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张老师

温暖的片段

——记我心目中的张老师

八院二队 王帅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不错的,我十年前本科刚入伍时,正逢校庆五十周年,今年研究生再次入学时,母校就要过她的第六十个生日了。而回想起张青卫老师对我的指导,也已经快有八个年头了,这是一段温暖的人生旅程,总让我忍不住地一再回想,而每每回想起,幸福的感觉便倏然间洋溢心头。

任何宏大的时间叙事都会最终归结为凡常人生的本色追求。我不愿感慨时间的流逝,只愿采撷记忆中的温暖片段,汇聚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一、初识哲学的魅力——“哲学的世界是从哲学人的世界开始的”。

张老师是教授哲学的,而初入大学的我,整体上对哲学的认识是模糊的,痛苦于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概念和语言,不知所为何用的判断和推理,感觉这多是一些干瘪的教条,深入的理解是没有的,兴趣则更是谈不上。后来由于课程考试的缘故,总要接触一些哲学知识,可爱刨根究底的我一旦考虑起来,迷惑更大,比如“非此即彼”的形式逻辑矛盾律和“亦此亦彼”的辩证法是个怎么回事?马克思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我的“社会存在”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决定了我的“社会意识”等等?书本上给出了一些解答,可总让我有一种冰冷的隔阂感,那时的我,充满迷惑。

时间到了2006年,我们学习了一门《社会科学概论》的课程,其中哲学部分是由张青卫老师教授的,而正是这门虽然时间很短却带给我极大震撼的课程,启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哲学的念想。张老师的讲授风格让我印象深刻,求索的激情、身心的投入、学识的积淀无一不让我深深为之着迷。至今记得,这堂课围绕“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在老师与我们的积极互动中展开,而结果竟然没有得出一个确定的解答。张老师在与我们的互动中,引出古今中外各时期、各学派、各个哲学家的回答,从而巧妙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向我们深切地揭示出哲学的本性,展示出哲学最本色的风貌。我突然间意识到,哲学的本质不会局限于某个定论,

而是活动过程,是一个系统地反思、批判的活动过程,更应是一种生活状态。而后者,就应该是老师最想向我们揭示的,那堂课与其说是哲学理论的揭示过程,不如说是哲学实践的演示过程。

课后难掩兴奋之情的我,将自己的听课感受以及之前的哲学思考、困惑一并梳理了一下,写成了给张老师的第一封信。信中关于“反思”、“逻辑”、“概念”、“审美”与“交流”的观点,有着大量的不成熟、不完备,但张老师并没有居高临下地纠正、训导,而是再次以极大的热忱、平和的心态与我沟通交流,着实让当时本科还没毕业的我受宠若惊、感动不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如果说听张老师的课,我感受到的还只是学识的魅力,那后来与张老师的交往,则另让我感受到一种更为可贵的人格风范!那是一名哲学人对学问的执着、坚守与不屈,埋首耕耘而不计外在收获的丰薄,淡泊名利而不肯玷污学术的尊严。我经历了生命中少有的瞬间:其间没有“信仰”与“献身”的宏大叙事,却份外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其间我真切而自觉地将一门学问(哲学)和一种人生联系了起来——“哲学”是崇高主题,“人生”做细密注脚,缓慢而固执地书写出哲学世界的崇高、瑰丽。

二、陆院的积累与反思——“哲学需要融入生活的积累,更需要疏离生活的跳出”。

科大毕业后,我进入了南昌陆军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任职培训。如果说作为军校的科大更像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那同样作为军校的陆院则更像一个管理严格的基层连队。两者有着内在迥异的精神气质,陆院不需要太多的意义追问与存在批判,推崇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以及贯彻中的坚强意志,流行的是“早死早超生;与其死在部队,不如死在陆院、重生于部队”的话语,生活的是“训练艰苦、管理严苦、内心困苦”的“三苦”和“特别能吃苦、有苦不叫苦”的日子。这段难忘的经历时至今天还在影响着我:舒畅享乐的生活总会让我感到不安与不真实,艰苦拼搏的日子才会让我分外踏实;自觉后者才是人生的真正底色,而人们就应该本色地活着!

