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蒸发器蒸发换热计算(更新版)

尿素蒸发器换热计算分析

尿素蒸发系统流程图

问题提出:1. 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器物料出口尿液温度由120℃提高至124-126℃,需要增加换热面积是多少?

已知,进蒸发器尿液浓度x 0=70%,流量F 为44m3/h,温度88℃, 蒸发真空度控制在500~650mmHg, 蒸发后尿液浓度x 1=95%,温度120℃,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力为0.25Mpa (表压)温度T=138℃,现有蒸发加热器的换热面积S 0=294.4m2 RE----解答过程

在整个蒸发过程中,先考虑理想状况下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不考虑蒸发出去的水分(甲胺液)带走的热量,即蒸发器外供蒸汽全部用于尿液提浓所需的能量,其能量衡算关系如下:

F c P0(t 1-t 0)= S0 K0(T- t) (*)

其中F 进口尿液流量,c P0尿液的比热容,S 0为蒸发加热器的换热面积;K 0为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T 为加热蒸汽的温度,t 为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

在现有的工艺与外供蒸汽条件一定的前提情况下,F 、c P0 、T 、 t 可视为定值。在出口尿液温度120℃时,能量衡算关系式: F c P0(120-88)=294.4 ·K 0(T- t0) (1) 提高出口尿液温度125℃时,能量衡算关系式:

F c P0(125-88)= S 0′·K 0(T- t0) (2) 由(1)(2)可知: S 0′=322m2

修正:考虑整个蒸发过程中热损失,溶液的稀释热,考虑蒸发出去的水分(甲胺液)带走的热量,全部热量不超过尿液提浓所需能量的20%,假定修正系数为1.2

∴ △S=1.2 ·S 0′- S 0=92m2

故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器物料出口尿液温度由120℃提高至125℃,需要增加换热面积92m2

RE-----蒸发器换热分析过程: (1) 首先进行物料衡算(溶质不变)

Fx 0=(F-W) ·x 1

x 0

水分蒸发量:W =F ∙(1-) (1)

x 1

(2)其次进行能量衡算

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力为0.35Mpa (绝对压力) 温度T=138℃条件下可视为饱和蒸汽,其汽化焓为r=2152.3KJ/kg,尿液的比热容c P0未知,进蒸发器尿液温度t 0=88℃,出蒸发器尿液温度t 1=120℃, 在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除,且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

D·r =W · r ’+F c P0(t 1-t 0) (2)

其中D 为加热蒸汽消耗量,r 为加热蒸汽的汽化热, r ’为二次蒸汽的汽化热

(3)蒸汽器的热负荷

CO2气提法中使用的升膜式列管蒸发器,由于膜式蒸发器的尿液应在沸点工况下进料,则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近似为t 0=88℃, 蒸发器的负荷

Q=S0K 0△t m = S0K (T- t0) (3)

其中S 0为蒸发器的传热外面积;K 0为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t m 为平均温度差

在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除,且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蒸发器的热负荷

Q=D·r (4)

(4)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的关系 由(2)(3)(4)等式可得

∴ W· r ’+F c P0(t 1-t 0)= S 0 K0(T- t0) (5)

在现有装置、工艺条件下, r’、 F 、c P0、t 0、 S 0 、K 0、T 值为定量,则

t 1=a-b ·W (a 、b 为定值) (6)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出蒸发器的尿液温度(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成一次线性关系,所以欲提高蒸发温度可通过调节蒸发量来实现。选取岗位上大颗粒蒸发量与造粒量跟踪表数据,浓度为72%,真空度为540-549mmHg ,拟和数学模型和分析结果保持一致。

Error

2.768580.06247

蒸发温度

蒸发量

(5)蒸发器出液浓度x 1(造粒量n )与蒸发温度t 1的关系 由(1)(5)等式可得

F (1-x 0/x 1)· r ’+F c P0(t 1-t 0)= S0 K0(T- t0) (7) 在现有装置、工艺条件下, r’、 F 、c P0、t 0、 S 0 、K 0、T 值为定量,则蒸发器出口尿液浓度

x 0

x 1=

c +d ∙t 1

关系。

(c 、d 为定值) (8)

在进口尿液浓度一定情况下,出口尿液浓度与蒸发温度成反比例

即 x1∝1/t1

而出口尿液浓度直接反映下一工序造粒量n ,出口尿液浓度大,相应造粒量可增大,则降低蒸发温度,相应造粒量可增大。

即 n ∝x 1∝1/t1

由示意图可知,在这个过程存在一个最优的过程。

(6)真空度P 与蒸发量W 的关系

蒸发速率与真空度有关,在相同的供热速度下,提高真空度就会降低汽化温度,蒸发速度加快(在相同的真空度下,提高加热速率可以提高蒸发速率,但能耗增加)。所以提高真空度,对应的蒸发量(蒸发速率)就增加。

