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重要作用。而群文阅读是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教学即将群文阅读用于日常课内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行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群文阅读”是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材料、学生阅读、师生多元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既是对传统阅读形式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补充。针对不同的群文文本、不同阶段的学生,科学地采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实践。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供大家思考。

  一、紧扣单元主题“四步引导式”阅读法

  根据小学语文的教材特点,每一单元安排的文章主题大致相同。教师在课堂内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围绕语文教材单元文章,对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进行整合概括和总结,培养学生在学习单元知识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安排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明珠》三篇课文,在对该单元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四个环节相扣的教学方法:

  (1)进行单元回顾,让学生清楚这个单元的主题,即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描写的祖国自然景观、美丽山河这个主题。

  (2)引导学生对三篇单元文章进行阅读浏览,让学生清楚文章的脉络大意、中心思想等。

  (3)教师对文章的段落进行讲解,并着重讲解文章中的知识要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拓展,鼓励学生进行祖国山河美课外阅读,甚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该单元时产生多元化、多角度的感受,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围绕文章议题“一篇带多篇式”阅读法

  我们从许多课堂教学中观察到,教师根据确定的文章主题,加入数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从这些相同主题的文章中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如何设定多篇主题关联的文章,筛选一些合适的文章是课堂任务和教学目标完成的关键,也是影响课内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一篇带多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由议题串联,形成一个独立又有联系的整体。

  1.具体指导、详细阅读一篇

  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要探讨的“议题”,阅读具有示范指导作用的第一篇文章,获得感性经验;或者事先不出现“议题”,在师生共读第一篇示范文章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议题”,并对“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自主的“多篇”阅读

  带着对“一篇”学习的理解,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更加自主的“多篇”群文阅读。决定由“一篇”到“多篇”阅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阅读第一篇之后的“知识化”――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实现目标而阅读的策略、方法或程序――此策略、方法或程序是从学生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上位的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的特点,确定群文相联的主题即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神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特点时,再给学生阅读《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四个故事,让学生再次体会中国传统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统整提升,建构新认识

  利用“统整归纳式”“启迪思维式”“分析比较式”“拓展延伸式”等引发学生对“议题”更有价值的精深思考。此环节教学用时不长,但具有“画龙点睛”的重大意义。

  三、利用学习任务单“整本书阅读式”阅读法

  1.课前带着学习任务读整本书

  相对于单篇短章,整本书篇幅更长、主题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体裁更多样……尤其主题,可以涉及男女差异、生命教育、责任意识、习惯养成等。我们一次教学只需要确定一个“关注点”即可,利用“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指向的整本书阅读思考,把孩子们引进读书的世界。

  2.课堂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读自悟,基本完成“任务单”后,教师再组织教学。一是先概括整本书的故事梗概;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任务单”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对想法,看看有哪些共识,有哪些自己本来没有想到的思考角度;三是在班内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选段进行集体交流,根据讨论的收获调整自己的看法,统整意见,达成基本共识。

  3.展示汇报,互相补充

  各个小组利用故事会、思维导图、表演等形式表达对于“任务单”中问题的发现。运用“取长补短”的形式相互学习交流,在对比学习中补充自己的阅读短板。

  4.拓展延伸,培养兴趣

  借助“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引导、帮助、推动学生由阅读“整本书”到“群书阅读”,可以推荐阅读诸多书,从而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

  总之,群文阅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式,要体现它更多的运用价值,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联系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勇于实践,加强总结,研究群文阅读具体的措施方法,提升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素养。

  注: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355。

  编辑 李琴芳

  摘 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重要作用。而群文阅读是近几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教学即将群文阅读用于日常课内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读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行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群文阅读”是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材料、学生阅读、师生多元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既是对传统阅读形式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补充。针对不同的群文文本、不同阶段的学生,科学地采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实践。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供大家思考。

  一、紧扣单元主题“四步引导式”阅读法

  根据小学语文的教材特点,每一单元安排的文章主题大致相同。教师在课堂内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围绕语文教材单元文章,对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进行整合概括和总结,培养学生在学习单元知识过程中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安排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明珠》三篇课文,在对该单元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四个环节相扣的教学方法:

  (1)进行单元回顾,让学生清楚这个单元的主题,即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描写的祖国自然景观、美丽山河这个主题。