而张老师的鼓励也支撑着我一路走来:“人的一生是有很多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它应有的追求主题,人要紧紧把握住这个阶段,百折不挠,不容错过。”于是,在陆院这个行动大于思想的环境里,我用尽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继续坚持阅读和思考,并慢慢觉得,艰苦的外在环境有时反而更能激发人内在的探

究。环境的转换和差异,让我清晰地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局限、割裂的世界里,更生活在一个沟通、多重的世界里。人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本质,只有一个较为长久稳定的存在而已;而概念分析的结果并不是一个更为明晰的本质,只是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更为自觉地揭示罢了,“概念、语言”就像一层处于“我”与“外物”之间的“中间地带”,既被动又主动,沟通着两者又衍生着两者的意义。

陆院的同学,大都不解我在当时的环境里做着这些哲学思考的意义是什么,但我却不可遏制地浸润其中,并从中得到一种清醒而静谧的舒畅。但这时张老师的形象总在我脑中一再浮现,它启示我:世界的丰富性不在于它有多广,而在于它有多深;而哲学,与人的生活世界须臾不可分的哲学,既需要融入生活的积累,也需要疏离生活的跳出。

三、部队的实践与坚守——哲学的潜伏和召唤。

陆院毕业后,我分配到了基层连队,当了一名带兵的排长。环境、角色的变化使我不得不暂时收藏起从事学术的梦想,而去努力适应新的角色。其间,我经历了所有带兵人的付出和骄傲:有循环积累、层层递进的努力;也有安人和立人的艰辛;更有斗争、妥协、理解、凝聚的漫长。我做过连长,当过参谋和干事,并自认不比任何同事们干得差,领导也很认可。可是每当夜阑人静时,想起科大的日子、陆院的努力,想起张老师的鼓励,想起那个从未放弃而又不得不暂时搁浅的理想,内心总会隐隐作痛。带兵让我感到一种责任,但并不能带给我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畅;我可以毫不畏惧地担起这份责任,却总是意识到还有一种更深的生活在召唤自己。所以空闲的时间我总会力所能及地抽出时间阅读相关的哲学书籍和考研书籍,而当自己困顿不堪、甚至萌生放弃的念想时,张老师的话语总会给我无比的力量——“如果你真心珍惜一个机会,愿意为一个梦想付出,不要抱怨没有时间,我们那个时候为了学业,连路上挤车的时间、课间休息的时间、回家做饭的间隙都用上了,没有什么是可以提前放弃的。”

如今的我一路看来,自己在哲学上有过三次选择的矛盾与纠结,并且都与“人生”相关:大学亲近哲学时,选择是思想清醒而艰苦地过着还是混沌却自在地过着;本科毕业时,选择力争做一个纯粹的哲学学人还是将哲学作为副业去经营;工作后,选择政策符合时毅然考研并为之做长期的准备努力还是放弃考研而全身心做好本职工作?这些问题逼迫着我必须做出真诚而严肃

地思考、选择,只是在每个“关口”上我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哲学人生。而这期间的每一次都有张老师的鼓励,没有张老师的支持,我很难想象自己能够坚持努力到今天。

我内心渴望着成为像张老师那样的人,开启更多人的哲学心灵。但无论能走到何处,我都会骄傲地宣布,哲学的世界是从哲学人的世界开始的,而我真正的求学之路,是从张老师开始的!

温暖的片段

——记我心目中的张老师

八院二队 王帅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不错的,我十年前本科刚入伍时,正逢校庆五十周年,今年研究生再次入学时,母校就要过她的第六十个生日了。而回想起张青卫老师对我的指导,也已经快有八个年头了,这是一段温暖的人生旅程,总让我忍不住地一再回想,而每每回想起,幸福的感觉便倏然间洋溢心头。

任何宏大的时间叙事都会最终归结为凡常人生的本色追求。我不愿感慨时间的流逝,只愿采撷记忆中的温暖片段,汇聚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一、初识哲学的魅力——“哲学的世界是从哲学人的世界开始的”。

张老师是教授哲学的,而初入大学的我,整体上对哲学的认识是模糊的,痛苦于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概念和语言,不知所为何用的判断和推理,感觉这多是一些干瘪的教条,深入的理解是没有的,兴趣则更是谈不上。后来由于课程考试的缘故,总要接触一些哲学知识,可爱刨根究底的我一旦考虑起来,迷惑更大,比如“非此即彼”的形式逻辑矛盾律和“亦此亦彼”的辩证法是个怎么回事?马克思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我的“社会存在”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决定了我的“社会意识”等等?书本上给出了一些解答,可总让我有一种冰冷的隔阂感,那时的我,充满迷惑。

时间到了2006年,我们学习了一门《社会科学概论》的课程,其中哲学部分是由张青卫老师教授的,而正是这门虽然时间很短却带给我极大震撼的课程,启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哲学的念想。张老师的讲授风格让我印象深刻,求索的激情、身心的投入、学识的积淀无一不让我深深为之着迷。至今记得,这堂课围绕“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在老师与我们的积极互动中展开,而结果竟然没有得出一个确定的解答。张老师在与我们的互动中,引出古今中外各时期、各学派、各个哲学家的回答,从而巧妙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向我们深切地揭示出哲学的本性,展示出哲学最本色的风貌。我突然间意识到,哲学的本质不会局限于某个定论,

