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长廊与庭院的空间美感

  摘 要:沈阳建筑大学的空间美感主要通过长廊与庭院的创新风格体现出来,表现为校园环境的“功能美”、“形式美”、“育人美”这三个方面的一致性。长廊空间美感可概括为“净”,即纯净、洁净、整洁有序,具有积极的育人内涵;庭院空间美感可概括为“静”,即静谧、沉静、恬静,承载着安静的教学场所激励人感染人的功能,有闹中取静的独特之美;校园环境的整体空间美感可概括为“境”,即心境、情境、意境,蕴含着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设计理念,长廊与庭院的设计形式共同赋予沈阳建筑大学“育人美”的理想境界即踏实、创新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长廊 庭院 空间美感 净 静 境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090-02

  校园建筑为教学服务,同时也是育人空间。校园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育人美”在内涵上相一致,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建大”)的校园设计创新表明了这一要求。建大校园长廊(以下简称“长廊”)与庭院汲取了中外建筑之优长和精华,尤其凸显了东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元素,其空间设计表征着现代大学以强化环境美来育人的根本要求。该文对建大长廊与庭院的空间美感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引起人们对校园建筑设计如何达到创新这一问题的重视。

  1 净:长廊所具有的空间美感

  建大长廊(详见图1),被人们称为“亚洲第一建筑长廊”,长756.31 m,宽8 m。

  长廊极具建筑特色:集建筑节能、人行通道、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展览展示于一体。建筑节能,这是校园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一个功能,长达半年的供暖需求需要采用绿色环保设计。长廊二层封闭,冬天起到保暖作用,方便师生生活。人行通道,这是学子们认为最受用的功能,利用率很高,尤其上课下课期间。学习交流,简约的桌椅以及挂壁图书为学生探讨问题、切磋学习提供了方便。资源共享,布局其间的网络、电视、海报等信息载体让学生随时了解天下。展览展示,校园文化活动、学术讲座通知、学生作品汇展等得到及时发布。

  在长廊的上述功能中,最大的亮点是穿行空间功能。长廊横跨于中心景观中央水系上,校园春夏秋冬的景观格局一览眼底。长廊的美感意境通过特有的空间形式为人们所感知和把握,那就是,“净”。

  净,纯净、洁净、整洁有序。长廊透明、宽敞、前行的火车车厢式设计风格对学子的人生追求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之处,是提升人生理想的场所。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修身养性贵在志存高远、心无旁骛。学子最好的时光在这里始终如一地穿行,为了不留遗憾,必须严于律己。

  首先,直线式的穿行长廊隐含着始终如“一”的纯净学风。横卧于中央水系之上的长廊如正直的天平,容不得虚假与戏弄。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也来不得弄虚作假,为了学有所得、学有所值,必须坚持做真人、做实事。

  其次,直线式的穿行长廊预示着始终如“一”的洁净斗志。人生就是穿行的过程,一节节车厢犹如一段段人生。偶尔倚窗观景,偶尔放飞思绪,偶尔娱乐休闲,但是,为了不改初心,必须勇往直前。

  最后,直线式的穿行长廊意味着始终如“一”的有序成长。变化无常,生活有规。身临长廊之中,严谨的学习、积极的实践、热烈的研讨激励着莘莘学子主动规划人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人人不是自己的路人,而是自己的主人。

  一句话,尽管长廊对于教学区也有明确的指向,但长廊的学习空间是次要空间,穿行功能才是最重要的,始终如“一”的穿行功能有着积极的育人内涵。

  2 静:庭院所具有的空间美感

  庭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庭院是指建筑物(包括亭、台、楼、楼、榭)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即一个建筑的所有附属场地、植被等;狭义的庭院是指房屋前面的��阔地带,也称为屋院。

