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十二五规划(就业局修改)

无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就业局修改)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推动全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县努力实现“总量全省争第一,综合中部争十强”的历史机遇期。制订“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实现我县从人力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发展,服务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我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果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为先”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扎实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智力和社会保障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社会保障取得新成果

1、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以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重点,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讲究工作实效,确保各项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到位,实现我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通过多种形式常年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努力实现供求双方信息对称,降低了企业招工及劳动力求职成本,促进了我县农村劳动力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3个乡镇全部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劳动力转移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79万人(其中:困难人员0.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以内。五年来,共开展创业培训0.14万人,农民工培训2.25万人,再就业培训0.47万人,技能鉴定0.86万人。

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共征收养老保险费57523万元,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871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15214人,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18657人),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2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为0.5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

0.4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人由原先的15000余人增加至43000余人,参保职工年度最高报销额由始初的8.2万元增至20万元,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近80%,2007年—2009年度共征缴保险费12818万元,支出基金1386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8000人,2007年—2009年度共征缴保险费929万元,支出基金490万元;生育保险自2006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实行了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捆绑式缴费,截止2010年6月份共有参保职工27000人,享受待遇327万元。

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进展顺利。从2006年至目前为止,新增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数为43189人,办理享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人员为10900人,政府累计发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为3055.96万元。从而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

4、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初步形成。基本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机制,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提升;劳动争议案件高效审结。

(二)人才强县战略有了新突破

5、人才引进方式多样,成果丰硕。一是通过公开考试招揽人才。自2006年以来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共录用各类人才2700多名,录用公务员273名。二是举办人才集市吸揽人才。近5年,共举办人才集市96场,组织2600多家次用

人单位招聘各类人才1300多名。三是主动走出动寻揽人才。06年组织无为中学、无为一中、襄安中学等学校到安师大招聘一本以上英语、地理、音乐等紧缺学科人才52名,08年组织县规划局到合工大、安徽建工学院招聘城市规划专业人才2名,09年组织电缆企业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电缆专业人才3名。组织20多家企业参加省及外地人才集市12场,共招聘各类紧缺人才近200名。四是开辟绿色通道吸引高层次人才。我局通过绿色通道,共引进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43名。同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企业吸纳一名博士生,县政府每年奖励2万元;吸纳一名硕士生,每年奖励1万元。五是灵活引进方式柔性引才。我局通过大力开展引智工作,引进外国专家共20多人次。鼓励电缆企业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灵活方式,引进高层次专家级人才50多人次。

6、培训手段多样,培养效果显著。一是聘请专家培训人才。“十一五”期间通过聘请省行政学院和市委党校等地教授、专家,针对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先后开展了WTO 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学习能力建设和知识产权等多项培训,培训人数达12000多人。另外,还聘请了合工大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方面教授,针对我县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更新观念培训,组织开展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培训,培训人数达50多人。二是联

合办学培养人才。开设农经专业函授大专班,侧重教授农业专业知识和农业实用技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共举办5期培养毕业生700多名。三是建立基地锻造人才。通过建立明星电缆公司、县医院、中医院、华星学校4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年来共选拔150名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输送到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理论熔于实践的实战锻炼,加速人才的快速成长,为我县源源不断培养出企业稀缺的高技能人才,医疗教育系统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7、用人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创新人才配臵机制。在招聘考试录用工作中,一改过去行政分配的做法,采取事先公布招聘岗位,再根据考生在报考专业的排列名次,按照高分优先的原则,由考生本人依次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工作岗位,彻底突破了传统分配模式受人为关系因素影响的局限性,受到了考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二是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我局在县直机关和城区学校人员调动工作中,改革过去组织研究决定人员调动的办法,采取公布选调岗位条件,通过公开考试,竞争择优,单位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录用的办法,将最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选拔出来,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随着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单位急需一大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受编制限制,卫生系统引进人才遇到瓶颈,我局根据医疗单位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一情况