  (2)引导学生对三篇单元文章进行阅读浏览,让学生清楚文章的脉络大意、中心思想等。

  (3)教师对文章的段落进行讲解,并着重讲解文章中的知识要点、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拓展,鼓励学生进行祖国山河美课外阅读,甚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该单元时产生多元化、多角度的感受,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围绕文章议题“一篇带多篇式”阅读法

  我们从许多课堂教学中观察到,教师根据确定的文章主题,加入数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从这些相同主题的文章中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如何设定多篇主题关联的文章,筛选一些合适的文章是课堂任务和教学目标完成的关键,也是影响课内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一篇带多篇”是以一篇文章为核心,带动多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由议题串联,形成一个独立又有联系的整体。

  1.具体指导、详细阅读一篇

  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带着要探讨的“议题”,阅读具有示范指导作用的第一篇文章,获得感性经验;或者事先不出现“议题”,在师生共读第一篇示范文章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议题”,并对“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自主的“多篇”阅读

  带着对“一篇”学习的理解,接下来就可以进入更加自主的“多篇”群文阅读。决定由“一篇”到“多篇”阅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阅读第一篇之后的“知识化”――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实现目标而阅读的策略、方法或程序――此策略、方法或程序是从学生阅读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上位的可以迁移运用的知识。

  例如,在讲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时,教师根据文章的特点,确定群文相联的主题即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神奇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篇文章的特点时,再给学生阅读《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四个故事,让学生再次体会中国传统故事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统整提升,建构新认识

  利用“统整归纳式”“启迪思维式”“分析比较式”“拓展延伸式”等引发学生对“议题”更有价值的精深思考。此环节教学用时不长,但具有“画龙点睛”的重大意义。

  三、利用学习任务单“整本书阅读式”阅读法

  1.课前带着学习任务读整本书

  相对于单篇短章,整本书篇幅更长、主题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体裁更多样……尤其主题,可以涉及男女差异、生命教育、责任意识、习惯养成等。我们一次教学只需要确定一个“关注点”即可,利用“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指向的整本书阅读思考,把孩子们引进读书的世界。

  2.课堂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读自悟,基本完成“任务单”后,教师再组织教学。一是先概括整本书的故事梗概;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任务单”交流自己的发现,比对想法,看看有哪些共识,有哪些自己本来没有想到的思考角度;三是在班内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选段进行集体交流,根据讨论的收获调整自己的看法,统整意见,达成基本共识。

  3.展示汇报,互相补充

  各个小组利用故事会、思维导图、表演等形式表达对于“任务单”中问题的发现。运用“取长补短”的形式相互学习交流,在对比学习中补充自己的阅读短板。

  4.拓展延伸,培养兴趣

  借助“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引导、帮助、推动学生由阅读“整本书”到“群书阅读”,可以推荐阅读诸多书,从而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

  总之,群文阅读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式,要体现它更多的运用价值,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联系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勇于实践,加强总结,研究群文阅读具体的措施方法,提升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素养。

  注: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0355。

  编辑 李琴芳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
  •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88-01 新课标要求,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需要达到405万字,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具有突破性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 ...

  •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探
  •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探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 (一)增加阅读数量, ...

  •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摘要:群文阅读是在普通阅读基础上的新型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更快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已经比较常见,但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分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 ...

  • 群文阅读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 开题报告专家评议要点 开题报告会上,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 1. 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在推行新课改的前提下开展"小学群文阅读背景下的情景写作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 ...

  • 浅析在群文阅读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策略
  • 摘 要:近年来,一种新的阅读形式正在逐渐兴起,而这种新的阅读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改变着原有的阅读习惯,是一种具有突破常规性的阅读教学改革,总而言之,群文阅读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并能够在群文阅读中衍生出学生对于阅读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于阅读中思想的认识度,进而能够实现学生读写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 ...

  • 探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 ...

  • 基于群文阅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思考
  • 基于群文阅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思考 旺苍县嘉川镇中心小学校 苟菊礼 [摘要] 在当下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群文阅读无疑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如何破"读",从而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深化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如何由"破读"而凤凰涅槃 ...

  • 东小群文阅读课题工作开展过程
  • 1.2013年10月10日召开群文阅读推进会,宣读了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为"小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并对近期工作作了安排:行政会上开会商讨推进措施,11月份组织所有参研和主研人员参加全国的群文阅读教学观摩.10月份请专家到我校指导.确定实验班级为1.1:2.7:2 ...

  •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 <新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 ...