即W ∝P

而出蒸发器的尿液温度(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成一次线性关系,t 1=a-b ·W 则 t1∝-P

即提高真空度会增加蒸发量,出口尿液浓度t1(造粒量n )会减少。

附:关于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它只与列管的材质、物料特性、结垢情况等有关,设备一定其传热系数就已经确定,只不过随时间的增加,结垢的程度会影响传热效率。

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 值

尿素蒸发器换热计算分析

尿素蒸发系统流程图

问题提出:1. 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器物料出口尿液温度由120℃提高至124-126℃,需要增加换热面积是多少?

已知,进蒸发器尿液浓度x 0=70%,流量F 为44m3/h,温度88℃, 蒸发真空度控制在500~650mmHg, 蒸发后尿液浓度x 1=95%,温度120℃,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力为0.25Mpa (表压)温度T=138℃,现有蒸发加热器的换热面积S 0=294.4m2 RE----解答过程

在整个蒸发过程中,先考虑理想状况下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不考虑蒸发出去的水分(甲胺液)带走的热量,即蒸发器外供蒸汽全部用于尿液提浓所需的能量,其能量衡算关系如下:

F c P0(t 1-t 0)= S0 K0(T- t) (*)

其中F 进口尿液流量,c P0尿液的比热容,S 0为蒸发加热器的换热面积;K 0为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T 为加热蒸汽的温度,t 为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

在现有的工艺与外供蒸汽条件一定的前提情况下,F 、c P0 、T 、 t 可视为定值。在出口尿液温度120℃时,能量衡算关系式: F c P0(120-88)=294.4 ·K 0(T- t0) (1) 提高出口尿液温度125℃时,能量衡算关系式:

F c P0(125-88)= S 0′·K 0(T- t0) (2) 由(1)(2)可知: S 0′=322m2

修正:考虑整个蒸发过程中热损失,溶液的稀释热,考虑蒸发出去的水分(甲胺液)带走的热量,全部热量不超过尿液提浓所需能量的20%,假定修正系数为1.2

∴ △S=1.2 ·S 0′- S 0=92m2

故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器物料出口尿液温度由120℃提高至125℃,需要增加换热面积92m2

RE-----蒸发器换热分析过程: (1) 首先进行物料衡算(溶质不变)

Fx 0=(F-W) ·x 1

x 0

水分蒸发量:W =F ∙(1-) (1)

x 1

(2)其次进行能量衡算

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力为0.35Mpa (绝对压力) 温度T=138℃条件下可视为饱和蒸汽,其汽化焓为r=2152.3KJ/kg,尿液的比热容c P0未知,进蒸发器尿液温度t 0=88℃,出蒸发器尿液温度t 1=120℃, 在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除,且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

D·r =W · r ’+F c P0(t 1-t 0) (2)

其中D 为加热蒸汽消耗量,r 为加热蒸汽的汽化热, r ’为二次蒸汽的汽化热

(3)蒸汽器的热负荷

CO2气提法中使用的升膜式列管蒸发器,由于膜式蒸发器的尿液应在沸点工况下进料,则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近似为t 0=88℃, 蒸发器的负荷

Q=S0K 0△t m = S0K (T- t0) (3)

其中S 0为蒸发器的传热外面积;K 0为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t m 为平均温度差

在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除,且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蒸发器的热负荷

Q=D·r (4)

(4)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的关系 由(2)(3)(4)等式可得

∴ W· r ’+F c P0(t 1-t 0)= S 0 K0(T- t0) (5)

在现有装置、工艺条件下, r’、 F 、c P0、t 0、 S 0 、K 0、T 值为定量,则

t 1=a-b ·W (a 、b 为定值) (6)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出蒸发器的尿液温度(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成一次线性关系,所以欲提高蒸发温度可通过调节蒸发量来实现。选取岗位上大颗粒蒸发量与造粒量跟踪表数据,浓度为72%,真空度为540-549mmHg ,拟和数学模型和分析结果保持一致。

Error

2.768580.06247

蒸发温度

蒸发量

(5)蒸发器出液浓度x 1(造粒量n )与蒸发温度t 1的关系 由(1)(5)等式可得

F (1-x 0/x 1)· r ’+F c P0(t 1-t 0)= S0 K0(T- t0) (7) 在现有装置、工艺条件下, r’、 F 、c P0、t 0、 S 0 、K 0、T 值为定量,则蒸发器出口尿液浓度

x 0

x 1=

c +d ∙t 1

关系。

(c 、d 为定值) (8)