出台了《无为县卫生系统编外聘用工作人员管理意见》,大胆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采取总量控制,编外聘用的办法,解决医疗单位引进人才的难题,扩大了医疗单位用人自主权,建立了人才使用的灵活机制。四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出台了《无为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无为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施结构比例管理的通知》,全面推行“科学设岗、竞争上岗、聘约管理”的聘任办法。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上岗时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让待聘、低聘、新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聘期已满且任期考核合格以上人员,通过测试、答辩、述职等形式参加公开竞争上岗并择优聘任,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人才激励机制。五是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出台了《关于选拔享受县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工作实施意见》,鼓励在工农业生产、科技推广、经济 、教育、卫生等一线岗位上和社会科学、文艺、新闻、体育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中选拔享受县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6年起,开展培养选拔中青年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活动,决定在重点专业学科领域里分期分批选拔50名左右中青年优秀人才作为县级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同时遴选100名左右中青年优秀人才作为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激发了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人才服务工作有了新举措

8、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建720多平方米新人才市场,集人才交流、人才配臵、人才培训、人事代理、政策咨询、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坚持每月18日、28日定期召开人才交流集市,建设了人才招聘信息走廊,印制了《无为县人才服务中心服务指南》,免费发放给各类求职人才。同时,在全县23个乡镇和企业密集、科技含量高、人才集中、人才需求量大的无城、二坝、高沟三个工业园区成立了人才服务站,使人才服务机构由县延伸到乡、由点链接成面。通过县级市场和乡级服务站的全面建设,进一步构建完善了我县人才服务“硬件”平台网络体系,大大提升了我局服务各类人才的服务能力。2007年省人事厅在我县召开了全省人才市场工作现场会,交流人才市场建设经验。

8、人才服务信息平台更加便捷。为加强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早在2004年就建成开通了《无为县人事人才》网站,全方位宣传人事人才政策,及时发布人事人才信息,为各类人才提供网上服务。组织力量,建立了《无为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数据库》、《无为县各类专家数据库》、《无为籍外地人才数据库》、《无为县流动人才数据库》、《无为县人才市场档案数据库》、《无为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数据库》等人才信息平台。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了我县人才服务“软件”平台网络体系,大大提升了服务各类人才的效率。

9、人才服务向民营企业转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县民营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支柱力量,其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对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适时将人才工作服务重点由机关事业单位向民营企业转移,深入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主动上门服务,向他们宣传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项目,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了解人才需求情况,解决人才管理中的难题。

10、引智工作与民企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引智工作给经济发展助力添翼的作用,努力为骨干民营企业解决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有引智需求的民营企业全程指导项目申报并全程服务项目实施。“十一五”期间为民营企业蓝神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营企业引进美、英、德、日、意、荷等国专家共1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

11、严格干部管理。严肃干部管理纪律,制发了《无

为县卫生系统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保证了所有进人通道都能公平公正公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管理的意见》,清理了一批违规借调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处理了一批吃空饷人员。

12、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在抓好科学设岗、

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管理。通过实行聘任制,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形成了竞争、激励、约束相统一的选任、用人新机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一)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我县是人力资源大县,我县的大量劳动力为我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县人力资源的有效配臵。主要问题体现在我们本土的劳动力总体技能素质偏低,没有很好的通过培训,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实现长期稳定更好的就业,直接导致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缺乏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就业工作任务较重,困难群体就业难度较大。“三峰叠加”的困难依然存在。同时,我县的就业难群体大多存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年龄偏高的“两低一高”以及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逐渐被就业市场边缘化,很难满足产业结构升级中创造的就业岗位要求,就业难度较大。高校毕业生多数倾向于到大城市就业或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在薪酬上期望值过高,严重阻遏了自己的就业途径,“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

(三)社会保障压力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

潜力不足,部分企业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和保险基金征缴率还需进一步提高。老年化导致的各类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基金安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劳动监察和仲裁压力陡增。虽然企业依法用工的意识逐步提高,但部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劳动保障问题还严重存在。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不按规定参保和欠薪问题仍比较普遍,往往也是劳资争议的引发点所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内容需进一步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在由企业方主导进行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些流于形式的现象,集体协商的程序、内容、执行等均有待规范。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案多人少的矛盾急需解决。