而是活动过程,是一个系统地反思、批判的活动过程,更应是一种生活状态。而后者,就应该是老师最想向我们揭示的,那堂课与其说是哲学理论的揭示过程,不如说是哲学实践的演示过程。

课后难掩兴奋之情的我,将自己的听课感受以及之前的哲学思考、困惑一并梳理了一下,写成了给张老师的第一封信。信中关于“反思”、“逻辑”、“概念”、“审美”与“交流”的观点,有着大量的不成熟、不完备,但张老师并没有居高临下地纠正、训导,而是再次以极大的热忱、平和的心态与我沟通交流,着实让当时本科还没毕业的我受宠若惊、感动不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如果说听张老师的课,我感受到的还只是学识的魅力,那后来与张老师的交往,则另让我感受到一种更为可贵的人格风范!那是一名哲学人对学问的执着、坚守与不屈,埋首耕耘而不计外在收获的丰薄,淡泊名利而不肯玷污学术的尊严。我经历了生命中少有的瞬间:其间没有“信仰”与“献身”的宏大叙事,却份外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其间我真切而自觉地将一门学问(哲学)和一种人生联系了起来——“哲学”是崇高主题,“人生”做细密注脚,缓慢而固执地书写出哲学世界的崇高、瑰丽。

二、陆院的积累与反思——“哲学需要融入生活的积累,更需要疏离生活的跳出”。

科大毕业后,我进入了南昌陆军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任职培训。如果说作为军校的科大更像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学校,那同样作为军校的陆院则更像一个管理严格的基层连队。两者有着内在迥异的精神气质,陆院不需要太多的意义追问与存在批判,推崇的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以及贯彻中的坚强意志,流行的是“早死早超生;与其死在部队,不如死在陆院、重生于部队”的话语,生活的是“训练艰苦、管理严苦、内心困苦”的“三苦”和“特别能吃苦、有苦不叫苦”的日子。这段难忘的经历时至今天还在影响着我:舒畅享乐的生活总会让我感到不安与不真实,艰苦拼搏的日子才会让我分外踏实;自觉后者才是人生的真正底色,而人们就应该本色地活着!

而张老师的鼓励也支撑着我一路走来:“人的一生是有很多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它应有的追求主题,人要紧紧把握住这个阶段,百折不挠,不容错过。”于是,在陆院这个行动大于思想的环境里,我用尽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继续坚持阅读和思考,并慢慢觉得,艰苦的外在环境有时反而更能激发人内在的探

究。环境的转换和差异,让我清晰地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局限、割裂的世界里,更生活在一个沟通、多重的世界里。人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本质,只有一个较为长久稳定的存在而已;而概念分析的结果并不是一个更为明晰的本质,只是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更为自觉地揭示罢了,“概念、语言”就像一层处于“我”与“外物”之间的“中间地带”,既被动又主动,沟通着两者又衍生着两者的意义。

陆院的同学,大都不解我在当时的环境里做着这些哲学思考的意义是什么,但我却不可遏制地浸润其中,并从中得到一种清醒而静谧的舒畅。但这时张老师的形象总在我脑中一再浮现,它启示我:世界的丰富性不在于它有多广,而在于它有多深;而哲学,与人的生活世界须臾不可分的哲学,既需要融入生活的积累,也需要疏离生活的跳出。

三、部队的实践与坚守——哲学的潜伏和召唤。

陆院毕业后,我分配到了基层连队,当了一名带兵的排长。环境、角色的变化使我不得不暂时收藏起从事学术的梦想,而去努力适应新的角色。其间,我经历了所有带兵人的付出和骄傲:有循环积累、层层递进的努力;也有安人和立人的艰辛;更有斗争、妥协、理解、凝聚的漫长。我做过连长,当过参谋和干事,并自认不比任何同事们干得差,领导也很认可。可是每当夜阑人静时,想起科大的日子、陆院的努力,想起张老师的鼓励,想起那个从未放弃而又不得不暂时搁浅的理想,内心总会隐隐作痛。带兵让我感到一种责任,但并不能带给我一种发自内心的舒畅;我可以毫不畏惧地担起这份责任,却总是意识到还有一种更深的生活在召唤自己。所以空闲的时间我总会力所能及地抽出时间阅读相关的哲学书籍和考研书籍,而当自己困顿不堪、甚至萌生放弃的念想时,张老师的话语总会给我无比的力量——“如果你真心珍惜一个机会,愿意为一个梦想付出,不要抱怨没有时间,我们那个时候为了学业,连路上挤车的时间、课间休息的时间、回家做饭的间隙都用上了,没有什么是可以提前放弃的。”

