确(若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答案

2+-1

1、

22-1

2、

①Ⅱ:280 ;1.20×10-3 ;5.80×10-3 Ⅲ:1.20×10-3 ;5.80×10-3

(6)

3、D

4、由题目所给图象可知,在曲线①中,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在控

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条件为升高温度;在曲线②中,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且速率加快,条件为加入催化剂;在曲线③中,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大于原平衡的物质的量,说明在控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衡移动正向进行,且速率加快,所以为加压曲线。

5、C 【解析】A 、Al 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H2O

Al(OH)3+3H+,A 错误;B 、a→b

段,溶液的PH 增大,说明c (OH -) 增大,所以Al 3+会生成Al(OH)3,即Al 3+浓度降低,B 错误;C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 正确;D 、d 点溶液的PH 大于10,所以Al(OH)3已全部溶解,D 错误。 6、(1)

(2)吸氧 O 2+4e =2H2O )

(3)放热反应,温度升高 (4)

-

还原 2H 2O+O2+4e =4OH(或4H ++

-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①药品用量和操作同编号①实验(多孔橡皮塞增加进、出导管) ②通入氩气排净瓶内空气;

③滴入醋酸溶液,同时测量瓶内压强变化(也可测温度变化,检验Fe 2+等)。

7、(1)2IO 3+5HSO3=5SO4+I2+3H+H2O (2分) (2)15(1分) 30(1分) (3)①

2n 40⨯10⨯65

-3

2-

+

(2分)

②温度低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温度高于30℃时,温度越高,溶

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1分。本小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合理都给分) (4)反应生成的H 对反应起催化作用,H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生成的I 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I 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或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各2分。本小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合理都给分)

8、【答案】(1)20 20 (2)CO 2 (3)PH 越大,反应的速率越慢

+

+

c 0-c 1c -c 1

***(20) t 1t 1

(4)Al 3+起催化作用;Fe 2+和Al 3+起催化作用

(5)取PH=5的废水60ml ,加入10ml 草酸和30ml 蒸馏水,滴加几滴FeSO 4,测定反应所需时间****

预期现象与结论:与②对比,如果速率明显加快,故起催化作用的为Fe 2+ (5)

(各2分。本小题具有开放性,答案合理都给分) 9、


相关内容

  • 从科学探究过程看高考生物实验题的分类及解
  • 从科学探究过程看高考生物实验题的分类及解题策略例析 [摘要]实验和探究能力是高考理科综合能力考试目标之一,生物实验题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生物单科考试最重要的题型之 一.由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笔者通过对高考生物实验题进行详细研究,结合2009年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中"实验和探究能力 ...

  •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学案9: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高考生物实验复习学案九: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 ...

  • 高考生物总复习
  • 高考生物总复习·习题精选(2013年)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如下图,在温室下,将3株脱淀粉(经过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植株和相同体积 的不同溶液放在钟罩内,给予相同强度的光照,本实验可以证明() A ...

  • 11-基于高中生物设计型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 第25卷第1期 2009钷 II 中学生物学 MiddleSchool Biology V01.25No.1 2009 文件编号:1003-7586(2009)01-0022-02 基于高中生物设计型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颜炳稳(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71126) 近几年实验题在高考题的份 ...

  • 反思学生在考试中存在问题
  • 反思我们共同的高考 反思学生在考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霍城江苏中学:徐惠明供稿 进入复习中后期,我校学生两极分化将越加明显,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需进一步巩固.化学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归纳起来,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校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差生多,部分学生对前途无望,信心不足. ...

  • 高考加油 | 详细解读2017年高考命题及备考策略,送给正在努力的你
  • 看60万高中生喜欢的杂志 2017年高考热点是什么?每一门课程哪些知识点出题率最高?随着省高考"一诊"的结束,高考备考也逐渐进入了最紧张阶段. 近日,省教科所组织召开了全省2017年高考备考研讨会,邀请省内外骨干教师对2017年的高考试题.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做了详细解读.预测与分 ...

  • 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考模拟生物试题(一)含答案
  • 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考模拟生物试题(一) 1. 下列关于染色剂及实验试剂的选择和使用等说法正确的是 ( ) A.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应先盖盖玻片,再在其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其自行渗入 B.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 C.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在 ...

  • 生物高考考试注意事项
  • 2014年生物考前嘱咐课 一.注意审题: 1.认真审题,注意题目条件和要求,标出关键字词: 2.对似曾相识的题目,要注意思维定势的影响,因为考试题和自己做过的题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要特别注意条件.要求或图示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二.选择题:生物选择题一般按先易后难顺序设置,要有思想准备,别以为一 ...

  •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规律
  •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规律 汉川实验高中 秦 晶 如何提高学生高考得分率,尤其是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中,怎样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怎样形成正确的解题规律,是我们教学中一直面临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在教材中找答案,要在习题训练中找规律. 首先高中生物教材的变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新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