(五)人才布局不尽合理。从布局看,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集中于教育、卫生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单位,而服务业人才、高科技产业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无论是人才的数量、结构,还是整体素质方面都与行业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私营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显短缺。从专业布局看,社会科学类人才多,自然科学类人才少;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少。

(六)高层次人才比较短缺。表现在:一是数量较少。专业技术人才中高层次人才只占总量的0.03%;规模以上企业2.6万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以上的不到5%,且大部分是

在职函授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公共服务人才比较少,高科技研究团队以及在技术创新方面国际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人才更少。三是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七)人才总量较低。全县各类人才总量占人口的密度为4.72%,与全国平均人才密度低0.5个百分点还多。人才年龄老化和人才断层情况逐渐显现。人才配臵方面,急需人才引进难、培养慢,同时存在人才闲臵或使用不当的现象。

(八)人才机制尚不完善。党政人才分类管理的机制有待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合理流动、有效配臵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人才的责、权、利、绩未统一,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到位;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管理制度尚不规范;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人才政策常常难以到位。企业文化内涵的缺失和城市服务设施配套程度有限,人才难以吸引和留住。

三、“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指导思

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个主线,自觉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为全县“十二五”目标

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社会保障,全面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保险覆盖更加广泛、人才队伍更加强大、人事制度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协调、社会更加和谐。

1、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整合就业资源,开发就业岗位,着力化解就业难题,把合理使用和储备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与承接产业转移、电线电缆产业升级统筹考虑,纳入“十二五”人才发展战略。

2、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县战略,以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重点,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队伍素质关系执政能力和服务效率。要严把进口,完善进入机制;畅通出口,健全退出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4、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缓解“招工难”、“求职难”这一问题,着力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鼓励各类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抓住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实施这一契机,加快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政策,着力解决外来投资企业的用工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开展创业培训0.2万人,农民工培训2.5万人,再就业培训0.5万人,培训高级工0.1万人,培养技师0.02万人,技能鉴定1.8万人。

5、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十二五”期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面达100%,实现新农保列入国家级试点县工作目标,基本达到全覆盖;失业保险参保面达100%;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镇全覆盖,2012年底完成城乡医保制度的统一;工伤保险向所有用人单位延伸,覆盖面达95%以上;生育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各项社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9%以上。

6、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达90%以上。

7、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督,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对企业工资支付收入分配的监督;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到2015年,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

同签订率达98%以上,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结案率达98%以上。

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执法“两网化”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县、乡、村(社区)三级劳动监察网络化建设目标体系。

8、全面落实军转工作。严格落实军转政策,拓宽安臵渠道,确保军转安臵任务的圆满完成。提高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9、优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络管理系统,加快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步伐。以构建适应于“一卡通”为目的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全面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各项业务的信息化,实现各资源共享、协同办理和有效衔接。

无为县“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四、“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县经验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依托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建设,以创新创业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为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放宽准入条件,在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择校、创业资助、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把科研成果、科技奖励、学术技术称号作为主要依据,科学界定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和范围,使人才认定标准和引进政策相衔接。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引导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

2、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与培养。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式,扎实做好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公需科目培训,办好继续教育高研班,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学术技术水平。

3、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手续办理、后续工作“一站式”服务。对引进人才实行主动服务、一对一服务,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多方努力,全面促进就业

1、多举并措促进就业。一是通过发展格局、调整结构、建设项目、保障民生等有效措施,保持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二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支持该类企业充分吸纳就业,鼓励其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三是大力推动农民工就业,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逐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减轻结构性失业压力。五是建立健全就业应急管理和处臵机制。加强对营企业裁员的指导,严格执行企业裁员规定,对失业行为进行有效调控,建立健全应急处臵机制,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六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实现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积极就业政策和促进创业体系、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培训体系。七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

度,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加大就业能力。探索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工资津贴分配和激励机制,坚持和落实各类人才评选表彰制度。

2、推进农村劳动就近就业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全面加大就业平台建设,结合各类大型企业落户无为的实际,统筹做好为企业招工和促进就业工作。充分利用劳务合作机制,有序向发达地区转移富余劳动力。

