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蒸发器换热计算分析
尿素蒸发系统流程图
问题提出:1. 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器物料出口尿液温度由120℃提高至124-126℃,需要增加换热面积是多少?
已知,进蒸发器尿液浓度x 0=70%,流量F 为44m3/h,温度88℃, 蒸发真空度控制在500~650mmHg, 蒸发后尿液浓度x 1=95%,温度120℃,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力为0.25Mpa (表压)温度T=138℃,现有蒸发加热器的换热面积S 0=294.4m2 RE----解答过程
在整个蒸发过程中,先考虑理想状况下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不考虑蒸发出去的水分(甲胺液)带走的热量,即蒸发器外供蒸汽全部用于尿液提浓所需的能量,其能量衡算关系如下:
F c P0(t 1-t 0)= S0 K0(T- t) (*)
其中F 进口尿液流量,c P0尿液的比热容,S 0为蒸发加热器的换热面积;K 0为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T 为加热蒸汽的温度,t 为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
在现有的工艺与外供蒸汽条件一定的前提情况下,F 、c P0 、T 、 t 可视为定值。在出口尿液温度120℃时,能量衡算关系式: F c P0(120-88)=294.4 ·K 0(T- t0) (1) 提高出口尿液温度125℃时,能量衡算关系式:
F c P0(125-88)= S 0′·K 0(T- t0) (2) 由(1)(2)可知: S 0′=322m2
修正:考虑整个蒸发过程中热损失,溶液的稀释热,考虑蒸发出去的水分(甲胺液)带走的热量,全部热量不超过尿液提浓所需能量的20%,假定修正系数为1.2
∴ △S=1.2 ·S 0′- S 0=92m2
故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器物料出口尿液温度由120℃提高至125℃,需要增加换热面积92m2
RE-----蒸发器换热分析过程: (1) 首先进行物料衡算(溶质不变)
Fx 0=(F-W) ·x 1
x 0
水分蒸发量:W =F ∙(1-) (1)
x 1
(2)其次进行能量衡算
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力为0.35Mpa (绝对压力) 温度T=138℃条件下可视为饱和蒸汽,其汽化焓为r=2152.3KJ/kg,尿液的比热容c P0未知,进蒸发器尿液温度t 0=88℃,出蒸发器尿液温度t 1=120℃, 在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除,且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
D·r =W · r ’+F c P0(t 1-t 0) (2)
其中D 为加热蒸汽消耗量,r 为加热蒸汽的汽化热, r ’为二次蒸汽的汽化热
(3)蒸汽器的热负荷
CO2气提法中使用的升膜式列管蒸发器,由于膜式蒸发器的尿液应在沸点工况下进料,则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近似为t 0=88℃, 蒸发器的负荷
Q=S0K 0△t m = S0K (T- t0) (3)
其中S 0为蒸发器的传热外面积;K 0为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t m 为平均温度差
在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除,且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蒸发器的热负荷
Q=D·r (4)
(4)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的关系 由(2)(3)(4)等式可得
∴ W· r ’+F c P0(t 1-t 0)= S 0 K0(T- t0) (5)
在现有装置、工艺条件下, r’、 F 、c P0、t 0、 S 0 、K 0、T 值为定量,则
t 1=a-b ·W (a 、b 为定值) (6)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出蒸发器的尿液温度(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成一次线性关系,所以欲提高蒸发温度可通过调节蒸发量来实现。选取岗位上大颗粒蒸发量与造粒量跟踪表数据,浓度为72%,真空度为540-549mmHg ,拟和数学模型和分析结果保持一致。
Error
2.768580.06247
蒸发温度
蒸发量
(5)蒸发器出液浓度x 1(造粒量n )与蒸发温度t 1的关系 由(1)(5)等式可得
F (1-x 0/x 1)· r ’+F c P0(t 1-t 0)= S0 K0(T- t0) (7) 在现有装置、工艺条件下, r’、 F 、c P0、t 0、 S 0 、K 0、T 值为定量,则蒸发器出口尿液浓度
x 0
x 1=
c +d ∙t 1
关系。
(c 、d 为定值) (8)
在进口尿液浓度一定情况下,出口尿液浓度与蒸发温度成反比例
即 x1∝1/t1
而出口尿液浓度直接反映下一工序造粒量n ,出口尿液浓度大,相应造粒量可增大,则降低蒸发温度,相应造粒量可增大。
即 n ∝x 1∝1/t1
由示意图可知,在这个过程存在一个最优的过程。
(6)真空度P 与蒸发量W 的关系
蒸发速率与真空度有关,在相同的供热速度下,提高真空度就会降低汽化温度,蒸发速度加快(在相同的真空度下,提高加热速率可以提高蒸发速率,但能耗增加)。所以提高真空度,对应的蒸发量(蒸发速率)就增加。
即W ∝P
而出蒸发器的尿液温度(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成一次线性关系,t 1=a-b ·W 则 t1∝-P
即提高真空度会增加蒸发量,出口尿液浓度t1(造粒量n )会减少。
附:关于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它只与列管的材质、物料特性、结垢情况等有关,设备一定其传热系数就已经确定,只不过随时间的增加,结垢的程度会影响传热效率。
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 值
尿素蒸发器换热计算分析
尿素蒸发系统流程图
问题提出:1. 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器物料出口尿液温度由120℃提高至124-126℃,需要增加换热面积是多少?