在进口尿液浓度一定情况下,出口尿液浓度与蒸发温度成反比例

即 x1∝1/t1

而出口尿液浓度直接反映下一工序造粒量n ,出口尿液浓度大,相应造粒量可增大,则降低蒸发温度,相应造粒量可增大。

即 n ∝x 1∝1/t1

由示意图可知,在这个过程存在一个最优的过程。

(6)真空度P 与蒸发量W 的关系

蒸发速率与真空度有关,在相同的供热速度下,提高真空度就会降低汽化温度,蒸发速度加快(在相同的真空度下,提高加热速率可以提高蒸发速率,但能耗增加)。所以提高真空度,对应的蒸发量(蒸发速率)就增加。

即W ∝P

而出蒸发器的尿液温度(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成一次线性关系,t 1=a-b ·W 则 t1∝-P

即提高真空度会增加蒸发量,出口尿液浓度t1(造粒量n )会减少。

附:关于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它只与列管的材质、物料特性、结垢情况等有关,设备一定其传热系数就已经确定,只不过随时间的增加,结垢的程度会影响传热效率。

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 值


相关内容

  • 氨水SCR脱硝技术的应用和比较
  • 氨水SCR脱硝技术的应用与比较 白文辉 在选择性催化剂还原脱硝工艺技术中,还原剂的选择一直是一个纠结且艰难的决定.受到一些液氨泄露灾难事故的影响,液氨在城市中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氨水和尿素作为还原剂越来越被人所接受. 液氨气化过程为一个物理过程,气化后的纯氨蒸汽,只需要少量稀释气体,即可以直接进行脱 ...

  • 尿素合成.制造工艺
  • 2.4.3尿素合成工艺 2.4.3.1主要反应方程式 2NH 3(液)+ CO2(气)= NH 4COO NH 2(液) NH 4COO NH 2= CO( NH 2)2(液)+ H2O 2.4.3.2工艺流程简述 由造气炉产生的半水煤气脱碳后,其中大部分的二氧化碳由脱碳液吸收.解吸后,经油水分离器 ...

  • 尿素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 尿素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指标 1.生产原理 尿素是通过液氨和气体二氧化碳的合成来完成的,在合成塔D201中,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和水,这个过程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2NH3+CO2 NH2COONH4+Q 第二步:NH4COONH2 CO(NH2)2+H2O-Q ...

  • 过程装备及其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 3m3min V型空气压缩机设计及振动分析10m3min L型空气压缩机结构设计16m3min L型空气压缩机结构设计110m3 沉析槽设计100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罐8000L提取罐设计DN400 主给水闸阀设计F50M2螺旋板换热器设计与分析F50m2水冷换热器设计HR500-N卧式双级活塞推料 ...

  • 结晶机样本
  • 结晶技术 一.强制外循环型结晶器 简称FC 结晶器,由结晶室.循环管.循环泵.换热器等组成.结晶室有锥型底,晶浆从锥底排出后,经循环管用轴流式循环泵送过换热器,被加热或冷却后重新又进入结晶室,如此循环不已,属于晶浆循环型.晶浆排出口位于接近结晶室锥底处,而进料口则在排料口之下的较低的位置上.可以连续 ...

  • 空分事故案例学习实例
  • 空分事故案例学习 目 录 1.A#空压机曲轴断裂 ................................................................................... 2 2.某钢铁公司氧气分公司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 ...

  • 脱硝工艺介绍
  • 图6-1 典型火电厂SCR 法烟气脱硝工艺流程图 脱硝工艺介绍 1 脱硝工艺 图1 LNB.SNCR 和SCR 在锅炉系统中的位置 目前成熟的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燃烧中脱硝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其中燃烧中脱硝技术是指低氮燃烧技术(LNB ),烟气脱硝技术包括SCR .SNCR 和SNCR/ ...

  • 合成氨工艺
  • 浅谈合成氨工艺 资源环境学院 化学班 险 摘要:氮肥生产是高能耗的工业,其生产成本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能耗,系统能耗除了与采用的工艺流程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控制的算法及稳定性,因此,化肥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对整个生产成本具有关键意义.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并对化肥的生产做了介绍, ...

  • 尿素合成2
  • xxxxxxxxxxx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2012 届 题 目 氨气提尿素的生产工艺 专 业 应用化工生产技术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年 月 日 [摘要]: 尿素的用途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介绍氨气提尿素的生产方法,尿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用途,以及该工艺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