3、大力推进创业富民战略。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继续加大农民工创业园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吸纳本土农民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三)服务民生,全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1、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制,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基本完成城乡一体乡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2、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争取将我县的大型企业、特色产业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

疗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3、完善工伤保险政策。继续大力推进工伤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妥善解决“老工伤”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充分运用行业差别费率、企业浮动费率机制,促进用人单位增强工伤预防意识。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程序,做到科学、规范、有序。

4、要完善生育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

5、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作用。加大失业保险征缴力度,继续加大失业调控,研究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和失业调控体系;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等制度体系。

四、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壮大监察员队伍,按国家规定的监察员与职工1:10000的比例足额配备监察员。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全面实施主办监察员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到人;深入开展执法检查,着力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认真查处举报案件,依法打击违法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坚持调解前臵,推行阳光仲裁,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水平。坚持把“维护当事人权益,减轻当事人负担,提高

办案准确率”作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实施选择仲裁员、庭审公告、案件回访、审理与监督相分离等四项制度,落实劳动仲裁三方协调机制,确保集体争议或重大疑难案件从立案到审理的公开公正。加强乡镇仲裁庭的建设,形成劳动争议就地处理的新机制。继续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稳步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合同,探索推进以社区为主体的区域性集体合同,不断提高劳动工资宏观调控水平。

五、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过渡

一是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培训质量。一是用好市局有关政策,结合我县产业机构调整和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高的需要,开展定向、订单式培训,增强岗前、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在主要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同时,按照相关政策,把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培训范围。加强后续服务,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一是发挥好现有各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利用建设县职教中心的大好契机,主动与各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及有关大中专院校建立培训合作伙伴关系,尝试市场化运作模式。二是充分调动镇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民办培训机构及企业的积极性,搞好各类培训,指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发挥以竞赛促培训的带动作用,按照市局有关政策要求,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

六、公务员队伍建设

1、规范公务员选用工作。完善公务员任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2、加强公务员素质建设。采取垂直交流、横向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科级以下公务员轮岗交流力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严格公务员队伍管理。制定公务员奖励实施细则,落实国家关于公务员辞职辞退的规定,依法开展奖励、惩戒、申诉控告和辞职辞退工作。

七、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1、继续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规范公开招聘的原则、范围、条件及程序,根据不同行业、岗位特点创新公开招聘的考试、考核方法,确保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2、切实做好军转安臵工作。全力做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臵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编制管理,使空出的编制优先安臵军转干部。完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确保企

业军转干部稳定。 21

无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就业局修改)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发展,推动全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县努力实现“总量全省争第一,综合中部争十强”的历史机遇期。制订“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实现我县从人力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发展,服务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我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果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为先”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扎实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智力和社会保障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社会保障取得新成果

1、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以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重点,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在促进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讲究工作实效,确保各项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到位,实现我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通过多种形式常年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努力实现供求双方信息对称,降低了企业招工及劳动力求职成本,促进了我县农村劳动力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3个乡镇全部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劳动力转移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79万人(其中:困难人员0.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以内。五年来,共开展创业培训0.14万人,农民工培训2.25万人,再就业培训0.47万人,技能鉴定0.86万人。

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共征收养老保险费57523万元,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871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15214人,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18657人),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2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为0.5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

0.4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职工人由原先的15000余人增加至43000余人,参保职工年度最高报销额由始初的8.2万元增至20万元,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近80%,2007年—2009年度共征缴保险费12818万元,支出基金1386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8000人,2007年—2009年度共征缴保险费929万元,支出基金490万元;生育保险自2006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实行了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捆绑式缴费,截止2010年6月份共有参保职工27000人,享受待遇327万元。

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进展顺利。从2006年至目前为止,新增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数为43189人,办理享受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待遇人员为10900人,政府累计发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金为3055.96万元。从而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

4、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初步形成。基本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机制,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提升;劳动争议案件高效审结。

(二)人才强县战略有了新突破

5、人才引进方式多样,成果丰硕。一是通过公开考试招揽人才。自2006年以来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共录用各类人才2700多名,录用公务员273名。二是举办人才集市吸揽人才。近5年,共举办人才集市96场,组织2600多家次用