  建大庭院(详见图2)位于教学区,网格式的布局将庭院分割成九个空间,每个庭院由教学楼围合而成。教学楼与庭院空间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观景视角。庭院平面设计丰富,层次清晰。庭院中的铺装形式多样,与绿化的分割形式体现了教学区特有的建筑设计特色,即简约精致、整洁美观。

  尽管目前国内不少学者撰文指出,建大的庭院未能很好发挥大学文化功能。但笔者不这么认为,庭院与长廊连接成为一体,相应的需要从整体上看待庭院的空间美感和育人内涵。庭院的设计风格展现了大学校园所遵循的一个意境,即“静”,即静谧、沉静、恬静,承载着安静的教学场所激励人感染人的功能,拥有闹中取静的独特之美。

  其一,庭院作为教学区的延伸部分,有着肃静、规范的内在要求。庭院内张贴教学公告、文化活动等内容直接与育人相关,因此庭院的空间有着不同寻常家庭的庭院空间那样自由随意,因而设计格调较为单一也是形式服从内容的需要。

  其二,庭院作为师生交流的公共空间,有着知性、人文的基本特征。庭院是师生进入教室的必经之处,其设计格调注重安全与典雅,材料考究、装修精细、设施实用,少了一份家庭庭院的喧嚣,多了一份校园庭院的静美。

  其三,庭院作为学校个性的展示空间,具有另类、独特的重要含义。庭院作为一种人工创造物,往往要体现使用者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基本理念。北方庭院的高大气场不同于南方庭院的小家碧玉,豪爽、大气、不拘一格,有着“保持自我就是最好的气质”那般沉静。

  可见,庭院担负着安静与稳重的学习空间功能,这里很适合思考与学习,有着浓厚的研究氛围;是知性与智慧的塑造空间,很有设计技巧和人文境界。

  3 境:建大所具有的空间美感

  长廊的“净”与庭院的“静”相互映照、相得益彰,共同承载大学建筑的“境”,即心境、情境、意境,蕴含着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设计理念。也就是,长廊与庭院的创新风格共同赋予建大“育人美”的理想境界,一起生动诠释了建大的校训,追求人的踏实作风、创新精神与全面发展。   一方面,景�^建筑所反映的建大校训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情境。

  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由四组词构成,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部典籍。博学源于孔子《礼记・学记》篇,原文为“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善建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为“善建者不拔”;厚德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大象》篇,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成源于老子《道德经》,原文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博学善建,即全校师生应当博学多才,在治学上不仅要专,而且要博,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和文化,要善于创建完美,为国家建功立业;厚德大成,即在博学的基础上,师生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志存高远,厚道宽容,虚怀若谷,成为集大成者,成就大业。校训中的前后两句,更是有意识地嵌入了“建”和“大”两个字,寓意明确,反映出建大是以建筑为优势和特色的学校,建大人应当成为具有广博学识和高尚品德的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长廊和庭院共同映现建大人的理想境界:踏实、创新与全面发展。

  踏实,即脚踏实地,认真努力求知求学、做人做事。创新,即面向未来,不断革新思维、转换思路、寻找新路径、解决新问题。全面发展,即身心健康、知行合一、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相和谐,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展示、才能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生活获得幸福。

  总之,景观建筑与人文精神相互呼应,环境建设与育人工作融会贯通。校园建筑的空间设计能够突出“功能美”、“形式美”、“育人美”的一致性。只有从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理解建大长廊和庭院所具有的独特意境:长廊的“净”具有积极的育人内涵;庭院的“静”承载着激励人感染人的功能;校园的整体空间之“境”蕴含着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设计理念。建大长廊与庭院的空间设计融合了人的主体元素与客体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在历史传统与现代发展之间找到了恰当的联系机制,因而能够实现风格创新与环境育人的双重价值,这一点给景观建筑设计领域以深刻启发。

  参考文献

  [1] 刘滨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田学哲,郭逊.建筑初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任炜.文脉,校园亲和力的源泉――解析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校区设计理念和手法[J].浙江建筑,2009,26(8):

  24-26.

