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素材积累活动;大量阅读,强化记忆。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文;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66-01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积累素材、扩充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语文教材选人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雨》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然后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做到移情人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视写话训练,让孩子把情感“写”出来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思维发展仍处于直观感知阶段,但是,他们脑海中已储备了一部分文字,并且学会拼音了,这就具备“写话”的能力了。要求孩子们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这个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用词造句,扩充句子,整理句子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使用因果、转折等九种句群,不断加强写话练习,让学生把心中的情感写出来。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注意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事物。教学生在观察中大胆提问,注意事物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原因如何,以开拓学生们的思路,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进而促使学生们的观察兴趣越来越浓,条理也越来越清楚。渐渐地,使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的兴趣也就更浓了。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说的话写下来。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老把学生写得好的句子“发表”在黑板报上或打印出来,贴到教室墙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通过片段练习,把情感“表达”出来
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已从直观感知阶段向分析联想阶段过渡,初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这个阶段中,特别是四年级的孩子,要求他们的片段描写能通过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件简单的事表现一个人,能抓住特点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
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并积累优美词句,在片段描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和适当的修辞方法。同时,要让学生背诵佳作的段落或仿写一段优美生动的片段,才能强化了学生的习作练习。
科学家特别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多看少儿广播电视节目,读懂课文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多看或多听小学生的优秀习作等。
四、进行篇章训练,让孩子们把情感“流淌”出来
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有比较复杂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作文练习,应从记录一件简单的人和事过渡到几件事的训练,让学生以命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为形式,比较熟练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并能围绕中心内容选材组材。到小学毕业时,他们能写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的简单记叙文或应用文。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步:教学生审题。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主要是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不会审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每写一次作文,笔者就会列举很多相似的题目与孩子们一起剖析比较,告诉学生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因此,需要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明白题目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作文“偏题”。
第二步:写好段落提纲。很多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存在语句颠三倒四、重复哆嗦、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的毛病.为了让孩子们写文章时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笔者便要求学生每次作文都要编写详细的段落提纲,并经过老师修改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评改,最后按提纲进行写作文。有些时候,在学校写作的时间很少,因此,在写好段落提纲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写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老师教给学生作文不同的开头方法,如开门见山法、下笔提问法、描烘托法、倒叙引人法、概括中心法等。同时,也教给学生文章不同的结尾方法:总结点题法、照应开法、议论抒情法、画龙点睛法等等。首先要写好提纲,再写好开头和结尾,文章中的正文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因此老师要时常注重范文指导。在教学中,给学生两篇范文,第一篇是他们学过的课文,因为他们对学过的课文印象深刻,模仿时,不但能模仿范文的思路,结构层次,甚至有些主要词语都能运用;第二篇是老师根据身边实例写的范文,让学生学会如何从身边众多小事中,选取典型题材组织语言习作。通过这样的指导练习,同学们渐渐地学会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了。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口语训练、写话训练,片段训练和篇章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提高的过程。老师在教学中倾注全部的热忱,找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能坚持下去,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写出优秀文章。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素材积累活动;大量阅读,强化记忆。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文;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66-01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积累素材、扩充素材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
语文教材选人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雨》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地认识事物,然后由表及里地认识,由此及彼地联想。由雨水联想到农作物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善于分析联想,做到移情人物,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总之,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视写话训练,让孩子把情感“写”出来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思维发展仍处于直观感知阶段,但是,他们脑海中已储备了一部分文字,并且学会拼音了,这就具备“写话”的能力了。要求孩子们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这个阶段作文训练的重点。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用词造句,扩充句子,整理句子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使用因果、转折等九种句群,不断加强写话练习,让学生把心中的情感写出来。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注意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处到细节,按顺序观察事物。教学生在观察中大胆提问,注意事物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原因如何,以开拓学生们的思路,激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进而促使学生们的观察兴趣越来越浓,条理也越来越清楚。渐渐地,使学生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的兴趣也就更浓了。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说的话写下来。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老把学生写得好的句子“发表”在黑板报上或打印出来,贴到教室墙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通过片段练习,把情感“表达”出来
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较快的发展,已从直观感知阶段向分析联想阶段过渡,初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这个阶段中,特别是四年级的孩子,要求他们的片段描写能通过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件简单的事表现一个人,能抓住特点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
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并积累优美词句,在片段描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和适当的修辞方法。同时,要让学生背诵佳作的段落或仿写一段优美生动的片段,才能强化了学生的习作练习。
科学家特别强调,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指导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多看少儿广播电视节目,读懂课文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多看或多听小学生的优秀习作等。
四、进行篇章训练,让孩子们把情感“流淌”出来
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有比较复杂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进行作文练习,应从记录一件简单的人和事过渡到几件事的训练,让学生以命题作文和自由命题作文为形式,比较熟练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并能围绕中心内容选材组材。到小学毕业时,他们能写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的简单记叙文或应用文。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步:教学生审题。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主要是没有弄清楚题目的要求,不会审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每写一次作文,笔者就会列举很多相似的题目与孩子们一起剖析比较,告诉学生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因此,需要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明白题目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作文“偏题”。
第二步:写好段落提纲。很多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存在语句颠三倒四、重复哆嗦、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的毛病.为了让孩子们写文章时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笔者便要求学生每次作文都要编写详细的段落提纲,并经过老师修改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评改,最后按提纲进行写作文。有些时候,在学校写作的时间很少,因此,在写好段落提纲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写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老师教给学生作文不同的开头方法,如开门见山法、下笔提问法、描烘托法、倒叙引人法、概括中心法等。同时,也教给学生文章不同的结尾方法:总结点题法、照应开法、议论抒情法、画龙点睛法等等。首先要写好提纲,再写好开头和结尾,文章中的正文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因此老师要时常注重范文指导。在教学中,给学生两篇范文,第一篇是他们学过的课文,因为他们对学过的课文印象深刻,模仿时,不但能模仿范文的思路,结构层次,甚至有些主要词语都能运用;第二篇是老师根据身边实例写的范文,让学生学会如何从身边众多小事中,选取典型题材组织语言习作。通过这样的指导练习,同学们渐渐地学会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了。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口语训练、写话训练,片段训练和篇章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提高的过程。老师在教学中倾注全部的热忱,找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能坚持下去,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写出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