人单位招聘各类人才1300多名。三是主动走出动寻揽人才。06年组织无为中学、无为一中、襄安中学等学校到安师大招聘一本以上英语、地理、音乐等紧缺学科人才52名,08年组织县规划局到合工大、安徽建工学院招聘城市规划专业人才2名,09年组织电缆企业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电缆专业人才3名。组织20多家企业参加省及外地人才集市12场,共招聘各类紧缺人才近200名。四是开辟绿色通道吸引高层次人才。我局通过绿色通道,共引进急需紧缺专业硕士研究生43名。同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企业吸纳一名博士生,县政府每年奖励2万元;吸纳一名硕士生,每年奖励1万元。五是灵活引进方式柔性引才。我局通过大力开展引智工作,引进外国专家共20多人次。鼓励电缆企业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灵活方式,引进高层次专家级人才50多人次。

6、培训手段多样,培养效果显著。一是聘请专家培训人才。“十一五”期间通过聘请省行政学院和市委党校等地教授、专家,针对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更新知识培训,先后开展了WTO 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子政务、依法行政、学习能力建设和知识产权等多项培训,培训人数达12000多人。另外,还聘请了合工大管理学院企业管理方面教授,针对我县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更新观念培训,组织开展了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培训,培训人数达50多人。二是联

合办学培养人才。开设农经专业函授大专班,侧重教授农业专业知识和农业实用技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共举办5期培养毕业生700多名。三是建立基地锻造人才。通过建立明星电缆公司、县医院、中医院、华星学校4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年来共选拔150名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输送到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理论熔于实践的实战锻炼,加速人才的快速成长,为我县源源不断培养出企业稀缺的高技能人才,医疗教育系统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7、用人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创新人才配臵机制。在招聘考试录用工作中,一改过去行政分配的做法,采取事先公布招聘岗位,再根据考生在报考专业的排列名次,按照高分优先的原则,由考生本人依次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工作岗位,彻底突破了传统分配模式受人为关系因素影响的局限性,受到了考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二是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我局在县直机关和城区学校人员调动工作中,改革过去组织研究决定人员调动的办法,采取公布选调岗位条件,通过公开考试,竞争择优,单位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录用的办法,将最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选拔出来,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随着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单位急需一大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受编制限制,卫生系统引进人才遇到瓶颈,我局根据医疗单位实际工作需要,针对这一情况

出台了《无为县卫生系统编外聘用工作人员管理意见》,大胆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采取总量控制,编外聘用的办法,解决医疗单位引进人才的难题,扩大了医疗单位用人自主权,建立了人才使用的灵活机制。四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出台了《无为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无为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施结构比例管理的通知》,全面推行“科学设岗、竞争上岗、聘约管理”的聘任办法。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上岗时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让待聘、低聘、新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聘期已满且任期考核合格以上人员,通过测试、答辩、述职等形式参加公开竞争上岗并择优聘任,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人才激励机制。五是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出台了《关于选拔享受县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工作实施意见》,鼓励在工农业生产、科技推广、经济 、教育、卫生等一线岗位上和社会科学、文艺、新闻、体育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中选拔享受县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6年起,开展培养选拔中青年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活动,决定在重点专业学科领域里分期分批选拔50名左右中青年优秀人才作为县级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同时遴选100名左右中青年优秀人才作为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激发了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人才服务工作有了新举措

8、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建720多平方米新人才市场,集人才交流、人才配臵、人才培训、人事代理、政策咨询、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坚持每月18日、28日定期召开人才交流集市,建设了人才招聘信息走廊,印制了《无为县人才服务中心服务指南》,免费发放给各类求职人才。同时,在全县23个乡镇和企业密集、科技含量高、人才集中、人才需求量大的无城、二坝、高沟三个工业园区成立了人才服务站,使人才服务机构由县延伸到乡、由点链接成面。通过县级市场和乡级服务站的全面建设,进一步构建完善了我县人才服务“硬件”平台网络体系,大大提升了我局服务各类人才的服务能力。2007年省人事厅在我县召开了全省人才市场工作现场会,交流人才市场建设经验。