如今的我一路看来,自己在哲学上有过三次选择的矛盾与纠结,并且都与“人生”相关:大学亲近哲学时,选择是思想清醒而艰苦地过着还是混沌却自在地过着;本科毕业时,选择力争做一个纯粹的哲学学人还是将哲学作为副业去经营;工作后,选择政策符合时毅然考研并为之做长期的准备努力还是放弃考研而全身心做好本职工作?这些问题逼迫着我必须做出真诚而严肃

地思考、选择,只是在每个“关口”上我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哲学人生。而这期间的每一次都有张老师的鼓励,没有张老师的支持,我很难想象自己能够坚持努力到今天。

我内心渴望着成为像张老师那样的人,开启更多人的哲学心灵。但无论能走到何处,我都会骄傲地宣布,哲学的世界是从哲学人的世界开始的,而我真正的求学之路,是从张老师开始的!


相关内容

  • 2011年春学期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学生评语
  • -王悦升 悦升,这学期你继续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了劳动委员的职责,认真地监督.耐心地指导同学们的每一次清扫活动,使得咱们班的劳动卫生工作有条不紊.知道吗?你那灿烂的微笑常常让大家的心情顿时变得明亮起来,你那的睿智的回答又常常让同学们的解题思路变得豁然开朗.在此,老师代表同学们向你表示感谢:这学期,你辛苦

  • 我心中的老师作文
  • 我心中的老师作文一:我心中的老师 老师是那辛勤耕耘的园丁,她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我心中的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知识渊博的老师,她给予了我许多知识,使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她给予了我许多关怀,让我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她给予了我许多鼓励,让我在前进道路上碰到困难时心情 ...

  • 教育工作者演讲稿: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从事老师这一职业的追求目标.在学生心中,老师是一个被神圣化的完美形象,他们时刻用心中完美的标准与自己的老师对比.做他们心中的好老师该多好. 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 ...

  • 我心中最美教师
  • 篇一:我心中最美教师 沙漏记得,我们遗忘的时光: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流走.只有时间的香气,留下斑斓的痕迹,人生匆匆,遗忘在记忆中交错.13年了,我遗忘的人.物.事数不计数,那些同学,那些老师,只都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唯有您,我敬爱的方老师,永世难忘. 那是一年级时的第一次家长会,依稀 ...

  • 5月份学生习作[我心中的太阳]文学少年
  • 我心中的太阳 805 陈曦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太阳,一个带给你温暖.照亮你内心世界的太阳.我心中的太阳,就是我现在的老师-贺光明老师. 我现在就读于聚龙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五班.七年级时,我们班曾换了两任班主任.那时,我们班是让学校老师很头疼的班级,班上调皮捣蛋的同学多,"成绩差.不服 ...

  • 诗般的评语
  • 诗般的评语 张侃: "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是个饱读诗书,懂事聪明的孩子,经常带给老师和同学那么多惊喜.虽然过去你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你能主动接受大家的教育和帮助,今天的你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多面手了.永远都不要放弃,继续向前冲,你的未来流光溢彩. 郭梦嫣: "万紫千红总 ...

  • 七年级学生作文我心中的好老师
  • <心中的好老师> 七年级 王** 老师,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字眼,但是在这世间最平凡的字眼背后,却是无私奉献,是辛勤耕耘,更是大爱无痕. 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有人说,老师像火焰,灿烂了世界却散灭了自己:有人说,老师像石子,方便了路人却卑贱了自己.而我却要说,不论是蜡烛 ...

  • 中专班主任期末评语
  • 胡晓: "人小志气高."小巧玲珑的你有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和一副坦荡荡的热心肠.你总是先为别人着想,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从打扫卫生到班级活动,虽然你不是班级的亮点,但你以默默无闻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与赞扬.你的字更是令人赏心悦目,诗也写的象模象样.苏老师知道,你是个有志气的孩子, ...

  • 我心中的太阳
  • 眼间五年的小学生涯过去了,就要离开五年来养育我的母校,走向新的初中生活了,又要走进一个陌生的大家庭.可母校的一切景象都深深的刻在我的心理.最让我忘不了的是三年来栽培我的付老师,她和别人有所不同,她的善良,她对学生的关心,她宽广的胸怀让我不能忘记.他是我心中的红太阳! 记得三年级时,我很调皮,上课也是 ...

  • 我心中可爱的人
  • 我心中最可爱的人 打印文章 下载本文 [唐诗三百首] 字号:大 中 小 时光飞逝,教过我的老师历历在目,她们的教学方法都各有特色,然而,最可爱的,就是现在教我的梁志芬老师. 梁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她有许多优点:讲课十分生动,语言幽默风趣.待人可亲可敬.清廉公正--我很喜欢她!哦,在我心中,梁老师是最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