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变革。这种深刻变革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引发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今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地位受到了削弱。那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上联系现实生活,精选内容,拓展思路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始终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早已经熟练掌握,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准确地把握各阶段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初中、高中内容的衔接问题。  其次,要不断地拓宽思路,吸取新理论、新知识。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时代感,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知识,又要不断补充更新。  最后,在展开某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上,班级授课与小组学习相结合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快,同一班级中,学生家庭条件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如果完全采用班级授课制,必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吃力,另一部分学生又“吃不饱”。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尝试在一节课中采用三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学习、个别化指导。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一名组长(通常是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堂伊始,采取班级授课形式,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讲解;之后,由学生分组学习,各组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和学习讨论,有问题尽可能组内解决;对个别学生,教师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这样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弥补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  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变成一种综合能力。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都应该先进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教师要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和同学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备制作动画等能力;有的对Windows的操作还一无所知。这需要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因材(学生)施教。在备课时,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学,并学有所得;利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目标;实现人人学有所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操作知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于高二的学生该如何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到底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能写出简单的VB程序,还是具备规范的算法思维,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关键是学生要掌握科学的算法思维。只要有了算法思维,用什么编程语言都能写出好程序,解决问题。而VB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算法思维的其中一条途径而已。所以在学生掌握书里的例题作为基础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申出许多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目标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六、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面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只靠教师的讲授是有限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自学的能力。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时,除教师讲解计算机各配件的性能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学习网站给学生自学。可让学生上网和到电脑城了解最新的计算机配件咨讯,学习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方法和各配件的市场价格及性能比较,写出计算机配置方案。这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既巩固课本知识,又可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必然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变革。这种深刻变革将会改变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并最终引发整个教育思想的根本变革。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现今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地位受到了削弱。那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上联系现实生活,精选内容,拓展思路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材不断更换,但始终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学生早已经熟练掌握,一些学生又从未接触过,面对这样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准确地把握各阶段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注意初中、高中内容的衔接问题。  其次,要不断地拓宽思路,吸取新理论、新知识。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时代感,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知识,又要不断补充更新。  最后,在展开某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掌握有关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上,班级授课与小组学习相结合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快,同一班级中,学生家庭条件不同,信息技术基础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这种差异远远超过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差异。如果完全采用班级授课制,必定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吃力,另一部分学生又“吃不饱”。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尝试在一节课中采用三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学习、个别化指导。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设一名组长(通常是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堂伊始,采取班级授课形式,对本节主要内容进行讲解;之后,由学生分组学习,各组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和学习讨论,有问题尽可能组内解决;对个别学生,教师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这样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弥补单一教学形式的不足,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  努力突破其它课程只能单独给学生一些孤单经验、缺乏横向联系、缺乏各学科相互作用、不能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限制。通过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教、学、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和实用意识得到系统的培养。例如,由教师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运用学到的各种计算机知识动手制作各学科简单的课件。几个学生组成1个小组,从策划、写脚本、美工,到运用学过的各种软件制作、处理各学科素材,然后整合集成、得出结论或成果,让学生把学过的各学科知识消化揉合,变成一种综合能力。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都应该先进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因此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辅助工具,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教师要具有超前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介绍它们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也可以让个别学生上台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和同学共享,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具备制作动画等能力;有的对Windows的操作还一无所知。这需要教师采取分层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因材(学生)施教。在备课时,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学,并学有所得;利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不同的目标;实现人人学有所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操作知识;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于高二的学生该如何确立分层教学目标?到底教学的结果是让学生能写出简单的VB程序,还是具备规范的算法思维,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关键是学生要掌握科学的算法思维。只要有了算法思维,用什么编程语言都能写出好程序,解决问题。而VB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算法思维的其中一条途径而已。所以在学生掌握书里的例题作为基础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申出许多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目标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六、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  面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只靠教师的讲授是有限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自学的能力。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时,除教师讲解计算机各配件的性能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学习网站给学生自学。可让学生上网和到电脑城了解最新的计算机配件咨讯,学习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方法和各配件的市场价格及性能比较,写出计算机配置方案。这一利用网络资源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既巩固课本知识,又可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内容

  • 高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看法的研究
  • <高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看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1:标题: 关于高中学生对物理实验看法的研究的总结 2:摘要: 1. 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体现学科特点,便于实施操作,具有自身特色的探究实验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模式内容和完善实践操作,形成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

  • B20101012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问卷
  • 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抽样调查问卷 校长同志:您好! 教育部人事司组织这次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状况抽样调查, 了解您的工作情况和发展需求, 以及您对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的看法 和建议, 目的是为教育部出台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与任职资 格标准提供重要依据.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希望您能根据自己 ...

  • 高中数学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与困境
  • 省级课题<高中数学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途径.特点与困境 龙诗春 湖南省衡南县第五中学 2008-10-17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以自创.交换.整理为途径,具有专业性.动态性.服务性.长期性等特点,专业.动态.服务.长期才能使所建设的资源网站具 ...

  •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 作者: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3年11期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 ...

  • 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认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培训,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 ...

  • 2015获奖信息校对
  • 2015年第19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奖的结果通知 张家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汪帅家庭电路牛文付溶液知识回顾高云声声慢 陈延忠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杨金立细胞生活的环境 耿晶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4年度省级优课评选的结果 宋瑞尹蓓蓓李敏张家祥汪帅高云牛文付杨金立耿晶晶 高中必修4/梳理探究/ ...

  • 刍议网络时代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新思路
  • 刍议网络时代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新思路 [摘要]在网络时代大潮流下,高中语文学科作为思维学科有了更大的改变.本文从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对网络时代认知特点的分析,提出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希望这种教学的新思路能使学生在网络时代的潮流中,保持生命的本真,保有对生活的激情,为继承与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而 ...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
  •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文彦 陈志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提出了"模块"这一概念,全文达18次之多.模块理论成了解读课程标准的钥匙. 一.模块理论的产生与演变 模块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在教育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1.模块理论产生 ...

  •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前郭二中 宁显芳 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渐渐发展起来,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和形象的特点,作为一种辅助的课堂教学手段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分析高中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如何处理多媒体教学在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