8、人才服务信息平台更加便捷。为加强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早在2004年就建成开通了《无为县人事人才》网站,全方位宣传人事人才政策,及时发布人事人才信息,为各类人才提供网上服务。组织力量,建立了《无为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数据库》、《无为县各类专家数据库》、《无为籍外地人才数据库》、《无为县流动人才数据库》、《无为县人才市场档案数据库》、《无为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数据库》等人才信息平台。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了我县人才服务“软件”平台网络体系,大大提升了服务各类人才的效率。

9、人才服务向民营企业转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县民营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支柱力量,其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对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适时将人才工作服务重点由机关事业单位向民营企业转移,深入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主动上门服务,向他们宣传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项目,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了解人才需求情况,解决人才管理中的难题。

10、引智工作与民企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引智工作给经济发展助力添翼的作用,努力为骨干民营企业解决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有引智需求的民营企业全程指导项目申报并全程服务项目实施。“十一五”期间为民营企业蓝神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营企业引进美、英、德、日、意、荷等国专家共1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

11、严格干部管理。严肃干部管理纪律,制发了《无

为县卫生系统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保证了所有进人通道都能公平公正公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管理的意见》,清理了一批违规借调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处理了一批吃空饷人员。

12、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在抓好科学设岗、

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的基础上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任制管理。通过实行聘任制,干部队伍趋于年轻化、知识化,形成了竞争、激励、约束相统一的选任、用人新机制,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

(一)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我县是人力资源大县,我县的大量劳动力为我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十二五”时期是我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县人力资源的有效配臵。主要问题体现在我们本土的劳动力总体技能素质偏低,没有很好的通过培训,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实现长期稳定更好的就业,直接导致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缺乏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就业工作任务较重,困难群体就业难度较大。“三峰叠加”的困难依然存在。同时,我县的就业难群体大多存在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低、年龄偏高的“两低一高”以及就业观念陈旧等问题,逐渐被就业市场边缘化,很难满足产业结构升级中创造的就业岗位要求,就业难度较大。高校毕业生多数倾向于到大城市就业或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在薪酬上期望值过高,严重阻遏了自己的就业途径,“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

(三)社会保障压力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

潜力不足,部分企业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和保险基金征缴率还需进一步提高。老年化导致的各类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基金安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劳动监察和仲裁压力陡增。虽然企业依法用工的意识逐步提高,但部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劳动保障问题还严重存在。工资支付行为不规范,不按规定参保和欠薪问题仍比较普遍,往往也是劳资争议的引发点所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内容需进一步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在由企业方主导进行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些流于形式的现象,集体协商的程序、内容、执行等均有待规范。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案多人少的矛盾急需解决。

(五)人才布局不尽合理。从布局看,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集中于教育、卫生等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单位,而服务业人才、高科技产业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无论是人才的数量、结构,还是整体素质方面都与行业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私营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更显短缺。从专业布局看,社会科学类人才多,自然科学类人才少;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少。

(六)高层次人才比较短缺。表现在:一是数量较少。专业技术人才中高层次人才只占总量的0.03%;规模以上企业2.6万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以上的不到5%,且大部分是

在职函授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公共服务人才比较少,高科技研究团队以及在技术创新方面国际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人才更少。三是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七)人才总量较低。全县各类人才总量占人口的密度为4.72%,与全国平均人才密度低0.5个百分点还多。人才年龄老化和人才断层情况逐渐显现。人才配臵方面,急需人才引进难、培养慢,同时存在人才闲臵或使用不当的现象。

(八)人才机制尚不完善。党政人才分类管理的机制有待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合理流动、有效配臵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人才的责、权、利、绩未统一,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到位;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管理制度尚不规范;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人才政策常常难以到位。企业文化内涵的缺失和城市服务设施配套程度有限,人才难以吸引和留住。

三、“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指导思

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这个主线,自觉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为全县“十二五”目标

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社会保障,全面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保险覆盖更加广泛、人才队伍更加强大、人事制度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协调、社会更加和谐。