  [4] 李玉康.人工之美 调节之匙――论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化景观在校园规划中的作用[J].城市建筑,2013(8):191.

  摘 要:沈阳建筑大学的空间美感主要通过长廊与庭院的创新风格体现出来,表现为校园环境的“功能美”、“形式美”、“育人美”这三个方面的一致性。长廊空间美感可概括为“净”,即纯净、洁净、整洁有序,具有积极的育人内涵;庭院空间美感可概括为“静”,即静谧、沉静、恬静,承载着安静的教学场所激励人感染人的功能,有闹中取静的独特之美;校园环境的整体空间美感可概括为“境”,即心境、情境、意境,蕴含着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设计理念,长廊与庭院的设计形式共同赋予沈阳建筑大学“育人美”的理想境界即踏实、创新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长廊 庭院 空间美感 净 静 境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b)-0090-02

  校园建筑为教学服务,同时也是育人空间。校园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育人美”在内涵上相一致,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建大”)的校园设计创新表明了这一要求。建大校园长廊(以下简称“长廊”)与庭院汲取了中外建筑之优长和精华,尤其凸显了东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元素,其空间设计表征着现代大学以强化环境美来育人的根本要求。该文对建大长廊与庭院的空间美感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引起人们对校园建筑设计如何达到创新这一问题的重视。

  1 净:长廊所具有的空间美感

  建大长廊(详见图1),被人们称为“亚洲第一建筑长廊”,长756.31 m,宽8 m。

  长廊极具建筑特色:集建筑节能、人行通道、学习交流、资源共享、展览展示于一体。建筑节能,这是校园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一个功能,长达半年的供暖需求需要采用绿色环保设计。长廊二层封闭,冬天起到保暖作用,方便师生生活。人行通道,这是学子们认为最受用的功能,利用率很高,尤其上课下课期间。学习交流,简约的桌椅以及挂壁图书为学生探讨问题、切磋学习提供了方便。资源共享,布局其间的网络、电视、海报等信息载体让学生随时了解天下。展览展示,校园文化活动、学术讲座通知、学生作品汇展等得到及时发布。

  在长廊的上述功能中,最大的亮点是穿行空间功能。长廊横跨于中心景观中央水系上,校园春夏秋冬的景观格局一览眼底。长廊的美感意境通过特有的空间形式为人们所感知和把握,那就是,“净”。

  净,纯净、洁净、整洁有序。长廊透明、宽敞、前行的火车车厢式设计风格对学子的人生追求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之处,是提升人生理想的场所。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修身养性贵在志存高远、心无旁骛。学子最好的时光在这里始终如一地穿行,为了不留遗憾,必须严于律己。

  首先,直线式的穿行长廊隐含着始终如“一”的纯净学风。横卧于中央水系之上的长廊如正直的天平,容不得虚假与戏弄。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也来不得弄虚作假,为了学有所得、学有所值,必须坚持做真人、做实事。

  其次,直线式的穿行长廊预示着始终如“一”的洁净斗志。人生就是穿行的过程,一节节车厢犹如一段段人生。偶尔倚窗观景,偶尔放飞思绪,偶尔娱乐休闲,但是,为了不改初心,必须勇往直前。

  最后,直线式的穿行长廊意味着始终如“一”的有序成长。变化无常,生活有规。身临长廊之中,严谨的学习、积极的实践、热烈的研讨激励着莘莘学子主动规划人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人人不是自己的路人,而是自己的主人。

  一句话,尽管长廊对于教学区也有明确的指向,但长廊的学习空间是次要空间,穿行功能才是最重要的,始终如“一”的穿行功能有着积极的育人内涵。

  2 静:庭院所具有的空间美感

  庭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庭院是指建筑物(包括亭、台、楼、楼、榭)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即一个建筑的所有附属场地、植被等;狭义的庭院是指房屋前面的��阔地带,也称为屋院。