已知,进蒸发器尿液浓度x 0=70%,流量F 为44m3/h,温度88℃, 蒸发真空度控制在500~650mmHg, 蒸发后尿液浓度x 1=95%,温度120℃,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力为0.25Mpa (表压)温度T=138℃,现有蒸发加热器的换热面积S 0=294.4m2 RE----解答过程
在整个蒸发过程中,先考虑理想状况下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不考虑蒸发出去的水分(甲胺液)带走的热量,即蒸发器外供蒸汽全部用于尿液提浓所需的能量,其能量衡算关系如下:
F c P0(t 1-t 0)= S0 K0(T- t) (*)
其中F 进口尿液流量,c P0尿液的比热容,S 0为蒸发加热器的换热面积;K 0为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T 为加热蒸汽的温度,t 为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
在现有的工艺与外供蒸汽条件一定的前提情况下,F 、c P0 、T 、 t 可视为定值。在出口尿液温度120℃时,能量衡算关系式: F c P0(120-88)=294.4 ·K 0(T- t0) (1) 提高出口尿液温度125℃时,能量衡算关系式:
F c P0(125-88)= S 0′·K 0(T- t0) (2) 由(1)(2)可知: S 0′=322m2
修正:考虑整个蒸发过程中热损失,溶液的稀释热,考虑蒸发出去的水分(甲胺液)带走的热量,全部热量不超过尿液提浓所需能量的20%,假定修正系数为1.2
∴ △S=1.2 ·S 0′- S 0=92m2
故在现有的工艺条件下,如何将蒸发器物料出口尿液温度由120℃提高至125℃,需要增加换热面积92m2
RE-----蒸发器换热分析过程: (1) 首先进行物料衡算(溶质不变)
Fx 0=(F-W) ·x 1
x 0
水分蒸发量:W =F ∙(1-) (1)
x 1
(2)其次进行能量衡算
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力为0.35Mpa (绝对压力) 温度T=138℃条件下可视为饱和蒸汽,其汽化焓为r=2152.3KJ/kg,尿液的比热容c P0未知,进蒸发器尿液温度t 0=88℃,出蒸发器尿液温度t 1=120℃, 在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除,且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
D·r =W · r ’+F c P0(t 1-t 0) (2)
其中D 为加热蒸汽消耗量,r 为加热蒸汽的汽化热, r ’为二次蒸汽的汽化热
(3)蒸汽器的热负荷
CO2气提法中使用的升膜式列管蒸发器,由于膜式蒸发器的尿液应在沸点工况下进料,则操作条件下溶液的沸点近似为t 0=88℃, 蒸发器的负荷
Q=S0K 0△t m = S0K (T- t0) (3)
其中S 0为蒸发器的传热外面积;K 0为基于外面积的总传热系数;t m 为平均温度差
在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除,且忽略热损失,忽略溶液的稀释热,蒸发器的热负荷
Q=D·r (4)
(4)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的关系 由(2)(3)(4)等式可得
∴ W· r ’+F c P0(t 1-t 0)= S 0 K0(T- t0) (5)
在现有装置、工艺条件下, r’、 F 、c P0、t 0、 S 0 、K 0、T 值为定量,则
t 1=a-b ·W (a 、b 为定值) (6)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出蒸发器的尿液温度(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成一次线性关系,所以欲提高蒸发温度可通过调节蒸发量来实现。选取岗位上大颗粒蒸发量与造粒量跟踪表数据,浓度为72%,真空度为540-549mmHg ,拟和数学模型和分析结果保持一致。
Error
2.768580.06247
蒸发温度
蒸发量
(5)蒸发器出液浓度x 1(造粒量n )与蒸发温度t 1的关系 由(1)(5)等式可得
F (1-x 0/x 1)· r ’+F c P0(t 1-t 0)= S0 K0(T- t0) (7) 在现有装置、工艺条件下, r’、 F 、c P0、t 0、 S 0 、K 0、T 值为定量,则蒸发器出口尿液浓度
x 0
x 1=
c +d ∙t 1
关系。
(c 、d 为定值) (8)
在进口尿液浓度一定情况下,出口尿液浓度与蒸发温度成反比例
即 x1∝1/t1
而出口尿液浓度直接反映下一工序造粒量n ,出口尿液浓度大,相应造粒量可增大,则降低蒸发温度,相应造粒量可增大。
即 n ∝x 1∝1/t1
由示意图可知,在这个过程存在一个最优的过程。
(6)真空度P 与蒸发量W 的关系
蒸发速率与真空度有关,在相同的供热速度下,提高真空度就会降低汽化温度,蒸发速度加快(在相同的真空度下,提高加热速率可以提高蒸发速率,但能耗增加)。所以提高真空度,对应的蒸发量(蒸发速率)就增加。
即W ∝P
而出蒸发器的尿液温度(蒸发温度)t 1与水分蒸发量W 成一次线性关系,t 1=a-b ·W 则 t1∝-P
即提高真空度会增加蒸发量,出口尿液浓度t1(造粒量n )会减少。
附:关于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它只与列管的材质、物料特性、结垢情况等有关,设备一定其传热系数就已经确定,只不过随时间的增加,结垢的程度会影响传热效率。
蒸发器的总传热系数K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