1、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整合就业资源,开发就业岗位,着力化解就业难题,把合理使用和储备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与承接产业转移、电线电缆产业升级统筹考虑,纳入“十二五”人才发展战略。

2、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县战略,以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重点,扩大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队伍素质关系执政能力和服务效率。要严把进口,完善进入机制;畅通出口,健全退出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考核,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4、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努力缓解“招工难”、“求职难”这一问题,着力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鼓励各类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同时,抓住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实施这一契机,加快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政策,着力解决外来投资企业的用工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开展创业培训0.2万人,农民工培训2.5万人,再就业培训0.5万人,培训高级工0.1万人,培养技师0.02万人,技能鉴定1.8万人。

5、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十二五”期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面达100%,实现新农保列入国家级试点县工作目标,基本达到全覆盖;失业保险参保面达100%;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城镇全覆盖,2012年底完成城乡医保制度的统一;工伤保险向所有用人单位延伸,覆盖面达95%以上;生育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各项社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9%以上。

6、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达90%以上。

7、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督,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对企业工资支付收入分配的监督;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到2015年,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

同签订率达98%以上,其中,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结案率达98%以上。

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执法“两网化”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县、乡、村(社区)三级劳动监察网络化建设目标体系。

8、全面落实军转工作。严格落实军转政策,拓宽安臵渠道,确保军转安臵任务的圆满完成。提高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9、优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络管理系统,加快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步伐。以构建适应于“一卡通”为目的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全面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各项业务的信息化,实现各资源共享、协同办理和有效衔接。

无为县“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四、“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县经验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1、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依托我县重点发展的产业建设,以创新创业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为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放宽准入条件,在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择校、创业资助、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把科研成果、科技奖励、学术技术称号作为主要依据,科学界定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和范围,使人才认定标准和引进政策相衔接。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引导用人单位、中介机构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

2、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与培养。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方式,扎实做好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公需科目培训,办好继续教育高研班,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和学术技术水平。

3、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联席会议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手续办理、后续工作“一站式”服务。对引进人才实行主动服务、一对一服务,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多方努力,全面促进就业

1、多举并措促进就业。一是通过发展格局、调整结构、建设项目、保障民生等有效措施,保持我县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二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支持该类企业充分吸纳就业,鼓励其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三是大力推动农民工就业,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逐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减轻结构性失业压力。五是建立健全就业应急管理和处臵机制。加强对营企业裁员的指导,严格执行企业裁员规定,对失业行为进行有效调控,建立健全应急处臵机制,确保就业形势稳定。六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实现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管理,建立城乡统一的积极就业政策和促进创业体系、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培训体系。七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

度,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加大就业能力。探索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工资津贴分配和激励机制,坚持和落实各类人才评选表彰制度。

2、推进农村劳动就近就业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全面加大就业平台建设,结合各类大型企业落户无为的实际,统筹做好为企业招工和促进就业工作。充分利用劳务合作机制,有序向发达地区转移富余劳动力。

3、大力推进创业富民战略。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继续加大农民工创业园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吸纳本土农民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三)服务民生,全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1、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体制,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基本完成城乡一体乡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初步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2、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争取将我县的大型企业、特色产业职工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

疗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3、完善工伤保险政策。继续大力推进工伤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妥善解决“老工伤”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充分运用行业差别费率、企业浮动费率机制,促进用人单位增强工伤预防意识。进一步规范工伤认定程序,做到科学、规范、有序。

4、要完善生育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

5、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作用。加大失业保险征缴力度,继续加大失业调控,研究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和失业调控体系;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等制度体系。

四、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壮大监察员队伍,按国家规定的监察员与职工1:10000的比例足额配备监察员。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全面实施主办监察员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到人;深入开展执法检查,着力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认真查处举报案件,依法打击违法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坚持调解前臵,推行阳光仲裁,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水平。坚持把“维护当事人权益,减轻当事人负担,提高