  建大庭院(详见图2)位于教学区,网格式的布局将庭院分割成九个空间,每个庭院由教学楼围合而成。教学楼与庭院空间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观景视角。庭院平面设计丰富,层次清晰。庭院中的铺装形式多样,与绿化的分割形式体现了教学区特有的建筑设计特色,即简约精致、整洁美观。

  尽管目前国内不少学者撰文指出,建大的庭院未能很好发挥大学文化功能。但笔者不这么认为,庭院与长廊连接成为一体,相应的需要从整体上看待庭院的空间美感和育人内涵。庭院的设计风格展现了大学校园所遵循的一个意境,即“静”,即静谧、沉静、恬静,承载着安静的教学场所激励人感染人的功能,拥有闹中取静的独特之美。

  其一,庭院作为教学区的延伸部分,有着肃静、规范的内在要求。庭院内张贴教学公告、文化活动等内容直接与育人相关,因此庭院的空间有着不同寻常家庭的庭院空间那样自由随意,因而设计格调较为单一也是形式服从内容的需要。

  其二,庭院作为师生交流的公共空间,有着知性、人文的基本特征。庭院是师生进入教室的必经之处,其设计格调注重安全与典雅,材料考究、装修精细、设施实用,少了一份家庭庭院的喧嚣,多了一份校园庭院的静美。

  其三,庭院作为学校个性的展示空间,具有另类、独特的重要含义。庭院作为一种人工创造物,往往要体现使用者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基本理念。北方庭院的高大气场不同于南方庭院的小家碧玉,豪爽、大气、不拘一格,有着“保持自我就是最好的气质”那般沉静。

  可见,庭院担负着安静与稳重的学习空间功能,这里很适合思考与学习,有着浓厚的研究氛围;是知性与智慧的塑造空间,很有设计技巧和人文境界。

  3 境:建大所具有的空间美感

  长廊的“净”与庭院的“静”相互映照、相得益彰,共同承载大学建筑的“境”,即心境、情境、意境,蕴含着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设计理念。也就是,长廊与庭院的创新风格共同赋予建大“育人美”的理想境界,一起生动诠释了建大的校训,追求人的踏实作风、创新精神与全面发展。   一方面,景�^建筑所反映的建大校训本身就是一种理想情境。

  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由四组词构成,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的三部典籍。博学源于孔子《礼记・学记》篇,原文为“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善建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为“善建者不拔”;厚德源于《易经》坤卦中的《大象》篇,原文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成源于老子《道德经》,原文为“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博学善建,即全校师生应当博学多才,在治学上不仅要专,而且要博,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和文化,要善于创建完美,为国家建功立业;厚德大成,即在博学的基础上,师生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志存高远,厚道宽容,虚怀若谷,成为集大成者,成就大业。校训中的前后两句,更是有意识地嵌入了“建”和“大”两个字,寓意明确,反映出建大是以建筑为优势和特色的学校,建大人应当成为具有广博学识和高尚品德的创新型人才。

  另一方面,长廊和庭院共同映现建大人的理想境界:踏实、创新与全面发展。

  踏实,即脚踏实地,认真努力求知求学、做人做事。创新,即面向未来,不断革新思维、转换思路、寻找新路径、解决新问题。全面发展,即身心健康、知行合一、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相和谐,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展示、才能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生活获得幸福。

  总之,景观建筑与人文精神相互呼应,环境建设与育人工作融会贯通。校园建筑的空间设计能够突出“功能美”、“形式美”、“育人美”的一致性。只有从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理解建大长廊和庭院所具有的独特意境:长廊的“净”具有积极的育人内涵;庭院的“静”承载着激励人感染人的功能;校园的整体空间之“境”蕴含着环境影响人塑造人的设计理念。建大长廊与庭院的空间设计融合了人的主体元素与客体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在历史传统与现代发展之间找到了恰当的联系机制,因而能够实现风格创新与环境育人的双重价值,这一点给景观建筑设计领域以深刻启发。

  参考文献

  [1] 刘滨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田学哲,郭逊.建筑初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任炜.文脉,校园亲和力的源泉――解析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校区设计理念和手法[J].浙江建筑,2009,26(8):

  24-26.

  [4] 李玉康.人工之美 调节之匙――论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生态化景观在校园规划中的作用[J].城市建筑,2013(8):191.


相关内容

  • 沈阳建筑大学质量 偏差调查报告
  • 学号: 1301010419 沈阳建筑大学质量偏差调查报告 学年学期 学 院: 建筑与规划学院 专业班级: 建筑1304 姓 名: 徐玮怡 课程成绩: 评阅教师: 评阅日期: 一.地面冻涨现象 这是我们学校作为严寒地区建筑出现的很有特色性的质量问题,造成了学校的大多数地面出现开裂现象,凹凸不平等等. ...

  • 浅谈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改建规划
  • 有效,有笑,有校--浅谈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改建 摘要:建筑设计构想方法包括立意-构思-表达技巧.本文通过回顾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改建的设计过程,着重探讨了校园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阐述了沈阳建筑大学校园规划改建的构想方法. 关键词:校园规划:立意:构思:表达:校园文化 1 项目概况 随着社 ...

  • 东北总部基地-楼书
  • 总部,企业决策的首脑: 总部,企业运转的中枢: 总部楼--企业领袖的梦! ■ 东北总部基地西区南立面全景效果图 500栋楼,只是它的外表 当从计划经济蜕变到市场经济时: 当经过创业.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裂变时: 当国外企业想在中国设立跨国总部时: 当国内企业想进驻东北时: 企业领袖们 都急需独立的总 ...

  • 苏州园林中建筑最多的园林是哪一座?
  • 人们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有大大小小六十多座园林,可你知道苏州园林中建筑最多的园林是哪一座吗? 苏州园林当中,建筑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园林当数留园.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是当时大臣徐泰时宅院的东园.到了清代,园子辗转到了书画家刘恕的手中,改名为"刘园".晚清时期, ...

  • 建筑工程设计专业大学生实习日记
  • 总结:通过对北京的一些特有的建筑的直接体验和认识,开阔了对室外景观.园林造景和其他一些建筑空间设计的视野,解到一些建筑以及园林的风格.设计的理念与设计的手法,更加提高了对室外景观的认识,加深了对于这一专业的理解.同时认识到实践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环节,只有不时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 环境景观设计实习报告
  • 实习目的:通过对国家大剧院、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鸟巢、水立方、王府井、大栅栏、798艺术区等地的参观,了解各种建筑的风格和皇家园林的设计,开阔我们的建筑景观和园林视野,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 实习时间:2009年10月13—18日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09年1 ...

  • 校园周边居住区用地实地调查报告
  • 沈阳大学周边居住区用地 实地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调查时间:2016.10 调查地点:城中艺景.沈大小区 调查内容:现状分析.路网设计.节点广场设计.植物种植设计 城中艺景位于沈阳市大东区联合路与八王寺街的交汇处,占地 4.58 ...

  • 托斯卡纳建筑风格浅谈
  • ・42・ 第36卷第5期 Vol.36No.5山西建筑 2010年2月Feb. 2010SHANXI ARCHITECTURE 文章编号:100926825(2010)0520042202 托斯卡纳建筑风格浅谈 杨小玲 摘 要:通过风景如画的托斯卡纳景色,阐述了其建筑风格及特点,然后举例说明托斯卡纳 ...

  • [1933老场坊]调研报告
  • L. 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调研报告 此次进行调研的建筑是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的<1933老场坊>.还融合着巴西利卡式元素.它是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亚洲最大"的"远东屠宰场"摇身一变,成为&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