办案准确率”作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实施选择仲裁员、庭审公告、案件回访、审理与监督相分离等四项制度,落实劳动仲裁三方协调机制,确保集体争议或重大疑难案件从立案到审理的公开公正。加强乡镇仲裁庭的建设,形成劳动争议就地处理的新机制。继续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稳步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合同,探索推进以社区为主体的区域性集体合同,不断提高劳动工资宏观调控水平。

五、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过渡

一是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培训质量。一是用好市局有关政策,结合我县产业机构调整和企业职工技能水平提高的需要,开展定向、订单式培训,增强岗前、再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在主要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同时,按照相关政策,把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培训范围。加强后续服务,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一是发挥好现有各培训机构的主导作用,利用建设县职教中心的大好契机,主动与各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及有关大中专院校建立培训合作伙伴关系,尝试市场化运作模式。二是充分调动镇级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民办培训机构及企业的积极性,搞好各类培训,指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发挥以竞赛促培训的带动作用,按照市局有关政策要求,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

六、公务员队伍建设

1、规范公务员选用工作。完善公务员任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2、加强公务员素质建设。采取垂直交流、横向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科级以下公务员轮岗交流力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严格公务员队伍管理。制定公务员奖励实施细则,落实国家关于公务员辞职辞退的规定,依法开展奖励、惩戒、申诉控告和辞职辞退工作。

七、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1、继续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规范公开招聘的原则、范围、条件及程序,根据不同行业、岗位特点创新公开招聘的考试、考核方法,确保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2、切实做好军转安臵工作。全力做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臵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编制管理,使空出的编制优先安臵军转干部。完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确保企

业军转干部稳定。 21


相关内容

  • 人社部: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最低工资标准20101022
  • 人社部: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最低工资标准(实录) 2010年10月22日 11:52中国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于10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时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西院(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2号)主楼216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介绍2010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 ...

  • 事业单位章程(新)
  • 事业单位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章程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省市人民政府有关政策制定. 第二条 单位名称: . 单位住所: 市 镇 街 号. 第四条 本单位是经枣阳市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 ...

  • 省院校非师范类毕业生注册须知
  • 非师范类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在择业期内可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注册.激活并使用账户.省外院校毕业生分为:省外院校非山东生源毕业生和省外院校山东生源毕业生两种. 1.省外院校山东生源毕业生注册.审核 第一步:网上注册(预注册): 预注册步骤:毕 ...

  • 2017年乡镇精准扶贫调研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总1
  • 2017年乡镇精准扶贫调研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 乡位于竹溪县南山中部,距县城97公里,辖29个村.199个村民小组.3797户.14460人,劳动力8491人.版土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52361亩,林地292640亩.2014年,xx 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25亿元,人均纯收入 ...

  • 2014年度文秘室工作总结
  • 2014年度文秘室工作总结 文秘室设立于2014年5月,5月20日开始行使其职能.按照公司管理机构定位,隶属于行政和人力资源部管辖.半年多来,在公司总经理及人力资源总监的领导下,圆满完成了公司各级领导分派的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 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1.负责起草拟定公司对外的汇报材料.公司领导 ...

  • 就业工作半年汇报材料
  • 在全市人社系统"三严三实"暨人社工作 年中分析推进会上的发言 今年以来,在市就业办正确指导下,复垦县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着力打造"就业服务在身边"服务品牌,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认真贯彻就业创业政策,大力营造"大 ...

  • 区人社局妇女工作自查报告
  • @@区人社局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 监测自查报告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尺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局此前落实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划")的十年内,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妇儿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努 ...

  • 安徽39名官员篡改亲属年龄骗保 户籍说改就改
  • 原标题:干部亲属年龄如何能说改就改?-- 安徽五河69人篡改年龄骗保窝案调查 新华社合肥5月9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徐海涛.陈诺 户籍年龄关系居民的入学.参军.就业.退休等多项权利义务,变更需经严格审批.但在安徽省五河县,近年却有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权,通过公安.人社等部门为亲属违 ...

  • 民政局 人社局 人事局的职责
  • 民政局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民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市民政事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 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工作,负责革命烈士审核.报批.褒扬和革命伤残人员残废等级评定的审核报 批工作. (三)负责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军队复员干部 的接收安置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